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润滑油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3: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净化器 润滑油 零部件 润滑 汽车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润滑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润滑油净化器。


背景技术:

2.传统润滑油滤清器的作用是滤除润滑油中的杂物、胶质和水分,向各润滑部位输送清洁的机油,为减小发动机中相对运动机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减轻零件的磨损,润滑油被不断输送到各运动机件的摩擦表面,形成润滑油膜,润滑油中本身含有一定量的胶质、杂质、水分和添加剂,同时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金属磨屑的带入、空气中杂物的进入、润滑油氧化物的产生,使得润滑油中的杂物逐渐增多。若润滑油不经过滤清,直接进入润滑油路,就会将润滑油中含有的杂物带入到运动副的摩擦表面,加速零件的磨损,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传统纸制润滑油滤清器主要是用折叠式结构制成的微孔滤纸式过滤,其工作原理是:当机油泵从油底壳抽出的机油,以一定的压力,从滤清器的进油口(即螺纹盖板的多个冲孔)进入机油滤清器的折叠式滤芯纸表面,经滤芯纸过滤后进入中心管,再从出油口流进发动机的主油道执行润滑。现有纸质结构的滤清器随着杂质的增多而易发生堵塞,一般在汽车每行驶5000多公里后需将滤清器进行更换,使得更换滤清器比较频繁。折叠式纸滤芯的过滤机理主要是微孔滤纸拦截,几乎被忽略的纳污空间,致使小于微孔的油泥、积碳、金属磨屑等污染物随润滑油到运动部件的摩擦表面四处侵染、破坏,从而导致各运动部件阻力增加,能耗和排放物增大,耦合件摩损严重而大修。纸滤芯易被油压冲击并折,倒伏甚至撕裂,造成过滤失效。随着制造工艺精密程度的提升,润滑油净化越来越注重对微小颗粒的处理考量。
4.针状纤维、锯木式滤芯市场上目前有少量在使用,但经过测试发现,市场上常规的针叶纤维、锯木式滤芯存在如下缺陷:一是针状纤维滤芯原料匹配度差、阻力大;二是针状纤维滤芯为防针状纤维外漏须外加过密斜孔不锈钢网,增大了阻力,造价高,过度消耗资源,不环保;三是锯木式滤芯先湿装再烘干的颠倒装配方式,在经过高温以及机油湿润后容易出现变形的现象,影响过滤效果;四是锯木式滤芯外面包裹一层纱布,以维持内部木屑不会散落,但在设备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发动机带入的杂质会有铁屑等金属杂质,大颗粒金属杂质会导致裹布磨损或者是破裂,影响过滤效果;五是锯木式滤芯纤维穴巢未膨化打开而使细小的杂质不能完全过滤,会导致润滑部的运动副受损,损耗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六是锯木式滤芯外面包裹一层纱布被油品中的胶质、油泥粘湖后,阻力增大,过滤效率大幅度下降;七是锯木式滤芯的填充物没有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含水率高污染润滑油,达不到有效吸附、脱除和纳污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净化器。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润滑油净化器,包括上盖、下盖、外支撑筒、外平纹网、合成纤维长短丝、内支撑筒、内平纹网;外平纹网、外支撑筒和内平纹网、内支撑筒均安装在下盖和上盖之间;内支撑筒沿纵向螺旋扣压有螺旋套箍、沿纵向螺旋压陷有第一螺旋压槽、第二螺旋压槽和第三螺旋压槽、沿纵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圆孔,若干个圆孔均螺旋分布在螺旋套箍、第一螺旋压槽、第二螺旋压槽和第三螺旋压槽之间,内支撑筒的外表面电阻滚轮焊接有内平纹网,外支撑筒的外表面电阻滚轮焊接有外平纹网,外支撑筒和内平纹网之间设置有合成纤维长短丝。
8.进一步地,内支撑筒的内部底端中心处安装有安全阀。
9.进一步地,内支撑筒的材料厚度范围为0.25
‑‑
0.4mm、内径范围为20
‑‑
180mm以及高度范围为40
‑‑
450mm。
10.进一步地,外支撑筒的材料厚度范围为0.25
‑‑
2.0mm、外径范围为50

250mm以及高度范围为40
‑‑
450mm。
11.进一步地,螺旋套箍的材料厚度是内支撑筒材料厚度的四倍。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将常规的圆柱状芯体设置成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内支撑筒以及被内平纹网裹贴根除合成纤维长短丝随油压向内的变形、渗透;外支撑筒被外平纹网裹贴着在拦截的同时保护着合成纤维长短丝稳定工作;内外两层不锈钢液压过滤专用平纹网滤网增大了流量,有效的减少了纱布包裹或不锈钢斜纹网而增加的阻力,防止了合成纤维长短丝的变形渗透,提高了净化效率;
14.内支撑筒的纵向螺旋金属套箍是支撑筒本身材料厚度的四倍,有效的减少了内支撑筒材料厚度,大大提高了内支撑筒的结构强度,螺旋套箍、第一螺旋压槽、第二螺旋压槽和第三螺旋压槽和内平纹网间裹贴形成的油液导流槽,油液通过螺旋状排列分布的圆孔螺旋排出,增加了润滑油的流速和流量。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润滑油净化器的正面剖视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润滑油净化器的俯视示意图。
18.图中:1、下盖;2、外平纹网;3、合成纤维长短丝;4、内支撑筒;5、上盖;6、螺旋套箍;7、第一螺旋压槽;8、第二螺旋压槽;9、第三螺旋压槽;10、圆孔;11、安全阀;12、内平纹网;13、外支撑筒。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2所示,一种润滑油净化器,包括上盖5、下盖1、外支撑筒13、外平纹网
2、合成纤维长短丝3、内支撑筒4、内平纹网12;外支撑筒13和内平纹网12、内支撑筒4均安装在下盖1和上盖5之间;内支撑筒4沿纵向螺旋扣压有螺旋套箍6、沿纵向螺旋压陷有第一螺旋压槽7、第二螺旋压槽8和第三螺旋压槽9、沿纵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圆孔10,若干个圆孔10均螺旋分布在螺旋套箍6、第一螺旋压槽7、第二螺旋压槽8和第三螺旋压槽9之间,内支撑筒4的外表面电阻滚轮焊接有内平纹网12,外支撑筒13的外表面电阻滚轮焊接有外平纹网2,外支撑筒13和内平纹网12之间设置有合成纤维长短丝3;合成纤维长短丝3为填充物且呈圆柱体;螺旋状排列分布的圆孔10以及螺旋套箍6、第一螺旋压槽7、第二螺旋压槽8和第三螺旋压槽9之间的配合使用,增加了润滑油的流速和流量。
21.内支撑筒4的内部底端中心处安装有安全阀11。
22.内支撑筒4的材料厚度范围为0.25
‑‑
0.4mm、内径范围为20
‑‑
180mm以及高度范围为40
‑‑
450mm。
23.外支撑筒13的材料厚度范围为0.25
‑‑
2.0mm、外径范围为50

250mm以及高度范围为40
‑‑
450mm。
24.螺旋套箍6的材料厚度是内支撑筒4材料厚度的四倍;提高了内支撑筒4的结构强度。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6.本实用新型中,润滑油经过外支撑筒13上的外平纹网2进行初次拦截过滤,使得大于外平纹网2网孔的杂质被拦截在外平纹网2的外部,润滑油经初次拦截过滤后,通过合成纤维长短丝3上的孔穴,使微小的杂质被吸储在合成纤维长短丝3芯体内,净化后的润滑油通过内平纹网12与螺旋套箍6、第一螺旋压槽7、第二螺旋压槽8和第三螺旋压槽9形成的导流槽快速导流并通过若干个圆孔10进入至设备润滑,减少了油液流动的阻力,提高了净化率;
27.通过在将常规的圆柱状芯体设置成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内支撑筒4以及被内平纹网12裹贴根除合成纤维长短丝3随油压向内的变形、渗透;外支撑筒13被外平纹网2裹贴着在拦截的同时保护着合成纤维长短丝3稳定工作;内外两层不锈钢液压过滤专用平纹网增大了流量,有效的减少了纱布包裹或不锈钢斜纹网而增加的阻力,防止了合成纤维长短丝3的变形渗透,提高了净化效率;
28.内支撑筒4的纵向螺旋套箍6是内支撑筒4本身材料厚度的四倍,有效的减少了内支撑筒4材料厚度,大大提高了内支撑筒4的结构强度,螺旋套箍6、第一螺旋压槽7、第二螺旋压槽8和第三螺旋压槽9以及内平纹网12间裹贴形成的油液导流槽,油液通过螺旋状排列分布的圆孔10螺旋排出,增加了润滑油的流速和流量。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