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备移动功能的加工中心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0: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中心领域,具体是一种具备移动功能的加工中心。


背景技术:

2.加工中心主要适用于加工板类、盘类、模具及小型壳体类复杂零件,立式加工中心能完成铣、镗削、钻削、攻螺纹和用切削螺纹等工序,加工中心最少是三轴二联动,一般可实现三轴三联动,有的可进行五轴、六轴控制。
3.由于加工中心重量较大,当使用者需要移动加工中心时,需要通过多种辅助装置对加工中心进行移动,使加工中心在移动过程中的难度系数大,同时增加了对加工中心的移动成本,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具备移动功能的加工中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移动功能的加工中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备移动功能的加工中心,包括加工中心本体,所述加工中心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壳,所述定位壳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两侧均与底座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表面的两侧均套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底部啮合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表面的底部套设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表面套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底部一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轮组。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延伸至第一滑槽的内腔。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前侧和后侧均与底座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内腔与螺纹杆配合使用。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顶部与加工中心本体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壳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的顶部与底座的内腔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延伸至第二滑槽。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加工中心本体、底座、定位壳、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旋转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螺纹杆、螺纹套、移动板和滑轮组的配合使用,解
决了现有的加工中心不具备便于移动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支撑板和第一滑槽的配合使用,起到了对移动板的限位作用,通过设置限位板,起到了对螺纹杆的限位作用,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块,起到了对底座和加工中心本体的连接加固作用,通过设置第二定位块,起到对定位壳的固定作用,通过设置第二滑槽,起到了对移动板的限位作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的主视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加工中心本体;2、底座;3、定位壳;4、电机;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旋转杆;8、第三锥齿轮;9、第四锥齿轮;10、螺纹杆;11、螺纹套;12、移动板;13、滑轮组;14、支撑板;15、第一滑槽;16、限位板;17、第一定位块;18、第二定位块;19、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备移动功能的加工中心,包括加工中心本体1,加工中心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底座2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壳3,定位壳3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第一锥齿轮5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6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旋转杆7,旋转杆7的两侧均与底座2的内腔固定连接,旋转杆7表面的两侧均套设有第三锥齿轮8,第三锥齿轮8的底部啮合有第四锥齿轮9,第四锥齿轮9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0,螺纹杆10表面的底部套设有螺纹套11,螺纹套11的表面套设有移动板12,移动板12底部一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轮组13。
21.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14,支撑板14一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5,移动板12的一侧延伸至第一滑槽15的内腔,通过设置支撑板14和第一滑槽15的配合使用,起到了对移动板12的限位作用。
22.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6,限位板16的前侧和后侧均与底座2的内腔固定连接,限位板16的内腔与螺纹杆10配合使用,通过设置限位板16,起到了对螺纹杆10的限位作用。
23.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17,第一定位块17的顶部与加工中心本体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块17,起到了对底座2和加工中心本体1的连接加固作用。
24.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壳3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18,第二定位块18的顶部与底座2的内腔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定位块18,起到对定位壳3的固定作用。
25.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9,移动板12的一侧延伸
至第二滑槽19,通过设置第二滑槽19,起到了对移动板12的限位作用。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使用者需要移动加工中心本体1的时候,电机4通过输出端带动第一锥齿轮5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5啮合第二锥齿轮6带动旋转杆7进行转动,第二旋转杆7通过第三锥齿轮8啮合第四锥齿轮9带动螺纹杆10进行旋转,螺纹杆10在旋转的时候带动螺纹套11向下移动,螺纹套11带动移动板12向下移动,移动板12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滑轮组13向下移动,随后滑轮组13与地面接触,此时使用者即可移动加工中心本体1。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备移动功能的加工中心,包括加工中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中心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壳(3),所述定位壳(3)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一锥齿轮(5)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6),所述第二锥齿轮(6)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旋转杆(7),所述旋转杆(7)的两侧均与底座(2)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7)表面的两侧均套设有第三锥齿轮(8),所述第三锥齿轮(8)的底部啮合有第四锥齿轮(9),所述第四锥齿轮(9)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表面的底部套设有螺纹套(11),所述螺纹套(11)的表面套设有移动板(12),所述移动板(12)底部一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轮组(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移动功能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一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5),所述移动板(12)的一侧延伸至第一滑槽(15)的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移动功能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6),所述限位板(16)的前侧和后侧均与底座(2)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6)的内腔与螺纹杆(10)配合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移动功能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17),所述第一定位块(17)的顶部与加工中心本体(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移动功能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壳(3)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18),所述第二定位块(18)的顶部与底座(2)的内腔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移动功能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9),所述移动板(12)的一侧延伸至第二滑槽(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加工中心领域的一种具备移动功能的加工中心,包括加工中心本体,所述加工中心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壳,所述定位壳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两侧均与底座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表面的两侧均套设有第三锥齿轮。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加工中心本体、底座、定位壳、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旋转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螺纹杆、螺纹套、移动板和滑轮组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加工中心不具备便于移动的问题。中心不具备便于移动的问题。中心不具备便于移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窦建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吉影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0
技术公布日:2021/11/2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