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人直升机尾桨桨距调节操纵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8-13 19: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机尾 直升机 操纵 直升 调节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直升机尾桨桨距调节操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桨轴(13),尾桨轴(13)的末端连接有尾桨毂中央件(11),尾桨毂中央件(11)上设置若干支臂(12),支臂(1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尾桨叶和调节尾桨叶桨距的变距铰组件(9);尾桨轴(13)上设置有与其同步转动并沿其轴向滑动的滑套组件,滑套组件与变距铰组件(9)之间连接有若干变距拉杆(7);调节操纵结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滑套组件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尾桨桨距调节操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套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尾桨轴(13)上并与尾桨轴(13)同步转动的滑套(14),滑套(14)上设置有与滑套(14)相对固定的叉形件(5),叉形件(5)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凸台(501),变距拉杆(7)的一端与连接凸台(501)配合,变距拉杆(7)的另一端与变距铰组件(9)铰接并驱动变距铰组件(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尾桨桨距调节操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桨轴(13)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多边形或多边形与弧形结合的形状,滑套(14)的端面设有圆周定位块(10),圆周定位块(10)抵紧尾桨轴(13)的表面且圆周定位块(10)与滑套(14)相对固定连接并带动滑套(14)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尾桨桨距调节操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桨轴(13)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多边形或多边形与弧形结合的形状,所述的滑套(14)上设置有与尾桨轴(13)对应配合的套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尾桨桨距调节操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桨轴(13)与滑套(14)之间设置有圆周方向的啮合结构或卡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尾桨桨距调节操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套组件还包括固定环(4),固定环(4)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滑套(14)上,且固定环(4)与滑套(14)在轴向上相对固定;所述的驱动组件与固定环(4)连接并推动固定环(4)沿尾桨轴(13)的轴向往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尾桨桨距调节操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套组件还包括若干防尘罩(8),防尘罩(8)设置于滑套组件的前端或后端并包裹覆盖滑套组件与尾桨轴(13)的滑动配合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尾桨桨距调节操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拐角摇臂(2),拐角摇臂(2)的中部设置于一固定铰接处,拐角摇臂(2)的前端与固定环(4)铰接,拐角摇臂(2)的后端与一调节拉杆(1)铰接,调节拉杆(1)连接至驱动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尾桨桨距调节操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拐角摇臂(2)中部的铰接处设置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尾桨桨距调节操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距铰组件(9)包括转动设置在支臂(12)上的变距铰壳体(902)和变距铰压盖(901),变距铰壳体(902)与变距铰压盖(901)相对固定连接;所述的变距拉杆(7)与变距铰压盖(901)或变距铰壳体(902)铰接,所述的尾桨叶设置在变距铰壳体(902)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无人直升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人直升机尾桨桨距调节操纵结构,包括尾桨轴,尾桨轴的末端连接有尾桨毂中央件,尾桨毂中央件上设置若干支臂,支臂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尾桨叶和调节尾桨叶桨距的变距铰组件;尾桨轴上设置有与其同步转动并沿其轴向滑动的滑套组件,滑套组件与变距铰组件之间连接有若干变距拉杆;调节操纵结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滑套组件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本发明设置滑套组件与尾桨轴配合,尾桨轴上的扭矩直接传递至滑套组件从而使滑套组件发生同步转动,避免了变距拉杆上出现扭矩导致其损坏的情况;滑套组件沿尾桨轴发生轴向的移动即可实现尾桨桨叶的倾角调节,大大精简了整体的结构,提高了桨距调节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曦;曾东;王长有;冉峻塽;朱洪涛;肖明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5
技术公布日:2021.08.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