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4: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光学 透镜 成像 元件


1.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对搭载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拍摄功能和成像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复杂的拍摄环境,尤其是昏暗的拍摄环境,由于环境的光照不足会导致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受到限制,从而难以获得清晰的图像以及难以实现清晰的成像效果。为获得在昏暗环境中的令人满意的成像效果,通常采用多次拍摄并将拍摄后图像进行算法合成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算法复杂,还会导致最终的图像分辨率下降。
3.因此,亟待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昏暗环境中拍摄要求的光学成像透镜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ttl/imgh<1.6;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是非球面。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fov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tan(fov/2)/ttl>0.3。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以及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可满足: 1<t12/(t23 t34)<2.5。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imgh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imgh/f>1。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ttl≤3mm。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1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 f可满足:0<r1/f<2。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6可满足:2<(r5 r6)/(r5

r6)<3.5。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可满足:3<t23/t34<10。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32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可满足:

1<sag32/ct3
<

0.5。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11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可满足:0<sag11/ct1<0.5。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2可满足:0.1<ct2/dt22<0.5。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1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0<dt11/imgh<0.3。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42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32可满足:0.3<(dt42

dt32)/dt42<0.6。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2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2可满足:ct1/ct2<1.6。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可满足:15<ct3/t34<20。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在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et2与第三透镜在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et3可满足:0.9<et2/et3<1.8。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第四透镜和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之间的红外带通滤光片。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红外带通滤光片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可见光截止膜。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者可见光截止膜。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红外高透膜在红外波段740nm

1100nm的范围内的透过率可大于98%;可见光截止膜在可见波段380nm

720nm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0,并在可见波段420nm

590nm 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20%。
2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两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其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fov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tan(fov/2)/ttl>0.3;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是非球面。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以及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可满足: 1<t12/(t23 t34)<2.5。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imgh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imgh/f>1。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ttl≤3mm。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1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
有效焦距 f可满足:0<r1/f<2。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6可满足:2<(r5 r6)/(r5

r6)<3.5。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可满足:3<t23/t34<10。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32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可满足:

1<sag32/ct3<

0.5。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11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可满足:0<sag11/ct1<0.5。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2可满足:0.1<ct2/dt22<0.5。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11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0<dt11/imgh<0.3。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42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32可满足:0.3<(dt42

dt32)/dt42<0.6。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2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2可满足:ct1/ct2<1.6。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可满足:15<ct3/t34<20。
3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在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et2与第三透镜在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et3可满足:0.9<et2/et3<1.8。
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设置于第四透镜和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之间的红外带通滤光片。
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红外带通滤光片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可见光截止膜。
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者可见光截止膜。
4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红外高透膜在红外波段740nm

1100nm的范围内的透过率可大于98%;可见光截止膜在可见波段380nm

720nm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0,并在可见波段420nm

590nm 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20%。
43.本技术采用了四片式光学成像透镜组架构,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光学成像透镜组具有大光圈、大像面、昏暗拍摄环境中成像效果好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44.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45.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的红外高透膜的透过率曲线;
47.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的可见光截止膜的反射率曲线;
48.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49.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50.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51.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52.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53.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55.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56.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57.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58.图14a至图1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59.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60.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61.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62.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63.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
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64.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6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66.以下对本技术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67.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可包括例如四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这四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
6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6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ttl/imgh<1.6,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imgh是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ttl/imgh<1.6,可使光学成像透镜组具有大光圈结构,有利于增大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进光量并提高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照度。
7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tan(fov/2)/ttl>0.3,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fov是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tan(fov/2)/ttl>0.3,可使光学成像透镜组具有大像面结构,在相同的感光元件像素大小的情况下,可使成像面具有更多的像素数量,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从而增强成像效果。
7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1<t12/(t23 t34)<2.5,其中,t12是第一透镜和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是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1<t12/(t23 t34)<2.5,有利于满足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的可加工性。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后端尺寸,避免光学成像透镜组的体积过大,利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小型化。
7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imgh/f>1,其中,imgh是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是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imgh/f>1,能够有效地压缩整个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尺寸,确保光学成像透镜组结构紧凑,有利于实现加工和装机要求。此外,还能够使光学成像透镜组进一步地满足大光圈的要求,使光学成像透镜组进入更多的光线,提高成像质量。
7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ttl≤3mm,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ttl≤3mm,能够有效地降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整体长度,有利于实现安装要求。
7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0<r1/f<2,其中,r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f是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0<r1/f<2,能够控制边缘视场在第一透镜的偏转角度,能够有效地降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良率。更具体地,r1和f可满足:0.2<r1/f<1.8。
7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2<(r5 r6)/(r5

r6)<3.5,其中,r5是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6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2<(r5 r6)/(r5

r6)<3.5,能够控制外视场光线在第三透镜的偏折角度,能够有效地降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良率。更具体地,r5和r6可满足: 2.1<(r5 r6)/(r5

r6)<3.2。
7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3<t23/t34<10,其中,t23是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是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3<t23/t34<10,有助于适当地缩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长。在实现大口径特性的同时,满足光学成像透镜组具有较短总长的要求。同时有利于调整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降低镜片加工和组装的难度。更具体地,t23和t34可满足:3.1<t23/t34<9.5。
7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

1<sag32/ct3<

0.5,其中,sag32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ct3是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

1<sag32/ct3<

0.5,能够合理地控制第三透镜的面型,从而控制整个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球差和慧差,保证整个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更具体地,sag32和ct3可满足:

0.9<sag32/ct3<

0.6。
7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0<sag11/ct1<0.5,其中,sag1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ct1是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0<sag11/ct1<0.5,能够合理地控制第一透镜的面型,从而控制整个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球差和慧差,保证整个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质量。更具体地,sag11和ct1可满足:0<sag11/ct1<0.4。
7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0.1<ct2/dt22<0.5,其中,ct2是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t22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 0.1<ct2/dt22<0.5,能够合理地控制第二透镜的面型,降低第二透镜的敏感性,并且能够保证第二透镜的加工性。同时有利于调整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降低镜片的加工和组装难度。更具体地,ct2和dt22可满足:0.2<ct2/dt22<0.4。
8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0<dt11/imgh<0.3,其中,dt1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imgh是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0<dt11/imgh<0.3,能够有效地压缩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尺寸,保证光学成像透镜组结构紧凑,实现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长较短的要求。更具体地,dt11 和imgh可满足:0.1<dt11/imgh<0.3。
8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0.3<(dt42

dt32)/dt42<0.6,其中,dt42 是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32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0.3<(dt42

dt32)/dt42<0.6,可以增大整个光学成像透镜组的通光量,提升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整体照度,提升成像效果。更具体地,dt42和dt32可满足: 0.4<(dt42

dt32)/dt42<0.5。
8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ct1/ct2<1.6,其中,ct1是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是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ct1/ct2<1.6 能够有效地降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敏感程度,矫正场曲,实现更好的成像效果。
8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1.5<ct1/ct2<3,其中,ct1是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是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1.5< ct1/ct2<3,能够有效地降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边缘光线角度,降低整个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敏感度,从而提升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良率。
8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15<ct3/t34<20,其中,ct3是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34是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 15<ct3/t34<20,能够有效地降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厚度敏感度,有利于矫正场曲。
8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0.9<et2/et3<1.8,其中,et2是第二透镜在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et3是第三透镜在最大有效径处的边缘厚度。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0.9<et2/et3<1.8,有利于镜片的注塑成型,提高整个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可加工性,同时保证较好的成像质量。可选地,et2和et3可满足:1<et2/et3<1.5。
8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1≤t23/(t12 t34)<4,其中,t23是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是光学成像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1≤t23/(t12 t34)<4,能够有效地降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厚度敏感性,有利于矫正场曲。
8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凹面。采用这种面型设置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第二透镜的敏感性,提高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整体良率。
8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可满足0.6<dt11/dt21<1,其中,dt1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dt21是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0.6<dt11/dt21<1,能够有效地增大光学成像透镜组的通光量,提高边缘视场的相对照度,使光学成像透镜组在较暗的环境下拥有较好的成像质量。
8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

0.7<sag31/t23<

0.1,其中,sag31是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t23是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

0.7<sag31/t23<

0.1,有助于调整整个光学成像透镜组的主光线角度,从而提升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相对亮度,有利于提升成像清晰度。更具体地,sag31和t23可满足:

0.6<sag31/t23<

0.2。
9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

3<sag21/sag22<0,其中,sag21是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22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

3<sag21/sag22<0,能够控制光线在第二透镜处的偏折角度,能够有效地降低整体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良率。
9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0.5<r4/f<1.5,其中,r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f是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 0.5<r4/f<1.5,能够有效地控制边缘视场在第二透镜处的偏折角度,从而降低整个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敏感度。更具体地,r4和f可满足:0.6<r4/f<1.3。
9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包括设置于第四透镜和光学成像透镜组
的成像面之间的红外带通滤光片。红外带通滤光片能够在正常拍摄环境下过滤掉可见光而去除鬼像影响,可见光可以通过另一光学成像透镜组进行捕捉,而该光学成像透镜组尽可能地收集拍摄环境中的红外光,从而在不降低任何性能的情况下增强整个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进光量,提高成像品质。
9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红外带通滤光片的物侧面和像侧面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可见光截止膜,这种设置方式能够通过反射和吸收可见光,从而实现对可见光过滤,实现对红外光的高透过率和低反射率。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者可见光截止膜。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实现对可见光约40%反射和约50%吸收的功效,进一地实现对红外光的高透过率和低反射率。通过合理地控制红外高透膜和可见光截止膜的搭配,可以有效地将可见光吸收或者反射,从而避免可见光对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影响,以及避免可见光产生的鬼像对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影响。同时通过增强红外光的透光率可以增大进光量,使光学成像透镜组获得更多的光照度,从而实现在昏暗环境中增强成像质量的目的。
9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红外高透膜在红外波段740nm

1100nm的范围内的透过率大于98%,;可见光截止膜在可见波段380nm

720nm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0,并在可见波段420nm

590nm 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20%。
9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位置处,例如,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或者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
9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9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中至少一片透镜可为玻璃透镜。玻璃材料的热膨胀系统较低,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小。通过各透镜之间材质的合理配合,可保证光学成像透镜组在较大的温度变化范围内保持高解像能力。
98.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四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缩小光学成像透镜组的体积、降低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敏感度并提高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透镜组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具有大光圈、大像面、昏暗拍摄环境中成像效果好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99.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100.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
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透镜组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四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透镜组不限于包括四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101.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具体实施例。
102.实施例1
103.以下参照图1至图4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104.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和红外带通滤光片e5。
105.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 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 为凹面。红外带通滤光片e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光学成像透镜组具有成像面s1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其中,红外带通滤光片e5能够提高对可红外光的高透过率和低反射率。
106.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的红外高透膜的透过率曲线。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 可见光截止膜的反射率曲线。红外带通滤光片e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可见光截止膜,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中的至少一个镜面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者可见光截止膜。如图2至图3所示,红外高透膜在红外波段 740nm

1100nm的范围内的透过率可大于98%,可见光截止膜在可见波段380nm

720nm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0,并在可见波段420nm

590nm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20%。
107.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08][0109]
表1
[0110]
在实施例1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为1.87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 至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2.77mm,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fov为90.2
°
,成像面s11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1.91mm。
[0111]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四透镜e4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112][0113]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 ai是非球面第i

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至s8 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0、a22、a24、a26、 a28和a30。
[0114][0115][0116]
表2
[0117]
图4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18]
实施例2
[0119]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 2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120]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和红外带通滤光片e5。
[0121]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
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红外带通滤光片e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光学成像透镜组具有成像面s1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其中,红外带通滤光片e5能够提高对可红外光的高透过率和低反射率。
[0122]
红外带通滤光片e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可见光截止膜,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中的至少一个镜面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者可见光截止膜。其中,红外高透膜和可见光截止膜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的透过率曲线和反射率曲线限定。红外高透膜在红外波段740nm

1100nm的范围内的透过率可大于98%,可见光截止膜在可见波段380nm

720nm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0,并在可见波段420nm

590nm 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20%。
[0123]
在实施例2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为1.78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 至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2.81mm,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fov为92.9
°
,成像面s11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1.91mm。
[0124]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a6、 a8、a10、a12、a14、a16、a18、a20、a20、a22和a24,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25][0126][0127]
表3
[0128][0129]
表4
[0130]
图6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31]
实施例3
[0132]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133]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和红外带通滤光片e5。
[0134]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红外带通滤光片e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光学成像透镜组具有成像面s1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其中,红外带通滤光片e5能够提高对可红外光的高透过率和低反射率。
[0135]
红外带通滤光片e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可见光截止膜,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中的至少一个镜面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者可见光截止膜。其中,红外高透膜和可见光截止膜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的透过率曲线和反射率曲线限定。红外高透膜在红外波段740nm

1100nm的范围内的透过率可大于98%,可见光截止膜在可见波段380nm

720nm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0,并在可见波段420nm

590nm 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20%。
[0136]
在实施例3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为1.78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 至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2.79mm,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fov为92.8
°
,成像面s11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1.91mm。
[0137]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a6、 a8、a10、a12、a14、a16、a18、a20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38][0139]
表5
[0140]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

1.7644e

02

3.8652e

03

7.5518e

04

1.4005e

04

5.0760e

05

9.1867e

06

9.8769e

064.2594e

060.0000e 00s2

1.0101e

011.9790e

03

4.5696e

034.5237e

04

4.1949e

041.4903e

05

1.7442e

05

3.8838e

060.0000e 00s3

1.1991e

012.6058e

02

3.6528e

032.0596e

03

6.0695e

041.5075e

04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4

9.9218e

021.4704e

02

4.8265e

031.0041e

03

8.5745e

042.4542e

044.1091e

053.3935e

05

6.5585e

06s58.2238e

021.4779e

021.9774e

03

2.0390e

03

4.9062e

04

8.3163e

059.7020e

052.9002e

060.0000e 00s6

2.1387e

018.9555e

02

2.5493e

035.0144e

03

3.3993e

037.0769e

05

4.3626e

041.7212e

040.0000e 00s7

6.8354e

011.4410e

01

3.6435e

022.7211e

03

5.2833e

034.5228e

04

2.1814e

041.0521e

040.0000e 00s8

7.5221e

019.7109e

02

3.5228e

021.9381e

03

7.2301e

03

1.8448e

051.6744e

055.2444e

041.7921e

04
[0141]
表6
[0142]
图8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

图8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43]
实施例4
[0144]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145]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和红外带通滤光片e5。
[014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
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红外带通滤光片e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光学成像透镜组具有成像面s1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其中,红外带通滤光片e5能够提高对可红外光的高透过率和低反射率。
[0147]
红外带通滤光片e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可见光截止膜,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中的至少一个镜面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者可见光截止膜。其中,红外高透膜和可见光截止膜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的透过率曲线和反射率曲线限定。红外高透膜在红外波段740nm

1100nm的范围内的透过率可大于98%,可见光截止膜在可见波段380nm

720nm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0,并在可见波段420nm

590nm 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20%。
[0148]
在实施例4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为1.88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 至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2.94mm,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fov为90.2
°
,成像面s11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1.91mm。
[0149]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a6、 a8、a10、a12、a14、a16、a18、a20、a20、a22、a24、a26、a28和a3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50][0151]
表7
[0152]
[0153][0154]
表8
[0155]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 10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56]
实施例5
[0157]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158]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和红外带通滤光片e5。
[015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红外带通滤光片e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光学成像透镜组具有成像面s1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其中,红外带通滤光片e5能够提高对可红外光的高透过率和低反射率。
[0160]
红外带通滤光片e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可见光截止膜,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中的至少一个镜面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者可见光截止膜。其中,红外高透膜和可见光截止膜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的透过率曲线和反射率曲线限定。红外高透膜在红外波段740nm

1100nm的范围内的透过率可大于98%,可见光截止膜在可见波段380nm

720nm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0,并在可见波段420nm

590nm 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20%。
[0161]
在实施例5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为1.87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 至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2.77mm,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fov为90.1
°
,成像面s11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1.91mm。
[0162]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
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0、a22、a24和a26,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63][0164]
表9
[0165]
面号a4a6a8a10a12a14s14.4368e

025.1651e 00

1.0604e 021.1882e 03

8.2322e 033.5223e 04s2

2.2206e

01

5.1519e 001.6635e 02

3.5690e 034.6137e 04

3.6660e 05s3

9.8845e

016.4532e 00

1.7859e 022.7335e 03

2.6841e 041.6973e 05s4

4.6740e

01

3.3856e 008.8979e 01

1.3836e 031.4263e 04

1.0091e 05s55.6831e

02

2.4018e 001.2870e 01

2.3596e 017.2917e 01

3.1631e 02s6

2.1283e 001.2672e 01

7.4105e 013.2883e 02

1.0152e 032.1159e 03s7

9.4163e

01

1.8800e

011.1201e 01

5.2000e 011.3735e 02

2.3790e 02s8

4.5670e

015.0942e

011.0670e 00

7.0389e 001.7271e 01

2.5447e 01面号a16a18a20a22a24a26s1

9.0090e 041.2471e 05

7.0740e 04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21.7477e 06

4.5823e 065.0772e 06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3

6.8827e 051.7217e 06

2.3907e 061.3893e 060.0000e 000.0000e 00s44.9759e 05

1.7096e 064.0141e 06

6.1425e 065.5237e 06

2.2156e 06s56.0313e 02

3.9221e 025.8724e 00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6

2.7705e 032.0237e 03

6.2398e 020.0000e 000.0000e 000.0000e 00s72.8106e 02

2.2795e 021.2482e 02

4.4081e 019.0630e 00

8.2407e

01s82.4690e 01

1.6171e 017.0940e 00

2.0002e 003.2790e

01

2.3765e

02
[0166]
表10
[0167]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5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68]
实施例6
[0169]
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0170]
如图13所示,光学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和红外带通滤光片e5。
[0171]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红外带通滤光片e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光学成像透镜组具有成像面s1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1上。其中,红外带通滤光片e5能够提高对可红外光的高透过率和低反射率。
[0172]
红外带通滤光片e5的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可见光截止膜,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第四透镜e4的像侧面s8中的至少一个镜面可设置有红外高透膜或者可见光截止膜。其中,红外高透膜和可见光截止膜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的透过率曲线和反射率曲线限定。红外高透膜在红外波段740nm

1100nm的范围内的透过率可大于98%,可见光截止膜在可见波段380nm

720nm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0,并在可见波段420nm

590nm 的范围内的反射率大于20%。
[0173]
在实施例6中,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为1.88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 至成像面s11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为2.75mm,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fov为90.0
°
,成像面s11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1.91mm。
[0174]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 a6、a8、a10、a12、a14、a16、a18、a20、a20、a22、a24和a26,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75][0176]
表11
[0177][0178][0179]
表12
[0180]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6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系统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透镜组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至图14d 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81]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6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0182]
条件式\实施例123456ttl/imgh1.451.471.461.531.451.44tan(fov/2)/ttl0.360.370.380.340.360.36t12/(t23 t34)2.150.130.180.711.711.31imgh/f1.021.081.081.021.021.02r1/f0.401.711.140.680.640.70(r5 r6)/(r5

r6)2.342.362.483.042.122.51t23/t343.209.127.876.344.455.28sag32/ct3

0.73

0.66

0.70

0.64

0.84

0.78sag11/ct10.360.020.040.220.330.24ct2/dt220.380.300.250.320.350.35dt11/imgh0.250.230.250.250.280.26(dt42

dt32)/dt420.440.480.450.450.450.48ct1/ct21.222.182.921.741.511.46ct3/t3418.3319.3818.3216.5616.8215.31
et2/et31.691.251.161.230.991.39t23/(t12 t34) 3.943.061.02
ꢀꢀ
dt11/dt21 0.730.790.86
ꢀꢀ
sag31/t23
ꢀ‑
0.32

0.56

0.33
ꢀꢀ
sag21/sag22
ꢀ‑
0.23

2.97

0.33
ꢀꢀ
r4/f 0.711.190.90
ꢀꢀ
[0183]
表13
[0184]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装置,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
[0185]
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