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交叉路口右转弯通行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3: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路口交通管理的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交叉路口右转弯通行系统。


背景技术:

2.机动车在路口右转弯很少受信号灯限制,容易与直行的行人、非机动车形成冲突,据不完全统计,机动车右转弯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交通肇事案件总数的1/8。路口本身是多种交通流交织的区域,又是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集中等候区,冲突点多,而机动车在右转弯时存在视野盲区与内轮差,更加大了事故发生的概率。视野盲区包括a柱视野盲区和右后视镜视野盲区,如图1中所示,位于前挡玻璃两侧的a柱会遮挡驾驶人透过前挡玻璃和前窗观察的部分视野,造成a柱视野盲区,经测算,a柱视野盲区约为15.77度(如图1中的c区所示),而驾驶人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外的视野中也存在盲区,右后视镜视野盲区约70.54度(如图1中的a区),即使一些车辆在后视镜上加装凸面的盲点镜,但盲区仍旧存在。内轮差是车辆在转弯时,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不在一条弧线上而产生的,前内轮转弯半径与后内轮转弯半径之差即内轮差,普通小型车最大程度上会产生接近1米的内轮差,随着车身越长,方向盘打得越多,形成的内轮差也越大,一些大型车甚至能产生2米多的内轮差。有些行人或者非机动车位于转弯车辆的内轮差区域,避过了转弯车辆的前轮,自以为驾驶员能看到自己,不会发生危险,殊不知这些区域也是驾驶员的视线盲区,继续在该区域逗留肯定会被车辆碰撞或碾轧,这些区域是名副其实的死亡地带。
3.目前社会上的普遍观点是,机动车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根本解决右侧视野盲区的问题,而机动车右转弯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一是驾驶员主观上疏忽大意,对右转弯的道路情况预判不足;二是行人和非机动车人员存在抢道问题,将自己暴露在路口高风险的区域,而且在主观上把路口通行安全的责任和躲避危险的主动权都推给机动车驾驶员,却完全不知驾驶员存在视野盲区。所以在治理这类路口交通安全隐患时,通常是以宣传教育为主,寄希望于提高驾驶员、行人和非机动车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提倡相互礼让,但是这会使路口的通行效率大大降低,而且从近几年的机动车右转弯发生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来看,收效也不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交叉路口右转弯通行系统,能切实避免机动车右转弯时与行人、非机动车形成冲突,而且还能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
5.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交叉路口右转弯通行系统,包括相互交叉的道路,各条道路上均设置有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离开路口的机动车道及人行横道,且道路的两侧均设置有非机动车道,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中最右侧的车道设置为右转车道或直行与右转合用车道,任意两条相邻道路之间都设置有右转危险警示区,右转危险警示区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相邻道路上的人行横道连接,且分别与两条相邻道路上的车行道边缘线相
对,右转危险警示区内设置有防撞装置,防撞装置用于隔离右转危险警示区的左侧区域与右侧区域,右转危险警示区的右侧区域与两条相邻道路上的非机动车道均相连。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交叉路口右转弯通行系统有以下优点:非机动车与右转弯的机动车在驶出各自的车道后,驶入没有车道划分的路口中,右转危险警示区能警示机动车在右转危险警示区的左侧区域通行,警示非机动车在右转危险警示区的右侧区域通行;右转危险警示区的左侧区域与右侧区域通过防撞装置隔离,强制右转的机动车只能通过右转危险警示区的左侧区域进入相邻道路的机动车道,右转的非机动车则只能通过右转危险警示区的右侧区域进入相邻道路的非机动车道,直行的非机动车则也只能通过右转危险警示区的右侧区域到达相邻道路的人行横道后再走人行横道横穿路口,左转的非机动车则只能采用“二次过街”的方式通过一横一竖两条人行横道实现左转弯,右转危险警示区以及其内设置的防撞装置能阻止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道,避免行人、非机动车进入驾驶员的视野盲区,切实避免机动车右转弯时与行人、非机动车形成冲突,而且通过防撞装置隔离后,机动车右转弯时避让行人、非机动车的几率也小,能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设置右转危险警示区相比在路口设置隔离岛或者右转专用道,占用的空间小,路面改造成本低,对任意多车道通行的路口适用。防撞装置相比隔离桩,隔离桩不防撞,容易被机动车撞到,防撞装置则能有效防止机动车内轮差引起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道行为。
7.优选的,所述的防撞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右转危险警示区的两端的防撞桶。采用此结构,一般的防撞桶中空,采用灌沙或放水的方式增加重量,提高抗撞性能,不容易被撞飞,沙和水均具备缓存延展性,能合理消化吸收强劲冲击力,受到非机动车或者机动车轻度的撞击时,能协助有关驾驶员合理地减少撞击力,减少车祸事故的发生率,受到重度的撞击时,也能保障车上人员的生命。
8.优选的,右转危险警示区内还设置有若干个反光道钉。采用此结构,反光道钉具有逆反射性能,使得右转危险警示区无论在强光下或者夜晚的黑暗中都能被非机动车或者机动车驾驶人注意到,从而避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道,避免行人、非机动车进入驾驶员的视野盲区而造成危险。
9.优选的,人行横道上设置有若干个间隔排列成一字的柔性隔离桩,柔性隔离桩组成的队列设置在右转危险警示区的端部及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的车行道边缘线的端部之间,柔性隔离桩用于阻挡机动车从人行横道上进入右转危险警示区的右侧区域。采用此结构,能避免机动车从人行横道上进入右转危险警示区的右侧区域,也能提示行人或非机动车不能进入右转危险警示区的左侧区域,从而避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道,避免机动车右转弯时与行人、非机动车形成冲突。
10.优选的,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的车行道边缘线的端部设置有右转车辆让行告示标志,右转车辆让行告示标志用于提示右转弯的机动车必须对过人行横道的非机动车或行人让行。绿灯时过马路的非机动车或行人要通过人行横道,采用此结构,能避免右转弯的机动车与过马路的行人、非机动车形成冲突。
11.优选的,交叉路口的对向道路上均设置有信号灯,信号灯包括设置在道路右侧的主灯、设置在道路左侧的辅灯、设置在人行横道两端的行人灯、设置在非机动车道右侧的非机动车灯,主灯和辅灯用于指挥机动车通行,行人灯用于指挥行人通行,非机动车灯用于指挥非机动车通行。采用此结构,大部分车辆能通过主灯的指挥通过路口,一些车辆被前方的
车辆遮住视线而不能看到主灯的,则通过辅灯的指挥通过路口,非机动车也可以通过主灯或者辅灯的指挥通过路口,一般在非机动车在路口距停车线25米范围内不能清晰视认主灯和辅灯的显示状态的,要设置非机动车灯,设置非机动车灯可以避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冲突。
12.优选的,交叉路口设置有至少一盏高杆照明灯,高杆照明灯的高度为12米以上,照度为50勒克斯以上。采用此结构,提高了路口的照明度,能减少路口的交通隐患,也能使路口的监控设备能更好地抓拍到交通违法行为。
13.优选的,各条道路的通视三角区均不小于50米。采用此结构,可以提高路口的通透度,提高机动车驾驶员的视距,减少路口的交通隐患。
14.优选的,交叉路口的外侧设置有行人闯红灯曝光系统,行人闯红灯曝光系统包括摄像头、语音提示装置、曝光大屏幕,摄像头用于抓拍闯红灯的非机动车或行人,曝光大屏幕用于呈现摄像头抓拍的影像,语音提示装置用于对闯红灯的非机动车或行人发出语音提示。采用此结构,能有效震慑非机动车或行人,破除他们的侥幸心理,避免非机动车或行人闯红灯。
15.优选的,交叉路口的外侧设置有视频远程喊话执法系统,视频远程喊话执法系统用于对在交叉路口通行的车辆和行人进行监控,并向危害通行安全的行为进行实时喊话执法。采用此结构,使公安或者交警能在后台巡查路口的违法行为,并能针对危害通行安全的行为进行实时喊话威慑,阻止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实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机动车的视野盲区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交叉路口右转弯通行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18.如图中所示:1、道路,1

1、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1

11、直行与右转合用车道,1

2、离开路口的机动车道,1

3、非机动车道,1

4、人行横道,1

5、车行道边缘线,1

6、停车线,1

7、通视三角区,1

8、对向车道反光道钉,1

9、同向车道反光道钉,2、右转危险警示区,2

1、左侧区域,2

2、右侧区域,2

3、防撞桶,2

4、反光道钉,3、柔性隔离桩,4、右转车辆让行告示标志,5、主灯,6、辅灯,7、行人灯,8、非机动车灯,9、高杆照明灯,10、行人闯红灯曝光系统,11、视频远程喊话执法系统,12、电子警察,13、指路标志,14、车道功能指示标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更好得理解本技术,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20.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物体的厚度、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21.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具有”、“包含”、“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
“…
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改列表中的单独元件。
22.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交叉路口右转弯通行系统包括四条在路口交叉的道路1,每条道路的右侧都设置有50米的通视三角区1

7,四条道路1上均设置有多车道的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1

1、多车道的离开路口的机动车道1

2,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1

1、离开路口的机动车道1

2是对向的车道,两者之间设置有黄色的对向车道反光道钉1

8,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1

1或者离开路口的机动车道1

2内同向的车道之间则设置有白色的同向车道反光道钉1

9,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1

1在路口前设置有停车线1

6,停车线1

6的前方设置有人行横道1

4,道路的两侧均设置有非机动车道1

3,与非机动车道1

3相邻的机动车道的右侧设置有车行道边缘线1

5,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中最右侧的车道设置为直行与右转合用车道1

11,也可以是单独的右转车道。非机动车道1

3与相邻的机动车道之间还可以设置机非隔离护栏或者机非绿化带,对向车道之间还可以设置中央绿化带。道路上的公交车站都设置在离开路口的机动车道1

1的最右侧。
23.任意两条相邻道路之间都设置有弧条状的右转危险警示区2,右转危险警示区2凸向路口的中心且两端分别与两条相邻道路上的人行横道1

4连接,右转危险警示区2的两端还分别与两条相邻道路上的车行道边缘线1

5相对,右转危险警示区2的地面设置为红色,提高警示作用,右转危险警示区2内设置有由若干个防撞桶2

3和反光道钉2

4组成的防撞装置,其中右转危险警示区2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防撞桶2

3,若干个反光道钉2

4设置在防撞桶2

3两两之间的地面上,防撞装置将右转危险警示区的左侧区域2

1与右侧区域2

2隔离开,左侧区域2

1供直行或者右转弯的机动车通行,右侧区域2

2供行人或者非机动车通行,且右侧区域2

2与两条相邻道路上的非机动车道均相连。人行横道1

4上与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1

1的车行道边缘线1

5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个间隔排列成一字的柔性隔离桩3,柔性隔离桩3队列连接右转危险警示区2与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1

1的车行道边缘线1

5,在机动车驶出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1

1后,柔性隔离桩3与右转危险警示区2联合阻挡机动车进入右转危险警示区的右侧区域2

2,防止机动车与行人或者非机动车混道。
24.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1

1的车行道边缘线1

5的端部设置有右转车辆让行告示标志4,右转车辆让行告示标志4对右转弯的机动车进行提示,明确右转弯的机动车路遇过人行横道的非机动车或行人必须让行。交叉路口的对向道路上均设置有信号灯,信号灯包括设置在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上方的主灯5、设置在离开路口的机动车道左侧或非机动车左侧的辅灯6、设置在人行横道两端的行人灯7、设置在非机动车道右侧的非机动车灯8,主灯5与非机动车灯8可以设置在同一根杆子上,大部分车辆能通过主灯5的指挥通过路口,一些车辆被前方的车辆遮住视线而不能看到主灯5的,则通过辅灯6的指挥通过路口,非机动车也可以通过主灯或者辅灯的指挥通过路口,一般在非机动车在路口距停车线25米范围内不能清晰视认主灯和辅灯的显示状态的,就按规定设置非机动车灯8,设置非机动车灯8可以避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冲突,行人则按照行人灯的指示过人行横道1

4。如果对向车道之间还设置有中央绿化带,则人行横道上的行人灯7分成两对,分别对应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前的人行横道、离开路口的机动车道前的人行横道。
25.进入路口的机动车道1

1的右侧还根据离路口的远近依次设置有指路标志13、车道功能指示标志14、电子警察12,指路标志13上标识前方在路口交叉的道路的名称,车道功能指示标志14指示路口处车道的数量及各车道的导向,电子警察12包括正向抓拍设备和反向抓拍设备,可以抓拍不按信号灯通行的车辆影像。交叉路口的外侧设置有两盏高杆照明
灯9,两盏高杆照明灯分别设置在路口的对角线的两端,高杆照明灯9的高度为12米以上,照度为50勒克斯以上,提高了路口的照明度,能减少路口的交通隐患,也能使路口的监控设备能更好地抓拍到交通违法行为。
26.交叉路口的外侧还设置有行人闯红灯曝光系统10和视频远程喊话执法系统11,行人闯红灯曝光系统包括摄像头、语音提示装置、曝光大屏幕,摄像头用于抓拍闯红灯的非机动车或行人,曝光大屏幕用于呈现摄像头抓拍的影像,语音提示装置用于对闯红灯的非机动车或行人发出语音提示,能有效震慑非机动车或行人,破除他们的侥幸心理,避免非机动车或行人闯红灯;视频远程喊话执法系统11对在交叉路口通行的车辆和行人进行监控,并向危害通行安全的行为进行实时喊话执法,公安或者交警能在后台巡查路口的违法行为,并能针对危害通行安全的行为进行实时喊话威慑,阻止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实施。
2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