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衔接式复合蒸汽锅炉的制作方法

2021-06-18 20: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衔接 锅炉 复合 蒸汽锅炉
一种衔接式复合蒸汽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衔接式复合蒸汽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高温烟气的热能等形式,而经过锅炉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现有的蒸汽锅炉多只设置有一个燃烧室,燃烧室的内部大部分空间中空,只在外壁一圈绕设有盘管,火焰不能直接与盘管之间进行接触,只能通过热辐射的形式对盘管进行加热,导致部分热能的丧失,对于热能的利用率不够高,并且现有蒸汽锅炉顶端盘管相互堆叠,燃烧室对盘管不能进行很好的预热,在直接燃烧之间进行接触时,容易造成燃烧室内部温度骤降,从而降低了燃烧室的热能转化率,降低蒸汽锅炉的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采用单个燃烧室的蒸汽锅炉对于热能利用率不够高存在一定程度能量损失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衔接式复合蒸汽锅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衔接式复合蒸汽锅炉,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部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外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内盘管和中心管,且外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和内盘管均呈螺旋设置,所述外盘管和第二盘管之间设置有外输送管,第二盘管与第三盘管之间设置有第二输送管,第三盘管与内盘管之间设置有第三输送管,内盘管与中心管之间设置有内输送管,所述外输送管、第二输送管、第三输送管和内输送管竖直端两侧均环形等距阵列连通有燃烧喷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盘管和第二盘管的上方通过连接管连通,输送第三盘管和内盘管的上方通过连接管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盘管的下方连通有输入管,所述第二盘管和第三盘管的下方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内盘管和中心管的下方通过连接管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筒的顶端设置有集烟槽,且集烟槽与外部连通,所述外筒的顶部中心位置焊接有输出管,且输出管与中心管之间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燃烧喷嘴的内部均设置有燃烧室,且燃烧喷嘴的顶端开设有中间通道和倾斜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中间通道俯视面呈圆形结构,所述倾斜通道俯视面呈水滴状,侧视面呈倾斜设置,并且倾斜通道和中间通道均与燃烧室之间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燃烧喷嘴设置有中间通道一端与相近的盘管之间均具有间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筒外用保温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中间通道直接对燃烧喷嘴正对的盘管进行加热,倾斜通道将火焰呈倾斜状向盘管上进行输出,增大火焰与盘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对热能进行更加充分的利用,燃烧喷嘴设置有中间通道一端与相近的盘管之间均具有间隙,间隙的大小与火焰顶端至燃烧喷嘴之间间距相等,利用具有最高温度的外焰进行加热,进一步提升加热效率,降低燃料的浪费率。

2、本发明中,外输送管、第二输送管、第三输送管和内输送管内部输送的燃料热值逐步提升,外输送管中燃料燃烧后对外盘管进行预热,以此由外向内部输送时,热值逐步提升的燃料对盘管中水加热程度逐步提升,通过预热方式防止水与热量高的火焰进行接触时,温度骤降,从而降低了热值高的燃料使用效果,更加节省燃料。

3、本发明中,外筒的内部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外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内盘管和中心管,且外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和内盘管均呈螺旋设置,环形的管道增加其受热的面积,减小装置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衔接式复合蒸汽锅炉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衔接式复合蒸汽锅炉的盘管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衔接式复合蒸汽锅炉的盘管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衔接式复合蒸汽锅炉的a-a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衔接式复合蒸汽锅炉的中心盘管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衔接式复合蒸汽锅炉的燃烧喷嘴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衔接式复合蒸汽锅炉的燃烧喷嘴剖视图。

图例说明:

1、外筒;2、外盘管;3、第二盘管;4、第三盘管;5、内盘管;6、中心管;7、外输送管;8、第二输送管;9、第三输送管;10、内输送管;11、燃烧喷嘴;12、连接管;13、集烟槽;14、输出管;15、输入管;16、中间通道;17、倾斜通道;18、燃烧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7,一种衔接式复合蒸汽锅炉,包括外筒1,外筒1外用保温材料制成,对内部产生的温度进行存储,减小燃料的使用,外筒1的内部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外盘管2、第二盘管3、第三盘管4、内盘管5和中心管6,且外盘管2、第二盘管3、第三盘管4和内盘管5均呈螺旋设置,环形的管道增加其受热的面积,减小装置体积,外盘管2和第二盘管3的上方通过连接管12连通,输送第三盘管4和内盘管5的上方通过连接管12连通,外盘管2的下方连通有输入管15,第二盘管3和第三盘管4的下方通过连接管12连通,内盘管5和中心管6的下方通过连接管12连通,水流通过输入管15进入外盘管2中,沿外盘管2进行环形流动,升至顶端,通过连接管12流向第二盘管3中,再在第二盘管3中向下进行流动,从底部设置的连接管12再次进入第三盘管4中,通过顶部连接管12进入内盘管5中,最后通过底部的连接管12进行中心管6中,向上进行输送,通过输出管14排出,外筒1的顶端设置有集烟槽13,且集烟槽13与外部连通,外筒1的顶部中心位置焊接有输出管14,且输出管14与中心管6之间连通,外盘管2和第二盘管3之间设置有外输送管7,第二盘管3与第三盘管4之间设置有第二输送管8,第三盘管4与内盘管5之间设置有第三输送管9,内盘管5与中心管6之间设置有内输送管10,外输送管7、第二输送管8、第三输送管9和内输送管10内部输送的燃料热值逐步提升,外输送管7中燃料燃烧后对外盘管2进行预热,以此由外向内部输送时,热值逐步提升的燃料对盘管中水加热程度逐步提升,通过预热方式防止水与热量高的火焰进行接触时,温度骤降,从而降低了热值高的燃料使用效果,更加节省燃料,外输送管7、第二输送管8、第三输送管9和内输送管10竖直端两侧均环形等距阵列连通有燃烧喷嘴11,燃烧喷嘴11的内部均设置有燃烧室18,燃烧室18对燃料进行燃烧,且燃烧喷嘴11的顶端开设有中间通道16和倾斜通道17,燃烧后的火焰通过中间通道16和倾斜通道17向盘管进行输出,中间通道16俯视面呈圆形结构,倾斜通道17俯视面呈水滴状,侧视面呈倾斜设置,中间通道16直接对燃烧喷嘴11正对的盘管进行加热,并且倾斜通道17和中间通道16均与燃烧室18之间连通,倾斜通道17将火焰呈倾斜状向盘管上进行输出,增大火焰与盘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对热能进行更加充分的利用,燃烧喷嘴11设置有中间通道16一端与相近的盘管之间均具有间隙,间隙的大小与火焰顶端至燃烧喷嘴11之间间距相等,利用具有最高温度的外焰进行加热,进一步提升加热效率,降低燃料的浪费率。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7,一种衔接式复合蒸汽锅炉,包括外筒1,外筒1的内部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外盘管2、第二盘管3、第三盘管4、内盘管5和中心管6,且外盘管2、第二盘管3、第三盘管4和内盘管5均呈螺旋设置,外盘管2和第二盘管3之间设置有外输送管7,第二盘管3与第三盘管4之间设置有第二输送管8,第三盘管4与内盘管5之间设置有第三输送管9,内盘管5与中心管6之间设置有内输送管10,外输送管7、第二输送管8、第三输送管9和内输送管10竖直端两侧均环形等距阵列连通有燃烧喷嘴11,燃烧喷嘴11设置有中间通道16一端与相近的盘管之间均无间隙,火焰的焰心位置与盘管之间进行接触,由于焰心温度较外焰低,从而不能得到更好的加热效果。

工作原理:使用时,外筒1的内部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外盘管2、第二盘管3、第三盘管4、内盘管5和中心管6,且外盘管2、第二盘管3、第三盘管4和内盘管5均呈螺旋设置,环形的管道增加其受热的面积,减小装置体积;外输送管7、第二输送管8、第三输送管9和内输送管10内部输送的燃料热值逐步提升,外输送管7中燃料燃烧后对外盘管2进行预热,以此由外向内部输送时,热值逐步提升的燃料对盘管中水加热程度逐步提升,通过预热方式防止水与热量高的火焰进行接触时,温度骤降,从而降低了热值高的燃料使用效果,更加节省燃料;中间通道16直接对燃烧喷嘴11正对的盘管进行加热,倾斜通道17将火焰呈倾斜状向盘管上进行输出,增大火焰与盘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对热能进行更加充分的利用,燃烧喷嘴11设置有中间通道16一端与相近的盘管之间均具有间隙,间隙的大小与火焰顶端至燃烧喷嘴11之间间距相等,利用具有最高温度的外焰进行加热,进一步提升加热效率,降低燃料的浪费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