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变调机构及箜篌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1: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箜篌 变调 机构


1.本发明涉及箜篌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调机构及箜篌。


背景技术:

2.国学经典走进课堂、汉服文化风靡社会、诗词歌赋掀起热潮,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牌崇感和自豪感也越来越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乐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男女老少,人们逐渐尝试在学习、欣赏和演奏的过程中体会中国传统乐器所带来的精神升华。
3.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在古代宫廷以及民间均广泛流传,从古代的竖箜篌、卧箜篌、风首箜篌发展至现代的双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转调箜篌,在传入时的结构和外貌上均作出了突出改进,使箜篌的外观焕然一新,音响效果和演奏手法上也有了长足发展。
4.现代箜篌通常安装有变调机构(一般为脚踏式变调机构),使其成为结构完善、造型优美、表现力强的乐器。在使用脚踏式变调机构改变琴弦的音调时,弹奏者受视觉和触觉限制无法精确的控制脚踏机构,进而造成琴弦音调不准。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调机构及箜篌,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变调机构在使用时会受视觉和触觉限制而无法实现准确控制,进而造成琴弦音调不准的技术问题。
6.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调机构,应用于箜篌上,箜篌包括琴架和设置在琴架上的琴弦,所述变调机构用于改变琴弦的音调,包括:
7.动杆组件,所述动杆组件活动的穿设在琴架上,所述动杆组件具有第一运动状态和第二运动状态,在所述第一运动状态,所述动杆组件朝向琴弦运动以抵紧琴弦;在所述第二运动状态,所述动杆组件朝远离琴弦的方向运动以使琴弦复位;
8.拨动组件,所述拨动组件固定在所述琴架上,且所述拨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动杆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动杆组件在所述第一运动和所述第二运动之间切换。
9.在一种变调机构的实施例中,所述动杆组件包括主杆、变调杆以及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套设在所述主杆上,所述支撑轴承固定设置在琴架的安装孔中,所述变调杆与所述主杆固定连接,所述变调杆用于与琴弦抵接;
10.所述变调杆与所述主杆垂直连接;且所述变调杆呈圆柱形。
11.在一种变调机构的实施例中,所述变调杆的周侧形成有限位槽,在所述变调杆抵紧琴弦的过程,琴弦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
12.或,所述变调杆远离所述主杆的一端周侧凸起形成防脱部,在所述变调杆抵紧琴弦的过程,所述防脱部用于防止琴弦脱离所述变调杆。
13.在一种变调机构的实施例中,所述变调杆包括第一变调杆和第二变调杆,所述第一变调杆和所述第二变调杆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杆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变调杆所述第二变调杆分别用于与琴架两侧的琴弦抵接。
14.在一种变调机构的实施例中,所述拨动组件包括驱动杆和转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形成所述驱动端,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一端与琴架转动连接,在所述拨动组件驱动所述动杆组件的过程中,所述驱动杆作直线运动,所述转杆转动运动。
15.在一种变调机构的实施例中,所述转杆形成有把手部,所述把手部用于驱动所述转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驱动杆直线运动;
16.所述转杆还形成有限程部,所述限程部用于限制所述转杆的转动角度。
17.所述拨动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在琴架上的定杆,所述转杆远离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定杆转动连接;
18.其中,所述限程部与所述定杆抵接以限制所述转杆的转动角度。
19.在一种变调机构的实施例中,所述转杆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定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动杆组件转动连接。
20.在一种变调机构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开设有行程口;所述转杆的一端与所述定杆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行程口中并沿所述行程口的延伸路径运动。
21.在一种变调机构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杆形成有连接槽,所述驱动端限位于所述连接槽中;
22.所述主杆还形成有经过所述连接槽的第一通孔,所述驱动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变调杆包括抵接部和定位部,所述抵接部用于与琴弦抵接,所述定位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23.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所述定位部的投影位于所述抵接部的投影内,且所述抵接部与所述主杆的外周壁抵接。
24.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箜篌,所述箜篌包括琴架、设置在所述琴架上的琴弦以及设置在所述琴架上用于改变所述琴弦的音调的变调机构,所述变调机构为第一方面所述的变调机构。
25.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本方案将动杆组件活动的穿设在琴架上,拨动组件也设置在琴架上,因此,基于动杆组件和拨动组件的位置设置,弹奏者可通过手部作用于拨动组件使其驱动端驱动动杆组件,手部的灵敏度和感知度较高,因此弹奏者可较好的控制拨动组件;具体地,在需要改变琴弦的音调的时,拨动组件的驱动端驱动动杆组件作第一运动,即动杆组件朝向琴弦运动以抵紧琴弦,使琴弦的张力增大以达到改变音调的效果;在不需要改变琴弦的音调时,拨动组件的驱动端驱动动杆组件作第二运动,即动杆组件朝远离琴弦的方向运动,以使动杆组件不与琴弦抵接,进而使得琴弦复位;在拨动组件驱动动杆组件运动的整个过程,弹奏者还可以通过视觉实时监测以辅助手部的工作,进一步调控好手部的作用位置和作用力度,双重保证了该变调机构对琴弦进行变调的准确性。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调机构在使用时会受视觉和触觉限制而无法实现准确控制,进而造成琴弦音调不准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其中:
29.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箜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示出了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1.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箜篌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图4示出了变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4.100、箜篌;10、琴架;10a、第一开口;10b、第二开口;11、上排弦轴板;12、下排弦轴板;13、立柱;14、分隔柱;15、腔板;20、上排弦轴;30、变调机构;31、动杆组件;311、主杆;312、变调杆;3121、第一变调杆;3122、第二变调杆;313、支撑轴承;32、拨动组件;321、驱动杆;322、转杆;322a、把手部;322b、限程部;3221、第一连杆;3222、第二连杆;323、定杆;40、缓冲杆;41、第一环形凹槽;51、定位筒;52、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其他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8.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39.参见图1

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箜篌100,箜篌100包括琴架10、上排弦轴20、下排弦轴、传音码以及琴弦,所述琴架10形成有共鸣腔,传音码固定共鸣腔的外侧上,上排弦轴20和下排弦轴固定在琴架10上并分设在共鸣腔的两侧,琴弦的一端固定在上排弦轴20,琴弦的另一端经过传音码后固定在下排弦轴;琴弦用于发出特定频率的振动,共鸣腔则用于根据琴弦的振动而发出特定的声响,具体地,当演奏者拨动琴弦时,琴弦的振动会通过传音码传播到共鸣腔带动共鸣腔内的空气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40.在本发明中,结合图3和图4,箜篌100还包括用于改变琴弦的音调的变调机构30,该变调机构30包括动杆组件31和拨动组件32,所述动杆组件31活动的穿设在琴架10上,所
述动杆组件31具有第一运动状态和第二运动状态,在所述第一运动状态,所述动杆组件31朝向琴弦运动以抵紧琴弦;在所述第二运动状态,所述动杆组件31朝远离琴弦的方向运动以使琴弦复位;所述拨动组件32固定在琴架10上,且所述拨动组件32的驱动端与所述动杆组件31连接以驱动所述动杆组件31在所述第一运动和所述第二运动之间切换。
41.本方案将动杆组件31活动的穿设在琴架10上,拨动组件32也设置在琴架10上,因此,基于动杆组件31和拨动组件32的位置设置,弹奏者可通过手部作用于拨动组件32使其驱动端驱动动杆组件31,手部的灵敏度和感知度较高,因此弹奏者可较好的控制拨动组件32;具体地,在需要改变琴弦的音调的时,拨动组件32的驱动端驱动动杆组件31作第一运动,即动杆组件31朝向琴弦运动以抵紧琴弦,使琴弦的张力增大以达到改变音调的效果;在不需要改变琴弦的音调时,拨动组件32的驱动端驱动动杆组件31作第二运动,即动杆组件31朝远离琴弦的方向运动,以使动杆组件31不与琴弦抵接,进而使得琴弦复位;在拨动组件32驱动动杆组件31运动的整个过程,弹奏者还可以通过视觉实时监测以辅助手部的工作,进一步调控好手部的作用位置和作用力度,双重保证了该变调机构30对琴弦进行变调的准确性。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调机构30在使用时会受视觉和触觉限制而无法实现准确控制,进而造成琴弦音调不准的技术问题。
42.此外,该变调机构30结构简单,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安装成本,便于普遍使用。
43.需要说明的是,琴架10上形成有安装孔,动杆组件31限位在安装孔中,以实现动杆组件31活动穿设在琴架10上。
44.参见图4,所述动杆组件31包括主杆311和变调杆312,所述主杆311活动穿设于琴架10,所述变调杆312与所述主杆311固定连接,所述变调杆312用于与琴弦抵接。具体地,拨动组件32的驱动端与主杆311连接,以驱动主杆311沿着安装孔的中心轴线作直线运动,变调杆312在主杆311的带动下可朝向琴弦运动以抵紧琴弦、或远离琴弦以解除对琴弦的抵接。
45.需要说明的是,变调杆312一次可改变一根琴弦的音调,一个变调机构30对应一根琴弦设置;也可以加长变调杆312的长度,使变调杆312一次可抵紧多根琴弦,即变调机构30对应多根琴弦设置,则变调杆312一次可改变多根琴弦的音调。
46.在一种实施例中,变调杆312为一个,即本实施例中的变调机构30可应用与单排弦箜篌100,即仅在琴架10的一侧设置有琴弦。其中,变调杆312可位于琴架10与琴弦之间,则在变调杆312抵紧琴弦的过程中,变调杆312推动琴弦朝远离琴架10的方向运动;或,琴弦位于琴架10与变调杆312之间,则在变调杆312抵紧琴弦的过程中,变调杆312推动琴弦朝靠近琴架10的方向运动。
47.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变调杆312包括第一变调杆3121和第二变调杆3122,所述第一变调杆3121和所述第二变调杆3122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杆311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变调杆3121所述第二变调杆3122分别用于与琴架10两侧的琴弦抵接。即本实施例中变调机构30可应用于双排弦箜篌100,即上排弦轴20包括设置在琴架10一侧的第一上排弦轴20和设置在琴架10另一侧的第二上排弦轴20,下排弦轴包括对应第一上排弦轴20设置在琴架10一侧的第一下排弦轴和对应第二上排弦轴20设置在琴架10另一侧的第二下排弦轴,琴弦包括连接在第一上排弦轴20和第一下排弦轴之间的第一琴弦和连接第二上排弦轴20和
第二下排弦轴之间的第二琴弦。对应的,第一变调杆3121用于抵接第一琴弦,第二变调杆3122用于抵接第二琴弦。
48.其中,第一变调杆3121可位于琴架10与第一琴弦之间,则在第一变调杆3121抵紧第一琴弦的过程中,第一变调杆3121推动第一琴弦朝远离琴架10的方向运动;或,第一琴弦位于琴架10与第一变调杆3121之间,则在第一变调杆3121抵紧第一琴弦的过程中,第一变调杆3121推动第一琴弦朝靠近琴架10的方向运动。第二变调杆3122可位于琴架10与第二琴弦之间,则在第二变调杆3122抵紧第二琴弦的过程中,第二变调杆3122推动第二琴弦朝远离琴架10的方向运动;或,第二琴弦位于琴架10与第二变调杆3122之间,则在第二变调杆3122抵紧第二琴弦的过程中,第二变调杆3122推动第二琴弦朝靠近琴架10的方向运动
49.参见图4,所述变调杆312与所述主杆311垂直连接,以保证变调杆312和琴弦的接触面积,使得变调杆312始终可以和琴弦接触。
50.此外,所述变调杆312呈圆柱形,减小变调杆312与琴弦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因变调杆312与琴弦之间的摩擦力而导致琴弦受损。
5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变调杆312的周侧形成限位槽,在所述变调杆312抵紧琴弦的过程,琴弦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以防止琴弦与变调杆312脱离而导致琴弦变调失败。
52.进一步地,该限位槽呈圆环形,以减小琴弦与限位槽的槽底之间的摩擦力。
53.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变调杆312远离所述主杆311的一端周侧凸起形成防脱部,在所述变调杆312抵紧琴弦的过程,所述防脱部用于防止琴弦脱离所述变调杆312,进而防止致琴弦变调失败。
54.参见图4,所述动杆组件31还包括套设在所述主杆311上的支撑轴承313,且所述支撑轴承313固定设置在琴架10的安装孔中。通过支撑轴承313对主杆311与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以防止主杆311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摆,保证主杆311沿安装孔的中心轴线稳定运动。
55.具体的,支撑轴承313为两个,两个支撑轴承313间隔设置并分别位于安装孔的两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轴承313支撑主杆311运动的稳定性。
56.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主杆311形成有连接槽,所述拨动组件32的驱动端限位于所述连接槽中,以实现驱动端与动杆组件31的连接,使得驱动端可以驱动动杆组件31运动。
57.所述主杆311还形成有经过所述连接槽的第一通孔,所述驱动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变调杆312还具有抵接部和定位部,所述抵接部用于与琴弦抵接,所述定位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因此,变调杆312通过抵接部实现对琴弦的变调,通过定位部将主杆311与驱动端连接在一起,即本实施例中变调杆312和主杆311的连接、驱动端与主杆311的连接整合到一起,一步到位实现三者的组装,简化了动杆组件31的结构和安装。
58.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所述定位部的投影位于所述变调部的投影内,所述抵接部与所述主杆311的外周壁抵接。因此,在通过变调杆312的定位部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来组装主杆311、变调杆312以及驱动端时,当抵接部与主杆311的外周壁抵接时,表明定位部已安装到位
59.参见图4,所述拨动组件32包括驱动杆321和转杆322,所述驱动杆321的一端形成
所述驱动端,所述驱动杆321的另一端与所述转杆32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杆322的一端与琴架10转动连接,在所述拨动组件32驱动所述动杆组件31的过程中,所述驱动杆321作直线运动,所述连杆转动运动。即通过转杆322支撑驱动杆321作直线运动,来带动动杆组件31作直线运动以在第一运动状态和第二运动状态之间切换,因此,驱动杆321通过连杆设置在琴架10上,并通过连杆的转动运动保证驱动杆321可相对琴架10作直线运动;其中,可直接驱动驱动杆321作直线运动,也可通过驱动转杆322转动来间接驱动驱动杆321作直线运动。
60.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转杆322形成有把手部322a,所述把手部322a用于驱动所述转杆32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驱动杆321直线运动。
61.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转杆322还形成有限程部322b,所述限程部322b用于限制所述转杆322的转动角度。通过限程部322b限制转杆322的转动角度,提醒弹奏者琴弦变调到位,提高弹奏者对琴弦的变调速度和使用体验。
62.参见图3和图4,所述拨动组件32还包括用于固定在琴架10上的定杆323,所述转杆322远离所述驱动杆321的一端与所述定杆323转动连接;即转杆322通过定杆323实现其与琴架10的转动连接。
63.其中,所述限程部322b与所述定杆323抵接以限制所述转杆322的转动角度。
64.转杆322的结构和转杆322与动杆组件31的具体连接有多种组合方式,下面对此进行举例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转杆322的结构、转杆322与动杆组件31的具体连接包括且不局限于下述。
65.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所所述连杆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3221和第二连杆3222,所述第一连杆3221远离所述第二连杆3222的一端与所述定杆32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222远离所述第一连杆3221的一端与所述动杆组件31转动连接。即第一连杆3221和第二连杆3222之间可相对转动,以此使得驱动杆321与琴架10活动连接并可相对琴架10做直线运动。
66.具体地,第二连杆3222形成有上述的把手部322a和限程部322b,即通过转动把手部322a,同时带动驱动杆321作直线运动、第一连杆3221做转动运动。
67.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321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开设有行程口;所述转杆322的一端与所述定杆323转动连接,所述转杆322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行程口中并沿所述行程口的延伸路径运动。在转杆322沿行程口的延伸路径运动时,转杆322与驱动杆321之间的夹角随之改变,转杆322相对驱动杆321的支撑高度随着夹角改变发生变化,即通过改变转杆322相对驱动杆321的支撑高度来保证驱动杆321的直线运动。
68.参见图2,琴架10包括上排弦轴20板11、下排弦轴板12、立柱13、分隔柱14以及腔板15;上排弦轴20板11的第一端与下排弦轴板12的第一端连接;立柱13的第一端与上排弦轴20板11的第二端连接,立柱13的第二端与下排弦轴板12的第二端连接;分隔柱14的第一端与上排弦轴20板11的第一端连接,分隔柱14的第二端与立柱13的中部连接;因此,上排弦轴20板11、立柱13以及分隔柱14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开口10a,下排弦轴板12、立柱13以及分隔柱14共同围合形成第二开口10b,腔板15为两个,两个腔板15盖合第二开口10b的两端形成上述的共鸣腔。
69.具体地,上排弦轴20安装在上排弦轴20板11上,下排弦轴安装在下排弦轴板12上,变调机构30则设置在上排弦轴20板11上并位于上排弦轴20与下排弦轴之间。
70.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

图3,所述箜篌100还包括固定在上排弦轴20板11上并位于所述上排弦轴20与所述变调机构30之间的缓冲杆40,琴弦从上排弦轴20引出后,先绕设经过缓冲杆40,再经过动杆组件31,以对琴弦的牵引进行缓冲。
7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杆40的周侧形成有第一环形凹槽41,第一环形凹槽41用于限位琴弦相对缓冲杆40的经过方向和经过范围。
72.参见图3,上排弦轴20板11还形成有定位孔;箜篌100还包括定位筒51和固定件52,定位筒51固定在定位孔中,定位筒51贯穿其上形成有第一固定孔;上排弦轴20具有用于固定琴弦的第一固定部和用于伸进定位筒51内的第二固定部,且第二固定部上形成有第二固定孔,固定件52则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将上排弦轴20安装琴架10上,运用该安装方式,即使在更换上排弦轴20和琴弦后,也能保证琴弦从上排弦轴20引出时的引出方向不变。
73.其中,下排弦轴的结构可参见上排弦轴20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74.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