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3-17 00: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器设备 蒸汽 器及 发生 申请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蒸汽拖把、蒸汽熨斗、蒸箱等电器设备中的蒸汽发生器通常是将发热管作为发热源,发热管对注入蒸汽发生器中的水进行加热,直至水变成蒸汽后从出汽口喷出。

为了对蒸汽发生器进行安全保护,蒸汽发生器上一般还设置有温控器,当蒸汽发生器中出现无水干烧的状况时,温控器跳断,发热管停止加热,蒸汽发生器逐渐冷却,当探测位置处的温度降低至温控器的恢复温度时,温控器恢复连接,发热管重新开始加热。

对于蒸汽拖把上的蒸汽发生器来说,蒸汽发生器不仅要随着蒸汽拖把一起移动,还会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而随着蒸汽拖把一起变换使用角度,比如,当蒸汽拖把在水平面上工作时,蒸汽发生器处于水平工作状态,当蒸汽拖把在倾斜面上工作时,蒸汽发生器变为倾斜工作状态,但是,相关技术中的蒸汽拖把在倾斜面上工作时,蒸汽发生器上的温控器容易出现超温跳断的情况而导致蒸汽拖把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在多种角度下正常工作的蒸汽发生器及电器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

出汽口;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进水口;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芯和设置在所述发热芯中的发热管,所述发热芯的部分区域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以使所述外壳中形成位于所述发热芯和所述外壳之间的进水通道、第一煮水腔和第二煮水腔,所述第一煮水腔和所述第二煮水腔分别位于所述进水通道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出汽口与所述第一煮水腔和所述第二煮水腔连通;

温控器,所述进水通道对应的底壁的至少部分区域形成所述温控器的感温区,所述感温区的设置位置满足:从所述进水口流向所述第一煮水腔的水流和从所述进水口流向所述第二煮水腔的水流均流经所述感温区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温控器设置在所述感温区的外表面且与所述发热管串联。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进水通道对应的底壁的上侧,所述感温区从所述进水口的正下方朝所述进水通道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延伸;和/或,

所述进水口的进水流量大于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流量。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外壳中还形成有位于所述发热芯和所述外壳之间的蒸汽流道,所述蒸汽流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始端与所述第一煮水腔和所述第二煮水腔连通,所述蒸汽流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末端与所述出汽口连通。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外壳中还形成有位于所述发热芯和所述外壳之间的汽水分离腔,所述蒸汽流道经过所述汽水分离腔;和/或,

所述发热芯具有贯穿所述发热芯的二次加热通道,所述二次加热通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始端与所述蒸汽流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末端连通,所述二次加热通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末端形成所述出汽口。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发热芯包括芯体和与所述芯体的底端连接的端盖;

所述芯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外壳外且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温控器与所述端盖背离所述进水通道一侧的表面贴合。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发热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芯体同一侧的第一弯板和第二弯板,所述第一弯板和所述第二弯板沿所述芯体的横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弯板的一端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第一弯板的另一端朝所述芯体的顶侧延伸并朝靠近所述第二弯板的方向弯折,所述芯体、所述第一弯板、所述端盖和所述外壳共同围设出具有第一开口的所述第一煮水腔;所述第二弯板的一端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第二弯板的另一端朝所述芯体的顶侧延伸并朝靠近所述第一弯板的方向弯折,所述芯体、所述第二弯板、所述端盖和所述外壳共同围设出具有第二开口的所述第二煮水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形成所述进水通道。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发热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第一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芯体连接且与所述端盖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端盖之间形成所述进水通道。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开口分隔成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第一入口和与所述出汽口连通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二开口分隔成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的第二入口和与所述出汽口连通的第二出口。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弯板和所述第二弯板均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密封接触;和/或,

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密封接触。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发热芯还包括多个第一挂水件和多个第二挂水件,多个所述第一挂水件在所述第一煮水腔中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挂水件在所述第二煮水腔中间隔设置。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芯体与所述外壳之间还形成有蒸汽流道,所述蒸汽流道包括第一子流道和第二子流道;

所述第一子流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始端与所述第一煮水腔连通,所述第一子流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末端与所述出汽口连通,所述第二子流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始端与所述第二煮水腔连通,所述第二子流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末端与所述出汽口连通。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芯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弯板和所述第二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一弯板背离所述第二弯板的一侧,所述第四侧壁位于所述第二弯板背离所述第一弯板的一侧;

所述发热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所述第一弯板和所述第二弯板之间的间隔处,所述第三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板和所述第二弯板的顶侧,所述芯体、所述第一弯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外壳共同围设出所述第一子流道的第一子部分,所述芯体、所述第二弯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外壳共同围设出所述第二子流道的第一子部分;和/或,

所述发热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四隔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侧壁上的第五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侧向所述第二侧壁的底侧延伸且与所述端盖间隔设置,所述芯体、所述第一弯板、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外壳共同围设出所述第一子流道的第二子部分,所述第五隔板从所述第四侧壁的顶侧向所述第四侧壁的底侧延伸且与所述端盖间隔设置,所述芯体、所述第二弯板、所述第五隔板与所述外壳共同围设出所述第二子流道的第二子部分。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汽水分离腔,所述发热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汽水分离腔中的至少一个汽水分离板;

至少一个所述汽水分离板将所述汽水分离腔分隔为沿竖向分层设置的多个所述子分离腔,多个所述子分离腔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子流道的第二子部分的末端和所述第二子流道的第二子部分的末端分别与所述汽水分离腔位于最底侧的所述子分离腔连通,所述出汽口与所述汽水分离腔位于最顶侧的所述子分离腔连通。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发热芯具有从所述发热芯的顶侧贯穿至所述发热芯的底侧的二次加热通道,所述二次加热通道的顶端形成与所述汽水分离腔位于最顶侧的所述子分离腔连通的进汽口,所述二次加热通道的底端形成所述出汽口。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发热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芯体顶壁上的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所述第一围板具有第三出口;

所述第一围板围设在所述进汽口的周侧,所述第二围板围设在所述第一围板背离所述进汽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二围板之间形成具有第三入口和第四入口的通道,所述第三入口和所述第四入口分别与所述汽水分离腔位于最顶侧的所述子分离腔连通;

所述通道位于所述第三入口和所述第三出口之间的区域为所述第一子流道的第三子部分,所述通道位于所述第四入口和所述第三出口之间的区域为所述第二子流道的第三子部分。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隔板、所述第四隔板和所述第五隔板均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密封接触;和/或,

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密封接触。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保险丝,所述保险丝设置在所述端盖上且与所述发热管串联。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蒸汽发生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电器设备,蒸汽发生器的发热芯和外壳之间设置有进水通道、第一煮水腔和第二煮水腔,第一煮水腔和第二煮水腔分别位于进水通道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进水通道对应的底壁的至少部分区域形成温控器的感温区,感温区的设置位置满足:从进水口流向第一煮水腔的水流和从进水口流向第二煮水腔的水流均流经感温区的至少部分区域;温控器设置在感温区的外表面且与发热管串联,由此,在蒸汽发生器处于正放状态下,无论蒸汽发生器是处于水平的正放状态还是倾斜的正放状态,感温区都不会出现无水干烧的状况,温控器探测到的感温区的温度能够一直保持在温控器所设定的动作温度之下,温控器不会发生超温跳断的情况,从而可以使得发热管能够一直保持在加热状态,进而可以使得蒸汽发生器能够在多种角度下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处于倒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蒸汽发生器处于倒置状态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蒸汽发生器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蒸汽发生器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发热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所示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蒸汽发生器处于水平的正放状态的主视图,图中进水通道中的符号“×”表示进水口的进水位置,进水通道中连续的箭头表示水流流动的方向,第一子流道和第二子流道中连续的箭头表示蒸汽流动的方向;

图9为图8所示的蒸汽发生器处于一种倾斜的正放状态的主视图,图中进水通道中的符号“×”表示进水口的进水位置,进水通道中连续的箭头表示水流流动的方向,第二子流道中连续的箭头表示蒸汽流动的方向;

图10为图8所示的蒸汽发生器处于另一种倾斜的正放状态的主视图,图中进水通道中的符号“×”表示进水口的进水位置,进水通道中连续的箭头表示水流流动的方向,第一子流道中连续的箭头表示蒸汽流动的方向;

图11为图8的左视图,图中连续的箭头表示蒸汽流动的方向;

图12为图8的右视图,图中连续的箭头表示蒸汽流动的方向;

图13为图8的后视图,图中连续的箭头表示蒸汽流动的方向;

图14为图1所示的蒸汽发生器处于水平的正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连续的箭头表示蒸汽流动的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

外壳100;进水口100a;发热组件200;发热芯210;芯体2101;进水通道2101a;第一煮水腔2101b;第二煮水腔2101c;蒸汽流道2101d;第一子流道2101e;第二子流道2101f;汽水分离腔2101g;子分离腔2101h;进汽口2101i;端盖2102;出汽口2102a;第一弯板2103;第一开口2103a;第一入口2103b;第一出口2103c;第二弯板2104;第二开口2104a;第二入口2104b;第二出口2104c;第一隔板2105;第一挂水件2106;第二挂水件2107;第二隔板2108;第三隔板2109;第四隔板2110;第五隔板2111;汽水分离板2112;第一围板2113;第三出口2113a;第二围板2114;第三入口2114a;第四入口2114b;发热管220;第一密封圈300;第二密封圈400;第三密封圈500;温控器60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顶”、“底”、“延伸方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8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上”为附图8的“顶”方向,“下”为附图8的“底”方向,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请参阅图1至图8,包括出汽口2102a、外壳100、发热组件200和温控器600。外壳100具有进水口100a;发热组件200包括发热芯210和设置在发热芯210中的发热管220,发热芯210的部分区域设置在外壳100中,以使外壳100中形成位于发热芯210和外壳100之间的进水通道2101a、第一煮水腔2101b和第二煮水腔2101c,第一煮水腔2101b和第二煮水腔2101c分别位于进水通道2101a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进水口100a与进水通道2101a连通,出汽口2102a与第一煮水腔2101b和第二煮水腔2101c连通;进水通道2101a对应的底壁的至少部分区域形成温控器600的感温区,感温区的设置位置满足:从进水口100a流向第一煮水腔2101b的水流和从进水口100a流向第二煮水腔2101c的水流均流经感温区的至少部分区域;温控器600设置在感温区的外表面且与发热管220串联。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蒸汽发生器。

电器设备可以是蒸汽拖把、蒸汽熨斗、蒸箱等任意一种需要使用蒸汽发生器的电器设备。

发热管220的两端设置有电极,发热管220在通电的状态下能够持续发热,以将从进水口100a注入蒸汽发生器中的水加热成蒸汽。

温控器600用于检测感温区的温度,当温控器600检测到感温区的温度超过温控器600设定的动作温度时,温控器600跳断,与温控器600串联的发热管220停止加热,蒸汽发生器逐渐冷却,当感温区的温度降低至温控器600的恢复温度时,温控器600恢复连接,发热管220重新开始加热。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中设置有与进水口100a连通的进水通道2101a,水流从进水口100a流入进水通道2101a,然后再从进水通道2101a流入第一煮水腔2101b或第二煮水腔2101c中。在蒸汽发生器处于正放状态(即此时进水通道2101a对应的底壁位于进水通道2101a的下侧)下,请参阅图8,如果此时蒸汽发生器处于水平的正放状态,则从进水口100a流入进水通道2101a中的一部分水流会沿着进水通道2101a对应的底壁的内表面流入第一煮水腔2101b,另一部分水流会沿着进水通道2101a对应的底壁的内表面流入第二煮水腔2101c。如果蒸汽发生器发生倾斜而使得蒸汽发生器由水平的正放状态变为倾斜的正放状态,比如,请参阅图9,如果蒸汽发生器从设置有第一煮水腔2101b的一侧朝设置有第二煮水腔2101c的一侧向下倾斜,则从进水口100a流入进水通道2101a中的水流至少会沿进水通道2101a对应的底壁的内表面流入第二煮水腔2101c中,请参阅图10,如果蒸汽发生器从设置有第二煮水腔2101c的一侧朝设置有第一煮水腔2101b的一侧向下倾斜的倾斜,则从进水口100a流入进水通道2101a中的水流至少会沿进水通道2101a对应的底壁的内表面流入第一煮水腔2101b中,也就是说,无论蒸汽发生器是处于水平的正放状态还是倾斜的正放状态,注入蒸汽发生器中的水流均能够沿进水通道2101a对应的底壁流入相应的煮水腔中,同时,由于进水通道2101a对应的底壁上的感温区的设置位置需满足从进水口100a流向第一煮水腔2101b的水流和从进水口100a流向第二煮水腔2101c的水流均流经感温区的至少部分区域,因此,在蒸汽发生器处于正放状态下,始终会有水流流经感温区并对感温区进行冷却,感温区不会出现无水干烧的状况,由此使得温控器600探测到的感温区的温度能够一直保持在温控器600所设定的动作温度之下,温控器600不会发生超温跳断的情况,从而可以使得发热管220能够一直保持在加热状态,进而可以使得流入对应的煮水腔中的水能够被发热管220至少加热至汽液混合态。也就是说,在蒸汽发生器处于正放状态下,无论蒸汽发生器是处于水平的正放状态还是倾斜的正放状态,蒸汽发生器都能够持续产生蒸汽,由此,可以使得蒸汽发生器能够在多种角度下正常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特别适用于蒸汽拖把这类具有多种使用角度的电器设备。

使从进水口100a流向第一煮水腔2101b的水流和从进水口100a流向第二煮水腔2101c的水流均能够流经感温区的至少部分区域的方式有多种,比如,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进水口100a位于进水通道2101a对应的底壁的上侧,感温区从进水口100a的正下方朝进水通道2101a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延伸,由此,在蒸汽发生器处于正放状态下,无论蒸汽发生器是处于水平的正放状态还是倾斜的正放状态,从进水口100a流入进水通道2101a的水流都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进水口100a下方的感温区上。

一实施例中,进水口100a的进水流量大于进水通道2101a的出水流量,也就是说,进水口100a的进水流量大于水流从进水通道2101a沿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流出的总流量,水流流入进水通道2101a中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充满整个进水通道2101a,由此,无论蒸汽发生器处于正放状态、倒置状态(即此时进水通道2101a对应的底壁位于进水通道2101a的上侧),或者其它特殊状态(比如蒸汽拖把在墙面上工作而使得发热芯210的进水通道2101a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垂直),进水通道2101a中的水流始终会沿着进水通道2101a对应的底壁流动,其中的一部分水流会流入第一煮水腔2101b,另一部分水流会流入第二煮水腔2101c,也就是说,感温区上一直会有水流流过并对其进行冷却,感温区不会出现无水干烧的状况,从而可以使得蒸汽发生器能够在任意角度下正常工作,进而,当蒸汽拖把上使用该蒸汽发生器时,蒸汽拖把也可以在各种角度的工作面上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图9和图10中的进水通道2101a中示出的水流流动方向是指一般情况下,水流至少会流向的方向,当进水口100a的进水流量大于进水通道2101a的出水流量时,进水通道2101a中的部分水流会流入与图9和图10中所示的水流流动方向相反的煮水腔中,比如,如果蒸汽发生器处于处于图9所示的正放的倾斜状态,水流充满整个进水通道2101a之后,其中的一部分水流会流入第一煮水腔2101b中,如果蒸汽发生器处于处于图10所示的正放的倾斜状态,水流充满整个进水通道2101a之后,其中的一部分水流会流入第二煮水腔2101c中。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图8,发热芯210包括芯体2101和与芯体2101的底端连接的端盖2102;芯体2101设置在外壳100中,端盖2102设置在外壳100外且与外壳100连接,温控器600与端盖2102背离进水通道2101a一侧的表面贴合。也就是说,端盖2102的部分区域形成进水通道2101a对应的底壁,端盖2102上与温控器600贴合的位置就是进水通道2101a对应的底壁上的感温区。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外壳100的底端面上可以设置第一密封圈300,端盖2102与外壳100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300进行密封,以使外壳100中能够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6,出汽口2102a设置在端盖2102上。也就是说,出汽口2102a位于蒸汽发生器的底部,此种设置位置适合于蒸汽拖把等需要直接将出汽口2102a对准地面等工作面的电器设备。

一些实施例中,出汽口2102a也可以设置在蒸汽发生器的顶部或侧面。

一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保险丝,保险丝设置在端盖2102上且与发热管220串联。当温控器600失效而无法对感温区的温度进行正常检测时,保险丝可以对蒸汽发生器的整体温度进行检测,若检测到的温度超过安全温度,保险丝熔断且不可恢复,蒸汽发生器失效,也就是说,同时设置温控器600和保险丝可以对蒸汽发生器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由此,可以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安全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至图10,发热芯210还包括设置在芯体2101同一侧的第一弯板2103和第二弯板2104,第一弯板2103和第二弯板2104沿芯体2101的横向间隔设置;第一弯板2103的一端与端盖2102连接,第一弯板2103的另一端朝芯体2101的顶侧延伸并朝靠近第二弯板2104的方向弯折,芯体2101、第一弯板2103、端盖2102和外壳100共同围设出具有第一开口2103a的第一煮水腔2101b;第二弯板2104的一端与端盖2102连接,第二弯板2104的另一端朝芯体2101的顶侧延伸并朝靠近第一弯板2103的方向弯折,芯体2101、第二弯板2104、端盖2102和外壳100共同围设出具有第二开口2104a的第二煮水腔2101c;第一开口2103a与第二开口2104a之间形成进水通道2101a。也就是说,从进水口100a流入进水通道2101a的水流从第一开口2103a流入第一煮水腔2101b,从第二开口2104a流入第二煮水腔2101c。用第一弯板2103围设出第一煮水腔2101b,用第二弯板2104围设出第二煮水腔2101c,可以使得进入第一煮水腔2101b和第二煮水腔2101c的水流能够在对应的煮水腔中被充分加热成蒸汽,由此,可以提高蒸汽干度。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至图10,发热芯2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口2103a和第二开口2104a之间的第一隔板2105;第一隔板2105与芯体2101连接且与端盖2102间隔设置,第一隔板2105与端盖2102之间形成进水通道2101a。也就是说,第一隔板2105实际上就是进水通道2101a对应的顶壁,进水通道2101a中的水流只能在第一隔板2105和端盖2102之间流动,由此,可以便于将水流导入第一煮水腔2101b或第二煮水腔2101c。

另外,在进水口100a的尺寸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调整第一隔板2105与盖板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得进水口100a的进水流量大于进水通道2101a的出水流量。

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隔板2105,相当于进水通道2101a可以没有对应的顶壁。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至图10,第一隔板2105将第一开口2103a分隔成与进水通道2101a连通的第一入口2103b和与出汽口2102a连通的第一出口2103c,第一隔板2105将第二开口2104a分隔成与进水通道2101a连通的第二入口2104b和与出汽口2102a连通的第二出口2104c。也就是说,第一开口2103a的一部分是水流从进水通道2101a流入第一煮水腔2101b的第一入口2103b,另一部分是蒸汽从第一煮水腔2101b中流出的第一出口2103c,第二开口2104a的一部分是水流从进水通道2101a流入第二煮水腔2101c的第二入口2104b,另一部分是蒸汽从第二煮水腔2101c中流出的第二出口2104c,由此,可以不用再单独设置第一出口2103c和第二出口2104c。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发热芯210还包括多个第一挂水件2106和多个第二挂水件2107,多个第一挂水件2106在第一煮水腔2101b中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挂水件2107在第二煮水腔2101c中间隔设置。第一挂水件2106和第二挂水件2107可以是挂水柱,也可以是挂水板,第一挂水件2106和第二挂水件2107可以减缓水流在对应的煮水腔中的流动速度,以使水流能够被充分加热。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外壳100中还形成有位于发热芯210和外壳100之间的蒸汽流道2101d,蒸汽流道2101d沿蒸汽流动方向的始端与第一煮水腔2101b和第二煮水腔2101c连通,蒸汽流道2101d沿蒸汽流动方向的末端与出汽口2102a连通,也就是说,第一煮水腔2101b和第二煮水腔2101c中的水被发热管220至少加热至汽液混合态之后,能够沿着蒸汽流道2101d流动并从出汽口2102a喷出。设置蒸汽流道2101d可以使得在蒸汽流道2101d中流动的蒸汽能够与发热芯210充分接触,由此,可以提高蒸汽干度。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蒸汽流道2101d包括第一子流道2101e和第二子流道2101f;第一子流道2101e沿蒸汽流动方向的始端与第一煮水腔2101b连通,第一子流道2101e沿蒸汽流动方向的末端与出汽口2102a连通,第二子流道2101f沿蒸汽流动方向的始端与第二煮水腔2101c连通,第二子流道2101f沿蒸汽流动方向的末端与出汽口2102a连通。也就是说,从第一煮水腔2101b中流出的蒸汽和从第二煮水腔2101c中流出的蒸汽可以分别沿两条不同的路径流向出汽口2102a,由此,可以提高出汽口2102a效率。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芯体210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弯板2103和第二弯板2104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第二侧壁位于第一弯板2103背离第二弯板2104的一侧,第四侧壁位于第二弯板2104背离第一弯板2103的一侧;发热芯2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的第二隔板2108和第三隔板2109,第二隔板2108设置第一弯板2103和第二弯板2104之间的间隔处,第三隔板2109设置在第一弯板2103和第二弯板2104的顶侧,芯体2101、第一弯板2103、第二隔板2108、第三隔板2109和外壳100共同围设出第一子流道2101e的第一子部分,芯体2101、第二弯板2104、第二隔板2108、第三隔板2109和外壳100共同围设出第二子流道2101f的第一子部分。也就是说,第一子流道2101e和第二子流道2101f可以沿着芯体2101的侧壁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流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11至图13,发热芯21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侧壁上的第四隔板2110以及设置在第四侧壁上的第五隔板2111;第四隔板2110从第二侧壁的顶侧向第二侧壁的底侧延伸且与端盖2102间隔设置,芯体2101、第一弯板2103、第四隔板2110与外壳100共同围设出第一子流道2101e的第二子部分,第五隔板2111从第四侧壁的顶侧向第四侧壁的底侧延伸且与端盖2102间隔设置,芯体2101、第二弯板2104、第五隔板2111与外壳100共同围设出第二子流道2101f的第二子部分。也就是说,第一子流道2101e延伸至第二侧壁之后,可以从第二侧壁的顶侧延伸至第二侧壁的底侧,第二子流道2101f延伸至第四侧壁之后,可以从第四侧壁的顶侧延伸至第四侧壁的底侧,由此,可以延长第一子流道2101e和第二子流道2101f的路径,以使得第一子流道2101e中的蒸汽和第二子流道2101f中的蒸汽能够与发热芯210充分接触,进而可以提高蒸汽干度。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13和图14,外壳100中还形成有位于发热芯210和外壳100之间的汽水分离腔2101g,蒸汽流道2101d经过汽水分离腔2101g。也就是说,蒸汽流道2101d中的蒸汽在从出汽口2102a喷出之前还可以在汽水分离腔2101g中进行汽水分离,以尽可能过滤掉蒸汽中的液态水,由此,可以进一步高蒸汽干度。

一具体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13和图14,汽水分离腔2101g位于第三侧壁与外壳100之间,发热芯210还包括设置在汽水分离腔2101g中的至少一个汽水分离板2112;至少一个汽水分离板2112将汽水分离腔2101g分隔为沿竖向分层设置的多个子分离腔2101h,多个子分离腔2101h依次连通,第一子流道2101e的第二子部分的末端和第二子流道2101f的第二子部分的末端分别与汽水分离腔2101g位于最底侧的子分离腔2101h连通,出汽口2102a与汽水分离腔2101g位于最顶侧的子分离腔2101h连通。

一实施例中,发热芯210具有贯穿发热芯210的二次加热通道,二次加热通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始端与蒸汽流道2101d沿蒸汽流动方向的末端连通,二次加热通道沿蒸汽流动方向的末端形成出汽口2102a。也就是说,蒸汽流道2101d中的蒸汽也可以在发热芯210中经过二次加热之后再从出汽口2102a喷出,由此,在进一步提高蒸汽干度的同时,还可以使得蒸汽的出汽温度过热到180℃以上。

一具体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和14,二次加热通道从发热芯210的顶侧贯穿至发热芯210的底侧,二次加热通道的顶端形成与汽水分离腔2101g位于最顶侧的子分离腔2101h连通的进汽口2101i,二次加热通道的底端形成出汽口2102a。也就是说,在汽水分离腔2101g中进行汽水分离之后的蒸汽可以从发热芯210的顶侧进入二次加热通道,并在二次加热通道中进行再次加热之后从位于发热芯210底部的出汽口2102a喷出。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发热芯210还包括设置在芯体2101顶壁上的第一围板2113和第二围板2114,第一围板2113具有第三出口2113a;第一围板2113围设在进汽口2101i的周侧,第二围板2114围设在第一围板2113背离进汽口2101i的一侧,第一围板2113与第二围板2114之间形成具有第三入口2114a和第四入口2114b的通道,第三入口2114a和第四入口2114b分别与汽水分离腔2101g位于最顶侧的子分离腔2101h连通;通道位于第三入口2114a和第三出口2113a之间的区域为第一子流道2101e的第三子部分,通道位于第四入口2114b和第三出口2113a之间的区域为第二子流道2101f的第三子部分。也就是说,在汽水分离腔2101g中进行汽水分离之后的蒸汽在进入二次加热通道之前还可以分别沿两条不同的路径流向二次加热通道的进汽口2101i,由此,也可以延长第一子流道2101e和第二子流道2101f的路径,以使得第一子流道2101e中的蒸汽和第二子流道2101f中的蒸汽能够与发热芯210充分接触,进而可以提高蒸汽干度。

一实施例中,第一弯板2103和第二弯板2104均与外壳100的内表面密封接触。也就是说,第一煮水腔2101b和第二煮水腔2101c可以设置成密封性较好的密封腔,流入第一煮水腔2101b和第二煮水腔2101c中的水流均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加热,由此,可以提高发热芯210的换热效率。

一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105与外壳100的内表面密封接触,由此,可以避免水流从第一隔板2105与外壳10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处渗出。

一实施例中,第三隔板2109、第四隔板2110和第五隔板2111均与外壳100的内表面密封接触。也就是说,第一子流道2101e的至少部分区域和第二子流道2101f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设置成相对密封的密封流道,由此,也可以提高发热芯210的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4和图5,当第一弯板2103、第二弯板2104、第一隔板2105和第三隔板2109均与外壳100的内表面密封接触时,为便于密封,第一弯板2103、第二弯板2104、第一隔板2105和第三隔板2109可以共用一个第二密封圈400。

一实施例中,第一围板2113与外壳100的内表面密封接触,也就是说,第一子流道2101e和第二子流道2101f位于芯体2101顶壁上的区域也可以设置成相对密封的密封流道,由此,也可以提高发热芯210的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4和图5,当第四隔板2110、第五隔板2111和第一围板2113均与外壳100的内表面密封接触时,为便于密封,第四隔板2110、第五隔板2111和第一围板2113可以共用一个第三密封圈500。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