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任务舱以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2021-07-23 14: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无人机 航空 特别
一种任务舱以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任务舱以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当前,多数无人机的任务舱通过多个连接件与机身连接,当需要更换任务舱时,由于连接件较多,任务舱安装效率较低。

因此,如何提高任务舱的拆装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任务舱以及无人机,以提高任务舱的拆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

一种任务舱,用于与无人机的机身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内包括供电电源、第一数据交互端、电源输出端和第一电气插头,所述电源输出端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气插头与所述第一数据交互端和所述电源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任务舱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机身螺纹连接;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数据交互端和电源输入端;以及

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二数据交互端和所述电源输入端电连接的第二电气插头,所述第二电气插头与所述第一电气插头对接时,所述第一数据交互端和所述第二数据交互端二者能够进行通讯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气插头与所述机身柔性连接或刚性连接;和/或所述第二电气插头与所述壳体柔性连接或者刚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气插头和所述第二电气插头为d-sub标准电气插头类型。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身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接头部,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接头部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接头部。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接头部为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外周的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纹接头部包括套设在所述壳体的环套和卡沿,所述环套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壳体的外周设置有搭接所述卡沿的搭接凸起,所述卡沿之间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搭接凸起的最小直径。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沿为沿所述环套的边缘延伸呈连续的环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沿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沿沿所述环套的边缘布置。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周还设置有防脱凸起,所述卡沿之间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防脱凸起的最小直径,且所述第二螺纹接头部位于所述搭接凸起与所述防脱凸起之间。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和所述机身二者之一设置有导向柱,另外一个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向孔。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气插头与所述机身柔性连接或刚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气插头与所述壳体柔性连接或者刚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气插头和所述第二电气插头为d-sub标准电气插头类型。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和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任务舱。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任务舱为光电吊舱、相机云台或投放装置。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任务舱时,将任务舱通过螺纹安装在机身上,第二电气插头与机身的第一电气插头对接,通过第二电气插头和第一电气插头实现任务舱与机身通讯连接。当需要更任务舱时,直接将任务舱整体进行拆卸,然后替换为另一任务舱进行安装,对接该任务舱的第二电气插头与机身的第一电气插头,以实现第二电气插头与第一电气插头的通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任务舱,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无需其他连接件进行连接,从而提高了任务舱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任务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无人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无人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为机身、200为任务舱、101为第一电气插头、102为第一螺纹接头部、103为导向孔、201为壳体、202为第二电气插头、203为第二螺纹接头部、204为导向柱、2011为搭接凸起、2012为防脱凸起、2031为环套、2032为卡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任务舱以及无人机,以提高任务舱的拆装效率。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务舱200,用于与无人机的机身100连接,机身100内包括供电电源、第一数据交互端、电源输出端和第一电气插头101,电源输出端与供电电源电连接,第一电气插头101与第一数据交互端和电源输出端电连接,任务舱200包括壳体201、第二数据交互端、电源输入端和第二电气插头202,其中,壳体201与机身100螺纹连接;第二数据交互端和电源输入端设置在壳体201内部,并与第二电气插头202电连接;第二电气插头202设置在壳体201上,且第二电气插头202与第一电气插头101对接时,第一数据交互端和第二数据交互端二者能够进行通讯连接,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电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任务舱200时,将任务舱200通过螺纹安装在机身100上,第二电气插头202与机身100的第一电气插头101对接,通过第二电气插头202和第一电气插头101实现任务舱与机身100的电通讯连接。当需要更换任务舱200时,直接将任务舱200整体进行拆卸,然后替换为另一任务舱200进行安装,对接该任务舱200的第二电气插头202与机身100的第一电气插头101,以实现第二电气插头202与第一电气插头101的通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任务舱200,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无需其他连接件进行连接,从而提高了任务舱200的拆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任务舱200可选用不同设备,如光电吊舱、相机云台、投放装置等,更换不同类型的任务舱200无需对机身100进行任何调整。

机身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接头部102,壳体201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接头部102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接头部203。当任务舱200需要安装在机身100时,对接机身100和壳体201,并通过第一螺纹接头部102和第二螺纹接头部203进行螺纹连接。

第一螺纹接头部102和第二螺纹接头部203二者之一为外螺纹,另外一个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当第一螺纹接头部102为设置在机身100的外周的外螺纹时,第二螺纹接头部203为设置在壳体201的内壁的内螺纹。当需要将任务舱200安装在机身100时,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实现壳体201安装在机身100上,然后将第二电气插头202与第一电气插头101对接,完成机身100与任务舱200的通讯连接。

或者当第一螺纹接头部102为设置在机身100的外周的外螺纹时,第二螺纹接头部203包括套设在壳体201的环套2031和卡沿2032,环套2031的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壳体201的外周设置有搭接卡沿2032的搭接凸起2011,卡沿2032之间的最大直径小于搭接凸起2011的最小直径。

当需要将任务舱200安装在机身100时,将机身100与壳体201对接,移动环套2031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实现环套2031固定在机身100上,由于卡沿2032之间的最大直径小于搭接凸起2011的最小直径,因此,卡沿2032能够搭接在搭接凸起2011上,完成壳体201与机身100的固定。第二电气插头202与第一电气插头101对接,可以在机身100与壳体201固定之前,还可以在机身100与壳体201固定之后。

上述卡沿2032的作用是搭接在搭接凸起2011上,结合螺纹连接实现机身100与壳体201的固定连接。卡沿2032为沿环套2031的边缘延伸呈连续的环状结构,或者卡沿2032为多个,多个卡沿2032沿环套2031的边缘布置。只要能够实现卡沿2032搭接在搭接凸起2011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为了防止环套2031脱落,壳体201的外周还设置有防脱凸起2012,卡沿2032之间的最大直径小于防脱凸起2012的最小直径,且第二螺纹接头部203位于搭接凸起2011与防脱凸起2012之间。上述防脱凸起2012和搭接凸起2011与壳体201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防脱凸起2012和搭接凸起2011通过粘结或者过盈配合安装在壳体201上。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接,壳体201和机身100二者之一设置有导向柱204,另外一个设置有与导向柱204相配合的导向孔103。为了防止对接错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导向柱204,且两个导向柱204的形状不同,与此两个导向柱204相配合的导向孔103的形状有所差异,因此,可以有效的防止对接错误。

以上均是对壳体201与机身100具体的连接方式的介绍,以下将对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关系进行介绍,第一电气插头101与机身100柔性连接或刚性连接。其中,柔性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一电气插头101与机身100之间除了固定连接外,中间通过导线进行通讯连接,可以通过导线调整第一电气插头101的位置,机身100与第一电气插头101之间导向的距离越长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的越灵活。而刚性连接则与柔性连接相反,第一电气插头101直接固定在机身100,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能调整。

同理,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柔性连接或者刚性连接。其中,柔性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之间除了固定连接外,中间通过导线进行通讯连接,可以通过导线调整第二电气插头202的位置,壳体201与第二电气插头202之间导向的距离越长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的越灵活。而刚性连接则与柔性连接相反,第二电气插头202直接固定在壳体201,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能调整。

例如:当第一电气插头101与机身100二者为柔性连接,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二者为柔性连接时,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对接之前或之后,机身100与壳体201固定连接。由于机身100与壳体201通过螺纹连接存在两种情况,第一机身100与壳体201存在相对的旋转运动,第二机身100与壳体201不存在相对的旋转运动。特别的,在第一种情况时,为了防止将第一电气插头101与机身100之间的导线以及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之间的导线拧断,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的对接在机身100与壳体201固定连接之后。

或者,当第一电气插头101与机身100二者为刚性连接,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二者为刚性连接时,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对接时,机身100与壳体201同时对接。由于机身100与壳体201通过螺纹连接存在两种情况,第一机身100与壳体201存在相对的旋转运动,第二机身100与壳体201不存在相对的旋转运动。特别的,在第一种情况时,为了防止将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拧断,第一电气插头101可转动的设置在机身100上,第一电气插头101与机身100之间通过电刷进行电连接;第二电气插头202可转动设置在壳体201上,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之间通过电刷电连接,当机身100与壳体201进行相对旋转运动时,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同步进行旋转且不影响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的正常使用。

或者,当第一电气插头101与机身100二者为柔性连接,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二者为刚性连接时,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对接之前或之后,机身100与壳体201固定连接。由于机身100与壳体201通过螺纹连接存在两种情况,第一机身100与壳体201存在相对的旋转运动,第二机身100与壳体201不存在相对的旋转运动。特别的,在第一种情况时,为了防止将第一电气插头101与机身100之间的导线以及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之间的导线拧断,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的对接在机身100与壳体201固定连接之后。

或者,当第一电气插头101与机身100二者为刚性连接,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二者为柔性连接时,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对接之前或之后,机身100与壳体201固定连接。由于机身100与壳体201通过螺纹连接存在两种情况,第一机身100与壳体201存在相对的旋转运动,第二机身100与壳体201不存在相对的旋转运动。特别的,在第一种情况时,为了防止将第一电气插头101与机身100之间的导线以及第二电气插头202与壳体201之间的导线拧断,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的对接在机身100与壳体201固定连接之后。

由于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202的作用是实现任务舱200和机身100的通讯连接,只要能够实现上述目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优选的,第一电气插头101和第二电气插头为d-sub标准电气插头类型,可以提高连接可靠性和可传输的数据种类。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100和如上述中任一项的任务舱2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机身100装有电机、螺旋桨、飞控系统以及作动装置,能够实现无人机的飞行与控制。

任务舱200可选用不同设备,如光电吊舱、相机云台、投放装置等,更换不同类型的任务舱200无需对机身100进行任何调整。

由于上述任务舱200具有以上效果,包括上述机身的无人机也具有相应的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