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牙刷的制作方法

2020-04-17 22: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优先权 将其 援引 日本 牙刷
牙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牙刷。

本发明基于2017年8月9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154340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普通的牙刷具备刷柄体和植毛部,上述刷柄体具备:植设毛束而成的刷头部、使用时被把持的刷柄部、及连接刷头部与刷柄部的刷颈部,上述植毛部是在刷头部的植毛面植设刷毛的毛束而成的。

在作为口腔内清洁器具的牙刷中,对于为了提高作为最需要的功能的清洁效果而使植毛部与槽牙的齿面、咬合面、齿间部、齿颈部等全部清洁对象部位适当抵接,使刷颈部变窄而提高口腔内的操作性是有效的。但是,若仅仅使刷颈部变窄来提高口腔内的牙刷的操作性,则刷柄体的强度不足或刷颈部的挠曲量变得过大,清洁效果容易降低。

因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牙刷:通过使刷颈部的截面轮廓按照从刷头部朝向刷柄部以特定的形状变化、对刷颈部的挠曲方向阶段性地进行限制,从而即使使刷颈部变窄也能得到高的清洁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894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包含刷颈部的细的刷柄体有可能无法得到把持时的充分的贴合感、稳定感而操作性降低。因此,产生把持刷柄体时容易滑动、难以将刷头部准确插入口中的所期望部位、难以适当控制刷牙时的压力的问题。另外,在把持刷柄体时,例如有时使用握笔式、掌心握持式等把持方法,但不能说上述牙刷对这样的把持方法可充分应对。

本发明是考虑如上的方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刷柄体较细操作性也优异的可应对各种把持方法的牙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牙刷,其特征在于,具备:刷头部,其配置于长轴方向的前端侧,且在植毛面植设毛束而成;刷颈部,其延伸设置于该刷头部的后端侧;以及刷柄部,其延伸设置于该刷颈部的后端侧,所述刷柄部具有:多个侧面侧极大部,其在从与所述植毛面垂直的正面方向进行观察的主视下沿着所述长轴方向而配置,且与所述长轴方向及所述正面方向垂直的侧面方向的宽度呈两侧对称地连续变化;侧面侧极小部,其配置于所述侧面侧极大部之间,且所述侧面方向的宽度呈两侧对称地连续变化;多个正面侧极大部,其在所述正面方向的所述植毛面侧在从所述侧面方向进行观察的侧视下沿着所述长轴方向而配置,且厚度连续变化;正面侧极小部,其配置于所述正面侧极大部之间,且所述厚度连续变化;以及直段部,其配置于比与所述正面方向的所述植毛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侧的所述刷颈部与所述刷柄部的交界更靠近所述后端侧处,且从所述交界向所述后端侧呈大致直线状地延伸,所述交界具有背面侧极大部,所述背面侧极大部配置于比位于最靠近前端侧的所述正面侧极大部更靠近所述前端侧处,且厚度连续变化。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柄部的外周面具有由硬质树脂形成的硬质部以及由软质树脂形成的软质部,配置于最靠近所述前端侧的所述正面侧极大部包含所述软质部。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配置于最靠近所述前端侧的所述正面侧极大部的所述软质部比该软质部的周围的所述硬质部突出。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配置于最靠近所述前端侧的所述正面侧极大部的所述软质部在所述长轴方向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头部的最小厚度为2mm以上且4mm以下,所述刷颈部的所述正面方向的最小厚度及所述侧面方向的最小宽度分别为3.0mm以上且4.5mm以下。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可提供一种即使刷柄体较细操作性也优异的可应对各种把持方法的牙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牙刷1的主视图。

图2是该牙刷1的侧视图。

图3是该牙刷1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牙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方式示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任意变更。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使各构成容易理解,各结构的比例尺、数量等与实际的结构不同。

图1是牙刷1的主视图。图2是牙刷1的侧视图。图3是牙刷1的后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具备:配置于长轴方向的前端侧(以下仅称为前端侧)的将刷毛的毛束植毛而成的刷头部10,向刷头部10的长轴方向后端侧(以下仅称为后端侧)延伸设置的刷颈部20,向刷颈部20的后端侧延伸设置的刷柄部30(以下,将刷头部10、刷颈部20和刷柄部30统一称为刷柄体2)。

刷头部10在厚度方向的一侧具有植毛面11。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在上述厚度方向上的植毛面11侧作为正面方向的正面侧,将与植毛面相反的一侧作为背面侧,将与上述厚度方向及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侧面方向。在植毛面11形成有多个植毛孔12。在植毛孔12植设有刷毛的毛束(未图示)。

刷头部10的宽度w1,即,在正面侧与植毛面11平行且与长轴方向垂直的侧面方向的宽度(以下简称为宽度)w1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7mm以上且13mm以下。若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可充分确保植设毛束的面积;若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可进一步提高在口腔内的操作性。

刷头部10的长度l1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0mm以上且33mm以下。若长度l1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可充分确保植设毛束的面积;若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可进一步提高在口腔内的操作性。

刷头部10的厚度t1可考虑材质等来决定,优选为2.0mm以上且4.0mm以下。若厚度t1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可进一步提高刷头部10的强度;若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可提高至槽牙深处的到达性,同时可进一步提高在口腔内的操作性。

为了使将刷头部10插入口腔内时刷颈部20可与嘴唇接触,刷颈部20的长度l2优选为40mm以上且70mm以下。

刷颈部20的宽度w2形成为从成为最小值的位置向后端侧逐渐增大。本实施方式中的刷颈部20形成为宽度w2随着从成为最小值的位置21朝向后端侧而逐渐增大。另外,刷颈部20形成为厚度t2随着从成为最小的位置21朝向后端侧而逐渐增大。

成为最小的位置21的宽度和厚度均优选为3.0mm以上且4.5mm以下。只要在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可进一步提高刷颈部20的强度;只要在上述上限值以下,则嘴唇容易闭合,还可提高至槽牙的到达性,同时可进一步提高在口腔内的操作性。形成为随着从成为最小值的位置21朝向后端侧而逐渐增大的刷颈部20的宽度w2及厚度t2可考虑材质等来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刷颈部20的正面侧与植毛面11平行地延伸。另外,刷颈部20的背面侧随着以刷头部10的后端(位置21)为起点朝向后端侧而逐渐地朝向远离植毛面11的下方倾斜。

背面侧的刷颈部20与刷柄部30的交界31由曲面32与曲面33相交处的棱线形成,在侧视下,曲面32配置于比交界31更靠近前端侧处且在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曲面33配置于比交界31更靠近后端侧处且在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曲面32的前端侧与刷颈部20的背面侧相接。

正面侧的刷颈部20与刷柄部30的交界36由曲面38与曲面37相交处形成,在侧视下,曲面38配置于比交界36更靠近前端侧处且在正面侧具有曲率中心,曲面37配置于比交界36更靠近后端侧处且在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曲面37与后述的第三极大部51相接。

刷颈部20的后端侧的位置由交界31、36来定义。在长轴方向上交界31、36的位置不同的情况下,刷颈部20的长度l2由从位置21起的距离较长的直至交界31为止的距离来定义。需要说明的是,交界31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如图1的主视及图3的后视所示,刷柄部30具备沿长轴方向配置且侧面方向的宽度在两侧对称地连续变化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第一极大部(侧面侧极大部)41及第二极大部(侧面侧极大部)42,以及配置于第一极大部41及第二极大部42之间且侧面方向的宽度在两侧对称地连续变化的第一极小部(侧面侧极小部)43。第一极大部41及第二极大部42分别具有随着朝向从中心c起的距离成为最大值的长轴方向的位置而从中心c起的距离逐渐增加的圆弧轮廓。第一极小部43具有随着朝向从中心c起的距离成为最小值的长轴方向的位置而从中心c起的距离逐渐减小的圆弧轮廓。

如图2的侧视所示,刷柄部30具备:在正面侧配置于第一极大部41及第二极大部42的各自的长轴方向的位置附近且厚度连续变化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第三极大部(正面侧极大部)51及第四极大部(正面侧极大部)52,以及配置于第三极大部51与第四极大部52之间且厚度连续变化的第二极小部(正面侧极小部)53。第三极大部51及第四极大部52分别具有随着朝向厚度成为最大值的长轴方向的位置而厚度逐渐增加的圆弧轮廓。第二极小部53具有随着朝向厚度成为最小值的长轴方向的位置而厚度逐渐减小的圆弧轮廓。

第三极大部51配置于比第一极大部41更靠近前端侧处并成为手指抵接部。第四极大部52配置于比第二极大部42更靠近前端侧处。

刷柄部30具有配置于比背面侧的交界31更靠近后端侧处且在侧视下从交界31朝向后端侧呈大致直线状地延伸的直段部54。直段部54的前端侧与曲面33相接。

如图2所示,交界31配置于比位于最靠近前端侧的第三极大部51更靠近前端侧处。交界31具有厚度连续变化的第五极大部(背面侧极大部)55。第五极大部55形成为根据上述的在背面侧具有曲率中心的曲面32、33而厚度在背面侧连续增加的形状。

刷柄部30的长度l3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设为90~200mm。

上述第一极大部41及上述第二极大部42的宽度优选为10.5mm以上且14mm以下。上述第二极大部42的宽度优选为比上述第一极大部41的宽度大。上述第一极小部43的宽度优选为8.5mm以上且10.5mm以下。

第一极大部41的宽度与第一极小部43的宽度之差优选为1.5mm以上且3.0mm以下。

第二极大部42的宽度与第一极小部43的宽度之差优选为2.5mm以上且4.5mm以下。

以“第一极大部41的宽度”/“第一极小部43的宽度”表示的比率优选为1.1以上且1.3以下。

以“第二极大部42的宽度”/“第一极小部43的宽度”表示的比率优选为1.3以上且1.5以下。

上述第三极大部51及上述第四极大部52的厚度优选为8mm以上且11mm以下。上述第四极大部52的厚度优选为比上述第三极大部51的厚度大。上述第二极小部53的宽度优选为6mm以上且8mm以下。

第三极大部51的厚度与第二极小部53的厚度之差优选为1.5mm以上且3.0mm以下。

第四极大部52的厚度与第二极小部53的厚度之差优选为2.5mm以上且4.5mm以下。

以“第三极大部51的厚度”/“第二极小部53的厚度”表示的比率优选为1.1以上且1.5以下。

以“第四极大部52的厚度”/“第二极小部53的宽度”表示的比率优选为1.3以上且1.7以下。

刷柄体2整体上一体成型为长条状,例如以树脂为材料利用注塑成型而得到。刷柄体2具有由硬质树脂形成的硬质部和由软质树脂形成的软质部。刷柄体2之中,刷头部10及刷颈部20由硬质部形成。

刷柄体2中,刷柄部30具有软质部61和软质部62,软质部61设于正面侧的包含第三极大部51的位置,软质部62从正面侧的后端部跨设至背面侧的交界31的附近。

软质部61具有在长轴方向有间隔地配置的软质部61a、61b、61c。软质部61a~61c设置为比周围的硬质部突出例如0.5mm左右。上述突出的形状可以是在宽度方向具有槽的凹凸形状。

作为硬质树脂,作为一例,可举出弯曲弹性模量(jis7171)为1000mpa以上且2200mpa以下的树脂,例如可举出聚丙烯树脂(pp)、聚缩醛树脂(pom)、聚苯乙烯树脂(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pb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聚芳酯树脂(par)、聚碳酸酯树脂(pc)、丙烯腈-苯乙烯树脂(as)等。它们之中,若考虑成本方面,则优选作为通用树脂的聚丙烯树脂。

作为软质树脂,作为一例,优选为肖氏硬度a为90以下的软质树脂,更优选为肖氏硬度a为50~80的软质树脂。作为软质树脂,例如可举出弹性体(例如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等)、有机硅。

毛束是将多根刷毛捆扎而成的。从植毛面11到毛束的顶端为止的长度(毛长)可考虑毛束所需的毛刚度等而决定,例如设为6~13mm。全部的毛束可以具有相同的毛长,也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毛长。

毛束的粗细(毛束直径)可考虑毛束所需的毛刚度等而决定,例如设为1~3mm。全部的毛束可以具有相同的毛束直径,也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毛束直径。

作为构成毛束的刷毛,例如可举出随着去往毛尖而其直径逐渐变小的毛尖被尖锐化的刷毛(锥状毛)、以及从植毛面11朝向毛尖其直径大致相同的刷毛(直毛)等。作为直毛,可举出毛尖设为大致平行于植毛面11的平面的直毛、或毛尖圆化为半球状的直毛。

关于刷毛的材质,例如可举出6-12尼龙(6-12ny)、6-10尼龙(6-10ny)等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等聚酯、聚丙烯(pp)等聚烯烃、聚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等弹性体树脂等。这些树脂材料可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作为刷毛,可举出具有多重芯结构的聚酯制刷毛,该多重芯结构具有芯部和设于该芯部的外侧的至少1层以上的鞘部。

刷毛的横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设为正圆形、椭圆形等圆形、多边形、星形、三叶草形、四叶草形等。全部的刷毛的截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刷毛的粗细可考虑材质等而决定,在横截面为圆形的情况下,例如可设为6~9mil(1mil=1/1000inch=0.025mm)。另外,可以考虑使用感、刷扫感、清洁效果、耐久性等而将粗细不同的多根刷毛任意组合使用。

对以掌心握持式或握笔式抓握上述牙刷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掌心握持式的情况)

以掌心握持式抓握时,中指抵接于设于刷柄部30的第一极小部43及第二极小部53的周围方向来进行把持,由此,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以贴合的方式抵接于第二极大部42及第四极大部52的周围方向,可得到稳定的把持性。另外,由于食指和大拇指自然地以贴合的方式抵接于第一极大部41及第三极大部51,因此可得到更加稳定的把持性。这样,即使刷柄体较细,把持时也能得到充分的贴合感和稳定感。

另外,由于在刷柄部30的背面侧设有大致直段部54,因此与正面和背面侧均由极大部构成的情况相比与手指的贴合感不会过度,即使刷柄体较细,把持时也能得到适度的贴合感。而且,由于在直段部54的大致延长线上配置有刷头部10,因此把持刷柄部30时的与刷头部10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误差减小,可将刷头部10准确地插入口中的期望部位,容易对目标部位进行磨刷。

(握笔式的情况)

以握笔式抓握时,以用大拇指、食指以及中指固定设于刷柄部30的第一极大部41、第三极大部51以及直段部54的方式进行把持,由此,能够以上述极大部陷入所抵接的手指的方式进行贴合,可得到稳定感。另外,在背面侧的刷颈部20与刷柄部30的交界31设有第五极大部55,上述第五极大部55配置于比最靠近前端侧的第三极大部51更靠近前端侧处,由此,所抵接的手指不易滑动。这样,即使刷柄体较细,把持时也可得到充分的贴合感和稳定感。

另外,在上述的牙刷1中,由于在第三极大部51设置为软质部61比周围的硬质部突出,因此能够以陷入手指的方式进行贴合而进一步提升抑制滑动的效果(刷牙时的稳定感)。另外,通过在第三极大部51配置软质部61来提升手指安放位置以及牙刷的到达位置的视觉辨认性、触感识别性。进而,在上述的牙刷1中,由于在长轴方向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软质部61,因此通过适当选择手指安放位置,即使施加一定的力,也能容易地控制施加于牙齿、牙龈的刷牙压力。

另外,通过具有上述第五极大部55,由于刷颈部20从刷头部10朝向刷柄部30逐渐变厚,因此对刷头部10施加向下侧的负荷时不易弯曲。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可利用刷颈部20的适度的弯曲来适度地控制刷牙压力。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例子是不言而喻的。上述例子中示出的各构成部件的各形状、组合等是一个例子,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牙刷1具备硬质部及软质部的构成,但不限于该构成,仅具备硬质部的构成也可应用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软质部61具有三个软质部61a~61c的构成,但软质部也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四个以上。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软质部61的形状是三个均为椭圆形状,但也可以是圆形、多边形,还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组合。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分别设置两个第一极大部41、第二极大部42及两个第三极大部51、第四极大部52的构成,但不限于该构成,也可以是分别设置三个以上的构成。此时,只要在相邻的第一极大部及第二极大部之间配置第一极小部、在相邻的第三极大部及第四极大部之间配置第二极小部即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牙刷。

符号说明

1…牙刷、10…刷头部、20…刷颈部、30…刷柄部、41…第一极大部(侧面侧极大部)、42…第二极大部(侧面侧极大部)、43…第一极小部(侧面侧极小部)、51…第三极大部(正面侧极大部)、52…第四极大部(正面侧极大部)、53…第二极小部(正面侧极小部)、54…直段部、55…第五极大部(背面侧极大部)、61、61a~61c…软质部、c…宽度方向中心。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