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键盘乐器的持音机构以及键盘乐器的制作方法

2021-09-10 17: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键盘乐器 机构 具备


1.本发明涉及一种键盘乐器的持音机构以及具备该持音机构的键盘乐器。


背景技术:

2.作为键盘乐器的持音机构,已知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持音机构中,在持音踏板被踩下时,顶杆经由转动杆使工作杆上下移动,工作杆使持音杆转动。
3.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公开h03

1735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在设有持音机构的情况下,由于键盘的进深方向的长度的差异等,需要根据各个乐器来调节在供持音杆通过的中盘上开设的孔的前后方向的位置等持音机构中的各部件的位置。因此,需要根据键盘乐器的机型来设计持音机构。
6.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乐器的持音机构,能够在多个机型的乐器之间使持音机构的部件通用化。
7.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键盘乐器的持音机构,具有:固定部件,其固定于中框或中盘;移动部件,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固定部件,并响应于持音踏板的踩下而使持音杆转动;传递部件,其介于所述持音踏板与所述移动部件之间,并将所述持音踏板的动作向所述移动部件传递。
9.发明的效果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能够在多个机型之间使持音机构的部件通用化。
附图说明
11.图1是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持音机构的键盘乐器的局部剖视图。
12.图2是表示持音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13.图3是表示持音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14.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中盘下方的构成要素的立体图。
15.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持音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16.附图标记说明
17.11中盘,13中框,14持音踏板,15顶杆,17自动演奏单元,25突出部,31转动部件,37线缆,40,40

2固定部件,42a,64a长孔,50移动部件,60持音杆,61可动中盘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9.(第一实施方式)
20.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持音机构的键盘乐器的局部剖视图。特别地,图1表示的是一个键16的后部和制音机构d。以下,将演奏键盘乐器的演奏者侧称为前侧(图1的左方),将左右方向称为从演奏者观察的方向。
21.该键盘乐器具有中盘11。在中盘11的上方,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键16。键16经由平衡销(未图示)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当按下键16的前端部时,键16的后端部上升。在中盘11上形成有收纳孔11b。收纳孔11b形成为在中盘11的左右方向上长。在收纳孔11b的内部收纳有自动演奏单元17(参照图4)。在自动演奏单元17设有与键16相同数量的螺线管单元18。在自动演奏时,螺线管单元18通过将对应的键16的后端部顶起而使键16转动。
22.与各键16对应地设有未图示的琴锤击弦机构。在演奏者或螺线管单元18使键16转动时,对应的琴锤击弦机构动作,该琴锤击打弦28而产生声音。在琴锤击弦机构的后侧设有用于按压弦28的制音机构d。
23.在键盘的设有制音器的键域(例如88个键中的第1键至第69键)设置的制音档上设有制音杆凸缘21。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制音杆22的一端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制音杆凸缘21。制音杆22与各个键16对应地设置。在制音杆22的自由端部即前端部,转动自如地安装有制音块24。在制音块24转动自如地安装有拨头23。拨头23被未图示的弹簧赋予了图1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特性。因此,除了持音踏板14(图4)被踩下的状态之外,拨头23抵靠于在制音块24的下部设置的毡24a。拨头23的前端即突出部25从拨头23向与制音器27的移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并且,在制音块24安装有向上方延伸的制音丝杆26。
24.在制音丝杆26的上端安装有从上方按压弦28的制音器27。制音机构d将制音器27支承为上下移动自如。制音机构d响应于制音踏板(未示出)的踩下而使制音器27从弦28离开。并且,在键16被按下时,键16的后端部将制音杆22向上顶,并且在琴锤即将击打弦之前,制音器27从弦28向上离开。制音器27所离开的弦28的振动不受制音器27抑制。
25.作为持音机构的一部分,设有圆柱形的持音杆60。持音杆60被在键盘乐器的上部固定的轴承(未图示)支承而能够以持音杆60的轴线为中心转动自如。在持音杆60的外表面设有硬质的可动中盘突起61。可动中盘突起61沿着持音杆60的轴线方向形成。
26.图2,图3分别是表示持音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立体图。
27.详细结构如后所述,在持音机构中,当踏下持音踏板14(图4)时,持音杆60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可动中盘突起61变得大致水平。在图1中表示的是踩下持音踏板14而实现持音作用的状态。在图2和图3中,表示的是没有踩下持音踏板14的状态(初始位置)。
28.在键16由于按键而转动时,制音杆22被键16的后端部向上顶起而使制音丝杆26上升。在制音丝杆26上升时,制音器27从弦28离开。在这里,在可动中盘突起61在按键状态下处于图1所示的水平状态时,与处于按键状态的键16对应的拨头23的突出部25卡挂在可动中盘突起61上。因此,制音器27被保持在从弦28离开的位置。因此,即使解除按键而键16恢复到初始位置,对应的弦28的打弦音也能够持续。即,实现持音作用。
29.另一方面,处于非按键状态的键16在可动中盘突起61处于水平状态后被按下。在该情况下,即使键16转动而将制音杆22顶起,拨头23也不会上升到动可动中盘突起61上方。其理由如下所述。首先,在制音块24和拨头23由于按键而上升的过程中,拨头23的突出部25与可动中盘突起61的下表面接触。此时,由于拨头23能够像图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拨头23的突出部25不会移动到动可动中盘突起61上方。因此,当键16回到初始位置时,制音器
27立即下降而与弦28接触,对打弦音进行抑制。
30.在图2,图3中,对持音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该持音机构除了持音杆60之外,主要具有固定部件40和移动部件50。一个l形的柄62从持音杆60向与持音杆60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柄62在前端侧具有左右方向长的圆棒部分即被驱动部62a。在键盘乐器中,里框(边框)12固定于中盘11。中框13固定在内框12的前表面。
31.固定部件40具有主部41,安装片42,上水平部43以及下水平部44,并且通过金属等构成。在安装片42形成有上下方向长的长孔42a(图3)。通过利用螺钉48经由长孔42a紧固于中框13的前表面13a而将固定部件40固定于中框13。此时,能够在长孔42a的形成范围内调节固定部件40相对于前表面13a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从该观点出发,长孔42a发挥调节机构的作用。
32.移动部件50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4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移动部件50主要具有u形部分和l形部分。u形部分具有第一铅直部52,底部51,第二铅直部57以及上限位部53。l形部分具有与第二铅直部57对置的对置部58和下限位部54。
33.在固定部件40的下水平部44固定有固定于线缆套管38的套管固定部47。线缆套管38在形成于中盘11的孔11a内延伸。作为挠性部件的线缆37在线缆套管38和套管固定部47内通过。在线缆37的上端固定有连结部39。移动部件50的第一铅直部52和连结部39通过螺钉46紧固在一起,由此移动部件50和连结部39被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供螺钉46通过的第一铅直部52的孔可以是在上下方向上长的长孔。这样,能够根据键盘乐器的机型来调节移动部件50与连结部39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34.固定部件40的上水平部43与移动部件50的第一铅直部52的上端被弹簧56连接。弹簧56以总是受到拉伸力的状态配置。通过根据键盘乐器的机型来适当地选择弹簧56的张力和长度,能够将移动部件50相对于固定部件40在上下方向上的初始位置设定为所希望的位置。
35.在移动部件50中,第二铅直部57和对置部58被螺钉55紧固。供螺钉55通过的孔是在上下方向上长的长孔。因此,在对第二铅直部57和对置部58进行紧固时,能够调节对置部58相对于第二铅直部57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通过适当地调节对置部58的位置,能够由上限位部53和下限位部54夹住柄62的被驱动部62a。因此,柄62的被驱动部62a能够转动地保持在上限位部53与下限位部54之间。
36.如图4所示,通过踩下持音踏板14,线缆37被拉向下方。当线缆37克服弹簧56的拉力被拉向下方时,移动部件50与连结部39一起向下方平行移动。此时,夹在上限位部53和下限位部54之间的柄62的被驱动部62a一边转动一边向下方位移,因而持音杆60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持音踏板14处于踩下状态时,可动中盘突起61变得大致水平(参照图1)。
37.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中盘11的下方的构成要素的立体图。供线缆37通过的线缆套管38从中盘11的孔11a(也参照图2)向下方延伸。在中盘11的下方配置有线缆套管38,转动部件31。线缆套管38经由支架固定于中盘11。转动部件31经由支架支承于在中盘11上固定的转动轴33。转动部件31以转动轴33的转动中心34为中心转动自如。转动中心34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转动部件31具有一端部32和另一端部35。从线缆套管38伸出的线缆37与转动部件31的另一端部35连接。转动部件31是被顶杆15驱动的被驱动部件。转动部件31的一端部32被顶杆15的上端部驱动。
38.在前后方向上,转动部件31配置在自动演奏单元17的前方,移动部件50配置在自动演奏单元17的后方。因此,从铅直方向观察,转动部件31和移动部件50在前后方向上隔着自动演奏单元17配置。线缆套管38通过自动演奏单元17的下方配置。线缆37在线缆套管38内穿过而从转动部件31配置到孔11a,并且与移动部件50连接。即,线缆37介于脚踏板14与移动部件50之间,起到作为将持音踏板14的动作向移动部件50传递的传递部件的作用。
39.在持音踏板14被踩下时,顶杆15上升。在顶杆15上升而顶杆15的上端部将转动部件31的一端部32顶起时,转动部件31以转动中心34为中心转动。于是,转动部件31的另一端部35将线缆37向图4的右方拉伸。当拉动线缆37时,图2所示的线缆37的部分被拉向下方。因此,如上所述,移动部件50向下方位移,持音杆60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40.顶杆15经由转动部件31总是从弹簧56受到向下方的力。如果解除对持音踏板14的踩下,则由于弹簧56的拉伸力,顶杆15向下方位移而回到初始位置。在该过程中,由于线缆37的拉伸力变小,持音杆60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回到初始位置。
41.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固定部件40固定于中框13,因此无论机型如何,都能够使前后方向上的固定部件40的位置大致相同。即,容易或者不需要进行固定部件40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其原因在于,一般来说,前后方向上的中框与持音杆的相对位置几乎不存在由机型造成的差异。因此,在设置持音机构的基础上,容易在多个机型中共用相同的部件。因此,能够在多个机型之间使持音机构的部件通用化。
42.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要将固定部件40固定于内框12,则由于在内框12的前方存在抬档,制音档等其他部件,因此固定部件40的安装较为困难。通过将固定部件40固定于中框13,能够容易地避免与其他部件的干涉地设置持音机构。
43.并且,转动部件31和移动部件50在前后方向上隔着自动演奏单元17配置,线缆37穿过自动演奏单元17的下方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不需要平衡杆那样的部件,因此容易兼顾自动演奏功能和持音功能。特别是在将现有的持音机构适用于具有自动演奏单元的机型的情况下,难以在避免与自动演奏单元的干涉的同时配置平衡杆。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需要平衡杆,因此在具有自动演奏单元的机型中也容易设置持音机构。
44.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紧固于长孔42a时,能够相对于中框13调节固定部件40的位置。另外,在利用螺钉46紧固移动部件50和连结部39时,能够调节移动部件50相对于壳体固定部47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因此,这些紧固部位实质上成为能够调节移动部件50相对于中框13的位置的调节机构。通过这些调节机构,持音机构能够应对的机型增多,因而通用性提高。
45.需要说明的是,将持音踏板14的动作向移动部件50传递的传递部件不限于线缆37。例如,只要是通过持音踏板14的踩下动作向移动部件50传递拉伸力的部件即可,也可以在一部分包含线缆之外的挠性部件。
46.需要说明的是,用于通过对持音踏板14的踩下而使顶杆15顶起的结构不限于所例示的结构。
47.(第二实施方式)
48.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持音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固定部件的结构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49.如图5所示,固定部件40

2不是固定在中框13上而是固定在中盘11上。在图5的例
子中,在中盘11的上表面11c固定有固定部件40

2。在相当于安装片42的安装片64上形成有前后方向长的长孔64a。安装片64经由长孔64a被未图示的螺钉紧固于中盘11的上表面11c。通过具有长孔64a,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调节固定部件40

2相对于中盘11的位置。主部65的功能与主部41(图2)相同。肋部63为了进行补强而将主部65和安装片64连接,但不是必须的。
50.一般来说,上下方向上的中盘与持音杆的相对位置几乎不存在由机型造成的差异。因此,通过将固定部件40

2固定于中盘11,无论机型如何,都能够使上下方向的固定部件40的位置大致相同。即,容易或者不需要进行固定部件40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因此,在设置持音机构的基础上,容易将相同的部件在多个机型中共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多个机型之间使持音机构的部件通用化。
51.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一起适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而将固定部件固定在中框13和中盘11双方。此时,如果具有针对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机构,则能够将持音机构应用于更多的机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