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支臂环形多旋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5: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无人机 环形 旋翼 多支臂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支臂环形多旋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2.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其在航拍、检测、维稳、侦查、救援、植保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旋翼无人机逐渐成为了无人机领域的发展主流,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款式和功能的多旋翼无人机。
3.现有的技术中,无人机旋翼的数量决定了无人机起飞时的升力和起飞后的平稳性,而常见的无人机通常采用可拆卸旋翼来降低无人机占用的存放空间,其中拆卸旋翼涉及到旋翼中动力系统的连接问题,容易造成动力系统连接的不稳定性。因此亟需一种多支臂环形多旋翼无人机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的多支臂环形多旋翼无人机。
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设计一种多支臂环形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呈等六边形结构,且无人机本体四周外侧壁中心处的顶部均焊接有等距离呈环形结构分布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远离无人机本体另一端顶部的外侧壁上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一马达,且第一马达的输出端平键连接有扇叶,所述支撑臂围绕无人机本体逆时针方向一侧外壁的中心处均开设有折叠槽,且折叠槽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折叠槽远离容纳槽另一端的内壁上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折叠杆,且折叠杆靠近容纳槽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端平键连接有折叠螺旋桨,且第二马达契合在容纳槽的内部。
7.所述折叠杆远离容纳槽另一端外侧壁的一侧焊接有拉簧,且拉簧远离折叠杆的另一端焊接在支撑臂靠近折叠槽的一侧外壁上。
8.所述支撑臂靠近容纳槽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贯穿支撑臂的按钮,所述第二马达靠近定位孔底部外壁轴心处开设有柱槽,且柱槽的内部插接有凸柱,所述凸柱插接在定位孔的内部。
9.所述凸柱位于柱槽内部的一端焊接有限位盘,且限位盘远离凸柱的另一侧外壁上焊接有涡簧,所述凸柱通过限位盘和涡簧的作用滑动连接在柱槽的内部。
10.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底部外壁上焊接有等距离呈环形结构分布的柱筒,且柱筒的内部插接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的底端焊接有承接座,且承接座的底部外壁上粘接有防滑垫。
11.所述缓冲柱位于柱筒内部的一端焊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远离缓冲柱的另一侧外壁上焊接有弹簧,所述缓冲柱通过限位板和弹簧的作用滑动连接在柱筒的内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无人机采用多支撑臂结构,使得无人机起飞降落可以更加的平稳,
同时折叠杆和第二马达的配合,可以增强无人机起飞和降落的稳定程度。
14.(2)本设计利用第二马达,按钮推动凸柱,凸柱在限位盘和涡簧的作用下退出定位孔,使得折叠杆和第二马达从折叠槽和容纳槽的内部翻转出,而拉簧提升了折叠杆翻转之后的稳定性,第二马达在折叠螺旋桨的作用下能够为无人机平稳飞行起到很好的助力,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实用性强。
15.(3)本设计利用承接座,缓冲柱在限位板和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对无人机降落时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使得无人机能够更加平稳的降落,同时承接座极大的提升了无人机降落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设计中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设计中的折叠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设计中的容纳槽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设计中的凸柱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设计中的柱筒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无人机本体、2支撑臂、3第一马达、4扇叶、5容纳槽、6折叠槽、7拉簧、8折叠杆、9第二马达、10折叠螺旋桨、11按钮、12凸柱、13定位孔、14柱槽、15限位盘、16涡簧、17承接座、18柱筒、19弹簧、20限位板、21缓冲柱。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3.一种多支臂环形多旋翼无人机,参见图1至图5,包括无人机本体1,无人机本体1呈等六边形结构,且无人机本体1四周外侧壁中心处的顶部均焊接有等距离呈环形结构分布的支撑臂2,支撑臂2远离无人机本体1另一端顶部的外侧壁上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一马达3,第一马达3的型号为qs125,且第一马达3的输出端平键连接有扇叶4,支撑臂2围绕无人机本体1逆时针方向一侧外壁的中心处均开设有折叠槽6,且折叠槽6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槽5,折叠槽6远离容纳槽5另一端的内壁上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折叠杆8,且折叠杆8靠近容纳槽5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马达9,第二马达9的型号为gy6,第二马达9的输出端平键连接有折叠螺旋桨10,且第二马达9契合在容纳槽5的内部,无人机采用多支撑臂2结构,使得无人机起飞降落可以更加的平稳,同时折叠杆8和第二马达9的配合,可以增强无人机起飞和降落的稳定程度。
24.进一步的,本设计中折叠杆8远离容纳槽5另一端外侧壁的一侧焊接有拉簧7,且拉簧7远离折叠杆8的另一端焊接在支撑臂2靠近折叠槽6的一侧外壁上,拉簧7能够在折叠杆8翻转时提供很好的拉力,同时提升了折叠杆8翻转而出后的稳定性。
25.进一步的,本设计中支撑臂2靠近容纳槽5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定位孔13,且定位孔1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贯穿支撑臂2的按钮11,第二马达9靠近定位孔13底部外壁轴心处开设有柱槽14,且柱槽14的内部插接有凸柱12,凸柱12插接在定位孔13的内部,按钮11能够将凸柱12及时的推出定位孔13,从而实现折叠杆8和第二马达9的翻转而出。
26.进一步的,本设计中凸柱12位于柱槽14内部的一端焊接有限位盘15,且限位盘15
远离凸柱12的另一侧外壁上焊接有涡簧16,凸柱12通过限位盘15和涡簧16的作用滑动连接在柱槽14的内部,凸柱12在限位盘15和涡簧16的作用下可插接至定位孔13的内部,从而使得第二马达9在容纳槽5的内部时更加稳定。
27.进一步的,本设计中无人机本体1的底部外壁上焊接有等距离呈环形结构分布的柱筒18,且柱筒18的内部插接有缓冲柱21,缓冲柱21的底端焊接有承接座17,且承接座17的底部外壁上粘接有防滑垫,承接座17极大的提升了无人机降落时的稳定性。
28.进一步的,本设计中缓冲柱21位于柱筒18内部的一端焊接有限位板20,且限位板20远离缓冲柱21的另一侧外壁上焊接有弹簧19,缓冲柱21通过限位板20和弹簧19的作用滑动连接在柱筒18的内部,缓冲柱21在限位板20和弹簧19的作用下能够对无人机降落时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使得无人机能够更加平稳的降落。
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该多支臂环形多旋翼无人机使用时,按钮11推动凸柱12,凸柱12在限位盘15和涡簧16的作用下退出定位孔13,使得折叠杆8和第二马达9从折叠槽6和容纳槽5的内部翻转出,而拉簧7提升了折叠杆8翻转之后的稳定性,第二马达9在折叠螺旋桨10的作用下能够为无人机平稳飞行起到很好的助力,而无人机采用多支撑臂2结构,使得无人机起飞降落可以更加的平稳,同时折叠杆8和第二马达9的配合,可以增强无人机起飞和降落的稳定程度,无人降落时,缓冲柱21在限位板20和弹簧19的作用下能够对无人机降落时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使得无人机能够更加平稳的降落,同时承接座17极大的提升了无人机降落时的稳定性。
3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