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由有轨电车和高架组成的城市新型交通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1: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市政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有轨电车和高架组成的城市新型交通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扩大,交通距离和交通矛盾也在不断增加:早晚高峰的拥堵,公交车的拥挤,电动车的杂乱,空气污染和时间经济的浪费,以及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天气,不是刮风下雨,就是高温严寒,严重影响人们的交通出行环境。
3.针对上述情况,部分城市建造了地铁和轻轨,且事实证明,只有轨道交通才能负担起公共交通压力。但是,轨道交通的成本较高,一般城市很难承受相应的财政负担,因而大多数城市因多种原因,无法建造地铁和轻轨,导致人们的交通出行依旧困难。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城市交通结构以解决上述交通出行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由有轨电车和高架组成的城市新型交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交通出行困难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由有轨电车和高架组成的城市新型交通结构,包括多条纵横交错的主干道,和架设于所述主干道上方的一层高架,所述高架的中部安装有一对双向有轨电车轨道,且纵横交错的两条高架于交岔处,一条高架从另一条高架的上方通过,使交岔处构成两层高架结构,在两层高架交岔处的四个角落处分别安装第一上下电梯以连接上层高架和下层高架,并在上层高架的上方设有第一人工通道,以通向双向有轨电车轨道两侧的第一上下电梯。
7.进一步地,相邻且平行的高架间距范围为1000

3000m。
8.进一步地,所述高架上于第一上下电梯处设有站台。
9.进一步地,所述高架地面的两侧设有平行双向有轨电车轨道设置的人行通道,且人行通道上安装有多组第二上下电梯和上下楼梯以连接高架和主干道,并在高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二人工通道,以通向双向有轨电车轨道两侧的第二上下电梯和上下楼梯。
10.进一步地,所述人行通道上,沿人行通道的走向,每隔550m

650m的距离范围,设置一组第二上下电梯和上下楼梯。
11.进一步地,所述主干道上方的一层高架中,纵横交错的四条高架围设出小区区域。
12.进一步地,所述小区区域内,设有双向短途交通车道,以通向高架处的第二上下电梯和上下楼梯位置,其中,所述双向短途交通车道呈多条纵横交错分布,以分别通向四条高架上的第二上下电梯和上下楼梯位置。
13.进一步地,所述小区区域内,相邻且平行的双向短途交通车道间距范围为 550m

650m。
14.进一步地,所述高架的两侧,沿高架的走向安装有隔音玻璃,且隔音玻璃于高架的上方形成封闭结构,其中,隔音玻璃为多层玻璃胶合结构。
15.进一步地,所述双向有轨电车轨道的下方垫有减震胶垫,并在高架的顶部安装有与市电联网的太阳能发电设备。
16.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创建由高架组成的城市新型交通方式,利用有轨电车或大型有轨公交车和短途交通车的组合,由有轨电车或大型有轨公交车输送乘客,没有红绿灯的限制,也没有其他机动车的干扰,还不影响地面主干道的实用现状,起到和地铁、轻轨同样的效果,解决了人们交通出行困难的局面,享受安全快捷舒适简便出行过程,其成本低,建造快,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空气污染和经济时间的浪费,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信心,增加了城市发展的活力,使公共交通体系变的更加完善。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由有轨电车和高架组成的城市新型交通结构的主干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由有轨电车和高架组成的城市新型交通结构的双向有轨电车轨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由有轨电车和高架组成的城市新型交通结构的高架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由有轨电车和高架组成的城市新型交通结构的双向短途交通车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主干道;2、高架;3、双向有轨电车轨道;4、第一上下电梯; 5、第一人工通道;6、站台;7、人行通道;8、第二上下电梯;9、上下楼梯; 10、第二人工通道;11、小区区域;12、双向短途交通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
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由有轨电车和高架组成的城市新型交通结构,包括多条纵横交错的主干道1,和架设于主干道1上方的一层高架2。其中,相邻且平行的高架间距范围为1000

3000m,其根据实际路况决定(大小城市都适用),且高架2里程有长有短,有的在市区,有的可以延长到郊区,高架2的宽度也可宽可窄,具体根据路面决定。在高架2的中部安装有一对双向有轨电车轨道3,有轨电车轨道也可替换为大型有轨公交车轨道,通过有轨电车或大型有轨公交车输送乘客,没有红绿灯的限制,也没有其他机动车的干扰,时速可达80

100kw,每列可载乘客1500

2000人(设备可改造或重新设计),还不影响地面主干道的实用现状,起到和地铁、轻轨同样的效果。其中,有轨电车或大型有轨公交车的头尾都有车头,使有轨电车或大型有轨公交车在开到最后一个轻轨站时应变道到另一条轻轨道上。
27.如上所述,纵横交错的两条高架2于交岔处,一条高架2于另一条高架2 的上方通过,使交岔处构成两层高架2结构。在两层高架2交岔处的四个角落处分别安装第一上下电梯4以连接上层高架2和下层高架2,并在上层高架2 的上方设有第一人工通道5,以通向双向有轨电车轨道3两侧的第一上下电梯 4,以便于乘客通过第一人工通道5通往对面的有轨电车轨道进行乘车,方便乘客出行。其中,在高架2上于第一上下电4梯处设有站台6,以便于乘客进行换乘。
28.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3所示,在高架2地面的两侧设有平行双向有轨电车轨道3设置的人行通道7,且人行通道7上安装有多组第二上下电梯 8和上下楼梯9以连接高架2和主干道1,并在高架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人工通道10,以通向双向有轨电车轨道3两侧的第二上下电梯8和上下楼梯9。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以便于乘客从主干道1进出高架2上的有轨电车或大型有轨公交车使用。其中,人行通道7上,沿人行通道7的走向,每隔550m

650m 的距离范围,设置一组第二上下电梯8和上下楼梯9。
29.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结合图4所示,在主干道1上方的一层高架2 中,纵横交错的四条高架2围设出小区区域11。小区区域11的面积有大有小,道路长短不齐,宽窄不一,里面可包含住宅、医院、学校、商店、公司、工厂和机关等等,使生活范围应有尽有。在小区区域11内,在不影响正常道路通行的情况下,设有双向短途交通车道12,以通向高架2处的第二上下电梯8 和上下楼梯9位置。其中,双向短途交通车道12呈多条纵横交错分布,以分别通向四条高架2上的第二上下电梯8和上下楼梯9位置。从而通过该结构的设置,由短途交通车专门运送乘客来到高架2的电梯旁,并且因为短途交通的红绿灯较少,可以快速送达。其中,小区区域11内,相邻且平行的双向短途交通车道12间距范围为550m

650m。这样在城市的高架2结构中,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走上300m左右,就可以乘上短途交通车,直达高架2的电梯旁,进而通过电梯上高架2,并乘坐有轨电车或大型有轨公交车。通过中途下车,以及上下楼换另一个方向的有轨电车,直达目的地,并下车再坐短途交通车回家,极好的方便乘客快速出行,因为主干道1、高架2在全市分布均匀,不会同时去挤抢某一条高架2的路面,所以不会发生拥堵拥挤的局面。
30.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在高架2的两侧,沿高架2的走向安装有隔音玻璃,且隔音玻璃于高架2的上方形成封闭结构,以降低噪音对附近小区区域 11的居民影响。其中,隔音玻璃为多层玻璃胶合结构。另外,为了解决轻轨在运行中产生震动,在双向有轨电车轨道3的下方垫有减震胶垫,可减少因震动对附近的影响。同时,因为此项目在运行中用电量很
大,在高架2的顶部安装有与市电联网的太阳能发电设备,以降低成本。
31.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创建由高架2组成的城市新型交通方式,利用有轨电车或大型有轨公交车和短途交通车的组合,由有轨电车或大型有轨公交车输送乘客,没有红绿灯的限制,也没有其他机动车的干扰,还不影响地面主干道的实用现状,起到和地铁、轻轨同样的效果,解决了人们交通出行困难的局面,享受安全快捷舒适简便出行过程,其成本低,建造快,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空气污染和经济时间的浪费,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信心,增加了城市发展的活力,使公共交通体系变的更加完善。
32.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