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拇指琴支架及拇指琴的制作方法

2021-06-25 16: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拇指 支架 乐器 特别
拇指琴支架及拇指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拇指琴支架及拇指琴。



背景技术:

拇指琴是一种源自非洲的乐器,一般包括琴身和1-2排金属弹片和琴支架,琴支架包括前后两个琴枕和一个琴码,弹片置于前后两个琴枕上,两个琴枕之间的琴码向下压迫弹片,使弹片处于一定的紧张度,用手指拨动弹片末端,振动发出声音。现有拇指琴的支架使用分离的前、后琴枕和琴码,制造和组装时存在较大误差,且不能适应多种不同的音阶排列。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组装后误差小且能够适应多种音阶排列的拇指琴支架及拇指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拇指琴支架,包括支架单元,所述支架单元包括前琴枕、后琴枕和琴码,所述琴码位于所述前琴枕和所述后琴枕之间,所述前琴枕和所述琴码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前琴枕和所述琴码固定连接,所述后琴枕和所述琴码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后琴枕和所述琴码固定连接;所述前琴枕的上部设置有前支撑位,所述后琴枕的上部设置有后支撑位,所述琴码的下部设置有向下的压紧部,所述压紧部与所述前支撑位和所述后支撑位之间预留有弹片间隙。

优选地,所述前琴枕、后琴枕、琴码、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前琴枕为一立柱,所述前支撑位为位于所述前琴枕上部的一个凹槽;所述后琴枕为一支撑板,且所述后琴枕靠近所述前琴枕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支撑立板,所述压紧部固定于所述支撑立板的上部;所述支撑立板向所述后琴枕的方向延伸,所述后琴枕也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板的上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琴枕的下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立板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立板包括第一支撑立板和第二支撑立板,所述第一支撑立板和所述第二支撑立板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第一支撑立板、第二支撑立板、琴码及后琴枕之间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的下端开口形成脱模口;所述第一支撑立板和所述第二支撑立板的下部还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板和所述第二支撑立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该拇指琴支架还包括辅助琴码,所述琴码上设置有辅助通孔,所述辅助琴码贯穿所述辅助通孔,所述辅助琴码可相对所述琴码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件也为一连接板;所述琴码的下部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固定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所述琴码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部,所述琴码的下部设置有脱模孔;所述后琴枕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琴枕支撑板。

优选地,该拇指琴支架包括多个支架单元;

多个所述支架单元平齐排列;或者,多个所述支架单元退级排列。

优选地,该拇指琴支架包括多个支架单元,所述支架单元包括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所述第一支架单元的前琴枕、后琴枕和琴码高于所述第二支架单元的前琴枕、后琴枕和琴码;所述第一支架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架单元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支架单元平齐排列;或者,

多个所述支架单元退级排列,且所述第一支架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架单元也退级排列。

优选地,该拇指琴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所述第一支架单元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单元的上部,且所述第一支架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架单元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支架单元包括第一前琴枕、第一后琴枕和第一琴码,所述第二支架单元包括第二前琴枕、第二后琴枕和第二琴码;所述第二琴码位于所述第一前琴枕的下部,所述第二后琴枕位于所述第一琴码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拇指琴,包括弹片和上述任一项所述拇指琴支架,所述弹片插接在所述弹片间隙内。

优选地,该拇指琴还包括琴身,所述拇指琴支架固定在所述琴身上。

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将前琴枕、后琴枕和琴码固定连接,组装时,不用组装拇指琴支架,相对现有的拇指琴组装方便,且避免了组装拇指琴支架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在前琴枕、后琴枕和琴码之间预留弹片间隙,弹片插入该弹片间隙即可,组装方便,且方便更换弹片,通过更换弹片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音阶排列。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优选实施例的支架单元纵向剖面图;

图2为优选实施例的支架单元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平齐式拇指琴支架的整体结构图;

图4为使用平齐式拇指琴支架的拇指琴的整体结构图;

图5为使用平齐式拇指琴支架的另一拇指琴的整体结构图;

图6为退级式拇指琴支架的整体结构图;

图7为使用退级式拇指琴支架的拇指琴的整体结构图;

图8为高低支架单元纵向剖面图;

图9为高低支架单元的整体结构图;

图10为平齐式高低拇指琴支架的整体结构图;

图11为使用平齐式高低拇指琴支架的拇指琴的整体结构图;

图12为使用平齐式高低拇指琴支架的另一拇指琴的整体结构图;

图13为退级式拇指琴支架的整体结构图;

图14为使用退级式拇指琴支架的拇指琴的整体结构图;

图15为双层支架单元的纵向剖面图;

图16为双层支架单元的整体结构图;

图17为平齐式双层拇指琴支架的整体结构图;

图18为使用平齐式双层拇指琴支架的拇指琴的整体结构图;

图19为使用平齐式双层拇指琴支架的另一拇指琴的整体结构图;

图20为退级式双层拇指琴支架的整体结构图;

图21为使用退级式双层拇指琴支架的拇指琴的整体结构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支架单元的整体结构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优选实施例的支架单元的整体结构图。

标号说明:

1.弹片、11.第一弹片、12.第二弹片、2.前琴枕、21.第一前琴枕、22.第二前琴枕、3.琴码、30.辅助琴码、31.第一琴码、32.第二琴码、300.支撑板、4.后琴枕、40.琴枕支撑板、41.第一后琴枕、42.第二后琴枕、5.第二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7.脱模口、8.通孔、9.螺丝、10.琴身、13.底板、14.后柱、15.顶部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拇指琴支架,包括支架单元。参考图1-3,支架单元包括前琴枕2、后琴枕4和琴码3,琴码3位于前琴枕2和后琴枕4之间,前琴枕2和琴码3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6与前琴枕2和琴码3固定连接。后琴枕4和琴码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5与后琴枕4和琴码3固定连接,琴枕、后琴枕4和琴码3的相对位置被固定。安装拇指琴的时候不用单独安装前琴枕2、后琴枕4和琴码3,也省去了调试的步骤,同时也可以避免因安装误差导致的发音不准的问题。前琴枕2的上部设置有前支撑位,后琴枕4的上部设置有后支撑位,琴码3的下部设置有向下的压紧部,压紧部与前支撑位和后支撑位之间预留有弹片间隙。安装时,弹片1被置于前支撑位和后支撑位的上部,同时由琴码3的压紧部将弹片1压紧。

在优选实施例中,前琴枕2、后琴枕4、琴码3、第一连接件6以及第二连接件5一体成型。进一步地,前琴枕2、后琴枕4、琴码3、第一连接件6以及第二连接件5经铸造一体成型,生产制造方便,尺寸精准,误差小。

在优选实施例中,前琴枕2为一立柱,前支撑位为位于前琴枕2上部的一个凹槽,弹片1置于该凹槽内。后琴枕4为一支撑板,且后琴枕4靠近前琴枕2的一端低于其另一端。第二连接件5为支撑立板,压紧部固定于支撑立板的上部。第二连接件5(支撑立板)向后琴枕4的方向延伸,后琴枕4也固定在支撑立板的上部(需要说明的是,此“支撑立板的上部”包括两种情况,第一是指支撑立板的顶部,即支撑立板的上端未突出于后琴枕;第二是指支撑立板的上半部分,支撑立板的上端可以突出于后琴枕)。弹片1从前琴枕2、琴码3的下方穿过到达后琴枕4,继续推进弹片1,使其顺着后琴枕4上行并越过后琴枕4上表面的顶端,则完成了一根弹片1安装。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6为一连接板,需要说明的是,该连接板可以为底板13的一部分。第一连接件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前琴枕2的下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件5(支撑立板)的下部。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5(支撑立板)包括第一支撑立板和第二支撑立板,第一支撑立板和第二支撑立板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预留有间隙。第一支撑立板、第二支撑立板、琴码3及后琴枕4之间形成有腔体,腔体的下部形成有脱模口7,铸造完成后,从该脱模口7脱模,腔体的设置可以减轻该支架的重量。第一支撑立板和第二支撑立板的下部还固定连接有底板13,底板13的与第一支撑立板和第二支撑立板固定连接,即底板13未将脱模口7封闭。

参考图23,在优选实施例中,该拇指琴支架还包括辅助琴码30,琴码3上设置有辅助通孔,辅助琴码30贯穿所述辅助通孔,辅助琴码30的一端朝下,辅助琴码30可相对琴码3移动。

参考图22,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6为一连接板,第二连接件5也为一连接板(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5可以同时为底板13,即前琴枕1和后琴枕3固定在底板13上)。琴码2的下部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300,支撑板300固定在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5上,琴码2固定在两个支撑板300的上部,琴码2的下部设置有脱模孔7,方便生产时脱模。进一步地,后琴枕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5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琴枕支撑板40,琴枕支撑板40固定在底板13上。

参考图3-7,在优选实施例中,该拇指琴支架包括多个支架单元,多个支架单元完全相同,多个支架单元平齐排列,平齐排列是指多个支架单元的端部相平齐,形成平齐拇指琴支架。多个支架单元基本垂直于同一直线,且多个支架单元的端部距离该直线的距离基本相同。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拇指琴支架包括多个支架单元,多个支架单元相同多个支架单元退级排列,形成退级拇指琴支架。退级排列是指多个支架单元平行排列,以垂直于第一个支架单元、且与其端部相交的直线为基准线,其他的支架单元的端部距离该基准线的距离逐渐变大。

参考图8-14,在优选实施例中,该拇指琴支架包括多个支架单元,支架单元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第一支架单元的前琴枕2、后琴枕4和琴码3高于第二支架单元的前琴枕2、后琴枕4和琴码3,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固定连接形成高低支架单元。多个支架单元平齐排列,形成平齐式高低拇指琴支架,平齐排列是指多个支架单元的端部相平齐,多个支架单元基本垂直于同一直线,且多个支架单元的端部距离该直线的距离基本相同。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拇指琴支架包括多个支架单元,支架单元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第一支架单元的前琴枕2、后琴枕4和琴码3高于第二支架单元的前琴枕2、后琴枕4和琴码3,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固定连接形成高低支架单元。多个支架单元退级排列,且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也退级排列,形成退级式高低拇指琴支架。退级排列是指多个支架单元平行排列,以垂直于第一个支架单元、且与其端部相交的直线为基准线,其他的支架单元的端部距离该基准线的距离逐渐变大。

在优选实施例中,多个支架单元一体成型,且多个前琴枕1相互连接固定,使其结构更加稳固,结构也更简单,方便生产制造。多个支架单元形成拇指琴支架时,相邻支架单元共用同一个支撑立板5。

参考图15-21,在优选实施例中,该拇指琴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第一支架单元位于第二支架单元的上部,且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一体成型,形成双层支架单元。第一支架单元包括第一前琴枕21、第一后琴枕41和第一琴码31,第二支架单元包括第二前琴枕22、第二后琴枕42和第二琴码32;第二琴码32位于第一前琴枕21的下部,第二后琴枕42位于第一琴码31的下部,第二后琴枕42由后柱14支撑,后柱14位于第一支架单元的腔体内。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上下叠放,第一支架单元上插接第一弹片11,第二支架单元上插接第二弹片12,第一弹片11和第二弹片12也是上下叠放,且第一弹片11和第二弹片12之间具有合理的间隙,两者互不影响。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一前一后设置,互不影响。第一支架单元上还设置有顶部开口15,顶部开口15开设在第一后琴枕上,且顶部开口15位于靠近第一琴码的一端,顶部开口15的设置同样可以方便脱模。

在优选实施例中,多个双层支架单元之间平齐排列,形成平齐式双层拇指琴支架,多个支架单元退级式排列,形成退级式拇指琴支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拇指琴,包括弹片1和上述任一项拇指琴支架,弹片1插接在弹片间隙内。

在优选实施例中,该拇指琴还包括琴身10,拇指琴支架固定在琴身10上。底板13上设置有通孔8,通过螺丝9将拇指琴支架固定在琴身10的上部。

在优选实施例中,弹片1可按照顺序音阶排列,也可以按照对称音阶排列。顺序音阶是指,弹片1的音阶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对称音阶是指,中间为低音,两边分别向高音排列的音阶。

如果拇指琴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且第一支架单元和第二支架单元上下叠放时,那么就可以可以按照双层顺序音阶排列或者双层对称音阶排列。

本实用新型设置设置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5,通过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5将前琴枕2、后琴枕4和琴码3固定连接,组装时,不用组装拇指琴支架。相对现有的拇指琴组装方便,且避免了组装拇指琴支架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在前琴枕2、后琴枕4和琴码3之间预留弹片1间隙,弹片1插入该弹片1间隙即可,组装方便,且方便更换弹片1,通过更换弹片1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音阶排列。另外,不同的拇指琴支架也可以排列出不同的音阶排列。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