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9: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打磨 竹木 装置 加工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竹木勺打磨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物质消费品,为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勺子就是人们生活中诸多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竹木类材质的勺子开始被广泛应用和普及。
3.竹木勺生产过程中,竹木被切割出勺子的大体形状后,需要进行打磨形成光滑表面。竹木勺分为勺柄和勺兜,勺柄部分为平面,勺兜部分有凸起的曲面,目前还未有专业的竹木勺的打磨装置能够同时对多个竹木勺的平面和凸起的曲面同时进行打磨,都是依靠人工对竹木勺进行逐一打磨。因此,为了达到打磨的目的,急需设计一种竹木勺打磨的专用机械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打磨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对多个竹木勺的平面和凸起的曲面进行打磨的打磨装置。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打磨装置,包括打磨带、主动轮、从动轮和第一张紧轮,所述打磨带套接于主动轮、从动轮和第一张紧轮呈三角布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导轨和复数个第二张紧轮,所述第二张紧轮间隔布置于第一安装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张紧轮设于第一安装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安装板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导轨。
7.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导轨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导轨朝向主动轮布置,所述第二安装板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导轨,所述从动轮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张紧轮移动到最大距离时,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和第一张紧轮的顶点均与打磨带内表面相切。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张紧轮在初始状态时与所述打磨带留有间距。
10.进一步的,还包括可滑动的定位滚轮,所述定位滚轮设于紧靠所述第二张紧轮前部,所述定位滚轮的滑动方向朝向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打磨带。
11.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水平布置,所述第一张紧轮设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中心的上方,所述第二张紧轮沿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中心对称布置。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张紧轮数量为2个。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张紧轮数量为3个。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打磨装置,在打磨竹木勺的平面时将多个平面依次放在打磨带下方,利用第一安装板带动第一张紧轮和第二张紧轮朝平面移动,第一张紧轮和第二张紧轮朝平面移动时,与第一张紧轮抵触的一侧打磨带变短,而与第二张紧轮抵触的
打磨带变长,第二张紧轮朝平面移动时带动变长部分的打磨带贴附于竹木勺的平面进行打磨;在打磨竹木勺凸起曲面部分时,增大第一张紧轮和第二张紧轮的移动距离,使与第二张紧轮抵触的打磨带可以变得更长,打磨带在第二张紧轮的带动下可以贴附于凸起的曲面,从而对凸起的曲面进行打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打磨装置不仅提高了竹木勺的打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也可以使竹木勺的表面更加平滑。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张紧轮和第二张紧轮分别在初始状态、移动状态和第二张紧轮移动到最大距离时打磨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打磨带分别在打磨平面和凸起的曲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有3个第二张紧轮的结构示意图;
21.标号说明:
22.1、打磨带;2、主动轮;3、从动轮;4、第一张紧轮;5、第二张紧轮;6、第一导轨;7、第一安装板;8、第二导轨;9、第二安装板;10、定位滚轮;a、与第二张紧轮抵触的打磨带;b、平面;c、凸起的曲面;d、与第一张紧轮抵触的打磨带。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4.参照图1至图5,一种打磨装置,包括打磨带1、主动轮2、从动轮3和第一张紧轮4。打磨带1套接于主动轮2、从动轮3和第一张紧轮4呈三角布置。本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安装板7、第一导轨6和复数个第二张紧轮5,第一安装板7和第一导轨6紧挨打磨带1设置,第二张紧轮5间隔布置于第一安装板5的一端,第一张紧轮4设于第一安装板7的另一端,第一安装板7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导轨6,第一导轨6的布置方向与主动轮2、从动轮2的布置方向相交,即第一安装板7的滑动方向与打磨带1的布置方向为不平行,第二张紧轮5设于第一安装板7时位于打磨带1两个内表面之间。
25.使用原理:
26.参照图3至图5,在打磨竹木勺时,将多个平面b分别放在打磨带1下方(也就是相邻两个第二张紧轮5之间的打磨带1下方),控制第一张紧轮4和第二张紧轮5朝平面b移动,第一张紧轮4和第二张紧轮5朝平面b移动时,与第一张紧轮4抵触的一侧打磨带d会变短,而与第二张紧轮5抵触的打磨带a变长,第二张紧轮5朝平面b移动时带动变长部分的打磨带贴附于竹木勺的平面b进行打磨;在打磨竹木勺凸起的曲面c部分时,增大第一张紧轮4和第二张紧轮5的移动距离,使与第二张紧轮5抵触的打磨带a可以变得更长,打磨带1在第二张紧轮5的带动下可以贴附于凸起的曲面c,从而对凸起的曲面c进行打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控制打磨带1在的打磨面的长度变化来实现对平面b或凸起的曲面c进行打磨。而且本技术方案的第一张紧轮4和第二张紧轮5均是安装在第一安装板7上,通过第一安装板7可以实现第一张紧轮4和第二张紧轮5同步移动,可以避免因为第二张紧轮5的移动距离过大而第一张紧
轮4的移动距离太小导致绷断打磨带1。
27.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方案的打磨带1设有两个第二张紧轮5,设置两个第二张紧轮5可以对一个竹木勺进行打磨。第二张紧轮5的数量根据一次需要打磨的竹木勺数量而定,并不局限于2个。第二张紧轮5也可以设置成一个,打磨竹木勺凸起的曲面c时,将勺凸起的曲面c紧挨第二张紧轮5下方的一侧放置,当采用一个张紧轮5时只能对凸起的曲面c半个面进行打磨,适用与特殊结构的竹木勺。
28.参照图1至图5,作为本技术方案优先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的主动轮2和从动轮3水平布置,第一张紧轮4设于主动轮2和从动轮3之间中心的正上方,第二张紧轮5沿主动轮2和从动轮3之间的中心对称布置。
29.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导轨8和第二安装板9,第二导轨8朝向主动轮2布置,第二安装板9可滑动地设于第二导轨8,从动轮3设于第二安装板9,第二安装板9可采用气缸制动的方式在第二导轨8上或采用调节弹簧和旋钮的方式,调节弹簧与第二安装板9连接,转动旋钮可以控制调节弹簧压缩,调节弹簧压缩时带动第二安装板9朝主动轮2滑动。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以调节打磨带1初始状态的松紧度。
30.参照图3,本技术方案还限定了第二张紧轮5的最大移动距离,第二张紧轮5移动到最大距离时,主动轮2、从动轮3和第一张紧轮4的顶点均与打磨带1内表面相切,且该状态打磨带1的张紧度大致等于初始状态打磨带1的张紧度,也就是第二张紧轮5移动到最大距离时,与第一张紧轮抵触的打磨带d可以减小的极限长度等于第二张紧轮抵触的打磨带a增加的长度。采用该技术方案,当第二张紧轮5移动到最大距离时可以保证打磨带1整体长度不变(也就是打磨带1在初始位置时的张紧度与第二张紧轮5移动到最大距离时打磨带1的张紧度一样),通过限制第二张紧轮5的最大移动可以防止打磨带1绷断。
31.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方案的第二张紧轮5在初始状态时与打磨带1的内表面留有间距,因为第二张紧轮5是有两个且间距布置,而第一张紧轮4只有一个,当第一张紧轮4和第二张紧轮5移动地距离一样时,必然会导致第二张紧轮5处的打磨带a增加的长度会大于第一张紧轮处打磨带d减小的长度,使打磨带1在打磨时处于绷紧状态,减短打磨带1的使用寿命,而第二张紧轮4和打磨带1留有间距就可以解决这个技术问题。
32.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方案还包括可滑动的定位滚轮10,定位滚轮10设于紧靠第二张紧轮10前部,定位滚轮10的滑动方向朝向主动轮2、从动轮3之间的打磨带1。将平面b放在打磨带1下方打磨时,定位滚轮10朝向被打磨的平面移动并抵触于竹木勺的平面b,在打磨竹木勺的凸起的曲面c时,定位滚轮10朝向被打磨的凸起的曲面c移动并抵触于竹木勺的凸起的曲面c,打磨凸起的曲面c时定位滚轮10的移动距离要小于打磨平面时移动的距离,即凸起的曲面c经过打磨带1下方时,定位滚轮要回收一定距离,这样可以避免定位滚轮10作用于凸起的面c的压力太大而损坏竹木勺,采用该技术方案在打磨时可以起到固定作用。参照图1,也可以在打磨带1前后两侧均设置一个定位滚轮10(前后两侧的具体位置请参照附图2,前后两侧的限定是便于理解不起限定作用),前后两个定位滚轮10之间的距离要小于竹木勺的长度,该技术方案的定位滚轮10适用于设有输送带的情况,当要打磨的平面b经过打磨带1时,打磨带前方的定位滚轮10抵触于平面b,当平面b打磨完后,平面b到达打磨带1后方的定位滚轮10,此时打磨带1前方的定位滚轮10与平面b分离,而打磨带1后方的定位滚轮10抵触于平面b对凸起的曲面c进行打磨。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