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AF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替代抗原的VHH-ELISA方法与流程

2021-11-15 17: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基于af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替代抗原的vhh

elisa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作为黄曲霉毒素m1抗原替代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2.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或者寄生曲霉产生的代谢物,它们污染了多种农产品,在农作物的生长、收获、贮存和加工过程中均被发现。这些代谢物是剧毒,致突变,致畸和致癌的化合物,已被认为是人肝和肝外致癌作用的致病因子。黄曲霉毒素b1(afb1)毒性最高,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为1类人类致癌物。afm1是afb1的羟基化代谢产物。摄取被afb1污染的饲料的泌乳动物会将afm1排泄到牛奶中,因此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牛奶产品中找到它。 afm1也具有毒性和致癌作用,已被分类为1类致癌物。由于afm1污染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对婴儿和儿童)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欧盟对牛奶中afm1的限制为0.05ng/ml。但是,中国、美国和巴西的限定标准均为0.5ng/ml。
3.先前已经建立了许多用于afm1检测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荧光检测(fd) 成功取代了薄层色谱法(tlc),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目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lc

ms/ms)和电喷雾电离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已经开发了。所有这些步骤都依赖昂贵的成本,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和几个小时,从而削弱了它们在afm1检测中的应用。另一方面,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由于其成本低廉且易于应用而变得越来越流行。免疫学方法适用于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elisa检测方法所需样品量少,是一种高通量测定afm1的常规分析方法。由于afm1为小分子物质,不能单独作为抗原,因此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白蛋白(ova)等偶联后作为完全抗原后使用。但是,完全抗原的合成工艺复杂且昂贵,需要使用大量的afm1标准品,不仅对操作人员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还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抗独特型抗体(anti

idiotype)的提出可以为此提供解决方案,识别独特型抗体可变区的抗独特型抗体模仿了抗原的三维结构,这些抗原表达了jerne所描述的免疫学“内部图像”,并且模仿抗原的构型,所以抗独特型抗体可以用作afm1抗原替代品来开发一种elisa的安全形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af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替代黄曲霉毒素m1标准品的elisa免疫分析方法。
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提供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作为黄曲霉毒素m1抗原替代物的应用,所述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为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vhh c4,其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1所示。
7.按上述方案,编码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 所示。
8.基于af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替代黄曲霉毒素m1标准品的elisa免疫分析方法,步骤如下:将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vhh c4替代黄曲霉毒素m1抗原包被酶标板,将待检测样品(含黄曲霉毒素m1的样品)作为竞争物进行竞争抑制elisa反应,检测获得结合率b/b0值,基于黄曲霉毒素m1浓度

结合率b/b0值标准曲线,获得黄曲霉毒素m1的浓度。
9.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竞争抑制elisa反应具体为:将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vhh c4稀释后包被于酶标板,4℃包被过夜;次日,用封闭液进行封闭,37℃下孵育1h;向酶标孔中加入甲醇/pbs缓冲液,将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和竞争物用pbs 7.4缓冲液稀释后加入到酶标孔中,37℃孵育1h;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抗体,37℃温育1h;再加入显色液,37℃反应15min后,测定od
450
,获得结合率b/b0值。
10.按上述方案,所述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的包被浓度为20μg/ml~1.25μg/ml。
11.按上述方案,所述封闭液为3%bsa、1.5%ova或3%脱脂奶粉。
12.按上述方案,所述甲醇/pbs缓冲液的ph值为7.0~7.4。
13.按上述方案,所述甲醇/pbs缓冲液中甲醇浓度为5%~10%。
14.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待检测样品(含黄曲霉毒素m1的样品)为乳产品,包括酸奶,牛奶或奶粉等。
15.本发明提供了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vhh c4作为黄曲霉毒素m1抗原替代物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基于纳米抗体替代抗原的vhh

elisa方法,同时优化了基于纳米抗体替代抗原的vhh

elisa方法中使用的包被浓度、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封闭试剂、ph、甲醇浓度。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发明提供了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vhh c4作为黄曲霉毒素m1抗原替代物的应用,并建立了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基于纳米抗体替代抗原的vhh

elisa方法。本发明选用样品测定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velisa的添加回收率,回收率在84.1%~119.1%之间,准确度良好,证明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替代抗原vhh

elisa法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免疫分析方法。
附图说明
18.图1为用于判断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免疫文库多样性的测试结果。
19.图2为phage

elisa鉴定阳性克隆。
20.图3为vhh c4与抗黄曲霉毒素b1(简称afb1)、赭曲霉毒素a(简称ota)、t

2毒素(简称t

2)单克隆抗体的结合情况。
21.图4为棋盘法优化vhh c4包被浓度和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
22.图5为封闭试剂对velisa的影响。
23.图6为磷酸盐缓冲液ph值对velisa的影响。
24.图7为盐离子浓度对velisa的影响。
25.图8为甲醇浓度对velisa的影响。
26.图9为基于vhh c4的velisa对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1和黄曲霉毒素m2的交叉反应情况。
27.图10为vhh c4在不同样品基质中对afm1的竞争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29.以下实施例中,所述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是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018的杂交瘤细胞株2c9分泌产生,杂交瘤细胞株2c9已于2010年7月1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且已在专利《杂交瘤细胞株2c9、其产生的抗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申请号:201110108230.6中公开。
30.实施例1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免疫文库的构建
31.1.羊驼免疫
32.取抗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溶于pbs7.4)200μg,与等体积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对三周岁的雄性羊驼(alpaca)进行皮下多点注射,此后每隔两周免疫一次,共免疫8 次,四免后开始采血检测。在第四次免疫后7~10天,用edta真空采血管颈静脉采血10ml,同时轻柔颠倒采血管避免血液凝固,再用leukolock试剂盒中的滤器处理血液,然后依次用3mlpbs缓冲液和3ml rnalater缓冲液冲洗滤器,则所需的白细胞就截留在滤器里,最后将滤器密封保存于

80℃,以备提rna用。
33.2.总rna提取
34.按照life technology公司leukolock total rna提取试剂盒的操作手册分离羊驼血液中总rna,具体操作如下:
35.(1)向2.5ml裂解/结合液中加入70μlph调节缓冲液,现配现用;(2)将密封的滤器放置恢复至室温,打开滤帽,用2ml注射器将滤器内残留的rnalater缓冲液冲去;(3)用 2.5ml注射器吸取2.5ml现配裂解/结合缓冲液冲洗滤器一次,流出液用15mlrnase

free离心管收集;(4)加入不含核酸酶的ddh2o 2.5ml,涡旋混匀,加入25μl蛋白酶k,将离心管于室温250g震荡5min;(5)取出保存于4℃的rna结合磁珠,涡旋混匀后吸取50μl至上述离心管中,涡旋离心管,再向离心管中加入异丙醇2.5ml,室温震荡5min;(6)将上述离心管于3200g离心3min,仔细吸出上清弃去,注意不要吸到沉淀的磁珠;(7)加入600μl 洗液i,反复吹打沉淀的磁珠使其分散均匀,转移悬液至1.5ml离心管,再用600μl洗液i 漂洗15ml离心管一次,并转移至同一1.5ml离心管中;(8)将1.5ml离心管于16000g离心30s,小心弃去上清;(9)加入750μl洗液2/3,剧烈涡旋震荡30s使聚集沉淀的磁珠分散开,于16000g离心30s收集磁珠,小心弃去上清;(10)将离心管敞开盖子在超净台中静置 2min,挥发洗液2/3中残留的酒精,期间,现配turbodnase master混液,取4μlturbo dnase (20u/μl)加入到296μl leukolock dnase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后转移至上述离心管中,用移液枪反复吹打沉淀的磁珠,使之分散均匀,室温下1000g震摇10min,中途轻轻颠倒混合几次;(11)向上述离心管中依次加入裂解/结合液(未加ph调节缓冲液)和异丙醇各300μl,混匀后点动离心2s,然后室温下孵育3min;(12)于16000g离心30s,弃上清,加750μl洗液2/3,剧烈涡旋30s,16000g离心30s,弃上清,再次加入750μl洗液2/3,剧烈涡旋30s, 16000g离心1min,尽可能弃干上清,室温敞口静置3min,使残留的洗液挥发掉,注意不能放置过久以免磁珠过度干燥;(13)加入洗脱液60μl,涡旋震荡30s,16000g离心2min后,洗脱下来的rna溶液转移至另一不含核酸酶的
1.5ml离心管中,留取1μlrna溶液用 nanodrop测浓度,再取3μl左右rna溶液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剩下的rna溶液立即全部反转成cdna,防止发生降解。
36.3.cdna的合成
37.按照反转录试剂盒说明书合成cdna第一链,步骤如下:
38.(1)取两支200μl不含核酸酶的pcr管,各加入3μl 10mm dntpmix、3μl 50μm oligo(dt)20、24μlrna,轻柔混匀;
39.(2)65℃加热5min,使模板变性,二级结构打开;
40.(3)立即置于冰上冷却至少1min;
41.(4)现配合成cdna的预混液:
[0042]042][0043]
(5)向两支pcr管中各加30μl预混液,用微量移液器混匀;
[0044]
(6)将反应混合液进行加热:50℃退火反应50min,然后85℃加热5min使反应终止;
[0045]
(7)向反应混合液中各加入3μlrnaseh并混匀,在37℃加热处理20min,分解未完全反应的rna;
[0046]
(8)第一链cdna的合成完成,分装后于

20℃保存备用。
[0047]
4.重链抗体可变区vhh基因的扩增
[0048]
取igg2和igg3可变区vhh基因各自的简并引物对,以cdna为模板分别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引物对f、r2用于克隆igg2亚型,引物对f、r1用于igg3亚型的克隆,反应体系如下:
[0049][0050]
pcr程序为:
[0051][0052]
其中扩增igg2、igg3对应的上游引物分别为引物r2、r1,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
[0053]
表1 vhh抗体基因扩增与测序引物序列表
[0054][0055]
5.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文库的构建
[0056]
采用sfii分别对载体pcomb3x和vhh进行酶,运用t4连接酶连接酶切后的vhh片段与载体pcomb3x,取3μl连接产物到25μl e.coli er2738感受态细胞中,轻混后全部吸出转移至预冷电转杯(内径为1mm)中,快速放置于电转仪中进行电转化;电击后,立即加入1ml37℃预热的soc培养基到电转杯中,用移液枪轻轻吸打混匀,转移至摇菌管中,于37℃摇床中250g震荡复苏培养1h;重复电转了10次,每次3μl连接产物,汇集10次转化的菌液并取1μl用无菌水稀释10倍后涂布在lb

amp平板上,于37℃培养箱培养过夜用于估算库容量。将全部转化菌转至200mlsb培养基中,加入羧苄青霉素至50μg/ml、四环素至 20μg/ml;250g,37℃培养至od
600
为0.6;加入1ml辅助噬菌体(1
×
10
13
pfu/ml),37℃静置侵染30min;250g,37℃培养2h,加入卡那霉素至浓度为70μg/ml,继续培养过夜;次日,将菌液离心,4℃、10000g离心15min;取上清到无菌离心管中,加1/4体积peg/nacl溶液,冰浴2h,再离心,弃上清,用10ml重悬液(含1
×
蛋白酶抑制剂、0.02%nan3、0.5%bsa 的pbs缓冲液)重悬沉淀;用0.22μm滤器过滤噬菌体溶液,除去残留的细菌等;所得噬菌体溶液即为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文库,将其分装、做好记号,保存于

70℃。
[0057]
6.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免疫文库的鉴定
[0058]
从平板上随机挑30个单克隆各至1mlsb培养基中,37℃培养至菌液od
600
约为0.8,取出菌液,以gback为引物(见表1),送公司测序,分析克隆序列,判定所建库的多样性程度。测序结果如图1所示,从所选30个单克隆的插入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可以看出,纳米抗体的保守区fr1、fr2、fr3和fr4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可变区cdr1、cdr2和cdr3 区不尽相同。尤其是cdr3区(氨基酸100位至120位之前的区域)的高度多样性使得噬菌体展示文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表明所构建的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库多样性良好,可用于后续的筛选工作。
[0059]
实施例2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的淘选及鉴定
[0060]
(一)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的淘选
[0061]
以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为靶标物(所述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是由保藏编号为 cctcc no.c201018的杂交瘤细胞株2c9分泌产生,杂交瘤细胞株2c9已于2010年7月13 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且已在专利《杂交瘤细胞株2c9、其产生的抗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申请号:201110108230.6中公开),通过逐轮降低包被原浓度、竞争洗脱的黄曲霉毒素m1标准品浓度,交替使用封闭试剂,进行亲和富集淘选,获得针对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的抗体,即抗抗体,又称作抗独特型抗体,淘选步骤如下:
[0062]
(1)包被:包被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50μg/ml,100μl/孔,包6孔,用包被buffer 稀释均可;去吸附孔,包被3%bsa/pbs,300μl/孔,包6孔;4度过夜包被的效果优于37℃孵育2h;
[0063]
(2)封闭:3%pbstm,300μl/孔,37℃孵育2h后,手洗板3次;
[0064]
(3)加库至包被抗原孔:100μl/孔,37℃反应1h,再室温摇床反应1h,然后用带滤芯枪头手洗这6个孔,洗板10次;
[0065]
(4)洗脱:配制100ng/ml黄曲霉毒素m1标准品,室温摇床反应30min;
[0066]
(5)去吸附:将洗脱液转移到去吸附孔,100μl/孔,室温反应1h;
[0067]
(6)汇集600μl洗脱物,称为“1st output”,第一轮淘选完成;1st output需经过扩增才能用于第二轮的淘选;
[0068]
(7)测定“1st output”滴度,取10μl“1st output”,梯度稀释至103、104、105,这3个稀释液各取10μl侵染90μl er2738(od为0.8),37℃静置30min,涂布lb

amp(氨苄)平板,37℃过夜培养,次日数平板上的单克隆数,估算滴度。
[0069]
在随后的淘选中,包被抗体浓度逐步减少,洗脱液中黄曲霉毒素m1浓度逐渐降低,进行三轮淘选,淘选过程见表2,淘选富集结果见表3。
[0070]
表2噬菌体纳米抗体库的淘选
[0071][0072]
表3每轮淘选噬菌体富集结果
[0073]
[0074]
(二)阳性噬菌体克隆的鉴定
[0075]
(1)从最后一轮淘选的output滴度平板上随机挑取30个单克隆,于lb

amp平板上保菌,同时接入3mlsb培养基;
[0076]
(2)37℃摇床培养4

5h,至od值为0.8,加入30μlm13ko7辅助噬菌体,37℃静置30min;
[0077]
(3)37℃摇床培养1h,加终浓度为70μg/mlkana,37℃培养;
[0078]
(4)次日,各取500μl菌液离心,5000g、10min,上清直接用于phage

elisa;
[0079]
(5)elisa板封闭,3%pbstm,300μl/孔,37℃孵育1h,机洗板3次;
[0080]
(6)每个克隆的噬菌体上清加到对应的3个孔中,每孔50μl,1,4,7,10列加50μl标准品,2,3,5,6,8,9,11,12列加50μl10%甲醇/pbs缓冲液,加好后酶标仪震荡混匀;
[0081]
(7)37℃静置1h,手洗板10次;
[0082]
(8)二抗,anti

m13辣根过氧化物酶,1:5000稀释,37℃孵育1h;
[0083]
(9)显色,37℃温育15min,检测450nm处的吸光值。
[0084]
对30个克隆做phage

elisa,发现它们与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结合反应差别较大。phage

elisa测定中,与抗体反应od
450
值较高,同时加入afm1后od
450
值明显降低现象的噬菌体克隆判定为阳性,结果如图2所示,通过四轮淘选共获得21个阳性克隆(依次为1、2、3、4、6、7、8、11、12、14、16、17、20、21、23、24、25、27、28、29、30号克隆)。根据上述elisa结果,将阳性克隆从保菌平板上挑出,活化培养后送至上海生工公司进行序列分析,测序引物为gback,对21个阳性克隆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1个单克隆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表明在筛选过程中成功富集到1株可以与黄曲霉毒素m1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纳米抗体,命名为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vhhc4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
[0085]
实施例3黄曲霉毒素m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的表达与纯化
[0086]
(一)top10f’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0087]
(1)用挑取适量top10f’划线于lb

四环素平板,37℃培养过夜;
[0088]
(2)挑取top10f’单克隆到5mllb培养基中,37℃、250rpm培养至od
600
为0.6~0.8;
[0089]
(3)将菌液置于冰上静置30min;
[0090]
(4)4℃下,5000g离心5min后迅速置回冰上,弃上清,加入1ml预冷的0.1mcacl2溶液重悬菌体,吸打混匀后冰浴7min;
[0091]
(5)重复上述操作一次;
[0092]
(6)4℃下,5000g离心5min后迅速置回冰上,彻底吸尽液体,沉淀用100μl预冷的0.1mcacl2溶液重悬,即为top10f’感受态细胞。
[0093]
(二)阳性噬菌体克隆质粒的提取与转化:
[0094]
(1)从vhhc4/er2738的甘油菌中,挑适量划线于lb

氨卞平板,37℃培养过夜;
[0095]
(2)挑vhhc4/er2738单菌落到2mlsb培养基中,37℃培养到od
600
为0.8,提取vhhc4的质粒;
[0096]
(3)冰上,加1.5μlvhhc4质粒到上述制备的100μltop10f’感受态细胞中,轻轻混匀,冰上放置30min;
[0097]
(4)42℃热击90s,迅速放回冰上,放置5min;
[0098]
(5)超净工作台内,向每个离心管中加入700μl lb培养基,37℃、200rpm复苏培养45min;
[0099]
(6)4℃下,12000g离心4min,吸弃上清,向离心管中加入100μl lb培养基重悬沉淀,混匀后涂布lb

氨苄平板,37℃过夜培养。
[0100]
(三)纳米抗体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0101]
在vhh c4/top10f’的平板上,挑单菌落到3mlsb培养基,37℃,250rpm摇床培养过夜后,转接200μl过夜菌到200mlsb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od
600
为0.6,加入200μl 1m iptg, 37℃诱导过夜。4℃,8000g、15min离心收菌,根据菌体沉淀质量,按20ml/g加入裂解液 b

per,充分分散沉淀后室温缓慢摇动10min,再12000g离心20min,上清即为纳米抗体的粗取液。用0.01m pbs7.4透析粗提液,再过0.22μm水相滤膜,以备镍柱纯化。
[0102]
使用ni

nta his
·
bind resin试剂盒纯化纳米抗体粗提液,步骤如下:
[0103]
(1)依次用10倍层析柱体积的无菌ddh2o、0.01mol/l pbs7.4平衡柱子;
[0104]
(2)将过滤除菌后的粗提液加到层析柱中,与填料混合后,室温下摇动1h,使纳米抗体与填料充分结合;
[0105]
(3)将混合液装入柱中,用10倍柱体积的0.01mol/l pbs7.4平衡柱子;
[0106]
(4)由1m咪唑分别配制20mm、40mm、300mm的咪唑

pbs7.4各10ml,过0.22μm水相滤膜,用作洗脱液进行梯度洗脱,用2ml离心管收集流出液;
[0107]
(5)用10ml的20mm的咪唑

pbs7.4过柱子,不收集流出液;
[0108]
(6)用10ml的40mm的咪唑

pbs7.4过柱子,收集前3ml流出液
[0109]
(7)用10ml的300mm的咪唑

pbs7.4过柱子,收集全部流出液;
[0110]
(8)用10倍柱体积的1m的咪唑

pbs7.4洗柱子,不收集流出液,使非特异性结合的杂蛋白全部被洗脱下来;
[0111]
(9)依次用10倍柱体积的pbs、10倍柱体积的ddh2o、10倍柱体积的20%乙醇洗柱,最后用等体积20%乙醇水封柱保存。
[0112]
对各管流出液作sds

page电泳分析,将有明显纳米抗体条带的流出液混合,于pbs 缓冲液中4℃透析过夜,然后用超滤管浓缩,即得vhh c4纳米抗体溶液,并分装于

20℃保存。
[0113]
实施例4抗独特型纳米抗体vhh c4的特异性分析
[0114]
(1)抗独特型纳米抗体vhh c4的特异性分析:用包被缓冲液分别配制浓度为0.2μg/ml 的黄曲霉毒素b1抗原即afb1‑
bsa、赭曲霉毒素a抗原即ota

bsa、t

2毒素抗原即t
‑2‑
bsa 和黄曲霉毒素m1抗原即afm1‑
bsa,4℃过夜包被酶标板;次日,用3%脱脂奶粉/常规磷酸盐缓冲液常规磷酸盐吐温缓冲液溶液封闭,300μl/孔,37℃孵育1h,将抗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赭曲霉毒素ota和t

2毒素的四种单克隆抗体从10μg/ml开始,用常规磷酸盐缓冲液进行倍比稀释,37℃孵育1h;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单克隆抗体,37℃温育1h;加入显色液,37℃显色15min,加入终止液,测定od
450

[0115]
按上述方法包被、封闭后,将vhh c4用常规磷酸盐缓冲液依次三倍稀释,按以上优化的浓度配制抗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赭曲霉毒素ota和t

2毒素的四种单克隆抗体,分别加入50μlvhh c4稀释液和50μl对应的单克隆抗体到各孔中,酶标仪振荡混匀, 37℃孵育1h;再按1:5000稀释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抗体,37℃反应1h;同以上方法
均不存在交叉反应,则velisa特异性好,可针对性地检测乳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
[0126]
实施例6 vhh

elisa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
[0127]
(1)纳米抗体vhh c4在不同样品基质中对afm1的竞争曲线
[0128]
对牛奶和酸奶空白样品直接取10ml在4℃下5000g离心10min,用去除乳脂层的下层清液直接稀释黄曲霉毒素m1标准品,建立基质提取液的velisa竞争抑制曲线;对于奶粉空白样品,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10g溶于50℃预热纯水中,定容至100ml,充分混匀后取 10ml在4℃下5000g离心10min,用去除乳脂层的下层清液直接稀释黄曲霉毒素m1标准品,建立基质提取液的velisa竞争抑制曲线,并与不含基质的反应体系下建立的标准曲线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种样品均对velisa存在较小的基质效应,使基质曲线与无基质时接近,结果如图10所示。
[0129]
(2)vhh

elisa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应用
[0130]
为了评价velisa检测体系的准确性,采用新建立的velisa方法进行了牛奶、酸奶和奶粉样品的添加回收试验。分别对空白的牛奶、酸奶和奶粉样品添加400、600、800ng/l的黄曲霉毒素m1标准溶液,用新建立的方法velisa法检测样品提取液中的afm1含量,结果见表4。afm1的添加回收试验显示,样品添加回收率在84.1~119.1%之间,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基于纳米抗体velisa方法能够应用于黄曲霉毒素m1的污染监测中。
[0131]
表4基于纳米抗体vhh

eilsa的样品添加回收试验
[0132][0133][0134]
注:每个结果为重复三次的平均值
[0135]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实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制。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因此所引申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
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