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侧流式混合反应模块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2: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污水处理 模块 混合 流式 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侧流式混合反应模块。


背景技术:

2.高浓度活性污泥法是在高活性污泥浓度,低溶解氧的条件下,使得在生化反应装 置中的微生物数量极大、菌群特殊化、降解高效化,可以对污染物进行高效的降解。
3.但现有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中,因为随着污水处理的进行,活性污泥的浓度升高,污泥沉降性能会降低,影响沉淀池中的泥水分离,进而造成污水处理效果大大降低;
4.且污水处理行业已经迎来了第四次提标,为满足越来越高的污水处理要求,新建污水处理厂站,以及提标改造现有的污水处理厂站,高排放标准的处理要求势在必行,但存在现有设备可升级空间小、应对提标适应性差以及现行构筑物二次利用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流式混合反应模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侧流式混合反应模块,包括混合反应池,所述混合反应池内部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腔、第一絮凝腔和第二絮凝腔,混合腔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第一絮凝腔内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第二絮凝腔内设置有第三搅拌装置,第一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和第三搅拌装置依次传动连接,混合反应池上还设置有驱动第一搅拌装置运行的驱动单元,第一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和第三搅拌装置运行时的线速度依次降低,所述混合反应池上还设置有反应池进水管和反应池出水管,反应池进水管两端分别与污水处理产线中的好氧池后段和混合腔连通,反应池出水管两端分别与第二絮凝腔和污水处理产线中的好氧池后段连通,所述混合反应池外侧还设置有多个絮凝反应剂投加装置。
8.所述混合反应池上方设置有走道,走道两侧设置有栏杆,混合反应池外侧还设置有与走道匹配的钢梯。
9.所述混合腔、第一絮凝腔和第二絮凝腔侧壁上均设置有观察窗。
10.所述絮凝反应剂投加装置包括溶药罐和与溶药罐一一对应的多个加药计量泵,溶药罐顶部通有进药管和溶药罐进水管,溶药罐底部通过出药管与加药计量泵的进口连通,加药计量泵的出口连接有加药管,加药管末端伸入混合反应池内。
11.所述溶药罐内部转动连接有第四搅拌轴,第四搅拌轴上设置有多个第四桨板,溶药罐上还设置有驱动第四搅拌轴转动的第二电机。
12.所述混合反应池的侧壁通有安装缺口且设置有滑轨,滑轨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板,调节板顶部设置有与絮凝反应剂投加装置匹配的限位缺口。
13.所述混合反应池包括池体和中隔板,池体内部插装有两个中隔板,两个中隔板将
池体分隔为,混合腔、第一絮凝腔和第二絮凝腔,中隔板的插装后顶部表面低于反应池出水管。
14.所述混合反应池顶部设置有传动支架,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轴和设置在第一搅拌轴上的多个第一桨板,第一搅拌轴转动连接在传动支架上且设置有第一皮带轮,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搅拌轴和设置在第二搅拌轴上的多个第二桨板,第二搅拌轴转动连接在传动支架上且设置有两个第二皮带轮,第三搅拌装置包括第三搅拌轴和设置在第三搅拌轴上的多个第三桨板,第三搅拌轴转动连接在传动支架上且设置有第三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其中一个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另一个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三皮带轮传动连接,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的直径依次增大,所述传动支架上设置有驱动第一搅拌轴转动的第一电机。
15.所述混合反应池外侧设置有反应池支架,反应池支架为门字型,反应池支架其中一个相对侧面均设置有多个纵向排布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两个耳板,耳板上通有方形的定位通孔,支撑组件内插装有与定位通孔匹配的定位栓,混合反应池设置在反应池支架内侧且由定位栓提供支撑。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混合反应池内部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腔、第一絮凝腔和第二絮凝腔,采用两段式絮凝,基于污水处理厂站现行工艺,通过增设混凝反应池,从好氧池后段引入混合液,经混凝反应池处理后,再输回好氧池后段,通过混合反应阶段絮凝药剂的投加,可提高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从而稳定维持曝气池的高活性污泥浓度,进而使得污水处理站原有设备与新增混合反应模块共同构成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即侧流式高浓度活性污泥工艺。
18.2、池体结构采用预制钢/不锈钢/钢筋砼结构,厂外进行生产加工,厂内进行组合拼装,在拼装时,根据不同厂区现有污水处理产线的布置,在安装缺口、滑轨、调节板、限位缺口、耳板、定位通孔和定位栓的设置下,无需根据不同厂区空间差异对混合反应池进行特殊定制,且混合反应池的高度可调,可适配现有产线好氧池后段的管路位置,尽最大可能利用现行构筑物,提高现行构筑物二次利用率,极大缩短污水厂站提标改造的施工周期,同时可轻松实现提标改造的“不停产、不断水”施工;同时絮凝反应剂投加装置可实现与混合反应池的快速匹配,进一步缩短施工周期。
19.3、采用皮带传动时间各个搅拌轴的传动连接,对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不高且具有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制造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现有污水处理产线的改造。
20.4、第一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和第三搅拌装置的桨板边缘的线速度依次降低,在混合腔中的搅拌装置设置相对较快的转速,使得投加的絮凝剂与混合液可快速地混合均匀,进行絮凝反应;第一絮凝腔和第二絮凝腔中搅拌装置转速依次降低是为了防止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絮凝状态被破坏。
21.5、混合反应池上方设置有走道,走道两侧设置有栏杆,混合反应池外侧还设置有与走道匹配的钢梯,走道可架设在门字型反应池支架顶部,便于操作人员对设备检修与维护。
22.6、混合腔、第一絮凝腔和第二絮凝腔侧壁上均设置有观察窗,可便于操作人员对混合反应池内部状况进行监测。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混合反应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混合反应池的主视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反应池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6侧流式高浓度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流程图。
29.图中: 1、混合反应池;11、混合腔;12、第一絮凝腔;13、第二絮凝腔;14、安装缺口;15、滑轨;16、调节板;161、限位缺口;17、中隔板;18、第一搅拌轴;19、第一桨板;20、传动支架;21、第一皮带轮;22、第一电机;23、第一皮带;24、第二搅拌轴;25、第二桨板;26、第三搅拌轴;27、第三桨板;28、第二皮带轮;29、第三皮带轮;30、第二皮带;
30.2、反应池出水管;3、反应池进水管;
31.4、溶药罐;41、进药管;42、溶药罐进水管;43、第二电机;44、第四搅拌轴;45、第四桨板;46、出药管;47、加药管;
32.5、加药计量泵;
33.6、反应池支架;61、耳板;611、定位通孔;
34.7、观察窗;8、定位栓;9、走道;10、钢梯。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36.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侧流式混合反应模块,包括混合反应池1,混合反应池1外侧设置有反应池支架6,反应池支架6为门字型,参阅图5,反应池支架6其中一个相对侧面均设置有多个纵向排布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两个耳板61,耳板61上通有方形的定位通孔611,支撑组件内插装有与定位通孔611匹配的定位栓8,混合反应池1设置在反应池支架6内侧且由定位栓8提供支撑,参阅图3,混合反应池1包括池体和中隔板17,池体内部插装有两个中隔板17,两个中隔板17将池体分隔为混合腔11、第一絮凝腔12和第二絮凝腔13,中隔板17的插装后顶部表面低于反应池出水管2,池体结构采用预制钢/不锈钢/钢筋砼结构,厂外进行生产加工,厂内进行组合拼装,在拼装时,根据不同厂区现有污水处理产线的布置,使定位栓8插入相应高度的支撑组件内,接着将池体放置在前后两根定位栓8上即可,进而无需根据不同厂区空间差异对混合反应池1进行特殊定制,同时,混合反应池1的高度可调,进而反应池出水管2和反应池进水管3的高度可调,以适配现有产线好氧池后段的管路位置,尽最大可能利用现行构筑物,提高现行构筑物二次利用率,极大缩短污水厂站提标改造的施工周期,同时可轻松实现提标改造的“不停产、不断水”施工。
37.混合反应池1内部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腔11、第一絮凝腔12和第二絮凝腔13,采用两段式絮凝,混合反应池1上还设置有反应池进水管3和反应池出水管2,参阅图6,反应池进水管3两端分别与污水处理产线中的好氧池后段和混合腔11连通,反应池出水管2两端分别与第二絮凝腔13和污水处理产线中的好氧池后段连通,基于污水处理厂站现行工艺,通过增设混凝反应池1,从好氧池后段引入混合液,经混凝反应池1处理后,再输回好氧池后段,
通过混合反应阶段絮凝药剂的投加,可提高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从而稳定维持曝气池的高活性污泥浓度,进而使得污水处理站原有设备与新增混合反应模块共同构成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即侧流式高浓度活性污泥工艺。
38.混合腔11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第一絮凝腔12内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第二絮凝腔13内设置有第三搅拌装置,第一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和第三搅拌装置依次传动连接,混合反应池1上还设置有驱动第一搅拌装置运行的驱动单元,混合反应池1顶部设置有传动支架20,传动支架20也可场外定制,与池体一同运输至厂区后采用铆固或焊接的方式安装在池体顶部。
39.驱动单元采用第一电机22,第一电机22固定安装在传动支架20上,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轴18和设置在第一搅拌轴18上的多个第一桨板19,第一搅拌轴18转动连接在传动支架20上且设置有第一皮带轮21,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搅拌轴24和设置在第二搅拌轴24上的多个第二桨板25,第二搅拌轴24转动连接在传动支架20上且设置有两个第二皮带轮28,第三搅拌装置包括第三搅拌轴26和设置在第三搅拌轴26上的多个第三桨板27,第三搅拌轴26转动连接在传动支架20上且设置有第三皮带轮29,第一皮带轮21与其中一个第二皮带轮28通过第一皮带23传动连接,另一个第二皮带轮28通过第二皮带30与第三皮带轮29传动连接,采用皮带传动时间各个搅拌轴的传动连接,对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不高且具有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制造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现有污水处理产线的改造。
40.第一皮带轮21、第二皮带轮28和第三皮带轮29的直径依次增大,进而在第一电机22带动各个搅拌轴转动时,第一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和第三搅拌装置的桨板边缘的线速度依次降低:
41.a)混合腔11内桨板边缘的线速度控制为5m/s,速度梯度控制在600s
‑1~1000s
‑1,同时通过对混合溶液流量、中隔板17高度和混合腔11容积的控制将混合溶液 在混合池停留时间控制在10s~5min;
42.b) 第一絮凝腔12内桨板边缘的线速度控制为0.5m/s,速度梯度控制在30s
‑1~60s
‑1,同时通过对混合溶液流量、中隔板17高度和混合腔11容积的控制将混合溶液 在混合池停留时间控制在5min~10min;
43.c)第二絮凝腔13内桨板边缘的线速度控制为0.2m/s,速度梯度控制在30s
‑1~60s
‑1,同时通过对混合溶液流量、中隔板17高度和混合腔11容积的控制将混合溶液 在混合池停留时间控制在5min~10min。
44.在混合腔11中的搅拌装置设置相对较快的转速,使得投加的絮凝剂与混合液可快速地混合均匀,进行絮凝反应;第一絮凝腔12和第二絮凝腔13中搅拌装置转速依次降低是为了防止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絮凝状态被破坏。
45.参阅图1,混合反应池1外侧还设置有两个絮凝反应剂投加装置。
46.参阅图2,溶药罐4内部转动连接有第四搅拌轴44,第四搅拌轴44上设置有多个第四桨板45,溶药罐4上还设置有驱动第四搅拌轴44转动的第二电机43,第四搅拌轴44可将絮凝药剂进行预混合。
47.絮凝反应剂投加装置包括溶药罐4和与溶药罐4一一对应的多个加药计量泵5,溶药罐4顶部通有进药管41和溶药罐进水管42,溶药罐4底部通过出药管46与加药计量泵5的进口连通,加药计量泵5的出口连接有加药管47,加药管47末端伸入混合反应池1内,通过加
药计量泵5的设置可以定量向混合反应池1内投加絮凝反应剂。
48.参阅图4,混合反应池1的侧壁通有安装缺口14且设置有滑轨15,滑轨15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板16,调节板16顶部设置有与絮凝反应剂投加装置匹配的限位缺口161,在加装混合反应池1时,将加药管47从安装缺口14伸入混合反应池1内,此时将调节板16上滑,使限位缺口161与加药管47末端贴合后将调节板16焊接在池体1侧壁上对加药管47的末端提供支撑,使得絮凝反应剂投加装置可实现与混合反应池1的快速匹配,可进一步缩短污水厂站提标改造的施工周期。
49.混合反应池1上方设置有走道9,走道9两侧设置有栏杆,混合反应池1外侧还设置有与走道9匹配的钢梯10,走道9可架设在门字型反应池支架6顶部,便于操作人员对设备检修与维护。
50.混合腔11、第一絮凝腔12和第二絮凝腔13侧壁上均设置有观察窗7,可便于操作人员对混合反应池1内部状况进行监测。
5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