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陶艺设计用一体化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1-07-27 15: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雕塑品 陶艺 成型 设备 设计
一种陶艺设计用一体化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雕塑品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艺设计用一体化平台。



背景技术:

陶瓷雕塑要用黏土配料,然后经过制坯、成型、干燥、烧制等工艺流程制作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的审美也开始融合各种元素,陶瓷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品,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出现创新的表现手法,其中多彩层空心陶泥艺术品便为一种表现形式,当下通常对其进行镂雕的手工艺进行成型。

但是,采用现有技术在长时间的雕塑成型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一定的弊端:一、对多彩层陶器坯体,尤其是非对称形式的陶器进行雕塑创作时,为了呈现艺术内涵,需要在不同位置上镂雕不同的程度,而雕刻较深位置时的刻刀会作用到陶器上较薄的内支撑面,导致作品成型时在空心内部经常发生变形甚至坍塌;二、为了防止坯体整体变形,在坯体上雕通所要呈现的纹样通常镂空面积要适当,而对雕塑经验不足的操作人员来说,经常出现多雕的现象,为防报废需要向陶器坯体多雕出来的通孔上修补半固态腻子,并采用速凝胶粘剂与增韧剂让修补腻子与原坯体牢固结合,但此方式所用的腻子与原坯体结合后仍需固化一段时间,无法快速继续进行成型雕刻;三、雕通坯体过程产生的落料直接掉落到陶艺品内部,雕刻之后一并倒出的过程还存在对坯体造成形变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艺设计用一体化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一种陶艺设计用一体化平台,包括台架、滑动架、调节机构以及顶撑部,所述台架的上端面转动设置有若干个均布的转盘,台架的上端还开设有排屑口,台架的下端设置有集料箱,所述滑动架固定设置于台架上,滑动架上滑动设置有滑动板,所述调节机构转动设置于滑动板上,并用于调节所述顶撑部在陶器内所处的不同位置,顶撑部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斜齿条安装于调节机构上,并用于对陶器的内壁进行局部的顶撑,同时还用于暂留雕刻过程产生的落料。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座、导向件、球囊以及转动杆,所述安装座为空心且内部滑动设置顶杆,顶杆上与安装座内侧壁之间套设有弹簧一,安装座的另一侧端固定有集料槽,安装座的上部环向开设有圆槽,所述导向件呈螺旋状且其下端滑动设置于圆槽内,导向件的上端固定有两根对称设置的支杆,两根所述支杆的上端固定有手轮一,所述手轮一的顶端转动设置于滑动板上,支杆上还设置有簧片,所述球囊设置于安装座内,所述转动杆的下端滑动设置于安装座内并与球囊相接触,转动杆的下部为螺纹设置并滑动设置有升降头,所述升降头的侧端滑动设置有随动件,所述随动件还滑动设置于导向件上,转动杆的上部设置若干个均布的定位环,转动杆的上端固定有手轮二。

优选的,所述顶撑部包括抵靠件、托料件以及“v”形的限位头,所述顶撑部包括抵靠件、托料件以及“v”形的限位头,所述抵靠件的背部固定于斜齿条的端部,抵靠件的上部通过弹簧二滑动设置推动杆,所述托料件转动设置于斜齿条的侧端上,托料件的上部左侧为倾斜面设置,托料件的上部右侧抵接于推动杆上,所述限位头通过扭簧安装于抵靠件的中部,托料件上固定有与限位头的侧端相接触的定位柱。

优选的,所述滑动架垂直设置于台架上,所述滑动板在滑动架上的升降行程不小于陶器整体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集料箱与台架上若干个均布的排屑口通过“v”形的导料斜面相连。

优选的,所述斜齿条与转动杆的下部相啮合,斜齿条还分别与升降头及随动件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簧片的下端抵接于定位环上。

优选的,所述导向件的中部大并上下部小,且螺旋状的导向件上的缝隙间距不小于斜齿条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升降头的顶端与托料件的上部倾斜面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托料件在未转动状态时与限位头的下端相配合,托料件在转动状态时于竖直方向上与集料槽相配合。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通过在台架设置多个滑动架及转盘,实现在一体化平台上的多个工位可同时进行雕刻操作,便于教学以及技术指导,通过在滑动板上设置调节机构和顶撑部,顶杆配合另一侧的抵靠件共同作用下,来实现对非对称式陶器的内壁任意高度处进行局部的顶撑,防止刻刀在多彩层空心陶泥的外层雕刻下较薄的内支撑面出现变形甚至坍塌;

(2)通过设置顶撑部内的托料件与之配合的限位头,实现对落料的暂存目的,收集好的落料在随动件与托料件上部的倾斜面配合作用下,落入正下方的集料槽内,防止落料掉落至坯体内部对后续处理造成影响,而当发现多雕的现象时,能够再次取出多雕的落料,由原位置的原材料配合胶粘剂进行修补,颜色不会出现差异且可快速继续进行成型雕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工位内部分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调节机构与斜齿条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工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工位在更换顶撑位置并收集落料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其中,1-台架,2-滑动架,3-调节机构,4-顶撑部,5-转盘,6-排屑口,7-集料箱,8-斜齿条,21-滑动板,301-安装座,302-导向件,303-球囊,304-转动杆,305-顶杆,306-弹簧一,307-集料槽,308-圆槽,309-支杆,310-手轮一,311-簧片,312-升降头,313-随动件,314-定位环,315-手轮二,41-抵靠件,42-托料件,43-限位头,44-弹簧二,45-推动杆,46-扭簧,47-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陶艺设计用一体化平台,包括台架1、滑动架2、调节机构3以及顶撑部4,所述台架1的上端面转动设置有若干个均布的转盘5,台架1的上端还开设有排屑口6,台架1的下端设置有集料箱7,所述滑动架2固定设置于台架1上,滑动架2上滑动设置有滑动板21,所述调节机构3转动设置于滑动板21上,并用于调节所述顶撑部4在陶器内所处的不同位置,顶撑部4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斜齿条8安装于调节机构3上,并用于对陶器的内壁进行局部的顶撑,同时还用于暂留雕刻过程产生的落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安装座301、导向件302、球囊303以及转动杆304,所述安装座301为空心且内部滑动设置顶杆305,顶杆305上与安装座301内侧壁之间套设有弹簧一306,安装座301的另一侧端固定有集料槽307,安装座301的上部环向开设有圆槽308,所述导向件302呈螺旋状且其下端滑动设置于圆槽308内,导向件302的上端固定有两根对称设置的支杆309,两根所述支杆309的上端固定有手轮一310,所述手轮一310的顶端转动设置于滑动板21上,支杆309上还设置有簧片311,所述球囊303设置于安装座301内,所述转动杆304的下端滑动设置于安装座301内并与球囊303相接触,转动杆304的下部为螺纹设置并滑动设置有升降头312,所述升降头312的侧端滑动设置有随动件313,所述随动件313还滑动设置于导向件302上,转动杆304的上部设置若干个均布的定位环314,转动杆304的上端固定有手轮二31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撑部4包括抵靠件41、托料件42以及“v”形的限位头43,所述抵靠件41的背部固定于斜齿条8的端部,抵靠件41的上部通过弹簧二44滑动设置推动杆45,所述托料件42转动设置于斜齿条8的侧端上,托料件42的上部左侧为倾斜面设置,托料件42的上部右侧抵接于推动杆45上,所述限位头43通过扭簧46安装于抵靠件41的中部,托料件42上固定有与限位头43的侧端相接触的定位柱47。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座301具有一定的适配重量,保证陶器底部不被压变形的同时,还使得顶撑过程趋于稳定,安装座301、顶杆305、集料槽307以及顶撑部4在收拢状态的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小于陶器坯体的上端口,并且在调节顶撑部4位置时,需从陶器的端口处伸入手臂或长杆类阻挡物抵靠于随动件313的侧端,防止其与导向件302在水平方向上同步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架2垂直设置于台架1上,所述滑动板21在滑动架2上的升降行程不小于陶器整体的高度,使得调节机构3在高度方向升降调节的过程中,能够在陶器范围内自由出入,同时还可避免调节机构3在放入陶器内时若有倾斜,会导致边缘楞端挂伤陶器的内底面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料箱7与台架1上若干个均布的排屑口6通过“v”形的导料斜面相连,使得雕刻多层陶器外层时产生的落料能够统一经倾斜面收集到台架1的下端的集料箱7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齿条8与转动杆304的下部相啮合,斜齿条8还分别与升降头312及随动件313滑动连接,通过自锁功能保持顶撑部4在陶器内的顶撑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簧片311的下端抵接于定位环314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302的中部大并上下部小,且螺旋状的导向件302上的缝隙间距不小于斜齿条8的高度,使得对多种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陶艺品均可实现顶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头312的顶端与托料件42的上部倾斜面相配合。

此外,所述托料件42在未转动状态时与限位头43的下端相配合,托料件42在转动状态时于竖直方向上与集料槽307相配合。

工作过程及原理: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待镂雕的陶器坯体放置于转盘5上,在滑动架2上放下滑动板21从陶器坯体的上端口放入调节机构3至最底部,使得安装座301的下底面与陶器的内底面相契合,然后转动手轮一310来带动导向件302在安装座301上转动,进而在转动杆304和升降头312的作用下带动随动件313进行升降调节,直至通过陶器坯体的上端口观察到所要雕刻位置的高度与顶撑部4保持一致,然后按动簧片311并下压手轮二315,带动转动杆304的下端在安装座301内向下滑动,挤压球囊303发生形变后推动顶杆305抵靠至陶器坯体的底部内侧壁上,然后松开簧片311使之抵紧至相应的定位环314之间完成定位,然后转动手轮二315,经与之啮合的斜齿条8带动抵靠件41抵靠至坯体雕刻片区的内壁上,在顶杆305配合另一侧的抵靠件41共同作用下,来实现对非对称式陶器的内壁进行局部的顶撑;

准备工作完成后,在一体化平台上的多个工位可同时进行雕刻操作,便于教学以及技术指导,操作人员通过刻刀进行成型镂雕创作,在对对层陶器的外层进行雕刻时,产生的落料通过排屑口6经下方的倾斜面滑落至集料箱7内,以便完成对外层落料的收集,在抵靠件41的顶撑作用下,多彩层空心陶泥的外层雕刻不会导致较薄的内支撑面出现坍塌,而在雕通过程中坯体上产生的落料会在刻刀的推动下,经镂雕孔推动限位头43发生转动,进入到托料件42上后取出刻刀,限位头43在扭簧46的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竖直阻挡状态,进而实现对落料的暂存目的,防止落料掉落至坯体内部对后续处理造成影响;

而当发现多雕的现象时,只需将刻刀再次顶至限位头43,使限位头43的下端转动至落料上方,再抽回刻刀后,落料便会限位头43的推动下从托料件42中再次取出,由原位置的原材料配合胶粘剂进行修补,颜色不会出现差异且可快速继续进行成型雕刻,若未发现多雕情况,则反向转动手轮二315,经斜齿条8带动托料件42水平移动,随动件313的上端与托料件42上部的倾斜面接触后,带动托料件42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落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正下方的集料槽307内,以完成对坯体雕通落料的精准收集。

基于上述,本发明通过在台架1设置多个滑动架2及转盘5,实现在一体化平台上的多个工位可同时进行雕刻操作,便于教学以及技术指导,通过在滑动板21上设置调节机构3和顶撑部4,顶杆305配合另一侧的抵靠件41共同作用下,来实现对非对称式陶器的内壁任意高度处进行局部的顶撑,防止刻刀在多彩层空心陶泥的外层雕刻下较薄的内支撑面出现变形甚至坍塌;

通过设置顶撑部4内的托料件42与之配合的限位头43,实现对落料的暂存目的,收集好的落料在随动件313与托料件42上部的倾斜面配合作用下,落入正下方的集料槽307内,防止落料掉落至坯体内部对后续处理造成影响,而当发现多雕的现象时,能够再次取出多雕的落料,由原位置的原材料配合胶粘剂进行修补,颜色不会出现差异且可快速继续进行成型雕刻。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