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尾气后处理封装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8: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尾气 后处理 封装 发动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尾气后处理封装通常包括若干壳体以及封装在壳体内的载体。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尾气后处理封装大致呈u形,使壳体之间相互平行。为了实现尾气后处理封装的结构强度,通常需要设计绑带以将相互平行的壳体捆绑在一起。为了提高结构可靠性,现有技术中还揭示了一种筒体支架,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侧支架,其中侧支架通过焊接螺母与安装支架进行安装。如何将尾气后处理封装可靠地安装于车身支架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尾气后处理封装。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第一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并排布置的第二后处理组件以及将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固定在一起的筒体支架,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设有第一后处理筒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后处理筒体内的第一载体,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设有第二后处理筒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后处理筒体内的第二载体;
5.所述筒体支架包括用以捆绑第一后处理筒体的第一绑带、用以捆绑第二后处理筒体的第二绑带、位于所述第一绑带的下方且用以支撑所述第一后处理筒体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二绑带的下方且用以支撑所述第二后处理筒体的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侧支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侧支架,所述第一侧支架和所述第二侧支架分别位于所述筒体支架的相对两侧;
6.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第一安装支架以及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一侧支架相固定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用以与车身支架相固定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二侧支架相固定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用以与车身支架相固定的第二安装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若干第一穿孔,所述第一侧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一穿孔相对齐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若干第二穿孔,所述第二侧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二穿孔相对齐的第二安装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筒体支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支架的内侧相固定的第一连接板以及与所述第二侧支架的内侧相固定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齐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齐的第二螺纹孔。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至少一个减重开口。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顶部向上延伸凸出的第一加强筋、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顶部向一侧延伸凸出的第二加强筋以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顶部向另一侧延伸凸出的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以及所述第三加强筋均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三加强筋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三加强筋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强筋。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底部向一侧延伸凸出的第四加强筋以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底部向另一侧延伸凸出的第五加强筋,所述第四加强筋与所述第五加强筋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四加强筋以及所述第五加强筋均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所述第四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平行,所述第五加强筋与所述第三加强筋平行。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均为铸造支架。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筒体支架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一后处理筒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结构相同以能够实现共用。
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筒体支架以及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筒体支架相连,并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车身支架相连,方便了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的安装。
附图说明
17.图1本实用新型尾气后处理封装安装于车身支架上时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是图2的左视图。
20.图4是图2的主视图。
21.图5是图2的后视图。
22.图6是图1的俯视图。
23.图7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24.图8是图7中筒体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25.图9是图8的主视图。
26.图10是图8的侧视图。
27.图11是图8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其用以安装与车身支架200上。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包括第一后处理组件1、平行于所述第一后处理
组件1的第二后处理组件2、连接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1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2的连接腔3、将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1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2固定在一起的筒体支架4、以及将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安装于所述车身支架200的安装支架6。
29.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呈u形。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1设有第一后处理筒体1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后处理筒体11内的第一载体。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2设有第二后处理筒体2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后处理筒体21内的第二载体。
30.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支架4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一后处理筒体11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优选地,所述筒体支架4的结构完全相同。
31.具体地,请参照图8至图11所示,所述筒体支架4包括用以捆绑第一后处理筒体11的第一绑带41、用以捆绑第二后处理筒体21的第二绑带42、位于所述第一绑带41的下方且用以支撑所述第一后处理筒体11的第一支架43、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绑带42的下方且用以支撑所述第二后处理筒体21的第二支架44。所述第一绑带41设有调整松紧的第一接合螺栓411;所述第二绑带42设有调整松紧的第二接合螺栓421。所述第一支架43设有延伸入所述第一绑带41的内圈的第一弧形支撑面431,所述第一弧形支撑面431用以支撑所述第一后处理筒体11。所述第二支架44设有延伸入所述第二绑带42的内圈的第二弧形支撑面441,所述第二弧形支撑面441用以支撑所述第二后处理筒体21。
32.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绑带41与所述第二绑带42仅用于捆扎相应的第一后处理筒体11以及第二后处理筒体21,但是不承受所述第一后处理筒体11以及所述第二后处理筒体21的重量。相应的,所述第一后处理筒体11以及所述第二后处理筒体21的重量由所述第一支架43以及所述第二支架44承受。如此设置,一方面,降低了绑带的设计要求,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支架支撑,能够防止绑带失效时,避免筒体掉落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的安全系数。
33.具体地,所述筒体支架4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支架43与所述第二支架44的第一侧支架45以及第二侧支架46。所述第一侧支架45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43与所述第二支架44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支架46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43与所述第二支架44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侧支架45与所述第二侧支架46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43与所述第二支架44上。所述第一侧支架45设有第一吊装孔450,所述第二侧支架46设有第二吊装孔460,便于通过起吊装置将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安装到车辆上。
34.所述筒体支架4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支架45相固定的第一连接板48以及与所述第二侧支架46相固定的第二连接板49。所述第一侧支架45包括第一前壁部451、与所述第一前壁部451相对的第一后壁部45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前壁部451和所述第一后壁部452的第一侧壁453。所述第二侧支架46包括第二前壁部461、与所述第二前壁部461相对的第二后壁部462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前壁部461和所述第二后壁部462的第二侧壁463。
35.所述第一连接板48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453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接板49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463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接板48设有与安装支架(未图示)进行安装的若干第一螺纹孔481,所述第二连接板49设有与所述安装支架进行安装的若干第二螺纹孔491。所述第一侧支架45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481相对齐的第一安装孔(未图示)。所述第二侧支架46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491相对齐的第二安装孔472。
36.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48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9均为不锈钢铸件(例如304不锈钢
铸件),以提高安装强度。所述第一连接板48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453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接板49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463的内侧。请参照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若干第一螺纹孔481沿竖直方向对齐且间隔设置,若干第二螺纹孔491沿竖直方向对齐且间隔设置,以降低安装难度。
3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43向上延伸靠近所述第一绑带41的中心水平线,以整体上提高所述筒体支架4的强度。另外,所述筒体支架4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43上且两端向上延伸超过所述第一支架43的第一支撑条51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44上且两端向上延伸超过所述第二支架44的第二支撑条52。所述第一支撑条51和所述第二支撑条52分别用以支撑所述第一绑带41和所述第二绑带42,以提高结构强度。
38.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所述安装支架6包括第一安装支架61以及第二安装支架62。所述第一安装支架61设有与所述第一侧支架45相固定的第一连接部611以及用以与车身支架200相固定的第一安装部612,所述第一连接部611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齐的若干第一穿孔6111。所述第二安装支架62设有与所述第二侧支架46相固定的第二连接部621以及用以与车身支架200相固定的第二安装部622,所述第二连接部621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472相对齐的若干第二穿孔6211。所述第一连接部611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部612,所述第二连接部621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部622。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61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62均为铸造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61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62结构相同以能够实现共用,降低成本。
39.以下仅以第一安装支架61为例进行描述。所述第一安装支架61包括第一主体部610,所述第一主体部610包括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611,以分别与两个所述筒体支架4安装固定。所述第一安装部612与所述第一主体部610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610的一端。此外,所述第一主体部610还设有若干减重开口6100,所述减重开口6100的数量、形状以及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
40.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支架61包括自所述第一主体部610的顶部向上延伸凸出的第一加强筋6101、自所述第一主体部610的顶部向一侧延伸凸出的第二加强筋6102以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610的顶部向另一侧延伸凸出的第三加强筋6103。所述第一加强筋6101、所述第二加强筋6102以及所述第三加强筋6103均与所述第一安装部612相连,所述第二加强筋6102与所述第三加强筋6103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加强筋6102与所述第三加强筋6103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强筋6101。
41.所述第一安装支架61还包括自所述第一主体部610的底部向一侧延伸凸出的第四加强筋6104以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610的底部向另一侧延伸凸出的第五加强筋6105。所述第四加强筋6104与所述第五加强筋6105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四加强筋6104以及所述第五加强筋6105均与所述第一安装部612相连,所述第四加强筋6104与所述第二加强筋6102平行,所述第五加强筋6105与所述第三加强筋6103平行。如此设置,通过设置这些加强筋能够提高所述第一安装支架61的结构强度。
4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48以及第二连接板49,并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一螺纹孔481和第二螺纹孔491与安装支架进行安装,从而提高了安装的便利性和可靠性。另外,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筒体支架4以及第一安装支架61、第二安装支架62,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支架61、所述第二安装支架62与所述筒体支架4相连,并通过将所述第一
安装支架61、所述第二安装支架62与车身支架200相连,方便了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的安装。
43.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