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通航隧洞内沉船打捞工具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1-06-29 21: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打捞 隧洞 沉船 通航 水下


1.本发明创造属于水下打捞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航隧洞内沉船打捞工具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中西部地区河流主要位于山区,水位落差大,滩多、坡陡、流急,在高山峡谷复杂条件下建设通航建筑物具有极大的难度和挑战。通航隧洞或渡槽可充分利用现场地形进行设计和布置,适应性强,是解决高山峡谷地区通航建筑物布置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通航隧洞或渡槽为水运通道的瓶颈节点,一旦发生沉船事故,将严重影响整条河流的航运效能,需快速进行打捞。现有打捞沉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机械动力将沉船从水底吊出水面以完成打捞;另一种是利用浮力的作用来进行打捞。目前利用机械动力作用的打捞装置需要穿船底千斤钢缆,且水上需要有足够的作业面布置打捞机械,如驳船、门机吊等;利用浮力作用的打捞装置需要水下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布置浮体,如气囊、泡沫塑料等。而通航隧洞和渡槽均属于典型的浅水狭窄型人工航道,航道底部硬化导致船底无法穿千斤钢缆,沉船两侧水下空间无法布置提供足够浮力的浮体,现有打捞设备难以发挥作用。
3.由此,研发出一种通航隧洞内沉船打捞工具,结构简单,其受空间限制小,可快速使沉船起浮离地,在拖轮的协助下可将沉船拖离通航隧洞,恢复交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通航隧洞内沉船打捞工具及使用方法,以解决航道底部硬化导致船底无法穿千斤钢缆,沉船两侧水下空间无法布置提供足够浮力的浮体,现有打捞设备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
·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通航隧洞内沉船打捞工具,包括起浮单元、拖带单元;
7.沉船两舷舭部对称放置多组起浮单元,拖带单元位于每两组起浮单元之间;
8.起浮单元包括起浮单元基座、千斤顶,起浮单元基座端部呈楔子状,千斤顶安装在起浮单元基座侧壁,起浮单元基座的楔子状端部通过千斤顶顶进沉船底部。
9.进一步的,起浮单元基座另一端安装有挡板,挡板与起浮单元基座形成t型,起浮单元机组顶部安装有万向钢珠。
10.进一步的,千斤顶安装在挡板临近底部的侧壁上,千斤顶设有多个,每个千斤顶分别连接有对应的千斤顶底座,千斤顶底座与通航隧洞之间垫塞有支撑物。
11.进一步的,千斤顶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泵连接。
12.进一步的,起浮单元基座底部安装有滚轮。
13.进一步的,拖带单元包括两组拖带单元底座,每组拖带单元底座均为l型,每组拖带单元底座一侧安装有围板,两组拖带单元底座远离围板的一端通过插销连接。
14.进一步的,每组拖带单元一端设有两个沉孔,两组拖带单元相对应的沉孔中安装有插销,插销直径小于沉孔直径。
15.进一步的,每组拖带单元底部安装有滚轮;
16.围板上设有万向钢珠。
17.进一步的,围板周围设有多个拉环。
18.进一步的,每组拖带单元顶部均设有气囊,气囊连接有气囊进气管、气囊排气管。
19.一种通航隧洞内沉船打捞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s1:将若干起浮单元对称放置于沉船两舷舭部,同一舷侧各起浮单元之间间距略大于拖带单元的宽度;
21.s2:在千斤顶底座与通航隧洞内壁之间垫塞支撑物;
22.s3:启动液压泵驱动千斤顶推动整个起浮单元由舭部插入船底实现沉船起浮离地;
23.s4:在各起浮单元之间插入拖带单元,拖带单元滚轮滚动方向朝向船首,同时利用连接插销使船舷两侧对称的拖带单元连接成整体;
24.s5:对各拖带单元气囊进行充气,使沉船进一步抬升,清理千斤顶与通航隧洞内壁间的支撑物,抽出各起浮单元;
25.s6:利用钢缆依次连接同一舷侧各拖带单元的拉环,并绞紧钢缆,使拖带单元形成整体;
26.s7:利用钢缆连接沉船系缆桩和各拖带单元拉环,并绞紧钢缆,使起二者间紧固;
27.s8:在拖轮的协助下,拖动沉船至预定水域,让出航道。
2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通航隧洞内沉船打捞工具及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1)本发明创造所述的通航隧洞内沉船打捞工具所需水上水下空间小,无需大量气囊提供浮力,无需穿船底千斤钢缆,无需架设大型起吊设备,可快速使沉船起浮离地,操作方便节省成本。
30.(2)本发明创造所述的通航隧洞内沉船打捞工具可快速展开,并且能够在拖轮的协助下快速拖离沉船恢复交通,特别适应通航隧洞和渡槽应急需求。
附图说明
31.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2.图1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起浮单元结构图;
33.图2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起浮单元主视图;
34.图3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起浮单元部分结构图;
35.图4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通航隧洞内沉船打捞工具结构图;
36.图5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拖带单元部分结构图一;
37.图6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拖带单元部分结构图二;
38.图7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拖带单元部分结构图三。
39.附图标记说明:
[0040]1‑
起浮单元基座;2

万向钢珠;3

滚轮;4

千斤顶;5

千斤顶底座;6

液压油管;7

液压泵;8

拖带单元底座;9

沉孔;10

拉环;11

气囊;12

气囊进气管;13

气囊排气管;14

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2]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3]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0044]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0045]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通航隧洞内沉船打捞工具,包括起浮单元、拖带单元;
[0046]
沉船两舷舭部对称放置多组起浮单元,拖带单元位于每两组起浮单元之间;
[0047]
起浮单元包括起浮单元基座1、千斤顶4,起浮单元基座1端部呈楔子状,千斤顶4安装在起浮单元基座1侧壁,起浮单元基座1的楔子状端部通过千斤顶4顶进沉船底部。
[0048]
如图1至图4所示,起浮单元基座1另一端安装有挡板,挡板与起浮单元基座1形成t型,起浮单元机组顶部安装有万向钢珠2;
[0049]
由于起浮单元基座1端部为楔子状,并且起浮单元基座1端部以及顶部均安装有万向钢珠2,便于起浮单元基座1插进沉船底部时减少摩擦,防止损坏沉船以及起浮单元。
[0050]
如图1至图4所示,千斤顶4安装在挡板临近底部的侧壁上,千斤顶4设有多个,每个千斤顶4分别连接有对应的千斤顶4底座,千斤顶4底座与通航隧洞之间垫塞有支撑物;
[0051]
千斤顶4安装在挡板临近底部的侧壁上,这样的安装位置千斤顶4推力更大,便于起浮单元插入沉船底部;
[0052]
支撑物为硬质物,可支撑千斤顶4即可,此处不限制具体为何物。
[0053]
如图1至图4所示,千斤顶4通过液压油管6与液压泵7连接;
[0054]
液压油管6与千斤顶4液压油路连接,为其提供液压动力,其连接方式采用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0055]
如图1至图4所示,起浮单元基座1底部安装有滚轮3;
[0056]
千斤顶4顶起浮单元基座1时,滚轮3便于起浮单元基座1的移动。
[0057]
如图5至图7所示,拖带单元包括两组拖带单元底座8,每组拖带单元底座8均为l型,每组拖带单元底座8一侧安装有围板,两组拖带单元底座8远离围板的一端通过插销14连接;
[0058]
每组拖带单元一端设有两个沉孔9,两组拖带单元相对应的沉孔9中安装有插销14,插销14直径小于沉孔9直径,每个拖带单元两端的围板卡在沉船的两端通过钢缆进行紧固,因此插销不会出现脱销的问题。
[0059]
如图5至图7所示,每组拖带单元底部安装有滚轮3;
[0060]
围板上设有万向钢珠2;
[0061]
围板周围设有多个拉环10;
[0062]
每个拉环10可用于多个围板之间的连接,每个拉环10之间通过钢缆连接,使多个拖带单元形成整体,对于拖带沉船更稳定;
[0063]
每组拖带单元顶部均设有气囊11,气囊11连接有气囊进气管12、气囊排气管13。
[0064]
气囊11设有一根有单向进气阀门的进气管和一根带阀门的排气管,气囊11整体呈网格状,设置成多个小腔室,横向和纵向小腔室间设置单向进气阀门。
[0065]
一种通航隧洞内沉船打捞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6]
s1:将若干起浮单元对称放置于沉船两舷舭部,同一舷侧各起浮单元之间间距略大于拖带单元的宽度;
[0067]
s2:在千斤顶底座与通航隧洞内壁之间垫塞支撑物;
[0068]
s3:启动液压泵驱动千斤顶推动整个起浮单元由舭部插入船底实现沉船起浮离地;
[0069]
s4:在各起浮单元之间插入拖带单元,拖带单元滚轮滚动方向朝向船首,同时利用连接插销使船舷两侧对称的拖带单元连接成整体;
[0070]
s5:对各拖带单元气囊进行充气,使沉船进一步抬升,清理千斤顶与通航隧洞内壁间的支撑物,抽出各起浮单元;
[0071]
s6:利用钢缆依次连接同一舷侧各拖带单元的拉环,并绞紧钢缆,使拖带单元形成整体;
[0072]
s7:利用钢缆连接沉船系缆桩和各拖带单元拉环,并绞紧钢缆,使起二者间紧固;
[0073]
s8:在拖轮的协助下,拖动沉船至预定水域,让出航道。
[007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