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发射式水上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0: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救生 装置 水上 发射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射式水上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各种原因,意外落水事件时常发生,而最佳的救援时间往往就是落水后的几分钟,传统的救援往往需要专业的救援队员对落水者进行施救,这对救援队员本身的生命会造成威胁,而且在落水的第一时间很难找到救援者,易错过最佳救援时间。有时在面对湖面宽广或水流湍急等恶劣情况下,由于救援人员行动受限,很可能因此而错失宝贵的救援时间,从而导致救援行动失败。而针对现有的救生圈抛投装置,很多是采用人工抛投的方式,但由于人的臂力限制,无法进行远距离的抛投,导致无法对远距离的溺水者进行救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射式水上救生装置,该发射式水上救生装置不仅能实现对远距离落水人员的救援,也可针对落水者的位置选择不同的发射行程,使救生装置能进一步提升对落水者救援的有效性。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射式水上救生装置,包括触发机构、牵引机构、气瓶和气囊,所述的触发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气瓶的一端,所述的气瓶的侧面固定设置有气管,所述的气囊通过所述的气管与所述的气瓶相连通,所述的气囊与所述的气管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逆止阀,所述的牵引机构设置在所述的触发机构和所述的气瓶之间,所述的气管上设置有充气启闭机构。
5.作为优选,所述的触发机构包括一端开口的外壳及设置在所述的外壳内的第一弹簧、撞针、挡板和拉杆,所述的气瓶插入所述的外壳的开口端内,所述的拉杆伸入所述的外壳的封闭端,且所述的拉杆的端部一体设置有转换块,所述的转换块与所述的撞针一体连接,所述的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的拉杆上且所述的第一弹簧抵在所述的外壳和所述的转换块之间,所述的转换块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的外壳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滑轨,当所述的滑槽与所述的滑轨对应时,所述的滑槽与所述的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的挡板固定在所述的外壳内,所述的挡板上设置有引火孔,所述的引火孔内固定设置有雷管,所述的挡板与所述的气瓶之间填充有火药,当所述的撞针撞击所述的雷管时,所述的雷管爆炸点燃火药,并将所述的气瓶推出所述的外壳。
6.作为优选,所述的牵引机构包括引绳,所述的引绳的一端与所述的充气启闭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的外壳上固定设置有卷筒,所述的引绳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的卷筒上,所述的引绳上等间距的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环,所述的外壳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悬挂所述的固定环的挂钩。
7.作为优选,所述的充气启闭机构包括滑动块,所述的气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内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的滑动块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凹槽内且径向插入所述的气管中,所述的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滑动块上,所述的滑动块与所述
的固定块之间设置有保险块,所述的保险块通过插销固定在所述的气瓶上,所述的固定块朝向所述的滑动块的一端设置有卡槽,当所述的保险块被拉出时,所述的滑动块被拉出所述的气管且端部卡在所述的卡槽中,所述的气管内设置有固定环和滑动环,所述的固定环固定在所述的气管的内壁上,所述的滑动环位于所述的固定环的下方,所述的固定环与所述的滑动环之间抵接有压缩弹簧,所述的滑动环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密封胶垫,所述的气管的内壁上一体设置有定位凸环,当所述的滑动块插入所述的气管时,所述的密封胶垫抵在所述的滑动块上,当所述的滑动块被拉出所述的气管时,所述的密封胶垫抵在所述的定位凸环上,以防止气管漏气。
8.作为优选,所述的气瓶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的充气口上固定设置有压力表盘。
9.作为优选,所述的气瓶靠近所述的触发机构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隔热层。
10.作为优选,所述的气瓶远离所述的触发机构的一端的形状为子弹头形。子弹头型的高压气瓶可以减少气瓶和气囊在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火药爆炸产生的能量推动气瓶带动气囊向前飞出,使得该救生装置可实现远距离投掷,且该救生装置操作简单,一个人即可完成,之前未接触者也可快速上手,同时在气瓶上设置有牵引机构,通过预先调解引绳的拉出长度,可调解气瓶的发射距离,使得气瓶带动气囊掉落到落水者附近,以便于溺水者可及时抓住气囊,又由于在气瓶上设置有充气口,使得抛出后的气囊可再次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块的端部示意图;
14.图3为滑动块插入气管时充气启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滑动块拉出气管时充气启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7.如图1

4所示,一种发射式水上救生装置,包括触发机构、牵引机构、气瓶3和气囊4,其中触发机构设置在气瓶3的一端,触发机构包括一端开口的外壳11及设置在外壳11内的第一弹簧12、撞针13、挡板14和拉杆15,气瓶3插入外壳11的开口端内,拉杆15伸入外壳11的封闭端,且拉杆15的端部一体设置有转换块151,转换块151与撞针13一体连接,第一弹簧12套设在拉杆15上且第一弹簧12抵在外壳11和转换块151之间,转换块151上设置有滑槽152,外壳11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滑轨16,当滑槽152与滑轨16对应时,滑槽152与滑轨16滑动配合,挡板14固定在外壳11内,挡板14上设置有引火孔17,引火孔17内固定设置有雷管18,挡板14与气瓶3之间填充有火药19,当撞针13撞击雷管18时,雷管18爆炸点燃火药19,并将气瓶3推出外壳11;
18.气瓶3的侧面固定设置有气管31,气囊4通过气管31与气瓶3相连通,气囊4与气管31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逆止阀32,牵引机构设置在触发机构和气瓶3之间,牵引机构包括引绳51,引绳51的一端与充气启闭机构固定连接,外壳11上固定设置有卷筒52,引绳51的另一端缠绕在卷筒52上,引绳51上等间距的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环53,外壳11上固定设置有用
于悬挂固定环53的挂钩54,气管31上设置有充气启闭机构6;
19.充气启闭机构6包括滑动块61,气瓶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固定设置有固定块63,滑动块61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且径向插入气管31中,引绳5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块61上,滑动块61与固定块63之间设置有保险块64,保险块64通过插销641固定在气瓶3上,固定块63朝向滑动块61的一端设置有卡槽631,当保险块64被拉出时,滑动块61被拉出气管31且端部卡在卡槽631中,气管31内设置有固定环65和滑动环66,固定环65固定在气管31的内壁上,滑动环66位于固定环65的下方,固定环65与滑动环66之间抵接有压缩弹簧67,滑动环66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密封胶垫68,气管31的内壁上一体设置有定位凸环69,当滑动块61插入气管31时,密封胶垫68抵在滑动块61上,当滑动块61被拉出气管31时,密封胶垫68抵在定位凸环69上,以防止气管31漏气。
20.在上述实施例中,气瓶3上设置有充气口33,充气口33上固定设置有压力表盘34,在气瓶3上设置有充气口33后,能实现气瓶的多次使用。
21.在上述实施例中,气瓶3靠近触发机构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隔热层35,在火药19被点燃爆炸时,能保护气瓶3内部不受瞬间产生的巨大热量的影响。
22.在上述实施例中,气瓶3远离触发机构的一端的形状为子弹头形,子弹头型的高压气瓶可以减少气瓶3和气囊4在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
23.本实用新型救生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当发现有人不慎落水时,施救者目测落水者与救生装置之间的距离l,将引绳51从卷筒52中抽出,并将引绳51上接近距离l处的固定环53挂在外壳11的挂钩54上,然后拉开气瓶3上的插销641,随后旋转拉杆15,使转换块151上的滑槽152与滑轨16对应,此时滑槽152与滑轨16可滑动配合,在第一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推动转换块151沿着滑轨16向前滑动,从而带动撞针13撞击引火孔17内的雷管18,从而触发火药19爆炸,火药19爆炸瞬间形成高温高压气体,以极高的功率对气瓶3做功,使得气瓶3受到强烈的冲击并带动气囊4和引绳51一起向前飞行,当到达落水者附近时,由于引绳51上的固定环53被挂钩54固定住,使得引绳51被拉直,而由于惯性的作用,气瓶3继续向前移动,引绳51拉动滑动块61向后沿着第一凹槽向固定块63处移动,直到滑动块61被卡槽631卡住,此时密封胶垫68在压缩弹簧67的弹力作用下下滑,并抵在定位凸环69上,防止气管31漏气,气瓶3开始往气囊4中充气,并在极短时间内将气囊4充足,使得落水者能抓住气囊4,并借助气囊4巨大的浮力露头呼吸,此时救援者能通过引绳51将落水者拉向岸边并救起,救援结束后,更换气囊4,并从气瓶3上的充气口33重新将气体充入气瓶3中,实现救生装置的再次利用。
24.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