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方法与流程

2021-06-30 00: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运输 方法 货船 载重 船用


1.本发明涉及船用运输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船舶业的运输过程时,对于提升船体载重量的方式通常采用增大船的吃水体积(即船的水下体积)或者双体船等,以提高整体的载重量。
3.现有技术中的双体船,是指在两个分离的水下船体上部用加强构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船舶”,两个船体内各设一部主机和一个推进器,通过连接两个船体的构架桥(一般称为连接桥),能够用于放置货物。但是,其主要是通过增大载重面积的方式来提升载重量,仍需要两个具有额定载重量的船体来进行对重量的承载,对于船体的载重量仍然具有较高要求。无法在增大了船用面积而形成的额定载重量基础上继续安置货物,难以提升船体的总载重量。
4.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发明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产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提升船舶运输总载重量的方式仍局限于增大船的吃水体积以及增加载重面积,无法实现在增大船用面积的基础上,继续对超出增大船用面积形成的额定载重量的船体放置货物以提升船体的总载重量的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承载板部处于未放置货物的静置状态时,通过浮体气囊部自动产生上升力使承载板部及气囊底板部均保持在待承载位置。
7.s2:在船体结构装运达到额定载重量时,将装运货物转移放置于承载板部。
8.s3:装运货物随着自身产生重力的增加逐步克服浮体气囊部自动产生的上升力,使浮体气囊部带动承载板部及气囊底板部自待承载位置逐步下降。
9.s4:在装运货物自身产生的重力与浮体气囊部自动产生的上升力相抵消时,浮体气囊部带动承载板部下降至临界位置激活触压报警器。
10.s5:重新取下位于承载板部的预定重量装运货物以减少重力,浮体气囊部自动产生的上升力带动承载板部重新上移,解除激活触压报警器。
11.进一步地,步骤s1的具体过程包括:在承载板部中的限位承载板处于未放置货物的静置状态时,此时浮体气囊部中的氦气囊在自身浮体性能作用下分别带动气囊底板部和承载板部上移;气囊底板部中的自适应滑块沿着装运承载部中的导向滑轨滑动上移,承载板部中的限位滑块沿着装运承载部中
的限位滑腔滑动上移,并在限位滑块滑动至限位滑腔的顶部时受到限位作用停止,通过与限位滑块相连的延伸定位杆经反馈传导使限位承载板停止上移,进而氦气囊及其底部气囊底板部中的滑动安装板均在限位承载板的限位作用下停止上移。
12.此时,承载板部、浮体气囊部以及气囊底板部均保持在待承载位置。
13.进一步地,步骤s2的具体过程包括:当船体结构在其装运过程中达到自身的额定载重量时,将装运货物自船体结构转移并均匀放置于承载板部的限位承载板顶部。
14.进一步地,步骤s3的具体过程包括:随着装于限位承载板顶部的装运货物总量的增加,装运货物自身产生的重力增加并逐步克服浮体气囊部自动产生的上升力,使得浮体气囊部及限位承载板逐渐下移,同时限位承载板同步带动延伸定位杆、限位滑块以及氦气囊下移;限位滑块在限位滑腔内逐步向下滑动;浮体气囊部中的氦气囊通过其底部滑动安装板两侧的自适应滑块,与导向滑轨之间的滑动作用而稳定滑动下移。
15.进一步地,步骤s4的具体过程包括:在限位承载板顶部的装运货物达到既定量时,限位承载板受装运货物重力的作用使限位滑块滑动至限位滑腔的底部,并使氦气囊底部的滑动安装板滑动至装运承载部中气囊容置腔的底部;此时,限位承载板的底端面与辅助装运甲板相接触,同时固接设于限位承载板的触压报警器的压力检测端同步触压辅助装运甲板,并使触压报警器中的红蓝报警灯激活报警,即,限位承载板到达临界位置,则浮体气囊部承受的重量到达其能够抵消的临界值。
16.进一步地,步骤s5的具体过程包括:将放置于限位承载板顶部的装运货物取下预定重量,在浮体气囊部的浮体性能作用下,浮体气囊部会重新带动限位承载板以及设于限位承载板的触压报警器上移,直至消除触压报警器与辅助装运甲板之间的触压作用,解除激活红蓝报警灯的报警。
17.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6,步骤s6的具体过程包括:当船体结构在长距离运输时,随着浮体气囊部内部压力的下降而导致其由浮体性能自动产生的上升力减弱时,承载板部中的限位承载板会在受到装运货物的重力作用下重新带动触压报警器触压辅助装运甲板,触压报警器自动产生报警。
18.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6,步骤s6的具体过程还包括:继续取下位于承载板部的预定重量装运货物以再次减少重力,浮体气囊部自动产生的上升力带动承载板部重新上移,再次解除激活触压报警器。
19.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6,步骤s6的具体过程还包括:开启单向控制阀门使氦气瓶内的压缩氦气即时导入浮体气囊部中的氦气囊内,氦气囊内部的气体压力逐步回至原始范围,并逐步恢复浮体性能使承载板部上移,直至触压报警器停止报警后,关闭单向控制阀门。
20.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6,步骤s6的具体过程包括:通过压力表观察浮体气囊部中的氦气囊内的实时气体压力值,判断是否需开启单向控制阀门向氦气囊内导入氦气。
21.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方法能够通过设于船体结构两侧的装运承载部有效提升船体装运面积,并在该提升后的船体装运面积的基础上,借助浮体气囊部自身浮力提供的支承力有效承载装运货物,无需底部受力承载即可抵消装运货物自身的重力,因此不会对船体结构产生额外的竖向压力,以此可提升船体结构的整体总载重量;同时,还可以在到达浮体气囊部能够抵消的临界值后由触压报警器即时自动报警,防止功能失效,可通过进一步调整装载于浮体气囊部的装运货物重量直至报警解除,充分利用浮体气囊部的最大浮体性能;此外,在船体结构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浮体气囊部内部气压变化而导致的浮体性能降低时,触压报警器仍可即时自动报警,可以通过气体补充模块快速地为浮体气囊部补充气压,保证其预定浮体性能及功能的可行性,有效提升了结构的功能实用性。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装置的整体轴测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之一。
2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之二。
2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之三。
2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船体结构1、辅助装运甲板11;装运承载部2、定位安装架体21、支承角架22、气囊容置腔23、导向滑轨24、限位滑腔25;浮体气囊部3、氦气囊31、充放气接口32;气囊底板部4、滑动安装板41、自适应滑块42;承载板部5、限位承载板51、延伸定位杆52、限位滑块53;触压报警器6;气体补充模块7、气体瓶组71、压力表72、单向控制阀门73;装运货物8。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
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本说明书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3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

4所示的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装置,包括船体结构1、装运承载部2、浮体气囊部3、气囊底板部4、承载板部5、触压报警器6和气体补充模块7;用以通过设于船体结构1两侧的装运承载部2有效提升船体装运面积,并在该提升后的船体装运面积的基础上,借助浮体气囊部3自身浮力提供的支承力有效承载装运货物8,无需底部受力承载即可抵消装运货物8自身的重力,因此不会对船体结构1产生额外的竖向压力,以此可提升船体结构1的整体总载重量;同时,还可以在到达浮体气囊部3能够抵消的临界值后由触压报警器6即时自动报警,防止功能失效,可通过进一步调整装载于浮体气囊部3的装运货物8重量直至报警解除,充分利用浮体气囊部3的最大浮体性能;此外,在船体结构1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浮体气囊部3内部气压变化而导致的浮体性能降低时,触压报警器6仍可即时自动报警,可以通过气体补充模块7快速地为浮体气囊部3补充气压,保证其预定浮体性能及功能的可行性,有效提升了结构的功能实用性。具体设置如下:如图1所示,在所述船体结构1的两侧均延伸设有一个辅助装运甲板11;用以提升船体结构1的装运面积,并保持平衡性;在所述辅助装运甲板11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所述承载板部5,用以通过承载板部5承载装运货物8。
32.所述装运承载部2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装运承载部2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设于所述船体结构1的两侧壁;所述装运承载部2位于所述辅助装运甲板11的下方,所述承载板部5与所述装运承载部2相竖向滑动配合,使所述承载板部5能够在所述装运承载部2的基础上沿着竖直方向上下滑动。
33.具体地,请参考图2至图4,所述装运承载部2包括定位安装架体21、支承角架22、气囊容置腔23、导向滑轨24以及限位滑腔25;其中,在所述定位安装架体21的外侧底端与所述船体结构1的侧壁之间固接设有若干条支承角架22,用以通过支承角架22形成三角形支撑,有效提升定位安装架体21及其内部结构的安装稳定性;所述定位安装架体21的内侧开设有一个所述气囊容置腔23,且所述定位安装架体21在对应所述气囊容置腔23的腔内壁固接设有至少两条竖向布置的所述导向滑轨24;所述浮体气囊部3能够借助所述气囊底板部4在所述气囊容置腔23内沿着所述导向滑轨24竖向上下滑动。
34.所述浮体气囊部3包括若干个充有氦气的氦气囊31以及连通所述氦气囊31内部的充放气接口32;若干个所述氦气囊31之间均相连通,用以形成一个整体密度小于空气的自浮体结构,且不会产生向下的压力。
35.所述气囊底板部4包括滑动安装板41和自适应滑块42;所述自适应滑块42的数量与所述导向滑轨24的数量相等,且至少两个所述自适应滑块42分别与至少两条所述导向滑轨24之间一一对应滑动配合;至少两个所述自适应滑块42分别固接设于滑动安装板41的侧端部,所述滑动安装板41能够在所述自适应滑块42的作用下沿着所述导向滑轨24竖向滑动;所述氦气囊31的底端与所述滑动安装板41的顶端面相固接,以此进一步使得氦气囊31
能够借助气囊底板部4在气囊容置腔23内沿着导向滑轨24竖向上下滑动。
36.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4,所述承载板部5包括限位承载板51、延伸定位杆52以及限位滑块53;其中,所述限位承载板51的底端面与所述氦气囊31的顶端相固接,用以使氦气囊31在进行竖向上下滑动时能够带动限位承载板51同步位移;在所述限位承载板51的底端面还分别固接设有若干条所述延伸定位杆52,所述延伸定位杆52沿其延伸方向在远离所述限位承载板51的一端均固接设有所述限位滑块53。所述定位安装架体21在对应所述辅助装运甲板11的一侧端面开设有若干个所述限位滑腔25,所述限位滑腔25的数量与所述限位滑块53的数量相等,且所述限位滑块53滑动设于所述限位滑腔25内;所述限位滑块53在所述限位滑腔25内的滑动位置具有一个最高点,即,在所述限位滑块53滑动至所述限位滑腔25的最顶部时为最高点,能够以此使得限位承载板51对应具有一个最高点,从而能够限制设于限位承载板51底端氦气囊31的最高位置;同时,所述限位滑块53与所述限位滑腔25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限位承载板51底端面与所述辅助装运甲板11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滑动安装板41底端面与所述气囊容置腔23底部之间的距离均相同,即,在所述限位滑块53滑动至所述限位滑腔25的最底部时,所述滑动安装板41滑动至所述气囊容置腔23的最底部,同时所述限位承载板51作为装运部分会受到装运货物8的重力作用下降至其底端面与所述辅助装运甲板11相接触的位置,用以有效保证限位承载板51能够在受到一定量的装运货物8的重力作用时,与辅助装运甲板11实现相接触,进而可以以此为临界位置判断是否到达浮体气囊部3能够抵消的临界值,提升了功能的可行性。
37.所述触压报警器6设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触压报警器6分别均匀固接设于所述限位承载板51与所述辅助装运甲板11相对应的位置,用以使得触压报警器6在竖直向下位移时能够触压辅助装运甲板11。
38.具体的是,所述触压报警器6分别具有一个压力检测端和一个红蓝报警灯;其中,所述压力检测端与所述限位承载板51的底端面相平齐,所述红蓝报警灯与所述限位承载板51的顶端面相对应,用以以此保证限位承载板51在与辅助装运甲板11实现接触时,触压报警器6的压力检测端能够同步触压辅助装运甲板11,并且在触压报警器6内置电源及控制模块的作用下使红蓝报警灯发出明亮指示灯光,进而可以判断限位承载板51到达了临界位置,则浮体气囊部3到达能够抵消的临界值;通过从限位承载板51方便地取下预定重量的装运货物8后,在浮体气囊部3的浮体性能作用下,浮体气囊部3会带动限位承载板51及触压报警器6上移,解除触压报警器6与辅助装运甲板11之间的接触作用,进而解除报警。并且,在船体运输途中,随着浮体气囊部3内部压力的下降,浮体性能减弱时,限位承载板51会在重力作用下带动触压报警器6触压辅助装运甲板11,此时触压报警器6能够自动产生报警,从而使作业人员可及时向浮体气囊部3内补充气体,保证了结构的功能实用性。
39.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气体补充模块7包括分别固定设于所述辅助装运甲板11的气体瓶组71、压力表72以及单向控制阀门73;具体地,所述气体瓶组71包括若干个装有压缩氦气的氦气瓶;若干个所述氦气瓶均通过管路与所述压力表72之间相接通,且若干个所述氦气瓶与所述压力表72之间的连通管路均设有单向控制阀门73,所述压力表72与所述氦气囊31的充放气接口32之间通过管路相接通,用以在氦气囊31内部的气体压力低于下限阈值时,通过开启单向控制阀门73能够使得氦气瓶内的压缩氦气即时导入氦气囊31,直至触压报警器6停止报警后,关闭单向控制阀门73,还可通过压力表72观察氦气囊31内的实时气体
压力值,以此保证船体结构1在长距离航行的功能稳定性。
40.如图5所示,一种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承载板部5中的限位承载板51处于未放置货物的静置状态时,此时浮体气囊部3中的氦气囊31在自身浮体性能作用下分别带动气囊底板部4和承载板部5上移;其中,气囊底板部4中的自适应滑块42沿着装运承载部2中的导向滑轨24滑动上移,承载板部5中的限位滑块53沿着装运承载部2中的限位滑腔25滑动上移,并在限位滑块53滑动至限位滑腔25的顶部时受到限位作用停止,通过与限位滑块53相连的延伸定位杆52经反馈传导使限位承载板51停止上移,进而氦气囊31及其底部气囊底板部4中的滑动安装板41均在限位承载板51的限位作用下停止上移。
41.此时,承载板部5、浮体气囊部3以及气囊底板部4均保持在待承载位置。
42.s2:当船体结构1在其装运过程中达到额定载重量时,将装运货物8均匀放置于承载板部5的限位承载板51上。
43.随着装于限位承载板51顶部的装运货物8总量的增加,限位承载板51受到来自于装运货物8重力的作用开始逐渐下移,同时由限位承载板51同步带动延伸定位杆52、限位滑块53以及氦气囊31下移;其中,限位滑块53在限位滑腔25内逐步向下滑动;氦气囊31通过其底部滑动安装板41两侧的自适应滑块42,与导向滑轨24之间的滑动作用而稳定滑动下移。
44.s3:在限位承载板51顶部的装运货物8达到既定量时,限位承载板51受装运货物8重力的作用使限位滑块53滑动至限位滑腔25的底部,并使氦气囊31底部的滑动安装板41滑动至装运承载部2中气囊容置腔23的底部;此时,限位承载板51的底端面与辅助装运甲板11相接触,同时固接设于限位承载板51的触压报警器6的压力检测端同步触压辅助装运甲板11,并使红蓝报警灯发出明亮指示灯光报警,即,限位承载板51到达了临界位置,则浮体气囊部3承受的重量到达了其能够抵消的临界值。
45.s4:将放置于限位承载板51顶部的装运货物8取下预定重量,在浮体气囊部3的浮体性能作用下,浮体气囊部3会重新带动限位承载板51以及设于限位承载板51的触压报警器6上移,直至消除触压报警器6与辅助装运甲板11之间的触压作用,进而解除红蓝报警灯的报警,即可。
46.s5:当船体结构1在长距离运输时,随着浮体气囊部3内部压力的下降而导致其浮体性能减弱时,限位承载板51会在受到装运货物8的重力作用下重新带动触压报警器6触压辅助装运甲板11,触压报警器6自动产生报警。
47.开启单向控制阀门73使氦气瓶内的压缩氦气即时导入氦气囊31内,氦气囊31内部的气体压力逐步回至预定范围,并逐步恢复浮体性能使限位承载板51上移,直至触压报警器6停止报警后,关闭单向控制阀门73,即可。
48.或者可通过压力表72观察氦气囊31内的实时气体压力值,进而判断是否需开启单向控制阀门73向氦气囊31内导入氦气。
49.至此,完成一组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方法的使用方法,该辅助运输装置也可适用于在达到预定装运面积而未达到额定载重量的情况,即,直接通过原有船体结构1和辅助装运甲板11共同承载装运货物8,在触压报警器6中的红蓝报警灯亮起后则切断电源继续装运,直至达到额定载重量,即可。
50.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
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