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3: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热交换 制冷 装置 循环 器及

技术特征:
1.一种热交换器,其中,该热交换器具备:分配部;以及第一传热管以及第二传热管,相对于所述分配部并联连接,所述第一传热管配置在比所述第二传热管靠上方的位置,所述第一传热管具有第一内周面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周面凹陷且在所述第一传热管的周向上排列配置的至少1个第一槽部,所述第二传热管具有第二内周面和相对于所述第二内周面凹陷且在所述第二传热管的周向上排列配置的至少1个第二槽部,所述第一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比所述第二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关于所述至少1个第一槽部和所述至少1个第二槽部的条数、深度、导程角和所述第一传热管以及所述第二传热管的管壁厚中的至少任一个,所述至少1个第一槽部的条数、深度、导程角和所述第一传热管的管壁厚中的至少任一个比所述至少1个第二槽部的条数、深度、导程角和所述第二传热管的管壁厚中的至少任一个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该热交换器还具备经由所述分配部与所述第一传热管以及所述第二传热管串联连接的第三传热管,所述第一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比所述第二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小,且比所述第三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三传热管构成为圆管,所述第三传热管具有第三内周面和相对于所述第三内周面凹陷且在所述第三传热管的周向上排列配置的至少1个第三槽部,关于所述至少1个第一槽部和所述至少1个第三槽部的条数、深度、导程角和所述第一传热管以及所述第三传热管的管壁厚中的至少任一个,所述至少1个第一槽部的条数、深度、导程角和所述第一传热管的管壁厚中的至少任一个比所述至少1个第三槽部的条数、深度、导程角和所述第三传热管的管壁厚中的至少任一个大。5.一种热交换器,其中,该热交换器具备:分配部;以及多个传热管,相对于所述分配部并联连接,所述多个传热管包括第一传热管和配置在比所述第一传热管靠下方的位置的第二传热管,所述第一传热管和所述第二传热管构成为扁平管,所述第一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比所述第二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传热管和所述第二传热管的内部设置有至少1个孔,关于所述第一传热管以及所述第二传热管的孔数和管壁厚中的至少任一个,所述第一传热管小于所述第二传热管。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该热交换器还具备经由所述分配部与所述第一传热管以及所述第二传热管串联连接的第三传热管,所述第一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比所述第二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小,且比所述第三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三传热管构成为扁平管,在所述第三传热管的内部设置有至少1个孔,关于所述第一传热管以及所述第三传热管的孔数和管壁厚中的至少任一个,所述第三传热管小于所述第一传热管。9.一种热交换器,其中,该热交换器具备:分配部;第一传热管以及第二传热管,相对于所述分配部并联连接;以及第三传热管,经由所述分配部与所述第一传热管以及所述第二传热管串联连接,所述第一传热管配置在比所述第二传热管靠上方的位置,所述第一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比所述第二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小,且比所述第三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大。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由所述第一传热管构成的第一制冷剂流路的流路长度与由所述第二传热管构成的第二制冷剂流路的流路长度相等。11.一种热交换器,其中,该热交换器具备:分配部;以及第一传热管以及第二传热管,相对于所述分配部并联连接,所述第一传热管配置在比所述第二传热管靠上方的位置,由所述第一传热管构成的第一制冷剂流路的流路长度与由所述第二传热管构成的第二制冷剂流路的流路长度相等,所述第一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比所述第二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小。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一传热管的外形与所述第二传热管的外形相同。13.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该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流路切换部、减压部、第一热交换器以及第二热交换器,所述流路切换部被设置成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该第一状态下,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减压部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在该第二状态下,所述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所述减压部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被设置为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且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分配部位于比所述第一传热管以及所述第二传热管靠所述制冷剂流动的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分配部位于比所述第一传热管以及所述第二传热管靠所述制冷剂流动的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能够向相对配置于上方的传热管和相对配置于下方的传热管均匀地分配气液2相制冷剂,且与以往的热交换器相比小型化。热交换器(1)包括分配部(10)和相对于分配部并联连接的第一传热管(3a)及第二传热管(3b)。第一导热管配置于比第二导热管靠上方的位置。第一传热管具有第一内周面(30a)和相对于第一内周面凹陷且在传热管的周向上排列配置的至少1个第一槽部(31a)。第二传热管具有第二内周面(30b)和相对于第二内周面凹陷且沿周向排列配置的至少1个第二槽部(31b)。第一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比第二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小。失比第二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小。失比第二传热管的管内压力损失小。


技术研发人员:金谷英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9.03.26
技术公布日:2021/10/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