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边坡裂缝修补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1-07-20 16: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裂缝 支架 修补 维护 特别
一种边坡裂缝修补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维护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边坡裂缝修补用支架。



背景技术:

蓄能电站水库的边坡会因为使用过程中的老化、地形变动等因素出现裂缝,裂缝位置大多分布在边坡上。对于边坡裂缝的修复,现在完全需要人工完成,由施工人员携带修补材料及相关工具经吊索下放至损坏位,然后进行施工。因为裂缝位置的出现具有随机性,边坡的上部和下部均有可能出现,对于上部无水位置的修复还相对简单,对于水下部分修复则比较麻烦,需要工作人员穿潜水服进入水中作业。

水中作业存在诸多不便,如施工时受到的反作用力影响会变大,施工时产生的粉末会漂浮在水中影响视野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坡裂缝修补用支架。

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穿戴于使用者腰后部的腰部支撑组件。所述腰部支撑组件上端连接背部支撑组件,所述腰部支撑组件的两侧连接侧支杆,所述侧支杆朝向使用者前侧延伸,所述侧支杆远离所述腰部支撑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可向使用者后侧产生推力的推动组件。

优选为,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圆环形的导流壳,所述导流壳一侧与连接筒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驱动部,驱动部内设置驱动组件;

驱动部远离所述导流壳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连接筒连通驱动部及导流壳的内部,所述驱动组件将水流经进水口引入经连接筒进入导流壳内部。

优选为,所述导流壳的环形壳体内部开设有导流槽,导流槽一侧与所述连接筒连通,导流槽朝向导流壳轴线方向设置开口,且开口处为朝向导流壳中部的弧形口;

所述连接筒内固定设置支板,支板朝向远离所述导流壳的一侧延伸设置轴杆,所述轴杆与所述连接筒同轴且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部包括与所述轴杆转动连接的叶轮,所述轴杆远离所述导流壳的一端设置电机壳,电机壳内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叶轮的电机。

电机驱动叶轮的具体联动方式选用现有技术,满足电机固定在电机壳内,且由电机带动叶轮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结构的推动组件,在导流壳的作用下,对使用者产生向前方的推动力,且该推动力产生的同时,可将施工作业产生的粉末引流至导流壳内,并向后排出,从而对施工位置的粉末清理同时有所帮助。

借助该结构的推动组件,比普通的直流推动机构来说,不会因为粉末吸入而导致装置损坏。

优选为,所述驱动部包括与所述连接筒连接的前部壳体,所述前部壳体远离导流壳的一端为开放端,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前部壳体内,叶轮远离所述前部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后部壳体,所述后部壳体,所述后部壳体朝向所述前部壳体延伸设置圆环状的罩体,罩体包覆于所述前部壳体外侧,所述罩体外侧设置环形的摩擦条;

所述后部壳体的轴线延长线与所述导流壳的轴线垂直;

所述后部壳体摩擦条的直径大于所述导流壳轴向长度。

通过该结构,当叶轮转动时,后部壳体同步转动,从而摩擦条转动,将摩擦条贴近边坡,可以借助摩擦条的辅助,在边坡上进行一定程度的移动。

优选为,所述腰部支撑组件包括主支板,主支板朝向使用者一侧设置有垫块,垫块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主支板上固定设置腰带,所述主支板远离使用者的一侧设置主支杆,所述主支杆为伸缩杆,朝向所述主支板两侧延伸,主支杆上设置锁紧螺栓;

所述主支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侧支杆,所述侧支杆远离所述主支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筒。

优选为,所述侧支杆的端部转动连接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筒。

优选为,所述电机壳远离所述导流壳一侧固定设置把手。

通过该结构,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导流壳朝向,从而借助导流壳产生的推动力调整自身位置。

当需要在水下进行平移时,可握持把手令导流壳转动至下方或上方,此时摩擦条的轴线成竖直状态,在导流壳的推动作用下,可保持摩擦条与边坡表面相贴,在摩擦条转动的作用下沿边坡表面移动。

优选为,所述背部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杆,上支杆为具有弹性的波纹杆;所述主支板上端设置连接球,所述主支板通过连接球与所述波纹杆下端球铰连接;

所述上支杆上端设置背板,所述背板与上支杆顶部转动连接。

优选为,所述背板远离使用者的一侧设置竖直的背板杆,所述背板杆的上下部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架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所述背板杆的下端与所述上支杆的顶端转动连接;

所述背板杆的中部分别转动连接一根上侧杆的一端,所述上册干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肩部架,所述肩部架为“y”形,所述肩部架的开口端设置肩带。

优选为,所述上侧杆为伸缩杆。

通过本结构,在以腰部支撑组件作为主要支撑组件的同时,通过背部支撑组件对肩背部施加支撑力,且借助本结构的连接形式,使用者腰部以上部位活动时基本不会受到阻碍,且可以获得背部的支撑力,可以进一步降低施工时上身受到的反冲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以穿戴于使用者身上,由使用者带入水下进行作业,通过装置产生的推力奖励使用者施工时因为施工作业产生的反推力,降低水下作业难度。通过本装置自身的移动力,也为使用者在水下移动提供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动组件主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图5的a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腰部支撑组件;11、主支板;12、腰带;13、主支杆;14、侧杆;141、固定环;2、背部支撑组件;21、上支杆;22、背板;221、背板杆;24、上侧杆;25、肩部架;26、肩带;4、推动组件;41、导流壳;411、导流槽;42、驱动部;421、叶轮;422、前部壳体;423、后部壳体;424、摩擦条;43、连接筒;431、支板;432、轴杆;433、电机壳;4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见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坡裂缝修补用支架,包括穿戴于使用者腰后部的腰部支撑组件1。腰部支撑组件1上端连接背部支撑组件2,腰部支撑组件1的两侧连接侧支杆3,侧支杆3朝向使用者前侧延伸,侧支杆3远离腰部支撑组件1的一端设置有可向使用者后侧产生推力的推动组件4。

推动组件4包括圆环形的导流壳41,导流壳41一侧与连接筒43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筒4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驱动部42,驱动部42内设置驱动组件;

驱动部42远离导流壳4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连接筒43连通驱动部42及导流壳41的内部,驱动组件将水流经进水口引入经连接筒43进入导流壳41内部。

导流壳41的环形壳体内部开设有导流槽,导流槽411一侧与连接筒43连通,导流槽411朝向导流壳41轴线方向设置开口,且开口处为朝向导流壳41中部的弧形口;

连接筒43内固定设置支板431,支板431朝向远离导流壳41的一侧延伸设置轴杆432,轴杆432与连接筒同轴且固定连接;驱动部42包括与轴杆432转动连接的叶轮421,轴杆432远离导流壳41的一端设置电机壳433,电机壳433内设置用于驱动叶轮421的电机。

电机驱动叶轮421的具体联动方式选用现有技术,满足电机固定在电机壳433内,且由电机带动叶轮421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结构的推动组件4,在导流壳41的作用下,对使用者产生向前方的推动力,且该推动力产生的同时,可将施工作业产生的粉末引流至导流壳41内,并向后排出,从而对施工位置的粉末清理同时有所帮助。

借助该结构的推动组件4,比普通的直流推动机构来说,不会因为粉末吸入而导致装置损坏。

实施例2

参见图3与图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驱动部42包括与连接筒43连接的前部壳体422,前部壳体422远离导流壳41的一端为开放端,叶轮421设置在前部壳体422内,叶轮421远离前部壳体422的一端固定连接后部壳体423,后部壳体423,后部壳体423朝向前部壳体422延伸设置圆环状的罩体,罩体包覆于前部壳体422外侧,罩体外侧设置环形的摩擦条424;

后部壳体423的轴线延长线与导流壳41的轴线垂直;

后部壳体423摩擦条424的直径大于导流壳41轴向长度。

通过该结构,当叶轮421转动时,后部壳体423同步转动,从而摩擦条424转动,将摩擦条424贴近边坡,可以借助摩擦条424的辅助,在边坡上进行一定程度的移动。

腰部支撑组件1包括主支板11,主支板11朝向使用者一侧设置有垫块,垫块由弹性材料制成,主支板11上固定设置腰带12,主支板11远离使用者的一侧设置主支杆13,主支杆13为伸缩杆,朝向主支板11两侧延伸,主支杆13上设置锁紧螺栓;

主支杆13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个侧支杆3,侧支杆3远离主支杆13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接筒43。

侧支杆3的端部转动连接固定环31,固定环31内转动连接连接筒43。

电机壳433远离导流壳41一侧固定设置把手44。

通过该结构,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导流壳41朝向,从而借助导流壳41产生的推动力调整自身位置。

当需要在水下进行平移时,可握持把手44令导流壳41转动至下方或上方,此时摩擦条424的轴线成竖直状态,在导流壳41的推动作用下,可保持摩擦条424与边坡表面相贴,在摩擦条424转动的作用下沿边坡表面移动。

实施例3

参见图5与图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背部支撑组件2包括上支杆21,上支杆21为具有弹性的波纹杆;主支板11上端设置连接球,主支板11通过连接球与波纹杆下端球铰连接;

上支杆21上端设置背板22,背板22与上支杆21顶部转动连接。

背板22远离使用者的一侧设置竖直的背板杆221,背板杆221的上下部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架与背板22固定连接,背板杆221的下端与上支杆21的顶端转动连接;

背板杆221的中部分别转动连接一根上侧杆24的一端,上册干2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肩部架25,肩部架25为“y”形,肩部架25的开口端设置肩带26。

上侧杆24为伸缩杆。

通过本结构,在以腰部支撑组件1作为主要支撑组件的同时,通过背部支撑组件2对肩背部施加支撑力,且借助本结构的连接形式,使用者腰部以上部位活动时基本不会受到阻碍,且可以获得背部的支撑力,可以进一步降低施工时上身受到的反冲力。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