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仿手勾盘扣扣眼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与流程

2022-09-15 06:04: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针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手勾盘扣扣眼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针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毛衫领域,需要做盘扣扣眼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手勾来完成,例如在做盘扣扣眼前,先编织好衫片,或可在衫片需要做盘扣扣眼的位置做一些记号,然后通过手工,使用勾针在原衫片的线圈上,添加盘扣扣眼;为使每个盘扣扣眼的大小一致,在手勾盘扣扣眼时,需要记住第一个盘扣扣眼横向和直向的线圈个数,这种做法需要加入人工的工序,不仅费时费力智能化不够,成本还较高。
3.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仿手勾盘扣扣眼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减少人工、降低成本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仿手勾盘扣扣眼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无需加入人工的工序,减少人工手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5.本发明提供一种仿手勾盘扣扣眼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所述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生成原身出盘扣扣眼的线圈,且与原组织连结在一起;
7.s2,将s1中原身出盘扣扣眼的线圈移出;
8.s3,编织盘扣扣眼;
9.s4,将原身出盘扣扣眼的线圈移回,使原身出盘扣扣眼的尾部,与原组织连结在一起,织成仿手勾盘扣扣眼。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0,以1a-1d为一组采用双纱嘴循环编织未做盘扣扣眼位置的组织,其中用第一纱嘴编织1a和1b行,用第二纱嘴编织1c和1d行或者是用第一纱嘴编织1a和1c行,用第二纱嘴编织1b和1d行的交叉做法。
11.进一步地,所述s1通过2a-2c共3行的动作,生成原身出盘扣扣眼的线圈,且与原组织连结在一起。
12.进一步地,所述s2中经过3a-3c行的动作后,在i和j针位的面针床上,形成2个移出的线圈。
13.进一步地,所述s3包括以下步骤:
14.s31,编织第一部分的盘扣扣眼;
15.s32,编织盘扣扣眼中间的转数以控制盘扣扣眼首尾的高度;
16.s33,编织第二部分的盘扣扣眼;
17.其中,步骤s31还可以与步骤s32合并为一个步骤,放在步骤s32之前或者之后完成。
18.进一步地,所述s4中通过编织7a-7c将线圈移回,通过7d将2a行的纱嘴编织带回。
19.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5,以8a-8d为一组采用双纱嘴循环编织未做盘扣扣眼位置的组织,其中用第二纱嘴编织8a和8b行,用第一纱嘴编织8c和8d行或者是用第二纱嘴编织8a和8c行,用第一纱嘴编织8b和8d行的交叉做法。
20.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s1中的2a行的g和h针位与1d行对应的针位相一致,2b行对应针位为2a行g和h针位的反向动作,2c行对应针位动作与2a在g和h行的动作一致。
21.进一步地,所述s31具体由4a-4b形成一组循环,根据盘扣扣眼的长度设置编织4b 4c行的循环次数,4a行和4b行在i和j针位交叉编织,以使编织出的盘扣扣眼自动卷起,其中4e用于调整机头方向的空行运行;所述s32具体按5a-5d行编织;所述s33具体由6b-6c形成一组循环,根据盘扣扣眼的长度设置编织6c 6d行的循环次数,6b行和6c行在i和j针位交叉编织,以使编织出的盘扣扣眼自动卷起,其中6a用于调整机头方向的空行运行。
22.进一步地,所述s4由7a-7d共4行组成,其中7a-7c用于将线圈移回,7d行用于将2a行的纱嘴编织带回通过编织形成新线圈,使原身出盘扣扣眼的尾部,与原组织连结在一起。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仿手勾盘扣扣眼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充分利用电脑横机的性能,使得可以实现原身出盘扣扣眼,减少人工手勾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并且可以稳定控制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仿手勾盘扣扣眼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的编织流程图;
2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仿手勾盘扣扣眼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的编织步骤图;
27.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仿手勾盘扣扣眼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中编织盘扣扣眼的其中一种编织步骤图;
28.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仿手勾盘扣扣眼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编织出的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0.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为区别相关技术特征,不表示先后顺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1.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32.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实施例
3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仿手勾盘扣扣眼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中图1中a-j针位上标识的3和4,可以分别理解成3号纱嘴和4号纱嘴,在本发明中可以用第一纱嘴来指代3号纱嘴即指代图1中a-j针位上标识的3,用第二纱嘴来指代4号纱嘴即指代图1中a-j针位上标识的4。
35.该仿手勾盘扣扣眼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6.步骤s0:在编织仿手勾盘扣扣眼前,采用双纱嘴编织,每把纱嘴编织1转或1行,组织为需要做原身出盘扣扣眼的组织,例如1x1、2x1、2x2等针对针和针对齿的组织;由1a-1d共4行为一组循环;本部分的编织为不需要做盘扣扣眼位置的编织。而采用双纱嘴编织,是为了避免编织盘扣扣眼的纱嘴的线头,其中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用第一纱嘴编织1a和1b行,用第二纱嘴编织1c和1d行,还可以是用第一纱嘴编织1a和1c行,用第二纱嘴编织1b和1d行的交叉做法。当采用如图1所示的用第一纱嘴编织1a和1b行,用第二纱嘴编织1c和1d行时,因为纱嘴间隔1转,所以线头是1转的高度;当用第一纱嘴编织1a和1c行,用第二纱嘴编织1b和1d行的交叉做法时,线头是半转即1行的高度,但是不论线头是1转也好,半转也好,实际生产中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一般是要缝合的。
37.步骤s1:生成原身出盘扣扣眼的线圈,由2a-2c共3行组成。2a为正常的编织,是1a-1d循环的延伸,其中2a行g和h针位的线圈动作,可以是图1中不带翻针的动作以作标识,也可更换与1d行一致。2b为2a行g和h针位的反向动作,相当于在g和h针位分别在对应的空针位上,空起线圈,此处为避免翻针,采用不带翻针的动作;2c动作与2a在g和h行的动作一致,此处为避免翻针,同样采用不带翻针的动作,通过2a-2c共3行的动作,生成原身出盘扣扣眼的线圈,且与原组织连结在一起。
38.步骤s2:将原身出盘扣扣眼的线圈移出,由3a-3c共3行组成。2b行g针位的面针和h针位的底针,是空起的线圈,加上相应针位原有的线圈,实质上g和h针位在经过2a-2c的编织后,形成了满针状态。移针时,3a行先将h针位在2b行形成的底线圈移出至j针位的面针床,3b行将g针位在2b行形成的面线圈移至i针位的底针床,再在3c行将之翻到面针床,至此,经过3a-3c行的动作后,在i和j针位的面针床上,形成2个线圈,此2个线圈即是原身出盘扣扣眼,编织盘扣扣眼的线圈。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盘扣扣眼的粗细,确定线圈的个数。
39.包括以下步骤:
40.s31,编织第一部分的盘扣扣眼;
41.s32,编织盘扣扣眼中间的转数以控制盘扣扣眼首尾的高度;
42.s33,编织第二部分的盘扣扣眼;
43.其中s31,编织第一部分的盘扣扣眼。由4a-4b形成一组循环,可根据盘扣扣眼的长度设置编织的循环次数。4a行和4b行在i和j针位交叉编织,以使编织出的盘扣扣眼自动卷
起。其中4e是为了调整机头方向的空行运行。
44.s32,以5a-5d行按编织盘扣扣眼中间的转数以控制盘扣扣眼首尾的高度。
45.s33,编织第二部分的盘扣扣眼。由6b-6c形成一组循环,可根据盘扣扣眼的长度设置编织的循环次数。6b行和6c行在i和j针位交叉编织,以使编织出的盘扣扣眼自动卷起。其中6a是为了调整机头方向的空行运行。
46.在此对s31以及s33中提到的循环编织做进一步说明:在电脑横机的编织生产中,设定的循环,需要从机头方向向右开始,以机头方向向左结束。因此,如图1所示,s31部分有4a-4d共4行编织和4e的空行,即是为了在机器上设置实际循环行数为4b 4c行。同样的,s33中6b-6e共4行也是相同的情况,实际循环行数为6c 6d行。
47.其中,s31和s33,可以合并为1个整体来编织,合并后的s31和s33部分可以放在s32前完成,也可放在s32后完成。即步骤s3内的顺序是可以调节的,既可以是按顺序依次完成步骤s31、s32、s33的编织,还可以是按依次s31、s33、s32的顺序来编织,或者还可以是按依次s32、s31、s33的顺序来编织。
48.为了机器更好的编织,建议还是将其平分为2部分,分别在s32步骤的之前和之后完成。即,按顺序依次完成步骤s31、s32、s33的编织可以得到较好的编织效果。
49.步骤s4:将原身出盘扣扣眼的线圈移回,由7a-7d共4行组成,其中7a-7c是将线圈移回,7d是将2a行的纱嘴编织带回。3a-3c将g和h针位在2b行形成的线圈分别移至了i和j针位的面针床,经过s31和s33部分的编织,在i和j针位上已完成目标的盘扣扣眼编织,7a行,将i针位的线圈移至g针位的底针床,使之与5d行的g针位的线圈在同一支针上;7b行将j针位的线圈移至h针位的底针床,7c行再将之翻至面针床,使之与5d行的h针位的线圈在同一支针上。7d行编织后,g和h针位上通过编织形成新线圈,使原身出盘扣扣眼的尾部,与原组织连结在一起。
50.步骤s5:双纱嘴编织,每把纱嘴编织1转或1行,组织为需要做原身出盘扣扣眼的组织,例如1x1、2x1、2x2等针对针和针对齿的组织;由8a-8d共4行为一组循环;其中步骤s5的编织与步骤s0的编织相同,均为不需要做盘扣扣眼位置的编织。其中,采用双纱嘴编织,是为了避免编织盘扣扣眼的纱嘴的线头,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用第二纱嘴编织8a和8b行,用第一纱嘴编织8c和8d行或者是用第二纱嘴编织8a和8c行,用第一纱嘴编织8b和8d行的交叉做法。当采用如图1所示的用第二纱嘴编织8a和8b行,用第二纱嘴编织8a和8c行,用第一纱嘴编织8b和8d行的交叉做法时,线头是半转即1行的高度,但是不论线头是1转也好,半转也好,实际生产中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一般是要缝合的。
51.按照上述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编织出一个又一个的仿手勾盘扣扣眼,最后得到与图4中实物相同或相类似的具有一个或多个仿手勾盘扣扣眼的产品。
52.这样,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仿手勾盘扣扣眼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充分利用电脑横机的性能,使得可以实现原身出盘扣扣眼,减少人工手勾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并且可以稳定控制产品品质。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