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家庭智慧医用装置用温湿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24 12: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温湿度 装置 调节 智慧 家庭
一种家庭智慧医用装置用温湿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温湿度调节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庭智慧医用装置用温湿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家用智能药箱成为热销产品,尤其是用于家庭健康管理能够自动化售药的智能药箱。智能药箱具有储存大量药品的功能,还具有视频问诊、家庭成员健康信息管理的功能。根据国家药典要求,药物存储设备需要满足药品存储的基本条件环境条件:温度需在0-25℃,湿度在45%-75%范围之内。医用温湿度调节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存储装置内部温度超出0-25°或湿度超出45%-75%范围时,温湿度控制系统自动启动运转;当将温度控制在0-25℃和湿度保持在45%-75%范围时,温湿度控制系统停止工作,从而达到温湿度控制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庭智慧医用装置用温湿度调节装置,旨在实现对医用装置内部温湿度进行调节,保证密封腔体内部温湿度适宜存储医用药品或医用工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家庭智慧医用装置用温湿度调节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温湿度控制装置,且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密封腔体;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主板支撑架,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固定支架与主板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冷凝单元、散热单元、散热风扇、内循环冷风扇、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凝单元、散热单元,所述冷凝单元、散热单元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散热风扇、内循环冷风扇;所述冷凝单元通过内循环冷风扇将密封腔体内空气循环冷却,所述散热单元通过散热风扇将热量排到主体外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温湿度控制装置,所述主体的顶部对应冷凝单元设置有循环腔体,所述循环腔体与密封腔体上的对流通道连通。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的两侧分别通过螺丝与固定支架连接,然后将固定支架连接到主板支撑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半导体制冷片两端施加正电压,让其制冷面吸收热量,实现对密封腔体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和冷凝,达到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帕尔帖原理:即当两种不同的导体a和b组成的电路且通有直流电时,在接头处除焦耳热以外还会释放出某种其它的热量,而另一个接头处则吸收热量。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电工作后,制冷面接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传导到冷凝单元的冷凝散热片,内循环冷风扇工作,将密封腔体内部的空气进行循环冷却。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电的同时,发热面接头散发热量,热量传导给散热器,散热风扇工作,将热量通过风扇排到机器外面,以达到能量的平衡。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冷凝单元与散热单元之间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密封泡棉、隔热泡棉;所述隔热泡棉向外延伸并与主板支撑架紧密贴合。所述隔热泡棉的设置用于密封和防止热损失。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正反双面需要涂散热导热膏,以与散热片充分接触,以达到充分散热的目的,所述隔热泡棉起密封作用,防止热量损失,密封泡棉将散热器与冷凝隔离,减少热量损失,所述隔热泡棉起到与外界隔离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冷凝器,所述密封腔体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对流通道,所述冷凝器通过内循环冷风扇与对流通道连通,所述对流通道与密封腔体连通。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相邻冷凝器之间设置有隔离挡墙。相邻冷凝器之间设置有隔离挡墙,用于防止相邻冷凝器相互干扰,冷空气在内循环冷风扇的作用下,通过对流通道进行循环。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腔体内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若干个药品存储支撑架,所述对流通道对应每层的药品存储支撑架设置有对流通孔,所述药品存储支撑架为多孔结构。所述药品存储支撑架设置为多孔结构,以实现冷空气在密封腔体内形成对流,加大空气流通空间,起到在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加大空气的对流作用,从而加快密封腔体内部的温度调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内抽拉设置有若干个药品存储单元盒,所述药品存储单元盒滑动安装在药品存储支撑架上,所述药品存储单元盒为多孔结构。

所述药品存储单元盒的底部设置为多孔结构,可以起到空气对流的作用,尽量使空气流通的比较均匀。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药品储存支撑架的中部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主板支撑架远离温湿度控制装置一侧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横梁与主体的面壳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还包括主板控制芯片,用于接收密封腔体内部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并对应控制温湿度控制装置的运行,所述主板控制芯片以及温湿度传感器均为现有技术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点,故不再赘述。

所述湿度传感器放置于药品储存支撑架的中部,用于检测每一层的空间的温度和湿度状态,实时数据通过电缆把信号传输到显示平板中,所述显示平板内的cpu经过逻辑判断后,通过电缆传输给副机主板控制芯片,由所述主板控制芯片通过接口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电流大小与方向,从而达到温湿度控制的目的。

所述内循环冷风扇、散热风扇选用静音风扇,以免温湿度系统工作时,产生噪音问题,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温湿度控制装置实现对医用装置内部温湿度进行调节,保证密封腔体内部温湿度适宜存储医用药品或医用工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2)所述隔热泡棉起密封作用,防止热量损失,密封泡棉将散热器与冷凝隔离,减少热量损失,所述隔热泡棉向外延伸起到与外界隔离作用,降低热损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离挡墙防止相邻冷凝器相互干扰,提高温度调节的灵敏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4)所述药品存储支撑架设置为多孔结构,以实现冷空气在密封腔体内形成对流,加大空气流通空间,起到在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加大空气的对流作用,从而加快密封腔体内部的温度调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5)所述药品存储单元盒的底部设置为多孔结构,可以起到空气对流的作用,尽量使空气流通的比较均匀,加速温度调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温湿度控制装置与主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温湿度控制装置与主板支撑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温湿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半导体制冷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温湿度控制装置与密封泡棉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冷凝单元与对流通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密封腔体与对流通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药品存储单元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药品存储单元盒与密封腔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密封腔体与密封泡棉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药品存储支撑架与密封腔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对流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体、101-主板支撑架、102-固定支架、103-横梁、104-面壳、2-温湿度控制装置、201-冷凝器、202-散热器、203-散热风扇、204-内循环冷风扇、205-半导体制冷片、3-密封泡棉、4-隔热泡棉、5-隔离挡墙、6-循环腔体、7-对流通道、701-隔热盖板、8-隔热泡棉层、9-药品存储支撑架、10-药品存储单元盒、12-对流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家庭智慧医用装置用温湿度调节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温湿度控制装置2,且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密封腔体;所述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主板支撑架101,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2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固定支架102与主板支撑架101固定连接;如图3-图5所示,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2包括冷凝单元、散热单元、散热风扇、内循环冷风扇204、半导体制冷片205,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凝单元、散热单元,所述冷凝单元、散热单元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散热风扇、内循环冷风扇204;所述冷凝单元通过内循环冷风扇204将密封腔体内空气循环冷却,所述散热单元通过散热风扇将热量排到主体1外侧。所述冷凝单元包括冷凝器201,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散热风扇203。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主板支撑架101远离温湿度控制装置2一侧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横梁103与主体1的面壳104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所述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温湿度控制装置2,所述主体1的顶部对应冷凝单元设置有循环腔体6,所述循环腔体6与密封腔体上的对流通道7连通。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2的两侧分别通过螺丝与固定支架102连接,然后将固定支架102连接到主板支撑架101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半导体制冷片205两端施加正电压,让其制冷面吸收热量,实现对密封腔体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和冷凝,达到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5通电工作后,制冷面接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传导到冷凝单元的冷凝散热片,内循环冷风扇204工作,将密封腔体内部的空气进行循环冷却。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5通电的同时,发热面接头散发热量,热量传导给散热器202,散热风扇工作,将热量通过风扇排到机器外面,以达到能量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通过温湿度控制装置2实现对医用装置内部温湿度进行调节,保证密封腔体内部温湿度适宜存储医用药品或医用工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图5所示,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2还包括设置在冷凝单元与散热单元之间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密封泡棉3、隔热泡棉4;所述隔热泡棉4向外延伸并与主板支撑架101紧密贴合。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5正反双面需要涂散热导热膏,以与散热片充分接触,以达到充分散热的目的,所述隔热泡棉4起密封作用,防止热量损失,密封泡棉3将散热器202与冷凝隔离,减少热量损失,所述隔热泡棉4起到与外界隔离作用。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图6、图7所示,所述冷凝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冷凝器201,所述密封腔体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对流通道7,所述冷凝器201通过内循环冷风扇204与对流通道7连通,所述对流通道7与密封腔体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相邻冷凝器201之间设置有隔离挡墙5。相邻冷凝器201之间设置有隔离挡墙5,用于防止相邻冷凝器201相互干扰,冷空气在内循环冷风扇204的作用下,通过对流通道7进行循环。

进一步地,如图10-图12所示,所述密封腔体内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若干个药品存储支撑架9,所述对流通道7对应每层的药品存储支撑架9设置有对流通孔12,所述药品存储支撑架9为多孔结构。所述药品存储支撑架9设置为多孔结构,以实现冷空气在密封腔体内形成对流,加大空气流通空间,起到在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加大空气的对流作用,从而加快密封腔体内部的温度调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主体1内抽拉设置有若干个药品存储单元盒10,所述药品存储单元盒10滑动安装在药品存储支撑架9上,所述药品存储单元盒10为多孔结构。所述药品存储单元盒10的底部设置为多孔结构,可以起到空气对流的作用,尽量使空气流通的比较均匀。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或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一种家庭智慧医用装置用温湿度调节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温湿度控制装置2,且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密封腔体;如图6、图7所示,所述密封腔体的两侧设置有连通的对流通道7,所述主体1的顶部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与对流通道7连通的循环腔,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2的制冷端分别通过内循环冷风扇204与循环腔连通,用于将密封腔体内的空气循环冷却。

将温湿度控制装置2设计到主体1的顶端,主要利用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所述内循环环风扇起到加速对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所述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温湿度控制装置2,所述主体1的顶部对应冷凝单元设置有循环腔体6,所述循环腔体6与密封腔体上的对流通道7连通。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2的两侧分别通过螺丝与固定支架102连接,然后将固定支架102连接到主板支撑架101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半导体制冷片205两端施加正电压,让其制冷面吸收热量,实现对密封腔体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和冷凝,达到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3-图5所示,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2包括冷凝单元、散热单元、散热风扇、内循环冷风扇204、半导体制冷片205,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冷凝单元、散热单元,所述冷凝单元、散热单元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散热风扇、内循环冷风扇204;所述冷凝单元通过内循环冷风扇204将密封腔体内空气循环冷却,所述散热单元通过散热风扇将热量排到主体1外侧。所述冷凝单元包括冷凝器201,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散热风扇203。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5通电工作后,制冷面接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传导到冷凝单元的冷凝散热片,内循环冷风扇204工作,将密封腔体内部的空气进行循环冷却。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5通电的同时,发热面接头散发热量,热量传导给散热器202,散热风扇工作,将热量通过风扇排到机器外面,以达到能量的平衡。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2还包括设置在冷凝单元与散热单元之间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密封泡棉3、隔热泡棉4;所述隔热泡棉4向外延伸并与主板支撑架101紧密贴合。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5正反双面需要涂散热导热膏,以与散热片充分接触,以达到充分散热的目的,所述隔热泡棉4起密封作用,防止热量损失,密封泡棉3将散热器202与冷凝隔离,减少热量损失,所述隔热泡棉4起到与外界隔离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5、图6所示,所述冷凝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冷凝器201,所述密封腔体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对流通道7,所述冷凝器201通过内循环冷风扇204与对流通道7连通,所述对流通道7与密封腔体连通。相邻冷凝器201之间设置有隔离挡墙5。相邻冷凝器201之间设置有隔离挡墙5,用于防止相邻冷凝器201相互干扰。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主板支撑架101,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2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固定支架102与主板支撑架101固定连接。所述主板支撑架101远离温湿度控制装置2一侧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横梁103与主体1的面壳104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腔体的外侧卡接设置有u型的隔热盖板701构成对流通道7,所述隔热盖板701的外侧设置有隔热泡棉层8。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密封腔体的外侧且位于隔热盖板7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隔热区,所述隔热区与隔热盖板701的外侧无缝衔接的设置有泡棉隔热层。

进一步地,如图9-图12所示,所述密封腔体内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若干个药品存储支撑架9,所述对流通道7对应每层的药品存储支撑架9设置有对流通孔12,所述药品存储支撑架9为多孔结构。所述密封腔体两侧每层开有4个对流通孔12,其作用是为每一层密封药品储存单元盒有对流空间,起到空气对流作用。

所述药品存储支撑架9设置为多孔结构,以实现冷空气在密封腔体内形成对流,加大空气流通空间,起到在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加大空气的对流作用,从而加快密封腔体内部的温度调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1内抽拉设置有若干个药品存储单元盒10,所述药品存储单元盒10滑动安装在药品存储支撑架9上,所述药品存储单元盒10为多孔结构。所述药品存储单元盒10的底部设置为多孔结构,可以起到空气对流的作用,尽量使空气流通的比较均匀。

进一步地,如图8-图12所示,所述密封腔体对应药品存储单元盒10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靠近药品存储单元盒10的一侧沿周长设置有密封泡棉3。所述密封泡棉3起到密封药品储存单元盒的作用,防止冷气从密封腔体内溢出,弹出密封泡棉3紧贴密封腔体,防止冷气从缝隙中溢出。

进一步地,所述药品储存支撑架的中部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还包括主板控制芯片,用于接收密封腔体内部温湿度传感器的信号,并对应控制温湿度控制装置2的运行,所述主板控制芯片以及温湿度传感器均为现有技术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点,故不再赘述。

所述湿度传感器放置于药品储存支撑架的中部,用于检测每一层的空间的温度和湿度状态,实时数据通过电缆把信号传输到显示平板中,所述显示平板内的cpu经过逻辑判断后,通过电缆传输给副机主板控制芯片,由所述主板控制芯片通过接口控制半导体制冷片205的电流大小与方向,从而达到温湿度控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温湿度控制装置2实现对医用装置内部温湿度进行调节,保证密封腔体内部温湿度适宜存储医用药品或医用工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