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应急管理无人机音视频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1: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无人机 音视频 应急 传输 应急救援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救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应急管理无人机音视频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的不载人飞机。于此同时,无人机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移动应急管理无人机音视频传输系统,包括无人机,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模组和第一麦克风,能够在应急救援现场进行拍摄和音频采集,且在平时,无人机能够对摄像模组和第一麦克风进行收纳。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移动应急管理无人机音视频传输系统,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四个机翼,四个所述机翼远离无人机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旋桨,所述无人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架,所述无人机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天线,
6.所述无人机的底部设有向上开设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顶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竖直的螺纹筒,其中一个所述螺纹筒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有开关机构,且两个所述螺纹筒之间设有同步机构,两个所述螺纹筒内均螺纹连接有向下延伸的螺纹杆;
7.两个所述螺纹杆贯穿水平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两个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安装板并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麦克风;
8.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左侧下部和右侧下部铰接有两个开关门,两个所述开关门上表面与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下端铰接。
9.优选的,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槽的内壁顶部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水平的第一齿轮,其中一个所述螺纹筒外壁固定连接有水平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10.优选的,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固定在两个所述螺纹筒外壁的两个水平的传动轮,两个所述传动轮通过传动带相连接。
11.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终端、第一扬声器和第二麦克风,三者设置于现场指挥站,所述第一终端设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一无线通信芯片,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无人机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芯片和所述天线进行通信,所述第一扬声器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与所述第一终端电连接。
12.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终端、第二扬声器和第三麦克风,三者设置于总控室,所述第二终端设有第二显示屏和第二无线通信芯片,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无人机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芯片和所述天线进行通信,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芯片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芯片进行通信,所述第二扬声器和所述第三麦克风与所述第二终端电连接。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4.包括无人机,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模组和第一麦克风,能够在应急救援现场进行拍摄和音频采集,且在平时,无人机能够对摄像模组和第一麦克风进行收纳,还包括设于现场指挥站的第一终端,用于收看和收听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和采集的音频,还包括设于总控室的第二终端,用于收看和收听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和采集的音频,以及对现场指挥站下达命令。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应急管理无人机音视频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应急管理无人机音视频传输系统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开关门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无人机、2机翼、3螺旋桨、4天线、5支架、6第一伺服电机、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螺纹筒、10传动轮、11传动带、 12第二伺服电机、13螺纹杆、14摄像模组、15第一麦克风、16开关门、17安装槽、18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粘接、螺钉或过盈配合等方式完成。
20.参照图1

2,一种移动应急管理无人机音视频传输系统,包括无人机1,现有技术中,无人机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四个机翼2,四个机翼2远离无人机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旋桨3,螺旋桨3通过电机带动转动;无人机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架5,无人机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天线4,通过天线4发送和接收数据。
21.无人机1的底部设有向上开设的安装槽17,安装槽17的内壁顶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竖直的螺纹筒9,可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即轴承外圈固定连接于安装槽17的内壁顶部,螺纹筒9上端固定连接于轴承的内圈,通过该方式将螺纹筒9连接于安装槽17的内壁顶部时,螺纹筒9可转动,其中一个螺纹筒9与安装槽17之间设有开关机构 (本实施例为图1中左侧的螺纹筒9与安装槽17之间设有开关机构),开关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槽17的内壁顶部的第一伺服电机6,第一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竖直向下,第一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水平的第一齿轮7,螺纹筒9外壁固定连接有水平的第二齿轮8,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相互啮合。
22.两个螺纹筒9之间设有同步机构,同步机构包括固定在两个螺纹筒9外壁的两个水
平的传动轮10,两个传动轮10通过传动带11相连接,第一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7转动,第一齿轮7通过第二齿轮8带动图1中左侧的螺纹筒9转动,此时,通过同步机构可以实现两个螺纹筒9的同步转动。
23.两个螺纹筒9内均螺纹连接有向下延伸的螺纹杆13,两个螺纹杆13贯穿有水平的安装板18,安装板18与两个螺纹杆13固定连接。
24.安装板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12,第二伺服电机 12的的输出轴竖直向下,第二伺服电机12的的输出轴穿过安装板18 并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摄像模组14,摄像模组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麦克风15,摄像模组14包括可见光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
25.安装槽17的内壁左侧下部和右侧下部铰接有两个开关门16,两个开关门16上表面与两个螺纹杆13的下端铰接,如图3所示,螺纹杆13向下伸出时可将开关门16推开,同理,螺纹杆13向上缩回时可将开关门16重新关闭。
26.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使用无人机1进行应急救援时,工作人员可以远程控制第一伺服电机6,第一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7转动,第一齿轮7通过第二齿轮8带动图1中左侧的螺纹筒9转动,螺纹杆13在开关门16的作用下无法转动,因此当螺纹筒 9转动时螺杆杆13向下运动,从而可以推动两个开关门16转动打开。
27.与此同时,螺杆杆13向下运动时带动安装板18向下运动,即开关门16打开时,安装板18带动摄像模组14和第一麦克风15向下运动,摄像模组14和第一麦克风15伸出安装槽17,可以进行拍摄和音频采集。
28.与此同时,可以控制第二伺服电机12带动摄像模组14转动,进而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拍摄和音频采集。
29.当不使用应急救援完成时,第一伺服电机6反转,则摄像模组 14和第一麦克风15收纳在安装槽17内且开关门16关闭,如此可以对摄像模组14和第一麦克风15进行收纳保护,使其不易受损,实用性较好。
30.本实施例的移动应急管理无人机音视频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一终端、第一扬声器和第二麦克风,三者设置于现场指挥站,第一终端为设置有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接口等模块的终端,即第一终端能够存储并执行程序指令,并能够存储数据,并能连接外接设备,第一终端还设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一无线通信芯片,第一无线通信芯片为能够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的芯片,第一终端和无人机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芯片和天线进行通信,第一扬声器和第二麦克风与第一终端电连接。
31.本实施例的移动应急管理无人机音视频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二终端、第二扬声器和第三麦克风,三者设置于总控室,第二终端为设置有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接口等模块的终端,即第二终端能够存储并执行预存的程序指令,并能够存储数据,并能连接外接设备,第二终端设有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无线通信芯片,第二无线通信芯片为能够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的芯片,第二终端和无人机通过第二无线通信芯片和天线进行通信,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通过第二无线通信芯片和第一无线通信芯片进行通信,第二扬声器和第三麦克风与第二终端电连接。
32.应急救援时,现场指挥站的现场工作人员通过第一终端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一扬声器收看和收听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和采集的音频,并对无人机进行控制,总控室内的总指挥通过第二终端的第二显示屏和第二扬声器收看和收听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和采集的音频,同
时,总指挥和现场工作人员通过第一扬声器、第二麦克风和第二扬声器、第三麦克风进行语音交流,用于总指挥对现场工作人员下达命令。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