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测绘地理信息用测绘无人机减震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2021-08-10 14: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测绘 地理信息 起落架 无人机 减震
一种测绘地理信息用测绘无人机减震起落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测绘地理信息用测绘无人机减震起落架。



背景技术:

无人机从用途分为军用无人机与民用无人机,无人机相比其他飞行器具有很多优点,例如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等,而民用无人机应用方面十分广泛,民用无人机可应用在农业、气象、勘探、测绘等方面。地理测绘工作通过测绘无人机的协助,能够快速、准确的采集所需信息。然而当前无人机在降落过程中由于硬性的起落架,造成无人机内部部件寿命降低甚至损坏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次需要一种减震起落架来实现无人机的软着陆以提高无人机的寿命。

如现有公开号为的cn209719908u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测绘地理信息用测绘无人机减震起落架,包括连接架,连接架的两侧斜设有撑杆,撑杆的上端与连接架为铰接,撑杆的一侧与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架的底部连接,且拉伸弹簧、撑杆与连接架之间形成三角形,撑杆的底端连接有横杆,横杆的底部斜设有活动杆,活动杆的顶端与横杆铰接,且活动杆的底端铰接有圆筒,圆筒套设在底杆上,底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头,固定头和圆筒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在底杆上。该测绘地理信息用测绘无人机减震起落架采用拉伸弹簧、撑杆、活动杆和压缩弹簧的结构设计,能够在无人机降落时形成多重缓冲,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减震效果。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无人机在降落的过程中并非处于水平状态降落,多数情况无人机是以倾斜状态降落的,当上述起落架的固定头10倾斜着地时,由于固定头为硬性部件,上述装置减震机构简单,减震效果不明显,因此会造成无人机的倾倒甚至无人机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绘地理信息用测绘无人机减震起落架,设置的承托板承载测绘无人机本体,设置的支柱为导杆提供固定支撑的作用,设置的导杆为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弹簧提供支撑的效果,设置的撑脚机构作用有二,其一起到第一层缓冲减震的作用并提升该装置的稳定性,其二将受到的力传递至推动杆,设置的推动杆将撑脚机构受到的力传递至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设置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将受到的力传递至顶板,设置的顶板与第一弹簧配合使得第一弹簧在导杆上压缩运动,从而达到二次减震缓冲的效果,通过撑脚机构与各部件的配合工作,使得该装置不仅能适应不同角度着地,对着地受到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减震,而且能适应不平整的地面,着地减震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测绘地理信息用测绘无人机减震起落架,包括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柱,若干所述支柱轴线垂直于所述承托板,相邻所述支柱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轴线与所述支柱的轴线垂直,所述支柱远离所述承托板一端固定连接有撑脚机构,所述导杆一端套设有第一滑块且两者滑动连接,所述导杆另一端套设有第二滑块且两者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杆且两者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导杆的轴向相同,所述顶板未受力时所述第一弹簧处于未伸缩状态,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承托板一侧与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承托板一侧均铰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轴线与所述导杆的轴线相交,所述推动杆远离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撑脚机构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承托板承载测绘无人机本体,设置的支柱为导杆提供固定支撑的作用,设置的导杆为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弹簧提供支撑的效果,设置的撑脚机构作用有二,其一起到第一层缓冲减震的作用并提升该装置的稳定性,其二将受到的力传递至推动杆,设置的推动杆将撑脚机构受到的力传递至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设置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将受到的力传递至顶板,设置的顶板与第一弹簧配合使得第一弹簧在导杆上压缩运动,从而达到二次减震缓冲的效果,通过撑脚机构与各部件的配合工作,使得该装置不仅能适应不同角度着地,对着地受到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减震,而且能适应不平整的地面,着地减震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撑脚机构包括滑筒,所述滑筒外壁与所述推动杆远离所述导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滑筒套设于所述支柱外壁且两者滑动连接,所述滑筒的轴线与所述支柱的轴线重合,所述滑筒远离所述承托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撑板,所述支柱与所述滑筒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支柱的轴向相同,所述滑筒未受力时所述第二弹簧处于未伸缩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滑筒为第二弹簧提供固定支撑作用,设置的第二弹簧将撑板传递的作用力进行第一次缓冲,使得撑脚机构减轻后续的减震负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托板靠近所述支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支柱轴线的延长线相交,所述顶杆远离所述承托板一端固定连接有撑柱,所述撑柱的轴线与所述顶杆的轴线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顶杆为撑柱提供固定与支撑作用,设置的撑柱为该装置多加一重保障,在特殊情况下,无人机平稳降落失败,产生倾斜或倾倒趋势时,撑柱可以为其提供可靠的支撑力,防止无人机倾倒而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筒远离所述推动杆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柱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滑槽为限位块的移动提供可行性,在无人机着地时,由于地面不平整,会产生四个撑脚机构高低不一的现象,由于第一弹簧的设置位置,一组撑脚机构公用一条第一弹簧,一个撑脚机构向上运动时会带动另外一条撑脚机构向下运动,而设置的滑槽与限位块配合工作限制撑脚机构的运动,提升整体装置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撑板远离所述承托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撑柱外壁套设有缓冲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橡胶垫和缓冲套可以有效保护撑板与撑柱,防止硬性损坏的问题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的承托板承载测绘无人机本体,设置的支柱为导杆提供固定支撑的作用,设置的导杆为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弹簧提供支撑的效果,设置的撑脚机构作用有二,其一起到第一层缓冲减震的作用并提升该装置的稳定性,其二将受到的力传递至推动杆,设置的推动杆将撑脚机构受到的力传递至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设置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将受到的力传递至顶板,设置的顶板与第一弹簧配合使得第一弹簧在导杆上压缩运动,从而达到二次减震缓冲的效果,通过撑脚机构与各部件的配合工作,使得该装置不仅能适应不同角度着地,对着地受到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减震,而且使得撑脚机构能适应不平整的地面,着地减震效果显著;

2.通过设置的顶杆为撑柱提供固定与支撑作用,设置的撑柱为该装置多加一重保障,在特殊情况下,无人机平稳降落失败,产生倾斜或倾倒趋势时,撑柱可以为其提供可靠的支撑力,防止无人机倾倒而造成损坏;

3.通过设置的滑槽为限位块的移动提供可行性,在无人机着地时,由于地面不平整,会产生四个撑脚机构高低不一的现象,由于第一弹簧的设置位置,一组撑脚机构公用一条第一弹簧,一个撑脚机构向上运动时会带动另外一条撑脚机构向下运动,而设置的滑槽与限位块配合工作限制撑脚机构的运动,提升整体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撑脚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承托板;2、支柱;3、导杆;4、撑脚机构;41、滑筒;42、撑板;43、第二弹簧;5、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顶板;8、第一弹簧;9、推动杆;10、顶杆;11、撑柱;12、滑槽;13、限位块;14、橡胶垫;15、缓冲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一种测绘地理信息用测绘无人机减震起落架,包括承托板1,承托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柱2,若干支柱2轴线垂直于承托板1,相邻支柱2之间固定连接有导杆3,导杆3的轴线与支柱2的轴线垂直,支柱2远离承托板1一端固定连接有撑脚机构4,导杆3一端套设有第一滑块5且两者滑动连接,导杆3另一端套设有第二滑块6且两者滑动连接,第一滑块5与第二滑块6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顶板7,顶板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套设于导杆3且两者滑动连接,第一弹簧8的伸缩方向与导杆3的轴向相同,顶板7未受力时第一弹簧8处于未伸缩状态,第一滑块5远离承托板1一侧与第二滑块6远离承托板1一侧均铰接有推动杆9,推动杆9的轴线与导杆3的轴线相交,推动杆9远离导杆3的一端与撑脚机构4铰接。设置的承托板1承载测绘无人机本体,设置的支柱2为导杆3提供固定支撑的作用,设置的导杆3为第一滑块5、第二滑块6、第一弹簧8提供支撑的效果,设置的撑脚机构4作用有二,其一起到第一层缓冲减震的作用并提升该装置的稳定性,其二将受到的力传递至推动杆9,设置的推动杆9将撑脚机构4受到的力传递至第一滑块5与第二滑块6,设置的第一滑块5与第二滑块6将受到的力传递至顶板7,设置的顶板7与第一弹簧8配合使得第一弹簧8在导杆3上压缩运动,从而达到二次减震缓冲的效果,通过撑脚机构4与各部件的配合工作,使得该装置不仅能适应不同角度着地,对着地受到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减震,而且能适应不平整的地面,着地减震效果显著。

如图1和图2所示,撑脚机构4包括滑筒41,滑筒41外壁与推动杆9远离导杆3的一端铰接,滑筒41套设于支柱2外壁且两者滑动连接,滑筒41的轴线与支柱2的轴线重合,滑筒41远离承托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撑板42,支柱2与滑筒4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3,第二弹簧43的伸缩方向与支柱2的轴向相同,滑筒41未受力时第二弹簧43处于未伸缩状态。设置的滑筒41为第二弹簧43提供固定支撑作用,设置的第二弹簧43将撑板42传递的作用力进行第一次缓冲,使得撑脚机构4减轻后续的减震负担。

如图1和图2所示,承托板1靠近支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杆10,顶杆10轴线的延长线与支柱2轴线的延长线相交,顶杆10远离承托板1一端固定连接有撑柱11,撑柱11的轴线与顶杆10的轴线垂直。设置的顶杆10为撑柱11提供固定与支撑作用,设置的撑柱11为该装置多加一重保障,在特殊情况下,无人机平稳降落失败,产生倾斜或倾倒趋势时,撑柱11可以为其提供可靠的支撑力,防止无人机倾倒而造成损坏。

如图1和图2所示,滑筒41远离推动杆9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2,支柱2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限位块13在滑槽12内滑动。设置的滑槽12为限位块13的移动提供可行性,在无人机着地时,由于地面不平整,会产生四个撑脚机构4高低不一的现象,由于第一弹簧8的设置位置,一组撑脚机构4公用一条第一弹簧8,一个撑脚机构4向上运动时会带动另外一条撑脚机构4向下运动,而设置的滑槽12与限位块13配合工作限制撑脚机构4的运动,提升整体装置的可靠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撑板42远离承托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4,撑柱11外壁套设有缓冲套15。设置的橡胶垫14和缓冲套15可以有效保护撑板42与撑柱11,防止硬性损坏的问题发生。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测绘无人机需要着陆时,首先撑板42接触地面,撑板42将受到的作用力传递至第二弹簧43,第二弹簧43处于滑筒41中进行首次缓冲减震,滑筒41在第二弹簧43压缩的过程中开始向上运动,之后运动的滑筒41将作用力传递至推动杆9,推动杆9将作用力传递至第一滑块5与第二滑块6,第一滑块5与第二滑块6受到力后沿着导杆3相互靠近运动,此时顶板7对第一弹簧8进行压缩,第一弹簧8将受到的作用力进行二次缓冲直至作用力被消减时测绘无人机平稳着陆,当发生特殊情况,测绘无人机发生倾斜或有倾倒趋势时,此时撑柱11配合缓冲套15发挥作用,防止测绘无人机的损坏,通过上述操作可使得该装置安全有效的对无人机着陆过程中受到的作用力减缓,且该装置能适应不同角度的着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