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24 16: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印刷
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一种像专利文献1所述那样的能够选择并使用被收纳于印刷部的下方的卷筒纸、和作为卷筒纸以外的印刷介质的折叠式记录纸(fan-foldedpaper)的印刷装置。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印刷装置中,将卷筒纸以外的印刷介质插入的插入口被设置在装置后部处,从而需要将印刷介质载置于装置的后方。也就是说,在印刷装置的设置中,除了装置尺寸之外,还需要对印刷介质进行载置的载置空间、以及将印刷介质载置于后方时的作业空间,从而存在有印刷装置的设置空间增大这样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167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印刷装置,具备:卷筒纸收纳部,其对卷筒纸进行收纳;单张纸收纳部,其对单张纸进行收纳;印刷部,其能够在从所述卷筒纸收纳部被供给的所述卷筒纸上进行印刷,并且能够在从所述单张纸收纳部被供给的所述单张纸上进行印刷;主体框架,其对所述单张纸收纳部以及所述卷筒纸收纳部进行支承,在所述印刷装置中,所述卷筒纸收纳部和所述单张纸收纳部在所述印刷装置的前后方向上位于与所述印刷部所存在的范围相重叠的范围内,并且位于所述印刷部的铅直方向上的下方处,所述卷筒纸收纳部以及所述单张纸收纳部能够向所述印刷装置的前方抽出。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使卷筒纸收纳部以及单张纸收纳部移动到前方处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印刷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1的示意结构进行说明。印刷装置11为,例如向印刷介质喷出油墨而进行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在于附图上所标记的坐标中,设为印刷装置11被放置在水平面上,并将相互正交的三个假想轴设为x轴、y轴以及z轴。y轴为与印刷装置11的前后方向平行的轴,且将表示y轴的箭头标记的顶端侧设为“前”。x轴为与印刷装置11的左右方向平行的轴,且将表示x轴的箭头标记的顶端侧设为“右”。z轴为与铅直方向平行的假想轴,且将表示z轴的箭头标记的顶端侧设为“下”。

如图1至图3所示那样,印刷装置11具有长方体状的筐体12、以及对印刷装置11的各部进行支承的主体框架16。在筐体12的内部,设置有对作为印刷介质的卷筒纸rp进行收纳的卷筒纸收纳部40、对作为卷筒纸rp以外的印刷介质的单张纸sp进行收纳的单张纸收纳部60、和能够在从卷筒纸收纳部40被供给的卷筒纸rp上进行印刷且能够在从单张纸收纳部60被供给的单张纸sp上进行印刷的印刷部20。卷筒纸收纳部40以及单张纸收纳部60位于印刷部20的铅直方向上的下方处。此外,在y轴上印刷部20所存在的范围、和在y轴上卷筒纸收纳部40所存在的范围与在y轴上单张纸收纳部60所存在的范围相重叠。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1中,单张纸收纳部60位于与卷筒纸收纳部40相比靠下方处。

1-1.印刷部

印刷部20具备:头22,其具有朝向印刷介质而喷出油墨的喷嘴23;滑架21,其上搭载头22;导轨24,其沿着x轴而被配置。此外,印刷部20具备使滑架21沿着导轨24而进行往复移动的移动机构。在与头22对置的位置处设置有对印刷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25。头22通过与滑架21一起在印刷介质的纸宽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喷出油墨,从而在被支承部25支承的印刷介质上实施印刷。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印刷部20而对头22在纸宽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串行头方式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为头在纸宽方向上延伸并以固定的方式被排列的行式头方式的印刷部。

在筐体12的上部中,设置有输送印刷介质的介质输送路径30、和能够将通过印刷部20而被印刷的印刷介质进行切断的切断部27。介质输送路径30具有被设置在与支承部25靠上游处的供给路径30a以及反转路径30b、和被设置在与支承部25相比靠下游处的排出路径30c。进一步地,供给路径30a具有供给卷筒纸的卷筒纸供给路径30r和供给单张纸的单张纸供给路径30s。

供给路径30a为,从卷筒纸供给路径30r起至支承部25为止连结而成的路径。在供给路径30a的上游处,设置有与卷筒纸供给路径30r汇合的卷筒纸汇合点p2。在供给路径30a的下游处,设置有在使印刷介质从下游向上游进行输送时从供给路径30a分支的分支点p1。反转路径30b为,从分支点p1至卷筒纸汇合点p2为止连结而成的路径。在供给路径30a中的卷筒纸汇合点p2和分支点p1之间,设置有与单张纸供给路径30s汇合的单张纸汇合点p3。

在筐体12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将被印刷的印刷介质排出的排出口1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筐体12的前表面是指,筐体12的面向前方的面。排出路径30c为,从支承部25起至排出口14为止连结而成的路径。在排出路径30c的中途处,设置有对通过印刷部20而被印刷的印刷介质进行切断的切断部27。切断部27具有可动刀刃28和固定刀刃29,所述可动刀刃28以能够沿着印刷介质的纸宽方向即x轴而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构成,所述固定刀刃29在纸宽方向上延伸并被固定。可动刀刃28被设置在排出路径30c的上方处,固定刀刃29被设置在排出路径30c的下方处。通过可动刀刃28在相对于固定刀刃29而抵接的同时在纸宽方向上移动,从而将例如从卷筒状态被放卷的卷筒纸rp或空白部等切断。在切断部27的下方处,具备对因由切断部27实施的切断而产生的切断屑进行收纳的切断屑收纳部80。

在介质输送路径30中,设置有对向介质输送路径30被供给的印刷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部31。输送部31在供给路径30a上,从上游起依次具有中间辊32、被设置在中间辊32的外周上的多个从动辊33、以及上游输送辊对34。从动辊33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设置,并在与中间辊32之间夹着印刷介质而进行从动旋转。输送部31在排出路径30c上,从上游起依次具有下游输送辊对35、第一辊对36、以及第二辊对37。第一辊对36位于切断部27的上游处,第二辊对37位于切断部27的下游处。

中间辊32、从动辊33、上游输送辊对34、下游输送辊对35、第一辊对36、以及第二辊对37通过以夹着印刷介质的状态而进行旋转,从而对印刷介质进行输送。通过输送部31进行正转驱动的方式,从而将印刷介质从y轴的正侧、也就是上游向下游实施输送。通过输送部31进行反转驱动,从而将印刷介质从y轴的负侧、也就是下游向上游实施输送。

在印刷装置11中,在对输送部31进行正转驱动而将印刷介质从上游向下游进行输送的同时,针对位于支承部25的印刷介质而从印刷部20喷出油墨从而在印刷介质的第一面上进行印刷。印刷装置11被构成为,能够在作为印刷介质的第一面的背面的第二面上进行印刷。在印刷装置11中,对输送部31进行反转驱动从而使第一面印刷后的印刷介质从下游向上游进行输送。印刷介质从分支点p1经由反转路径30b并到达供给路径30a的上游处。通过印刷装置11再次对输送部31进行正转驱动而使印刷介质在中间辊32的外周上旋转一周,从而将印刷介质的表背反转。在印刷装置11中,在将印刷介质从上游向下游进行输送的同时,针对位于支承部25的印刷介质而从印刷部20喷出油墨从而在印刷介质的第二面上进行印刷。由此,在印刷介质的双面上,都执行了印刷。另外,在印刷介质为从卷筒状态被放卷的卷筒纸rp的情况下,在表面的印刷后,将针对被切断部27切断成单张纸的印刷介质而执行背面的印刷。

1-2.卷筒纸收纳部

如图3所示的那样,在筐体12内,在印刷部20的铅直方向的下方处设置有卷筒纸收纳部40。此外,在y轴方向上,卷筒纸收纳部40所存在的范围与印刷部20所存在的范围相重叠。卷筒纸收纳部40在前表面的下部处具备构成筐体12的一部分的前板部42。在卷筒纸收纳部40中,以经由在筐体12的x方向上延伸的支轴41而能够旋转的方式对卷筒纸rp进行支承。也就是说,卷筒纸rp通过卷筒纸收纳部40而被支承为,能够和支轴41一起以支轴41为旋转中心而进行旋转。

支轴41被构成为,能够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旋转驱动。卷筒纸rp经由支轴41而向正反两个方向被旋转驱动。此外,在卷筒纸收纳部40中,设置有用于将从卷筒状态被放卷的卷筒纸rp朝向卷筒纸供给路径30r进行输送的卷筒纸输送路径50。

卷筒纸输送路径50在从经由支轴41而被支承的卷筒纸rp的前侧起朝向下方而延伸之后向后方屈曲,并绕过卷筒纸rp的下侧以及后侧而朝向上方直至高于卷筒纸rp的位置并且延伸至卷筒纸供给路径30r为止。

卷筒纸输送路径50在其上游端部、也就是卷筒纸输送路径50中的卷筒纸rp的前斜下方的位置处具有基本上直角弯曲的屈曲部50a。并且,在卷筒纸输送路径50中的屈曲部50a的紧接的下游侧处,设置有用于实施对卷筒纸rp的弯曲特性进行矫正的去卷的去卷机构51。

去卷机构51具备第一辊52、第二辊53、具有形成屈曲部50a的一部分的曲面54a的固定曲面部54、和用于使第一辊52移动的移动装置55。第一辊52在与第二辊53以及固定曲面部54相比靠下侧处,以能够移动的状态而被配置。第二辊53以及固定曲面部54以隔开规定间隔且彼此在沿着y轴的前后方向上并排的方式在各自位置被固定的状态下被配置。并且,卷筒纸rp通过第一辊52和固定曲面部54之间、以及第一辊52和第二辊53之间从而向下游侧被输送。

此外,第一辊52通过移动装置55的驱动,从而在图3所示的不对卷筒纸rp进行按压的释放位置、和对卷筒纸rp进行按压并在与第二辊53处进行夹持的夹持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并且,在第一辊52处于夹持位置的状态下,带有弯曲特性的卷筒纸rp在被固定曲面部54引导的同时,向矫正弯曲特性的方向进行弯曲从而被去卷。

此时,第一辊5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二辊53和固定曲面部54之间,并且卷筒纸rp在前后方向上处于第一辊52和固定曲面部54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辊53由在筐体12内所配置的电机所驱动的驱动辊构成,第一辊52由在处于夹持位置时通过经由卷筒纸rp而传递的第二辊53的旋转驱动力而进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构成。

在卷筒纸输送路径50中的、与去卷机构51相比靠下游侧处,以隔开适当间隔的方式而设置有向卷筒纸rp赋予输送力的卷筒纸输送辊对56。通过卷筒纸输送辊对56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卷筒纸rp向卷筒纸供给路径30r被输送。

卷筒纸收纳部40被支承在主体框架16上。卷筒纸收纳部40在对卷筒纸rp进行收纳时,通过被形成在筐体12的前表面上的中央部处的开口部13而向印刷装置11的前方开放。卷筒纸收纳部40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框架16而向印刷装置11的前方以抽出式的方式进行移动。也就是说,卷筒纸收纳部40为能够向相对于印刷装置11而从排出口14排出印刷介质的一侧移动的结构。另外,如图2所示那样,卷筒纸收纳部40的可移动的移动范围为l1。

以此方式,卷筒纸收纳部40位于印刷部20的下方的印刷装置11与卷筒纸收纳部位于印刷部的后方的印刷装置相比,能够减小前后方向上的设置面积。此外,卷筒纸收纳部位于印刷部的后方的印刷装置在将卷筒纸收纳到卷筒纸收纳部中时,由于在装置的上方处需要让卷筒纸通过的空间,从而即使上下方向上也需要在装置尺寸以上的设置面积。

1-3.切断屑收纳部

切断屑收纳部80位于卷筒纸收纳部40的前方处,并且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设置在主体框架16上。在切断屑收纳部80的下侧处,露出了抽出式的卷筒纸收纳部40的前板部42。

切断屑收纳部80具有:外壁81,其在向筐体12的安装时,覆盖开口部13;内壁82,其与外壁81对置;侧壁83,其在x方向的两端处与外壁81以及内壁82接合。在切断屑收纳部80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底壁84,在切断屑收纳部80的上端部上设置有对被切断部27切断的切断屑进行接收的接收口85。内壁82仿照卷筒状态的卷筒纸rp的外周而弯曲。

切断屑收纳部80在底壁84的x方向上的两端侧处,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一对卡合凸部86。另一方面,卷筒纸收纳部40的前板部42在成为x方向的两端侧的位置处,具有朝向上方而开口的一对支承凹部43。切断屑收纳部80在向筐体12安装的安装时,在卡合凸部86与支承凹部43卡合了的状态下,被前板部42所支承。

切断屑收纳部80具有一对金属片87,所述一对金属片87被安装在内壁82的上端部的x方向的两端侧处。此外,在主体框架16中,在切断屑收纳部80被前板部42支承的状态下在与金属片87对置的位置处安装有一对磁铁15。

在将切断屑收纳部80向主体框架16进行安装时,使被形成于下端侧的卡合凸部86与前板部42的支承凹部43进行卡合,之后,以卡合凸部86为支点而使切断屑收纳部80的上端侧朝向主体框架16侧而进行掀动。于是,在切断屑收纳部80经由卡合凸部86而被前板部42支承的同时,通过金属片87被磁铁15吸引,从而使接收口85保持朝向上侧的自立状态。

如图1所示那样,在切断屑收纳部80的安装时,开口部13通过外壁81以及前板部42而被覆盖。此时,外壁81的外表面与前板部42的外表面成为一个面。也就是说,切断屑收纳部80的外壁81以及卷筒纸收纳部40的前板部42作为印刷装置11的筐体12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此外,如图2所示那样,在卷筒纸收纳部40向前方开放的状态下,切断屑收纳部80从主体框架16上被拆下。

1-4.单张纸收纳部

如图3所示那样,在筐体12内,在卷筒纸收纳部40的铅直方向的下方处设置有单张纸收纳部60。在y轴方向上,单张纸收纳部60所存在的范围与卷筒纸收纳部40所存在的范围相重叠。单张纸收纳部60具备在前表面上成为筐体12的一部分的前板部62。单张纸收纳部60具有收纳单张纸sp的箱状的托盘61。托盘61具备:一对边缘导向件65,其在宽度方向上对单张纸sp进行定位时被操作;阻挡件64,其在前后方向上对单张纸sp进行定位时被操作;料斗63,其将被收纳在托盘61中的单张纸sp的下游侧的端部向拾取辊72进行施力。

单张纸收纳部60被支承在主体框架16上。单张纸收纳部60在对单张纸sp进行收纳时,通过在筐体12的前表面上的被形成于下部的开口部17而向印刷装置11的前方开放。单张纸收纳部60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框架16而向印刷装置11的前方以抽出式的方式进行移动。如图2所示那样,单张纸收纳部60的可移动的移动范围为,与卷筒纸收纳部40的移动范围l1相比较长的l2。此外,如图1所示那样,切断屑收纳部80未位于单张纸收纳部60的移动路径、也就是单张纸收纳部60的前方处。

单张纸收纳部60构成将单张纸sp朝向印刷部20而进行供给的单张纸供给单元70的一部分。单张纸供给单元70具有单张纸收纳部60、单张纸输送路径71、拾取辊72、延迟辊73、分离辊74等。

拾取辊72位于被收纳在单张纸收纳部60中的单张纸sp的下游侧端部的上方处。拾取辊72通过以与单张纸sp接触的状态而进行旋转,从而取出单张纸sp。延迟辊73以及分离辊74在拾取辊72的下游处以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方式被设置。延迟辊73以及分离辊74通过在利用拾取辊72而夹入从单张纸收纳部60被取出的单张纸sp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而将单张纸sp朝向印刷部20而送出。

分离辊74为相对于单张纸sp而与和拾取辊72所接触的面为相同的面发生接触的辊,延迟辊73为与其相反一侧的面发生接触的辊。也就是说,延迟辊73处于分离辊74的下方处。另外,延迟辊73为,随着分离辊74的旋转而进行从动旋转的辊。此外,延迟辊73被构成为,相对于单张纸sp的摩擦系数大于分离辊74。并且,分离辊74以及延迟辊73利用该摩擦系数之差而将单张纸sp一张一张地分离并进行输送。

单张纸输送路径71从分离辊74以及延迟辊73起向上方屈曲,并在卷筒纸收纳部40的背后朝向上方而延伸至单张纸供给路径30s为止。

在单张纸输送路径71中,对单张纸sp赋予输送力的单张纸输送辊对75以隔开适当间隔的方式被设置。通过单张纸输送辊对75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单张纸sp在单张纸供给路径30s上被输送。

如以上所叙述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1,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印刷装置11具备对卷筒纸rp进行收纳的卷筒纸收纳部40、和对作为卷筒纸rp以外的印刷介质的单张纸sp进行收纳的单张纸收纳部60。由于卷筒纸收纳部40和单张纸收纳部60在印刷装置11的前后方向上,位于与印刷部20所存在的范围相重叠的范围内,并且位于印刷部20的铅直方向的下方处,因此变得无需用于将印刷介质载置于装置外部的载置空间。由于卷筒纸收纳部40以及单张纸收纳部60向印刷装置11的前方开放,因此变得无需用于在装置的上方或左右对印刷介质进行收纳的作业空间。由此,能够将印刷装置11设置在狭窄的空间内。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卷筒纸收纳部40的下方设置有单张纸收纳部60的结构进行了例示,但即使为在单张纸收纳部的下方设置有卷筒收纳部的结构,也会起到同样的效果。

由于单张纸收纳部60被设置在与卷筒纸收纳部40相比靠下方处,因此能够延长用于将单张纸向印刷部20进行供给的单张纸输送路径71。由此,由于能够以曲率较小的路径来构成单张纸输送路径71,因此能够适当地对单张纸sp进行输送。

由于在单张纸收纳部60的移动路径上没有配置切断屑收纳部80,因此能够在不拆下切断屑收纳部80的条件下,使单张纸收纳部60移动至印刷装置11的前方处。由此,提高了将单张纸sp向单张纸收纳部60中进行收纳时的作业效率。

在卷筒纸收纳部40向前方开放了的状态下,切断屑收纳部80从主体框架16上被拆下。在将卷筒纸rp向卷筒纸收纳部40中进行收纳时,由于切断屑收纳部80被拆下来了,因此能够促使用户进行切断屑的废弃。

由于单张纸收纳部60被构成能够移动至与卷筒纸收纳部40的移动范围相比靠前方处,因此能够同时对卷筒纸rp和单张纸sp进行收纳。

符号说明

11…印刷装置;16…主体框架;20…印刷部;27…切断部;40…卷筒纸收纳部;60…单张纸收纳部;80…切断屑收纳部;rp…卷筒纸;sp…单张纸。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