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及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2021-09-14 23: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飞行器 前轮 装置 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前轮减摆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及飞行器。


背景技术:

2.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生滚转时,前轮由于重力会发生偏转,导致飞机降落时前轮不在中位;同时飞机滑行时前轮会出现摆振的情况;
3.传统通用航空器设计方案,通常利用轮叉与起落架支臂的摩擦力防止前轮飞行过程中发生偏转,同时抵抗滑行过程中前轮的摆振;该传统设计方案虽然简单,但是在前轮出现偏转后不会进行自动回中,且也无法为前轮摆振提供阻尼减摆;同时飞机服役过程中,随着锁定件的逐渐松动及摩擦表面逐渐磨损,易导致支臂与轮叉的摩擦力不足,进而降低甚至丧失原有设计功能;此时前轮如果在飞行过程中发生了偏转,将无法自动回中,增加飞行阻力,同时飞机着陆时轮胎将不在中位,增大降落风险;滑行时也无法有效抵抗前轮的摆振。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通过设置的自动回中装置,使得飞行器在飞行及降落过程中,能以自动回中装置的扭力为主摩擦力为辅,进而有效预防飞行过程中轮叉的偏转,且能有效预防前轮滑行时的摆振。
5.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包括支臂、轮叉、第一限位件、自动回中装置和两个第二限位件;
6.所述轮叉用于与飞行器前轮连接;
7.所述轮叉内设有沿所述轮叉轴向贯穿的通孔,所述支臂安装在所述通孔内;
8.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支臂的一端,能够沿所述支臂的轴向滑动,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将所述轮叉与所述支臂压紧;
9.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轮叉上,一个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当所述轮叉偏转时,推动所述自动回中装置转动,直至另一个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接触时,所述自动回中装置停止转动;
10.所述自动回中装置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件上,所述自动回中装置用于当被所述第二限位件推动时进行转动;
11.所述自动回中装置用于当所述第二限位件施加的推力小于所述自动回中装置的回弹力时,推动所述第二限位件转动,直至所述轮叉返回到偏转之前的位置。
12.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件远离所述轮叉的一端;
13.所述锁定件用于通过推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以使所述轮叉与所述支臂的顶部压紧。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套设在所述支臂远离所述
轮叉的一端,与所述支臂螺纹连接;
15.所述锁紧件用于当所述锁紧件向所述支臂方向拧紧时,所述锁紧件推动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支臂的轴向,向靠近所述支臂顶部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轮叉与所述支臂的顶部压紧。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还包括配合件,所述配合件套设在所述支臂上,所述配合件能沿所述支臂的轴向方向滑动;
17.所述配合件设置在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
18.所述锁紧件用于当所述锁紧件向所述支臂方向拧紧时,所述锁紧件通过推动所述配合件沿所述支臂的轴向,向靠近所述支臂顶部的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限位件移动。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还包括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锁紧件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
20.所述第三限位件用于对所述锁紧件进行限位。
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限位件包括开口销,所述开口销穿设在所述支臂上。
22.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限位件,所述第四限位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件上,所述第四限位件对所述自动回中装置进行限位。
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回中装置包括扭簧,所述第四限位件包括限位螺钉。
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两端均设有带肩衬套,所述带肩衬套位于所述通孔内的部分一侧与所述通孔的内壁接触,另一侧与所述支臂的外侧壁接触。
2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包括飞行器前轮和上述所述的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
26.所述飞行器前轮包括轮胎、轮毂和轮轴,所述轮毂套设在所述轮轴上,所述轮胎套设在所述轮毂上;
27.所述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的所述轮叉通过所述轮轴与所述飞行器前轮连接;
28.所述轮叉能绕所述轮轴转动。
29.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0.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通过设置的自动回中装置,使得飞行器在飞行及降落过程中,能以自动回中装置的扭力为主摩擦力为辅,进而有效预防飞行过程中轮叉的偏转,且能有效预防前轮滑行时的摆振。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及飞行器,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32.图1为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与飞行器前轮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图1中b处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图2的c向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图2中a

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

支臂;2

轮叉;3

自动回中装置;4

第一限位件;5

配合件;6

锁紧件;7

第三限位件;8

第四限位件;9

第二限位件;10

带肩衬套;11

轮胎;12

轮毂;13

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8.实施例1:
39.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包括支臂1、轮叉2、第一限位件4、自动回中装置3和两个第二限位件9;
40.具体的,如图1所示,轮叉2用于与飞行器前轮连接;
41.如图2和图4所示,轮叉2内设有沿轮叉2轴向贯穿的通孔,支臂1安装在通孔内;
42.第一限位件4设置在支臂1的一端,能够沿支臂1的轴向滑动,第一限位件4用于将轮叉2与支臂1压紧;
43.具体的,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4可以为垫片;垫片套设在支臂1上,并能够沿支臂1的轴向方向滑动;且在本技术中第一限位件4也即是垫片不能绕支臂1的轴进行旋转;进而可以保证轮叉2与支臂1之间接触的稳定性。
44.如图3所示,第二限位件9设置在轮叉2上,一个第二限位件9用于当轮叉2偏转时,推动自动回中装置3转动,直至另一个第二限位件9与第一限位件4接触时,自动回中装置3停止转动;
45.具体的,还可以是在当轮叉2偏转到预先设定的角度时,另一个第二限位件9与第一限位件4接触接触,自动回中装置3停止转动,进而限制轮叉2的进一步偏转。
46.如图3和图4所示,自动回中装置3套设在第一限位件4上,自动回中装置3用于当被第二限位件9推动时进行转动;
47.自动回中装置3用于当第二限位件9施加的推力小于自动回中装置3的回弹力时,推动第二限位件9转动,直至轮叉2返回到偏转之前的位置;
48.具体的,第二限位件9可以为挡块结构,自动回中装置3可以包括扭簧,通过挡块实现对扭簧的推动,以及与第一限位件4的接触;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自动回中装置3,使得飞行器在飞行及降落过程中,能以自动回中装置3的扭力为主摩擦力为辅,进而有效预防飞行过程中轮叉的偏转,且能有效预防前轮滑行时的摆振。
49.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两个第二限位件9分别设置在自动回中装置3的两侧,沿所述自动回中装置3中线对称设置。
50.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还包括锁定件,锁定件设置在第一限位件4远离轮叉2的一端;
51.锁定件用于通过推动第一限位件4以使轮叉2与支臂1的顶部压紧,并对第一限位件4进行固定,避免第一限位件4沿支臂1的轴向向下移动;
52.具体的,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锁定件包括锁紧件6,锁紧件6套设在支臂1远离轮叉2的一端,所与支臂1螺纹连接;
53.锁紧件6用于当锁紧件6向支臂1方向拧紧时,锁紧件6推动第一限位件4沿支臂1的轴向,向靠近支臂1顶部的方向移动,以使轮叉2与支臂1的顶部压紧。
54.具体的,锁紧件6推动第一限位件4向支臂的顶部方向一定,进一步的推动轮叉2向支臂1的顶部运动,使得轮叉2与支臂1的顶部压紧;
55.具体的,可以通过调节锁紧件6的拧紧力,改变轮叉2与支臂1的摩擦力。
56.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锁定件还包括配合件5,配合件5套设在支臂1上,配合件5能沿支臂1的轴向方向滑动;
57.配合件5设置在锁紧件6与第一限位件4之间;
58.锁紧件6用于当锁紧件6向支臂1方向拧紧时,锁紧件6通过推动配合件5沿支臂1的轴向,向靠近支臂1顶部的方向移动,以带动第一限位件4移动;本技术中设置的配合件5能够增加锁紧件6与第一限位件4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锁紧件6与第一限位件4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59.优选地,如图4所示,锁紧件6可以为螺母,配合件5可以为对合碟簧。
60.具体的,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锁定件还包括第三限位件7,第三限位件7固定设置在锁紧件6远离第一限位件4的一端;
61.第三限位件7用于对锁紧件6进行限位。
62.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三限位件7可以包括开口销,开口销穿设在支臂1上;本技术设置的开口销可以防止锁紧件6松动。
63.具体的,如图3所示,还包括第四限位件8,第四限位件8固定设置在第一限位件4上,第四限位件8对自动回中装置3进行限位;以防止自动回中装置3向外弹出。
64.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四限位件8可以包括限位螺钉;本技术中通过限位螺钉实现对扭簧的限位,防止扭簧向外弹出。
65.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通孔的两端均设有带肩衬套10,带肩衬套10位于通孔内的部分一侧与通孔的内壁接触,另一侧与支臂1的外侧壁接触;本技术通过设置带肩衬套10不仅可以对与支臂1进行防护,还可以提高轮叉2的通孔的耐磨性能,进而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66.实施例2:
67.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包括支臂1、轮叉2、第一限位件4、自动回中装置3和两个第二限位件9;
68.具体的,如图1所示,轮叉2用于与飞行器前轮连接;
69.如图2和图4所示,轮叉2内设有沿轮叉2轴向贯穿的通孔,支臂1安装在通孔内;
70.第一限位件4设置在支臂1的一端,能够沿支臂1的轴向滑动,第一限位件4用于将轮叉2与支臂1压紧;
71.具体的,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4可以为垫片;垫片套设在支臂1上,并能够沿支臂1的轴向方向滑动;且在本技术中第一限位件4也即是垫片不能绕支臂1的轴进行旋转;进而可以保证轮叉2与支臂1之间接触的稳定性。
72.如图3所示,第二限位件9设置在轮叉2上,一个第二限位件9用于当轮叉2偏转时,推动自动回中装置3转动,直至另一个第二限位件9与第一限位件4接触时,自动回中装置3停止转动;
73.具体的,还可以是在当轮叉2偏转到预先设定的角度时,另一个第二限位件9与第一限位件4接触,自动回中装置3停止转动,进而限制轮叉2的进一步偏转。
74.如图3和图4所示,自动回中装置3套设在第一限位件4上,自动回中装置3用于当被第二限位件9推动时进行转动;
75.自动回中装置3用于当第二限位件9施加的推力小于自动回中装置3的回弹力时,推动第二限位件9转动,直至轮叉2返回到偏转之前的位置;
76.具体的,第二限位件9可以为挡块结构,自动回中装置3可以包括扭簧,通过挡块实现对扭簧的推动,以及与第一限位件4的接触;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自动回中装置3,使得飞行器在飞行及降落过程中,能以自动回中装置3的扭力为主摩擦力为辅,进而有效预防飞行过程中轮叉的偏转,且能有效预防前轮滑行时的摆振。
77.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两个第二限位件9分别设置在自动回中装置3的两侧,沿所述自动回中装置3中线对称设置。
78.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自动回中装置3还可以是其他的弹性件,例如可以是环形弹簧或弹簧碟片等。
79.锁紧件6可以为螺栓结构;配合件5还可以为垫片结构等。
80.实施例3:
81.如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包括飞行器前轮和实施例1或2所述的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
82.飞行器前轮包括轮胎11、轮毂12和轮轴13,轮毂12套设在轮轴13上,轮胎11套设在轮毂12上;
83.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的轮叉2通过轮轴13与飞行器前轮连接;
84.轮叉2能绕轮轴13转动;本技术一方面利用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的自动回中装置3以及支臂1与轮叉2之间的摩擦力共同预防飞行过程中前轮偏转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自动回中装置3实现前轮滑行时的阻尼减摆,并能够实现飞行过程中前轮意外偏转后的自回正。
85.本技术的飞行器前轮减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86.(1)当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作用于轮叉2处的外力较小,也即是该外力小于自动回中装置3初始弹力和轮叉2与支臂1之间的摩擦力之和时,轮叉2不会发生偏转,进而避免在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前轮的偏转;
87.2)当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作用于轮叉2处的外力增大时,也即是当外力超过自动回中装置3初始弹力和轮叉2与支臂1之间的摩擦力之和时,轮叉2发生偏转,一个第二限位件9推动自动回中装置3的臂使得自动回中装置3转动,自动回中装置3扭转角度逐渐增大,回弹力也逐渐增大,直至另一第二限位件9被第一限位件4挡时到达极限;
88.当外力减小或消失时,也即是当外力小于自动回中装置3回弹力时,自动回中装置3回弹力推动第二限位件9转动,进而带动轮叉2回到中位,实现轮叉偏转后的自回正;
89.3)当轮胎在地面滑行过程中发生摆振时,在自动回中装置3本身的阻尼作用下,摆振快速收敛,实现前轮滑行时的阻尼减摆。
9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