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降噪型的卧式混合机组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3: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卧式 管材 机组 降噪 混合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管材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降噪型的卧式混合机组。


背景技术:

2.卧式混合机组是在塑料管材生产领域中常用的物料混合设备,其在使用中,往往会因内部的混合作业产生大量的噪音,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变得恶劣,长期的噪音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大多数混合机组在使用中存在混合效率低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降噪型的卧式混合机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型的卧式混合机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降噪型的卧式混合机组,包括壳体、混合组件和减震机构,所述壳体由外壳体、内壳体和被外壳体与内壳体封装在内部的隔音保温层构成,所述壳体的一端在顶部的位置上设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顶部设有伸缩管,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在端面的位置上设有多个扇环型的出料口,所述壳体在设有出料口的一端设有出料腔,所述出料腔为底部开口结构,所述壳体在设有入料口的一端端面的位置上设有电机室,所述壳体在设有电机室一端的端部设有驱动箱,所述电机室中水平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机室的末端设有散热壳,所述散热壳为双层网孔状薄壁结构;
6.所述混合组件包括在壳体内部水平设置的一对混合轴,所述混合轴的一端与驱动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混合轴的另一端分别与出料腔的两侧壁面转动配合,所述混合轴上沿着物料前进方向依次设有送入段、破碎混合段、混合段和送出段;
7.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底部两端的滑动撑块和与滑动撑块竖直滑动配合的滑动撑腔,所述滑动撑块的底部设有减震轴组,所述滑动撑腔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减震轴组的底部与滑动撑腔的内腔底面连接,所述滑动撑腔的底部设有橡胶垫。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音保温层为多孔隔音材料制成。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管的管壁为双层结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腔在混合轴的转动轴外部设有轴套。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腔的底部开口设有出料斗。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及相关结构的设置使得装置具有了良好的隔音效果,能够有效的防止装置内部运转产生的噪声通过装置的壳体及开口向外界传播,同时,减震机构的设置减少了因装置震动而产生的噪声,进一步提高了降噪效率;
14.进一步的,混合轴的设置具有破碎混合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对物料的混合效率使混合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15.图1为降噪型的卧式混合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降噪型的卧式混合机组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降噪型的卧式混合机组中混合轴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降噪型的卧式混合机组中混合轴局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

壳体、101

出料口、102

入料口、2

出料腔、201

轴套、202

出料斗、3

电机室、301

散热壳、4

驱动箱、5

驱动电机、6

混合轴、601

送入段、602

破碎混合段、603

混合段、604

送出段、7

减震机构、701

滑动撑块、702

滑动撑腔、703

减震轴组、704

橡胶垫、8

外壳体、9

隔音保温层、10

内壳体、11

伸缩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施例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降噪型的卧式混合机组,包括壳体1、混合组件和减震机构7,所述壳体1由外壳体8、内壳体10和被外壳体8与内壳体10封装在内部的隔音保温层9构成,所述壳体1的一端在顶部的位置上设有入料口102,所述入料口102的顶部设有伸缩管11,所述壳体1的另一端在端面的位置上设有多个扇环型的出料口101,所述壳体1在设有出料口101的一端设有出料腔2,所述出料腔2为底部开口结构,所述壳体1在设有入料口102的一端端面的位置上设有电机室3,所述壳体1在设有电机室3一端的端部设有驱动箱4,所述电机室3中水平设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与驱动箱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机室3的末端设有散热壳301,所述散热壳301为双层网孔状薄壁结构;
22.所述混合组件包括在壳体1内部水平设置的一对混合轴6,所述混合轴6的一端与驱动箱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混合轴6的另一端分别与出料腔2的两侧壁面转动配合,所述混合轴6上沿着物料前进方向依次设有送入段601、破碎混合段602、混合段603和送出段604;
23.所述减震机构7包括设置在壳体1底部两端的滑动撑块701和与滑动撑块701竖直滑动配合的滑动撑腔702,所述滑动撑块701的底部设有减震轴组703,所述滑动撑腔702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减震轴组703的底部与滑动撑腔702的内腔底面连接,所述滑动撑腔702的底部设有橡胶垫704。
24.本实施例中,对一种降噪型的卧式混合机组(以下简称“装置”)的结构进行了功能划分与配合描述,包括壳体1、混合组件和减震机构7,壳体1及其相关组件除了实现基本的机构组成用以提供其它组件的安装外,其相关结构均具有一定的隔音功能,以减少装置在使用中所产生的噪声,其中包括设置在出料口101处的出料腔2,设置在入料口102处的伸缩管11,这两个结构的设置其原理及功能相似,均通过阻隔作用减少装置内部运转产生的噪声通过开口传播到装置外部,以此来降低噪声,电机室的设置则是通过相似的原理对电机所产生的噪声进行有效的阻隔,其中散热壳用以进行电机所必须的散热,采用了双层的薄壁多孔机构,可以进一步的减少噪声的向外传播,减震机构的设置是为了减少装置在运转中因震动与地面产生撞击(这里是指震动时与地面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大量噪声,进一步起
到减少噪音的目的;同时,本实施例还对装置的混合轴进行了重新设计,且通过两个混合轴相互配合实现更加高效的混合(参见图4),包括推送物料的送入段601,进一步粉碎物料结块的破碎混合段602,进行充分混合的混合段603(破碎混合段602与混合段603部分中物料前进速度慢,通过两个混合轴交错扰动,可以充分的混合物料)和推送出物料的送出段604。
25.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隔音保温层9为多孔隔音材料制成;所述伸缩管11的管壁为双层结构,本实施例中,对隔音保温层9和伸缩管11进行了进一步的结构描述。
26.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出料腔2在混合轴6的转动轴外部设有轴套201;所述出料腔2的底部开口设有出料斗202。
27.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施例处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28.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