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混凝土渗透仪自动加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混凝土 渗透 加水 装置


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渗透仪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渗透仪自动加水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之一,是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再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到,在使用之前,需要针对混凝土保护层的耐久性和质量进行检测,一般会用到混凝土渗透仪。
3.目前,相关技术中的混凝土渗透仪一般包括呈内部中空设置的渗透仪主体、固设在渗透仪主体内一端的水泵、固设在渗透仪主体另一端的水箱,水泵与水箱之间固设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水泵、水箱相连通,渗透仪主体顶面上固设有套筒,套筒内设置有样品,水泵的顶端固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与水泵相连通、另一端伸入套筒内,启动水泵,对水箱中的水加压,能够使水流入套筒内检测样品。
4.结合上述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该混凝土渗透仪能够对样品进行检测,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水箱内的水用完的情况,需要操作人员对水箱内进行加水,操作繁琐,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对水箱进行加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渗透仪自动加水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渗透仪自动加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混凝土渗透仪自动加水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渗透仪主体、均匀固设在渗透仪主体顶面上的多个套筒、固设在渗透仪主体内的输水泵、固设在渗透仪主体内于输水泵一侧的水箱、固设在水箱和输水泵之间的进水管、固设在输水泵与套筒之间的出水管、自动加水机构,所述套筒内设置有样品,所述进水管的两端分别与输水泵和水箱相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两端分别与输水泵和套筒相连通,所述自动加水机构包括设置在渗透仪主体于靠近水箱一侧的水龙头、固设在水箱顶面上的电磁阀、固设在水箱顶面上的于电磁阀一侧的水位继电器、设置在水位继电器低端的传感器,所述水位继电器分别与电磁阀、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电磁阀、水位继电器、水龙头之固设有分别与三者相连通的接入管,所述水位继电器远离水龙头的一端固设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伸入水箱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输水泵,能够把水箱里的水输送到套筒内对样品,进行检测,当水箱里的水较少时,打开水龙头,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水箱里的水较少,然后传递给水位继电器,自动打开电磁阀,能够自动对水箱进行加水,操作简便,便于对水箱自动加水。
9.可选的,所述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水位继电器底面于靠近水龙头一端的第一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水位继电器底面于远离水龙头一端的第三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水位继电器底
面于第一水位传感器与第三水位传感器之间的第二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底端的高度均低于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三水位传感器底端的高度,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底端的高度低于第三水位传感器底端的高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水龙头,当水箱里的水到达第一水位传感器与第二水位传感器之间时,水位继电器能够自动打开电磁阀,对水箱进行加水,当水箱里的水到达第二水位传感器与第三水位传感器之间时,水位继电器能够关闭电磁阀,停止对水箱加水,节省人力,操作简便。
11.可选的,所述渗透仪主体外侧壁固设有与水位继电器电连接的警示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电磁阀或者水位继电器发生损坏,不能及时向水箱里加水或者停止加水,警示器能够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减少自动加水机构的损坏。
13.可选的,所述导管于伸入水箱内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滤筒,所述滤筒的外周面上开设有滤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筒能够对进入水箱的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使杂质留在滤筒内,螺纹连接的方式便于操作人员对滤筒进行定期更换。
15.可选的,所述滤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滤孔均匀分布在滤筒的外周面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滤孔的设置能够增强对进入水箱里的水多的过滤效果。
17.可选的,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溢水管。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水位继电器或者电磁阀出现损坏,水箱里的水充满后,水就会从溢水管流出,减少对自动加水机构的损坏。
19.可选的,所述渗透仪主体内固设有接水槽,所述溢水管的一端穿过水箱侧壁伸入水箱内、另一端位于水箱外且伸入接水槽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溢水管流出的水能够流到接水槽内,减少水流到渗透仪主体内,对输水泵造成影响。
21.可选的,所述溢水管外周面与穿过水箱的侧壁处设置有垫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圈的设置能够在水流出水箱时,从溢水管流出,减少从水箱侧壁流到渗透仪主体内部,减少对输水泵造成损坏。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启动输水泵,能够把水箱里的水输送到套筒内检测样品,当水箱里的水较少时,打开水龙头,传感器能够检测水箱里的水,并传递给水位继电器,然后自动打开电磁阀,对水箱进行加水,操作简便,便于对水箱自动加水。
25.2.如果水位继电器或者电磁阀出现损坏,水箱里的水充满后,水就会从溢水管流到接水槽内,减少对自动加水机构的损坏。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为了表示输水泵的部分剖视图。
28.图3是为了表示自动加水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29.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渗透仪主体;11、转动门;12、套筒;13、警示器;14、接水槽;2、水箱;21、进水口;22、溢水管;221、垫圈;23、穿孔;3、输水泵;31、进水管;32、出水管;4、自动加水机构;41、电磁阀;42、水位继电器;43、传感器;431、第一水位传感器;432、第二水位传感器;433、第三水位传感器;44、水龙头;45、接入管;46、导管;47、滤筒;471、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一种混凝土渗透仪自动加水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内部中空的渗透仪主体1、固设在渗透仪主体1内部一端的水箱2,渗透仪主体1的外侧壁上对称铰接有转动门11。渗透仪主体1的顶面上均匀固设有多个套筒12,且多个套筒12内分别设置有样品。渗透仪主体1内于水箱2的一侧固设有输水泵3,输水泵3的一端固设有进水管31。进水管31设置在输水泵3和水箱2之间,且进水管31的两端分别与输水泵3和水箱2相连通。输水泵3的顶端固设有出水管32,出水管32的一端与输水泵3相连通、另一端穿过渗透仪主体1顶壁伸入到渗透仪主体1顶端的套筒12内。水箱2内设置有自动加水机构4。使用时,操作人员把样品放置在套筒12内,启动输水泵3,能够使水箱2内的水经过进水管31和出水管32进入套筒12内,从而完成对样品的检测。
33.参照图2和图3,自动加水机构4包括电磁阀41、水位继电器42、传感器43,渗透仪主体1远离输水泵3的一侧设置有水龙头44。电磁阀41固设在水箱2外顶面上于靠近水龙头44的一端。水位继电器42固设在水箱2的外顶面上于电磁阀41远离水龙头44的一侧,电磁阀41与水位继电器42电连接。水龙头44与水位继电器42之间固设有接入管45,接入管45的一端与水龙头44相连通、另一端穿过电磁阀41与水位继电器42相连通。水位继电器42远离水龙头44的一端固设有导管46,导管46呈l型设置,且导管46的一端与水位继电器42相连通。导管46的另一端伸入水箱2内。水箱2顶面开设有与导管46相适配的进水口21。导管46远离水位继电器42的一端设置有滤筒47,滤筒47的顶端与导管46螺纹连接,且滤筒47的外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滤孔471。
34.参照图3,传感器43设置在水位继电器42的底端且与其电连接,传感器43的底端穿过水箱2顶壁伸入水箱2的内部。传感器43包括分别垂直水位继电器42设置的第一水位传感器431、第二水位传感器432、第三水位传感器433,第一水位传感器431设置在水位继电器42底面靠近水龙头44的一端。第二水位传感器432设置在水位继电器42底面于第一水位传感器431远离水龙头44的一侧,且第二水位传感器432底端的高度高于第一水位传感器431底端的高度。第三水位传感器433设置在水位继电器42底面远离水龙头44的一端,且第三水位传感器433底端的高度高于第二水位传感器432底端的高度。打开水龙头44,当水箱2里的水到达第一水位传感器431与第二水位传感器432之间时,水位继电器42能够自动打开电磁阀41,对水箱2进行加水,当水箱2里的水到达第二水位传感器432与第三水位传感器433之间时,水位继电器42能够关闭电磁阀41,停止对水箱2进行加水。
35.参照图1和图3,渗透仪主体1靠近水箱2的外侧壁上固设有警示器13,警示器13与水位继电器42电连接。再参照图4,水箱2内设置有溢水管22,溢水管22呈l型设置。水箱2靠近输水泵3的侧壁开设有与溢水管22相适配的穿孔23。溢水管22的一端穿过穿孔23且与其
固定连接、另一端位于水箱2外。溢水管22的外周面与穿孔23之间固设有垫圈221。渗透仪主体1内底面于靠近水箱2的一端固设有接水槽14,溢水管22于位于水箱2外的一端伸入接水槽14内。如果水位继电器42或者电磁阀41出现损坏,水箱2里的水充满水箱2后,会通过溢水管22溢出,流入接水槽14内。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混凝土渗透仪自动加水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首先把样品放置在套筒12内,启动输水泵3,打开水龙头44,由于输水泵3的压力,能够使水箱2内的水进入套筒12内,对样品进行检测,如果水箱2内缺水后,会触发自动加水机构4,能够对水箱2进行加水,如果自动加水机构4出现损坏,水箱2里的水能够经过溢水管22流到接水槽14内,操作简单,便于对水箱2进行加水。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