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0-06-30 19: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替换 交叉 医疗器械 滚动 装置
一种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病房的日常护理中,对病床的清扫整理是病房清洁卫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病床上经常会落有患者的毛发、皮屑及其他灰尘等,保持病床的干净清洁,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还能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目前医护人员在科室的病床床面进行系统的清理工作时使用传统的医用扫床刷,将多层刷套同时套在海绵套上并将刷套上沿套口在扫床刷上沿边两侧夹子夹紧,刷套前后边具有可撕脱特性,当医护人员每扫刷完一张床面时会从前后其中一侧撕掉最外层刷套,使其内侧一层的刷套裸露出来继续扫刷下一张床,直至多层刷套用尽更换新的多层刷套。因为用过的刷套属于已污染的废弃医疗用品,按照规定不能扔在病床内的垃圾桶中,而且医护人员因为双手都要工作所以也无法一直握着用过的刷套,现实生活中医护人员每当扫刷完新的一层病床床面时会将已用过的手套撕脱下来攒成或者折成小块夹在扫床刷侧面的夹子上。这样对医护人员来说既不用握着影响工作又不会违反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医护人员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该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1.已用过的刷套属于已经被污染的废弃医疗用品,而最外层刷套撕脱之后裸露出其内侧一层的刷套属于未使用的已消毒过的新医疗用品,将已用过的刷套夹在侧向的夹子时会贴合即将使用的新刷套,会对即将使用的新刷套造成污染,用新刷套扫刷下一张病床床面时可能会将病源细菌沾染至下张病床上,每次用过的刷套均夹持在夹子上,从而导致每次新刷套在使用前均提前先被病毒细菌污染,极易引起患者交叉感染,导致病情加深。

2.若其中有病人具有皮肤病等疾病,采用刷套在侧向夹持然后继续扫刷病床,不仅被污染的新刷套会污染床面,在扫刷的过程被夹持的用过的废弃刷套也容易沾蹭在病床床面上导致污染,从而导致其他患者感染上皮肤病。而且在更换刷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手指会触碰到用过的刷套,医护人员的手部沾染上病菌存在对其他医疗器具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包括:扫床刷、第一刷套卷筒、第二刷套卷筒、齿轮壳、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旋钮、弹簧、刷套卷、收紧弹性拉线;

第一刷套卷筒与第二刷套卷筒平行设置,第一刷套卷筒与第二刷套卷筒的端部与齿轮壳连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铰接在齿轮壳上并分别伸入在第一刷套卷筒、第二刷套卷筒内,第三齿轮铰接在齿轮壳内,第一齿轮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第二齿轮套设在第二转轴上,第一齿轮、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依次啮合,第一转轴伸出齿轮壳外,第一转轴伸出齿轮壳外的部分上通过花键套设有旋钮,弹簧套设在第一转轴上且两端分别连接旋钮、第一转轴的端部,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旋钮、齿轮壳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咬合固定结构;

第一刷套卷筒、第二刷套卷筒相对的侧壁靠下位置均开设有开口槽,刷套卷的两端通过两开口槽卷设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收紧弹性拉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收紧弹性拉线分别设置在刷套卷的左右边沿上,刷套卷中被释放的刷套左右边沿处在收紧弹性拉线的拉紧作用下形成向内弯曲的包边,扫床刷可伸入向内弯曲的包边内将刷套包裹在扫床刷上进行扫床操作。

进一步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的齿轮直径依次减小。

进一步地,刷套卷为单个刷套前后并列排布连接形成条形并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上卷曲缠绕呈卷状。

进一步地,刷套卷上前后并列排布的两个刷套连接区域设置有隔离带,每个刷套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包裹扫床刷的扫刷层。

进一步地,咬合固定结构包括:第一端面齿轮、第二端面齿轮;第一端面齿轮设置在齿轮壳的端面上,第二端面齿轮设置在旋钮的端面上,第一端面齿轮、第二端面齿轮接触时相互啮合。

进一步地,第一转轴的端部处设置有固定帽,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旋钮、固定帽。

进一步地,第一转轴伸出齿轮壳外的部分上开设有导向槽,旋钮内壁上设置有滑动在导向槽内的导向块。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一轴套、第二轴套、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第一轴套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第二轴套套设在第二转轴上,刷套卷的两端分别卷设在第一轴套、第二轴套上;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可拆卸地对应安装在第一刷套卷筒、第二刷套卷筒的端口上。

进一步地,刷套卷为一次性医用品。

进一步地,扫床刷包括:扫床刷柄、扫床刷上沿边、扫床刷板、海绵套、防护松紧带;扫床刷柄、扫床刷上沿边、扫床刷板依次连接,海绵套、防护松紧带可依次套设在扫床刷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将本装置装配完毕然后握住扫床刷对病床床面进行清扫,当医护人员每清扫完一张床面之后将旋钮沿第一转轴向后拉动,使得咬合固定结构脱离,然后转动旋钮,旋钮带动第一转轴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可以使得两个转轴带动各自对应的刷套卷进行转动,使得第二转轴上旋转释放未用刷套卷,第一转轴上旋转卷起已用刷套卷,当刚刚已使用的刷套完全被第一转轴缠绕卷起,下一组未用的刷套被第二转轴上的未用刷套卷释放,并使得下一组刷套传送至扫床刷外部,且刷套前后侧边沿处的弹性收紧拉线使得刷套在防护松紧带前后侧面上形成有包裹的收紧包边,从而能够使得刷套与扫床刷贴合的更加紧密,便于对床铺的清扫,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中扫床刷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中扫床刷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中刷套卷筒结构、刷套卷结构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中刷套卷筒结构、刷套卷结构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中刷套卷结构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中齿轮壳一种角度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中齿轮壳另一种角度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中旋钮一种角度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中旋钮另一种角度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中刷套卷筒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中刷套卷筒的剖开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中刷套卷的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刷套卷筒;2、第二刷套卷筒;3、齿轮壳;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第三齿轮;9、旋钮;10、弹簧;11、刷套卷;12、收紧弹性拉线;13、开口槽;14、第一端面齿轮;15、第二端面齿轮;16、固定帽;17、导向槽;18、第一轴套;19、第二轴套;20、第一端盖;21、第二端盖;22、扫床刷柄;23、扫床刷上沿边;24、扫床刷板;25、海绵套;26、防护松紧带;27、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包括:扫床刷、第一刷套卷筒1、第二刷套卷筒2、齿轮壳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第三齿轮8、旋钮9、弹簧10、刷套卷11、收紧弹性拉线12;

第一刷套卷筒1与第二刷套卷筒2平行设置,第一刷套卷筒1与第二刷套卷筒2的端部与齿轮壳3连接,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铰接在齿轮壳3上并分别伸入在第一刷套卷筒1、第二刷套卷筒2内,第三齿轮8铰接在齿轮壳3内,第一齿轮6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第二齿轮7套设在第二转轴5上,第一齿轮6、第三齿轮8、第二齿轮7依次啮合,第一转轴4伸出齿轮壳3外,第一转轴4伸出齿轮壳3外的部分上通过花键套设有旋钮9,弹簧10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且两端分别连接旋钮9、第一转轴4的端部,弹簧10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旋钮9、齿轮壳3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咬合固定结构;

第一刷套卷筒1、第二刷套卷筒2相对的侧壁靠下位置均开设有开口槽13,刷套卷11的两端通过两开口槽13卷设在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上,收紧弹性拉线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收紧弹性拉线12分别设置在刷套卷11的左右边沿上,刷套卷11中被释放的刷套左右边沿处在收紧弹性拉线12的拉紧作用下形成向内弯曲的包边,扫床刷可伸入向内弯曲的包边内将刷套包裹在扫床刷上进行扫床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防交叉感染的刷套滚动替换式医用扫床装置,将本装置装配完毕然后握住扫床刷对病床床面进行清扫,当医护人员每清扫完一张床面之后将旋钮9沿第一转轴4向后拉动,使得咬合固定结构脱离,然后转动旋钮9,旋钮9带动第一转轴4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可以使得两个转轴带动各自对应的刷套卷11进行转动,使得第二转轴5上旋转释放未用刷套卷11,第一转轴4上旋转卷起已用刷套卷11,当刚刚已使用的刷套完全被第一转轴4缠绕卷起,下一组未用的刷套被第二转轴5上的未用刷套卷11释放,并使得下一组刷套传送至扫床刷外部,且刷套前后侧边沿处的弹性收紧拉线使得刷套在防护松紧带26前后侧面上形成有包裹的收紧包边,从而能够使得刷套与扫床刷贴合的更加紧密,便于对床铺的清扫,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第三齿轮8的齿轮直径依次减小。

在两个刷套卷筒的后端端口处固定有齿轮壳3,且在第一刷套卷筒1与第二刷套卷筒2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4与第二转轴5铰接插入齿轮壳3内部,第一转轴4与第二转轴5不会发生轴线方向移动。在齿轮壳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6与第二齿轮7,第一齿轮6与第一转轴4同轴固定连接,第二齿轮7与第二转轴5同轴固定连接,且第一齿轮6分度圆直径大于第二齿轮7分度圆直径,两个齿轮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在两个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三齿轮8与齿轮壳3铰接,第三齿轮8分别与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7同时啮合,使得第一齿轮6、第三齿轮8、第二齿轮7之间形成了齿轮传动啮合,当第一齿轮6转动时,在第三齿轮8的啮合传动下,可以带动第二齿轮7跟随第一齿轮6进行同旋向同线速度的转动,又因为第一齿轮6直径齿轮大于第二齿轮7和第三齿轮8,能够产生较大的扭力惯性,可以使得在对第三齿轮8和第二齿轮7传动过程中能够保证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刷套卷11为单个刷套前后并列排布连接形成条形并在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上卷曲缠绕呈卷状。

在初始状态时第二轴套19上套有完整的刷套卷11,刷套卷11为单个刷套并列排布前后相互连接形成条形的刷套条在轴套上卷曲缠绕呈卷状,类似于卫生纸卷纸纸带为若干组纸片前后相连。刷套采用食品级无毒聚乙烯薄膜,为特制无纺布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并经环氧乙烷灭菌、新洁尔灭消毒溶液浸泡等处理措施,确保了产品使用的可靠性。多浆点的粗糙表面和高强度的耐拉力能彻底清除病床上如发丝、皮屑等污物,并能有效的进行消毒。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刷套卷11上前后并列排布的两个刷套连接区域设置有隔离带,每个刷套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包裹扫床刷的扫刷层。

在前后相连的两刷套之间连接区域设置有隔离带,可以使得前后相邻刷套之间不会发生相互污染的情况。刷套卷11上连续前后连接的每个刷套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具有一定宽度的扫刷层,可以使得套有海绵套25的扫床刷外部套上每个刷套时扫刷层均可以包裹扫床刷的底部区域,用于与床面接触进行扫刷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咬合固定结构包括:第一端面齿轮14、第二端面齿轮15;第一端面齿轮14设置在齿轮壳3的端面上,第二端面齿轮15设置在旋钮9的端面上,第一端面齿轮14、第二端面齿轮15接触时相互啮合。

在齿轮壳3的后端面上固定有第一端面齿轮14,第一端面齿轮14的圆周外侧边缘区域的端面上设置有圆周均匀分布的轮齿,第一端面齿轮14与第一转轴4轴线处于同轴位置。旋钮结构包括有旋钮9和第二端面齿轮15,旋钮9和第二端面齿轮15轴向固定连接,第二端面齿轮15位于前端,旋钮9位于后端,且旋钮9外周均匀设置有滚花便于医护人员转动。第二端面齿轮15结构和第一端面齿轮14结构一致且朝向相对,当旋钮结构位于第一转轴4导向槽17段的中后段位置时,旋钮结构的第二端面齿轮15未与第一端面齿轮14相接触,旋转结构转动可以带动第一转轴4与第一齿轮6同步转动。当旋钮结构沿轴向相对于第一转轴4向前移动至最前端时,第二端面齿轮15与第一端面齿轮14的轮齿可以相互啮合,因为第一端面齿轮14固定于齿轮壳3后端面处于固定状态,所以使得第二端面齿轮15无法转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转轴4的端部处设置有固定帽16,弹簧10的两端分别连接旋钮9、固定帽16。

在第一转轴4的后端端头处同轴固定有固定帽16,在固定帽16与旋钮9后端之间的第一转轴4上套有弹簧10,弹簧10两端分别连接旋钮9和固定帽16,且弹簧10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在其他无外力作用下弹簧10的弹力始终顶撑在旋钮9后端面使得第二端面齿轮15与第一端面齿轮14处于啮合状态,从而使旋钮结构处于固定状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转轴4伸出齿轮壳3外的部分上开设有导向槽17,旋钮9内壁上设置有滑动在导向槽17内的导向块。

第一转轴4后段从齿轮壳3和第一端面齿轮14贯穿并延伸出一定距离,在第一转轴4延伸出的区域上轴圆周面其中一侧沿轴线方向上设置有导向槽17,在导向槽17区域段的第一转轴4上套接有旋钮结构,旋钮结构内部对应导向槽17位置设置有导向块卡在导向槽17内部,使得旋钮结构可以沿轴向来回移动且相对于第一转轴4不能发生轴向移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一轴套18、第二轴套19、第一端盖20、第二端盖21;第一轴套18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第二轴套19套设在第二转轴5上,刷套卷11的两端分别卷设在第一轴套18、第二轴套19上;第一端盖20、第二端盖21可拆卸地对应安装在第一刷套卷筒1、第二刷套卷筒2的端口上。

配合扫床刷使用的有刷套卷筒结构,刷套卷筒结构的一端设计有两个大小类似的刷套卷筒平行设置并通过固定板27将两个刷套卷筒固定,两个刷套卷筒分别为第一刷套卷筒1与第二刷套卷筒2,固定板27从两个平行的刷套卷筒的后端延伸至刷套卷筒中段区域,在两个刷套卷筒相互对称的内侧靠下角度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开口槽13,开口槽13沿轴向贯穿刷套卷筒的前后方向筒壁,在两个刷套卷筒的前端端口处分别盖有第一端盖20与第二端盖21,第一端盖20与第二端盖21均为可拆卸结构。

配合两个刷套卷筒内部使用的为刷套卷结构,刷套卷结构设置有两个轴套,分别为第一轴套18与第二轴套19,第一轴套18和第二轴套19的整段管壁分别与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固定连接并包裹有刷套卷1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刷套卷11为一次性医用品。

刷套卷结构为一次性使用,当第二轴套19上缠绕卷起的未用刷套卷11上所有组刷套全部使用完毕后,刷套卷结构需要进行更换,根据上述装配描述倒叙操作将全部使用过的刷套卷结构卸下,并将新的刷套卷结构按照装配方式重新装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扫床刷包括:扫床刷柄22、扫床刷上沿边23、扫床刷板24、海绵套25、防护松紧带26;扫床刷柄22、扫床刷上沿边23、扫床刷板24依次连接,海绵套25、防护松紧带26可依次套设在扫床刷板24上。

本装置中扫床刷和普通扫床刷板类似,扫床刷采用pvc颗粒塑料材质制作,安全无毒强度高,下端为扫床刷板24,扫床刷板24有一定厚度且具有较强的强度不易变形,扫床刷的顶部为扫床刷柄22,扫床刷柄22和常规扫床刷手柄形状一致,均呈把儿状向一侧弯曲伸出。在扫床刷柄22与扫床刷板24之间结构为扫床刷上沿边23,扫床刷上沿边23长度与扫床刷板24长度一致,宽度宽于扫床刷板24,且在扫床刷上沿边23的左右两侧面上设置内凹形圆弧曲面,在扫床刷上沿边23后侧端头边界处设计为具有圆倒角的圆头型结构。在扫床刷板24上套有海绵套25,海绵套25的厚度较厚,整体形状与扫床刷板24的形状类似,海绵套25包裹在扫床刷板24的外部,海绵套25为蓬松弹性状态。在海绵套25外周套有防护松紧带26,防护松紧带26整体呈圈状,且宽度大小基本可以将海绵套25上下紧箍住,防护松紧带26在套在海绵套25外周时始终处于弹性收紧状态,在防护松紧带26的紧箍作用下海绵套25与扫床刷板24稳固套接,不会发生脱落。

具体地,刷套卷11上前后连续连接的刷套前后边沿设计有收紧弹性拉线12,当第一轴套18与第二轴套19之间缠绕的刷套卷11有一组刷套被释放处于竖直垂吊状态时,被释放的刷套前后边沿处在收紧弹性拉线12的拉紧作用下形成向内侧弯曲的包边,类似于婴儿纸尿裤边缘位置的收紧包边带。在初始状态时,第一轴套18上仅有起始刷套边进行连接,第二轴套19外壁连接包裹有完整的未用刷套卷11,且第一轴套18与第二轴套19之间均通过内侧连接释放有一个完整的刷套,当第一轴套18与第二轴套19同步同旋转转动朝第一轴套18缠绕刷套卷11卷起的旋向转动时,可以使得第一轴套18缠绕刷套卷11,第二轴套19同步释放刷套卷11,当第一轴套18与第二轴套19分别缠绕卷起和释放一个刷套的长度时,第一轴套18与第二轴套19之间的刷套卷11类似传送带传动的更换为下一组连接的刷套,而上一组刷套则作为已用刷套缠绕在第一轴套18外周。

在将刷套卷结构在刷套卷筒结构内部装配时,将两个刷套卷筒端口的第一端盖20与第二端盖21卸下,将第一轴套18与第二轴套19分别套在第一转轴4与第二转轴5上并将刷套卷结构送入刷套卷筒内部,第一轴套18与第二轴套19上刷套卷11之间释放的单组刷套分别从两个刷套卷筒的开口槽13处贯穿出,因为轴套与转轴之间的套接为紧配合,所以可以通过转轴转动带动轴套同步转动。在刷套卷结构与刷套卷筒结构装配时同时将套有海绵套25与防护松紧带26的扫床刷套于释放的单组刷套内部,将扫床刷和刷套卷结构整体通入至刷套卷筒结构内部。

当医护人员需要通过本装置对科室的病床床面进行系统的打扫清理时,将本装置装配完毕然后握住扫床刷柄22对病床床面进行清扫,当医护人员每清扫完一张床面之后将旋钮9沿第一转轴4向后拉动,使得第二端面齿轮15脱离第一端面齿轮14,然后转动旋钮9,旋钮9带动第一转轴4进行同步转动,第一转轴4带动第一齿轮6转动,第一齿轮6通过第三齿轮8带动第二齿轮7转动,因为第三齿轮8同时与相互独立的第一齿轮6和第二齿轮7啮合,所以在第三齿轮8的传动下第一齿轮6可以带动第二齿轮7同步同旋向转动,从而可以使得两个转轴带动各自对应的轴套进行转动,使得第二轴套19上旋转释放未用刷套卷11,第一轴套18上旋转卷起已用刷套卷11,当刚刚已使用的刷套完全被第一轴套18缠绕卷起,下一组未用的刷套被第二轴套19上的未用刷套卷11释放,并使得下一组刷套传送至扫床刷外部防护松紧带26外周。

刷套前后侧边沿处的弹性收紧拉线使得刷套在防护松紧带26前后侧面上形成有包裹的收紧包边,从而能够使得刷套与扫床刷的防护松紧带26贴合的更加紧密,便于对床铺的清扫。当刷套替换完毕时,松开第二端面齿轮15,第二端面齿轮15在弹簧10的压缩力下,与第一端面齿轮14啮合,使得刷套卷筒结构内部结构不会发生转动,确保扫床刷的工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技术点及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1.本技术方案中刷套更换方式区别于传统刷套的更换方式,将多组刷套采用类似卷纸方式前后依次连接,并相互依次内外缠绕呈圆柱卷形,两组轴套分别对应未用刷套卷11和已用刷套卷11,两组刷套卷11同步转动使得一组释放一组收起,已用过的刷套被收起卷至第一轴套18外周,第二轴套19外周同时传动出新的未用过的刷套,传动过程中新旧刷套自动完成替换并对包裹有海绵套25的扫床刷板24实现包边包裹的效果,整个过程无需医护人员手指接触,避免了医护人员接触到病菌并无意中传递到其他医疗器具的情况发生,而且也不会发生传统医用扫床刷将用过的刷套在撕下夹紧的过程中接触到未用过的刷套上造成污染,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在新旧刷套更换时将传统的手动主要操作变成了装置内部结构运作完成更换操作,极大的提高医护人员操作的便捷性,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2.刷套卷结构采用可拆装的一次性结构,当刷套卷11全部使用完毕后整体更换轴套与刷套卷11,整体操作十分快捷,同时两个轴套以及其上的刷套卷11类似于音乐磁带内部的卷状传动结构,整体传动释放结构十分稳定,保证了本装置在实际应用时的稳定性。

3.刷套卷11采用单个刷套并列排布前后相互连接形成条形的刷套条在轴套上卷曲缠绕呈卷状,类似于卫生纸卷纸纸带为若干组纸片前后相连,且相邻刷套之间设计有隔离带可以使相邻刷套不会发生相互浸染的情况出现。刷套采用食品级无毒聚乙烯薄膜,为特制无纺布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并经环氧乙烷灭菌、新洁尔灭消毒溶液浸泡等处理措施,并配合临床使用时的紫外线消毒确保了产品使用的可靠性。多浆点的粗糙表面和高强度的耐拉力能彻底清除病床上如发丝、皮屑等污物,并能有效的进行消毒。

4.刷套卷11上的刷套前后侧边沿设计有收紧弹性拉线12,收紧弹性拉线12的收紧效果可以使得刷套具有包边效果,在对套有海绵套25的扫床刷板24套取时可以在海绵套25的前后侧形成包边收紧,类似于婴儿纸尿裤边缘位置的收紧包边带,使得包裹效果更加贴合紧密,对床面的扫刷清理效果更好。

5.刷套卷结构采用齿轮啮合结构对其进行驱动,两组驱动齿轮之间通过小齿轮同时啮合使得两组驱动齿轮同步同旋向啮合,齿轮结构在传动上不会出现滑脱,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又因为第一齿轮6直径大于第二齿轮7和第三齿轮8,能够产生较大的扭力惯性,可以使得在对第三齿轮8和第二齿轮7的传动过程中保证稳定性。

6.齿轮壳3后端的第一端面齿轮14、旋钮结构以及弹簧10组成了具有弹性复位固定效果的转动驱动结构,旋钮结构的第二端面齿轮15可以与第一端面齿轮14相互啮合咬合,在无外力作用下压缩状态的弹簧10自动对其实现压紧使得第一转轴4不会发生转动,保证了在扫刷时刷套的稳定性不会发生偏移,同样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两个刷套卷筒的内侧靠下端设计有开口槽13便于两个轴套上刷套卷11垂吊部分能够通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