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静电缠绕膜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缠绕膜 防静电


1.本实用新型涉及缠绕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缠绕膜。


背景技术:

2.缠绕膜,又叫拉伸膜、热收缩膜,国内最早以pvc为基材,doa为增塑剂兼起自粘作用生产pvc缠绕膜。pe拉伸膜先是以eva为自粘材料,但其成本高,又有味道,后发展用pib、vldpe为自粘材料,基材以lldpe为主,包括c4、c6、c8及茂金属pe。
3.现有装置还存在有以下不足之处:目前,现有缠绕膜在使用的时候,表面容易因摩擦而产生静电,不具有很好的抗静电作用,这样在使用的时候不是很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静电缠绕膜。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防静电缠绕膜,包括中间卷筒和中间薄膜,所述中间薄膜缠绕固定在中间卷筒的外侧一周中间位置上,所述中间卷筒的内部设置有内部凹槽,所述中间薄膜的外端设置有固定端块。
7.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薄膜包括上侧粘连层、中间基层、外侧抗静电层、加强层、耐磨层和外侧粘连层,所述外侧抗静电层的下端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下端设置有上侧粘连层,所述上侧粘连层的下端设置有中间基层,所述中间基层的下端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下端设置有外侧粘连层。
8.进一步的,所述外侧抗静电层包括内侧粘连层、纳米抗静电层和静电屏蔽层,所述纳米抗静电层的下端设置有内侧粘连层,所述内侧粘连层的下端设置有静电屏蔽层,所述静电屏蔽层连接在加强层上。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端块包括连接端块、内侧吸附层和端块外壳,所述端块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侧吸附层,所述端块外壳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端块,所述连接端块连接在中间薄膜上。
10.进一步的,所述上侧粘连层、中间基层和加强层的厚度为外侧抗静电层的二分之一。
11.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薄膜的厚度为15μm,且所述中间薄膜的宽度为500mm。
12.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卷筒为圆管形状,且所述中间卷筒的直径为6cm。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缠绕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一种防静电缠绕膜,通过设置有中间薄膜内侧的外侧抗静电层,使得起到很好的抗静电作用,在抗静电时,因内侧粘连层两端的纳米抗静电层和静电屏蔽层,使得有效避免摩擦静电的产生,并且有效进行静电屏蔽,从而便于进行使用,这样在摩擦的时候不易产生静电,从而便于缠绕包裹使用,使得在缠绕的时候更加方便。
15.2.该一种防静电缠绕膜,通过设置有固定端块结构,使得便于拉扯缠绕包裹使用,固定端块的连接端块一体固定连接在中间薄膜上,这样便于拉扯带动,而拉扯时,因端块外壳的防滑性,使得便于握住拉扯,而端块外壳通过内侧的内侧吸附层,从而便于粘连在中间薄膜外侧上,这样有效贴合住,使得有效避免中间薄膜的散乱。
16.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静电缠绕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静电缠绕膜的中间薄膜分层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静电缠绕膜的外侧抗静电层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静电缠绕膜的固定端块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

中间卷筒、2

内部凹槽、3

中间薄膜、31

上侧粘连层、32

中间基层、33

外侧抗静电层、331

内侧粘连层、332

纳米抗静电层、333

静电屏蔽层、34

加强层、35

耐磨层、36

外侧粘连层、4

固定端块、41

连接端块、42

内侧吸附层、43

端块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4.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5.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一
27.参照图1

图3,一种防静电缠绕膜,包括中间卷筒1和中间薄膜3,中间薄膜3缠绕固定在中间卷筒1的外侧一周中间位置上,中间卷筒1的内部设置有内部凹槽2,中间薄膜3的外端设置有固定端块4,中间卷筒1通过内部的内部凹槽2,使得便于固定在外部轴杆上进行滚动,这样中间薄膜3便于转动拉扯缠绕使用。
28.本实用新型中,中间薄膜3包括上侧粘连层31、中间基层32、外侧抗静电层33、加强层34、耐磨层35和外侧粘连层36,外侧抗静电层33的下端设置有加强层34,加强层34的下端设置有上侧粘连层31,上侧粘连层31的下端设置有中间基层32,中间基层32的下端设置有耐磨层35,耐磨层35的下端设置有外侧粘连层36,中间薄膜3通过耐磨层35下端的外侧粘连层36,使得便于粘连包裹使用,而通过上侧粘连层31、中间基层32和加强层34的连接,从而便于进行使用,而使用时,通过外侧抗静电层33的抗静电性,这样在摩擦的时候不易产生静
电,从而便于缠绕包裹使用,使得在缠绕的时候更加方便。
29.本实用新型中,外侧抗静电层33包括内侧粘连层331、纳米抗静电层332和静电屏蔽层333,纳米抗静电层332的下端设置有内侧粘连层331,内侧粘连层331的下端设置有静电屏蔽层333,静电屏蔽层333连接在加强层34上,在抗静电时,因内侧粘连层331两端的纳米抗静电层332和静电屏蔽层333,使得有效避免摩擦静电的产生,并且有效进行静电屏蔽,从而便于进行使用。
30.本实用新型中,上侧粘连层31、中间基层32和加强层34的厚度为外侧抗静电层33的二分之一,因上侧粘连层31、中间基层32和加强层34的厚度为外侧抗静电层33的二分之一,这样便于抗静电使用,并且便于缠绕包裹。
31.本实用新型中,中间薄膜3的厚度为15μm,且中间薄膜3的宽度为500mm,因中间薄膜3的厚度为15μm,这样便于贴合包裹,而中间薄膜3的宽度为500mm,使得便于缠绕包裹。
32.本实用新型中,中间卷筒1为圆管形状,且中间卷筒1的直径为6cm,因中间卷筒1的直径为6cm,这样便于缠绕中间薄膜3进行使用。
33.工作原理:中间卷筒1通过内部的内部凹槽2,使得便于固定在外部轴杆上进行滚动,这样中间薄膜3便于转动拉扯缠绕使用,而使用时,通过中间薄膜3的抗静电性,这样在摩擦的时候不易产生静电,从而便于缠绕包裹使用,使得在缠绕的时候更加方便。
34.实施例二
35.参照图1和图4,一种防静电缠绕膜,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一,还包括固定端块4,固定端块4包括连接端块41、内侧吸附层42和端块外壳43,端块外壳43的内部设置有内侧吸附层42,端块外壳43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端块41,连接端块41连接在中间薄膜3上。
36.工作原理:固定端块4的连接端块41一体固定连接在中间薄膜3上,这样便于拉扯带动,而拉扯时,因端块外壳43的防滑性,使得便于握住拉扯,而端块外壳43通过内侧的内侧吸附层42,从而便于粘连在中间薄膜3外侧上,这样有效贴合住,使得有效避免中间薄膜3的散乱。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