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及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2: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混凝土 透水 生产工艺 散热

1.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2.普通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
3.配制混凝土的细骨料要求清洁不含杂质,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而砂中常含有一些有害杂质,如云母、粘土、淤泥、粉砂等,粘附在砂的表面,妨碍水泥与砂的粘结,降低混凝土强度;同时还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从而加大混凝土的收缩,降低抗冻性和抗渗性。一些有机杂质、硫化物及硫酸盐,它们都对水泥有腐蚀作用。重要工程混凝土使用的砂,应进行碱活性检验,经检验判断为有潜在危害时,在配制混凝土时,应使用含碱量小于0.6%的水泥或采用能抑制碱一骨料反应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等;当使用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必须进行专门试验。在一般情况下,海砂可以配制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但由于海砂含盐量较大,对钢筋有锈蚀作用,故对钢筋混凝土,海砂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0.06%(以干砂重的百分率计)。预应力混凝土不宜用海砂。若必须使用海砂时,则应经淡水冲洗,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有些杂质如泥土、贝壳和杂物可在使用前经过冲洗、过筛处理将其清除。特别是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更应严格些。当用较高标号水泥配制低强度混凝土时,由于水灰比(水与水泥的质量比)大,水泥用量少,拌合物的和易性不好。这时,如果砂中泥土细粉多一些,则只要将搅拌时间稍加延长,就可改善拌合物的和易性。
4.但是,现有的混凝土普遍存在胶结力较差和抗压程度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及生产工艺,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及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成分:
9.水泥;
10.骨料;
11.水;
12.外加剂。
13.一种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一:首先进行原材料整备(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搅拌机);
15.步骤二:其次进行砂石和水的计量,按照预定配比计量砂和石的计量形式决定了
预拌混凝土生产的工艺布置;在塔楼式工艺布置中,砂和石的计量一般设置在搅拌机的上方,砂石采用分别计量。而在拉铲式和皮带秤式工艺布置中,砂和石的计量布置在地面(或较低的位置),计量后再用皮带机送至设在搅拌机上方的中间仓内,有的砂石采用叠加计量的方法,即砂和石在同一计量斗内计量,生产时先将砂(或石)计量到规定(设定)值后,再自动切换,进行另一种料的计量;根据混凝土用水量及外加剂掺量,先将一定量的外加剂与一定量的水混合,配料时外加剂同水一起计量后加至搅拌机。这种方法外加剂掺量准确,但需要有专用的水池供混合用;
16.步骤三:利用二次加料法,分两次加水,两次搅拌。先将全部石子、砂和70%的拌合水倒入搅拌机,搅拌15s后使骨料湿润,再倒入全部水泥搅拌30s左右进行造壳,然后加入30%的拌合水再进行糊化搅拌60s左右即完成。与普通搅拌工艺相比,用这种工艺可使混凝土强度提高 10%
‑‑
20%,或节约水泥5%一10%;
17.步骤四:生产过程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一次,特别是当雨天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增加测定次数,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并根据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用水量;在生产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水性、粘聚性、砂率、混凝土的含气量、混凝土拌合物经时损失、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等等
18.优选的,所述水泥包括矿粉、粉煤灰等胶凝材料;骨料包括砂、石、陶粒等。
19.优选的,所述外加剂选用早强剂:选用硫代硫酸钠;减水剂:蔡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15%

20%;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
20.优选的,所述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将粗骨料颗粒表面用一层薄水泥砂浆包裹(约10mm),并将粗骨料颗粒互相粘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21.优选的,所述1立方米混凝土所用的骨料总量取骨料的紧密堆积密度的数值,实测之后数值范围为1200kg

1400kg。
22.优选的,所述硬化砂浆的粘结强度、胶凝材料强度贡献率、硬化砂浆密实度决定透水混凝土的强度,石子作为砂浆的填充料,当压碎指标小于8%时,由于它的强度大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只占体积不影响强度。
23.(三)有益效果
2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及生产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5.(1)、该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及生产工艺,在保证一定孔隙率的前提下,增加胶结点的数量和面积,增强胶结力是提高透水性混凝土强度的关键。骨料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所形成的结构骨架单位体积内骨料颗粒之间的接触点数量多,胶结面积越大,从而提高透水性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观念不加砂子的思路,加入少量的细集料;
26.(2)、该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及生产工艺,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和预湿粗骨料,先将全部粗骨料及5%~10%的水装入搅拌机中预拌,再加入胶凝材料和砂子拌合。以形成包裹粗骨料表面的水泥砂浆壳,最后加入剩余的水搅拌均匀;可以保证搅拌的均匀性,水泥砂浆的利用率也最大。正是由于这两条原因,加之选用了适宜的外加剂,使透水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高变成了现实。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8.一种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及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成分:
29.水泥;
30.骨料;
31.水;
32.外加剂;
33.水泥包括矿粉、粉煤灰等胶凝材料;骨料包括砂、石、陶粒等;
34.外加剂选用早强剂:选用硫代硫酸钠;减水剂:蔡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 15%

20%;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
35.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将粗骨料颗粒表面用一层薄水泥砂浆包裹(约10mm),并将粗骨料颗粒互相粘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36.1立方米混凝土所用的骨料总量取骨料的紧密堆积密度的数值,实测之后数值范围为1200kg

1400kg;
37.硬化砂浆的粘结强度、胶凝材料强度贡献率、硬化砂浆密实度决定透水混凝土的强度,石子作为砂浆的填充料,当压碎指标小于8%时,由于它的强度大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只占体积不影响强度。
38.该高散热性的透水混凝土及生产工艺工作时:
39.步骤一:首先进行原材料整备(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搅拌机);
40.步骤二:其次进行砂石和水的计量,按照预定配比计量砂和石的计量形式决定了预拌混凝土生产的工艺布置;在塔楼式工艺布置中,砂和石的计量一般设置在搅拌机的上方,砂石采用分别计量。而在拉铲式和皮带秤式工艺布置中,砂和石的计量布置在地面(或较低的位置),计量后再用皮带机送至设在搅拌机上方的中间仓内,有的砂石采用叠加计量的方法,即砂和石在同一计量斗内计量,生产时先将砂(或石)计量到规定(设定)值后,再自动切换,进行另一种料的计量;根据混凝土用水量及外加剂掺量,先将一定量的外加剂与一定量的水混合,配料时外加剂同水一起计量后加至搅拌机。这种方法外加剂掺量准确,但需要有专用的水池供混合用;
41.步骤三:利用二次加料法,分两次加水,两次搅拌。先将全部石子、砂和70%的拌合水倒入搅拌机,搅拌15s后使骨料湿润,再倒入全部水泥搅拌30s左右进行造壳,然后加入30%的拌合水再进行糊化搅拌60s左右即完成。与普通搅拌工艺相比,用这种工艺可使混凝土强度提高 10%
‑‑
20%,或节约水泥5%一10%;
42.步骤四:生产过程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一次,特别是当雨天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增加测定次数,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并根据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用水量;在生产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水性、粘聚性、砂率、混凝土的含气量、混凝土拌合物经时损失、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等等。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