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学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0: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模组 电子设备 光学 电子


1.本技术涉及电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电子设备普遍配置有用于深度信息测量以及辅助摄像的光敏组件,以使得电子设备尽量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3.然而,为了使得电子设备内的光敏组件能够采集到外部光线,通常需要在电子设备上设置朝向光敏组件的开孔,这样就会对电子设备内部元器件的布局造成诸多约束,难于布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模组以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模组,包括:反射镜组和光线接收器,所述反射镜组的出光方向指向所述光线接收器的入光侧,所述反射镜组用于改变接收到的入射光线的方向,以使改向后的出射光线入射至所述光线接收器,所述入射光线来自所述光学模组的外部。
6.可选的,所述光学模组还包括:
7.光线发射器,所述光线发射器的光线出射面朝向所述光学模组的外部,所述入射光线包括所述光线发射器朝外部发出的检测光线被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线。
8.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线接收器包括:
9.透镜组,所述透镜组的入光侧朝向所述反射镜组的出光方向;
10.光线检测单元,所述光线检测单元的光线感光面朝向所述透镜组的出光侧。
1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模组还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入光端和出光端,所述反射镜组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反射镜组的入射面朝向所述入光端以接收从所述入光端入射的所述入射光线;所述出光端处设置有所述光线接收器。
12.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射光线与所述反射镜组的入射面的夹角为45度。
13.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镜组的入射光线与所述出射光线的夹角呈90
°
、120
°
或180
°
设置。
1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15.边框,所述边框包括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边框的厚度方向贯通至所述边框的外部;
16.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模组,所述光学模组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且所述反射镜组的入射面朝向所述第一开口。
17.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线接收器的入光面与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平行。
18.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光线发射器的光线出射面朝向所述光学模组的外
部、所述入射光线包括所述光线发射器朝外部发出的检测光线被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线的情况下,
19.所述光线发射器的光线出射面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检测光线经所述第一开口发射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或者,
20.所述边框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位于同一侧的第二开口,所述光线发射器的光线出射面朝向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检测光线经所述第二开口发射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
2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油墨层和盖板,所述盖板覆盖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油墨层设置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区域。
2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3.本技术中光学模组的反射镜组可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并使改向后的出射光线入射至光线接收器,如此,在将光学模组配置至电子设备时,无需如相关技术中将光线接收器朝向外部以进行采光,可以降低对光学模组的布局要求,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内部布局。
附图说明
24.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学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光学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种反射镜组设置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种反射镜组设置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三种反射镜组设置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1.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顶部”、“底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32.请参见图1,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学模组1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反射镜组1和光线接收器2,反射镜组1的出光方向指向光线接收器2的入光侧,反射镜
组1可以改变接收到的入射光线a1的方向,并使改得向后的出射光线入射至光线接收器2,上述入射光线a1来自所述光学模组100的外部。
33.在本技术中,上述反射镜组1的出光方向可以理解为反射镜组1的出射光线a2的射出方向。
34.其中,该光学模组100可以包括环境光传感器或者摄像头,此时反射镜组1接收到的入射光线a1可以是来自光学模组100的外部环境光;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光学模组100也可以包括距离传感器,此时反射镜组1接收到的入射光线a1是基于距离传感器朝向外部发射的检测光线经光学模组100外部障碍物(人或物体)反射后的光线。具体地,如图2所示,光学模组100还可以包括光线发射器4,该光线发射器4的光线出射面可以朝向光学模组100的外部,以朝向光学模组100的外部发射如图2中所示得检测光线a4,该检测光线a4被光学模组100外部得障碍物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线即为入射到反射镜组1的入射光线a1。
35.该检测光线可以包括红外光,红外光经外部障碍物反射后作为入射光线a1入射反射镜组1。
36.若光学模组100安装在电子设备内,则上述障碍物可以是独立于光学模组100之外的电子设备内的其他结构,也可以是独立于光学模组100之外的、且在电子设备之外的物体,如用于识别的人脸。
37.可见,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光线发射器被配置于电子设备内时,光线发射器和光线接收器2可以配合运作,以通过光线发射器发射的检测光线经待拍摄物反射后形成反射镜组1的入射光线,反射镜组1改变入射光线的光线方向,以使该入射光线经改向后形成出射光线射入光线接收器2中,进而经光线接收器2对出射光线进行深度检测,实现3d成像。
38.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

图3所示,该反射镜组1可以包括一块镜片,该一块镜片可以为平面反射镜。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一块镜片可以位直角三棱镜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39.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反射镜组1也可以包括多块镜片,通过多块镜片的设置,可以灵活地改变入射光线a1的方向,从而在光学模组100被配置到电子设备时,能够根据电子设备内的情况灵活地布局光线接收器2,以优化电子设备的布局,尽可能地降低对现有排布情况的影响。具体地,如图5所示,该反射镜组1可以包括第一平面反射镜11和第二平面反射镜12,入射光线a1可以入射至第一平面反射镜11并在被第一平面反射镜11反射后入射到第二平面反射镜12,被第二平面反射镜12反射后形成入射至光线接收器2的光线a2。当然,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仅以反射镜组1包括第一平面反射镜11和第二平面反射镜12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反射镜组1也可以包括三片或者三片以上的平面反射镜。
40.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反射镜组1包括多块镜片时,该多块镜片可以均为直角三棱镜,或者也可以既包括棱镜也还可以包括平面反射镜111,本技术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41.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入射光线a1可以以任一角度入射至反射镜组1,作为一个实施例,入射光线a1与反射镜组1的入射面的夹角为45
°
。这样,可以使得反射镜组1可以对入射光线a1的光线方向改变90
°
后射出,这样,可以将光线接收器2设置在远离入射光线a1射入光学模组100的位置处。
42.具体地,如图3所示,假定反射镜组1仅包括第一平面反射镜11,入射光线a1以与第一平面反射镜11呈45
°
的入射方向射入该第一平面反射镜11的入射面,并经该第一平面反射镜11反射后又以与该入射面呈45
°
的出射方向射出,这样,入射光线a1与出射光线a2呈90
°
,以使入射光线的光线方向改变90
°
。或者,仍以图4实施例所示,假定反射镜组1包括直角三棱镜13,入射光线以垂直直角三棱镜13的第一面131的入射方向穿透该第一面131,并以与直角棱镜13的第二面132呈45
°
的入射方向射入该第二面132,并经该第二面132反射后,并以与该第二面132呈45
°
的出射方向射入直角棱镜13的第三面133,并以垂直第三面133的方向射出,这样,入射光线a1与出射光线a2呈90
°
,以使入射光线a1的光线方向改变90
°

43.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反射镜组1为一块平面反射镜时,入射光线a1以与反射镜组1的入射面的夹角呈30
°
的方向入射该反射镜,并经反射镜反射后以与该入射面呈30
°
的方向射出,这样,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呈60
°
夹角。
44.在还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假定该反射镜组1可以包括第一平面反射镜11和第二平面反射镜12,入射光线a1以与第一平面反射镜11的入射面的夹角呈45
°
的方向入射该第一平面反射镜11的入射面,并经该第一平面反射镜11反射后以与第二平面反射镜12的入射面呈45
°
的方向射入,再经第二平面反射镜12反射后,以与该第二平面反射镜12的入射面呈45
°
的方向射出,这样,入射光线a1与出射光线a2呈180
°

45.当然,上述仅以反射镜组1的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呈90
°
夹角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射镜组1的入射光线a1与上述出射光线a2的夹角可以呈90
°
、120
°
或180
°
设置。这样可以使得光线接收器2选择性地设置在出射光线方向的位置处。
46.由此可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100的反射镜组1可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并使改向后的出射光线入射至光线接收器,如此,在将光学模组配置至电子设备时,无需如相关技术中将光线接收器朝向外部以进行采光,可以降低对光学模组的布局要求,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内部布局。
47.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仍以图1和图2所示,所述光线接收器2可以包括透镜组21和光线检测单元22,该透镜组21的入光侧朝向反射镜组1的出光方向,该光线检测单元22的光线感光面朝向上述透镜组21的出光侧。
48.其中,上述透镜组21中用于接收反射镜组1的出射光线a2的镜面所在侧为透镜组21的入光侧,透镜组21的入光侧朝向反射镜组1的出光方向,这样可以使得反射镜组1的出射光线a2射入至透镜组21。透镜组21可以包括多块镜片,用于聚集和过滤来自反射镜组1射出的出射光线a2,以使对接收到的出射光线a2进行聚光、滤除杂光处理。这些杂光可以理解为非成像光线。
49.光线检测单元22的光线感光面朝向透镜组21的出光侧,可以使得透镜组21处理后并透射的光线入射光线检测单元22的光线感光面。
50.可见,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透镜组21的设置能够对反射镜组1的出射光线至少起到聚光且减少杂光的作用,使得光线检测单元22接收到的透镜组21处理后的透射光线a3具有高纯度的所需光线。因此,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线检测器能够提高检测精度。
5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光学模组还可以包括筒体3,上述筒体3包括入光端和出
光端,上述反射镜组1设置于上述筒体3内,且反射镜组1用于接收入射光线的入射面可以朝向筒体3的入光端设置,以接收通过该入光端入射的入射光线;出光端处设置有光线接收器2。
52.在本实施例中,筒体3的两端呈贯通结构,这两端分别是入光端和出光端。
53.光线接收器2可以设置在筒体3内,也可以设置在筒体3外。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光线接收器2为上述包括透镜组21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光线接收器2,则透镜组21可以设置在筒体3内,光线检测单元22可以设置在出光端外,并封堵出光端,以使出光端出射的光线全部入射在光线检测单元22的光线检测面上。作为另一个实施例,透镜组21和光线检测单元22均设置在筒体3内,且光线检测单元22更靠近出光端。
54.可见,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反射镜组1设置于筒体3内,且反射镜组1的入射面朝向入光端,出光端处设置有光线接收器2。筒体3将反射镜组1和光线接收器2稳固地连接在一起,同时还能够起到隔离筒体3外部光线的作用,使得光线接收器2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反射镜组1出射光线的检测精度。
55.当前,光学组件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显示效果要求的提高,使得全面屏的设计已经成为电子设备主流发展趋势。
56.在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全面屏设计与前置光学模组的采光之间的矛盾,通常会在电子设备显示面板上开设朝向接收器镜头的圆孔来实现采光;或者是将显示面板加工成异形结构,例如水滴屏或者刘海屏。而由于开设了的圆孔或者成型为异形显示屏,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显示效果和用户的视觉效果。
5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200,具体参见图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边框201,该边框可以包括第一开口202,上述第一开口202沿边框的厚度方向贯通至边框的外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光学模组100,上述光学模组100设置于电子设备200内,且反射镜组1的入射面朝向第一开口202。其中,电子设备200可以是手机、平板或者智能穿戴式电子设备200。
58.上述边框可以位于电子设备200显示屏幕所在面,也可以位于背离电子设备200显示屏幕所在面,还可以位于电子设备200的侧面。
59.边框位于电子设备200的位置,与光学模组100在电子设备200中所起作用有关系,示例性的,如将光学模组100应用于3d人脸解锁技术,则可以将边框设置于电子设备200显示屏幕的所在面。
60.在本实施例中,来自光学模组100外部的光线就是来自电子设备200外部的光线。基于此,来自光学模组100外部的光线可以通过第一开口202入射至光学模组中。
61.由此可见,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光学模组100设置于电子设备200内,且反射镜组1的入射面朝向第一开口202。这样,在反射镜组1改变来自光学模组100的外部入射光线的作用下,使得光线接收器2可以被灵活地设置在电子设备200内部的任意位置,无需将显示面板加工为异形结构,也无需专门在显示屏上挖用于光线接收器2接收外部光线的圆孔,只需通过边框处的第一开口202,便可以利用反射镜组1改变来自电子设备200外部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得可以在电子设备200内部灵活地设置光线接收器2的位置,进而使得在不破坏电子设备200全面屏结构的前提下,实现深度信息测量、以及辅助摄像的功
能。因此,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能够避免全面屏的局部显示异常的问题,进而达到全面屏的展示效果。
62.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光线接收器2的入光面与上述电子设备200的厚度方向平行。以使得在反射镜组1的作用下,使得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呈90
°
或180
°
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性地将光线接收器2以其入光面垂直于电子设备200的长度方向的安装方式放置,也可以按照其入光面垂直于电子设备200的宽度方向的安装方式放置,进而使得光线接收器2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在电子设备200内部的布局方式。
63.本技术提供实施例中,在上述光线发射器的光线出射面朝向光学模组100的外部、入射光线包括光线发射器朝外部发出的检测光线被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线的情况下,上述光线发射器的光线出射面朝向第一开口202,检测光线经第一开口202发射至电子设备200的外部;上述边框还可以包括:与第一开口202位于同一侧的第二开口203,光线发射器的光线出射面朝向第二开口203,检测光线经第二开口203发射至电子设备200的外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202和第二开口203的开口面积均可以设计得较小,使得外观更加美观,同时还可以避免光线发射器射入的检测光线与检测光线经反射后的入射光线间的光线干扰问题,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光学模组100的检测精度。在本实施例中,则可以将第一开口202和第二开口203前置设置在边框的中心位置处,便于拍摄朝向电子设备200的障碍物,如人脸或是物体等。
6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线发射器向电子设备200外部发射的检测光线所使用的开口与检测光线经反射后的入射光线所使用的开口可以是同一开口,这样,仅需要在边框处设置一个开口,就可以使得电子设备200在没有破坏全面屏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完全实现光学模组100的功能,同时,也能够使得电子设备200的外观更加美观。
6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油墨层和盖板,上述盖板覆盖该第二开口203,油墨层设置于盖板查询第二开口203设置的区域。通过该油墨层可以是用于过滤红外ir光的ir油墨层,以使得光线发射器发出的光线经过ir油墨层后射出红外光。
6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