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承载天线的半挂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1: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半挂车 天线 承载 用于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挂车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承载天线的半挂车装置。


背景技术:

2.该半挂车装置与牵引车组成汽车列车,用于天线系统的运输与固定,它既是天线系统的运输工具,又是天线系统的工作平台基础,是某天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用于承载天线的半挂车装置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装置,在现有的用于承载天线的半挂车装置中,还都是使用一个整体的半挂车,由于半挂车的离地间隙不能进行调节,当通过在铁路货车上进行长距离运输时,天线在铁路货车上的高度超限,从而影响了天线的运输性能,
3.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承载天线的半挂车装置。
5.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承载天线的半挂车装置,因此提高了对天线的运输性能。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安装天线的前车部、设置为与前车部组成运输车辆的后车部、设置在后车部与前车部之间的对接装置。
7.由于设计了前车部、后车部和对接装置,通过前车部和后车部,实现了对天线的承载,通过对接装置,实现了对天线的高度进行了调节,因此提高了对天线的运输性能。
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天线的高度进行了调节的方式把前车部、后车部和对接装置相互联接。
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通过摆动运动实现对天线的高度进行了调节的方式把对接装置与前车部和后车部联接。
1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对接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上销轴和下销轴。
1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前车部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前支腿和后支腿。
1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前车部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安装座。
1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前车部和后车部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和第五箱体。
1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前车部和后车部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限位支架和限位座。
1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前车部上分别设置有前支腿、后支腿、安装座、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在后车部上分别设置有第四箱体和第五箱体并且在前车部和后车部之间分别设置有上销轴和下销轴。
1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车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梁部、牵引销部、第一轴套部、第二轴套部、第一横梁部和第二梁部并且第一梁部的后端头设置为与第一轴套部联接,第二梁部的后端头设置为与第二轴套部联接并且第一横梁部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梁部的内侧面部和第二梁部的内侧面部联接,第一梁部的前端头下端端面部和第二梁部的前端头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支撑板与牵引销部联接并且第一梁部的前端头上端端面部和第二梁部的前端头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联接,第一梁部的鹅颈部和第二梁部的鹅颈部分别设置为与前支腿联接并且第一梁部的横部后端端面部和第二梁部的横部后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后支腿联接,第一梁部的横部前端端面部和第二梁部的横部前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三箱体联接并且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分别设置为与安装座联接,第一轴套部的上轴套部和第二轴套部的上轴套部分别设置为与上销轴联接并且第一轴套部的下轴套部和第二轴套部的下轴套部分别设置为与下销轴联接,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分别设置为z字形板状体并且第一横梁部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上轴套部和下轴套部分别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上轴套部和下轴套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嵌入式联接,位于牵引销部与第一梁部之间和牵引销部与第二梁部之间的支撑板设置为呈二字形分布的矩形片状体。
1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后车部设置为包含有车架部和轮系部并且车架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轮系部联接,车架部的前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上销轴和下销轴与前车部联接并且车架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四箱体和第五箱体联接,车架部设置为前端头具有销轴孔的矩形框状体并且轮系部设置为外置弹簧板的轴轮,位于车架部的前端头上销轴孔设置为与上销轴联接并且位于车架部的前端头下销轴孔设置为与下销轴联接。
1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支腿和后支腿分别设置为腿架部、抱紧筒部和伸缩缸部并且抱紧筒部设置为包含有内弧板体和外弧板体,腿架部的内端头设置为与前车部联接并且腿架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内弧板体联接,内弧板体和外弧板体设置为与伸缩缸部抱笼式联接并且外弧板体设置为通过螺杆螺母与内弧板体联接,腿架部设置为梯形筒状体并且内弧板体和外弧板体分别设置为ω字形片状体,伸缩缸部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伸缩缸部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牵引车的液压装置联接。
1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上销轴和下销轴分别设置为包含有轴部、端头座部、第一耳座部和第二耳座部并且轴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端头座部联接,第一耳座部的内端头和第二耳座部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前车部联接并且轴部分别设置为与前车部和后车部贯串式联接,轴部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端头座部设置为t字形板状体,第一耳座部和第二耳座部分别设置为双耳座并且第一耳座部和第二耳座部分别设置为与u形螺栓的竖部套接式联接并且端头座部设置为与u形螺栓的横部接触式联接。
2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安装座设置为包含有圈部、第一加强板部、第二加强板部、第三加强板部、第四加强板部和过线座部并且圈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车部联接,在圈部与前车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板部、第二加强板部、第三加强板部、第四加强板部和过线座部并且圈部设置为环状体,第一加强板部、第二加强板部、第三加强板部和第四加强板部分别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过线座部设置为耙齿形座状体。
2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和第五箱体分别设置为盒状体并且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分别设置为与前车部联接,第四箱体和第
五箱体分别设置为与后车部联接。
2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车部、后车部和安装座与上销轴和下销轴设置为按照分段铰接的方式分布并且前车部、后车部、上销轴、下销轴和安装座与前支腿和后支腿设置为按照液压动力升降的方式分布,前车部、后车部、上销轴、下销轴和安装座与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和第五箱体设置为按照附加储存区间的方式分布,前车部的中心线、前支腿的中心线、后支腿的中心线、后车部的中心线、安装座的中心线、第一箱体的中心线、第二箱体的中心线、第三箱体的中心线、第四箱体的中心线和第五箱体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圈部与第一梁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板部,在圈部与第二梁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加强板部和第四加强板部,在圈部与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三加强板部和过线座部,第一耳座部和第二耳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梁部联接,第一耳座部和第二耳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梁部联接,轴部分别设置为与上轴套部和下轴套部联接,腿架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联接,一个腿架部、一个抱紧筒部和一个伸缩缸部设置为组成一组单侧支腿部件,其中两组单侧支腿部件设置为组成前支腿,其中另两组单侧支腿部件设置为组成后支腿。
2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限位支架设置在前车部上,限位座设置在后车部上并且限位座设置为与限位支架接触式联接。
2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限位支架设置为包含有斜梁部、第二横梁部和贴合板部并且斜梁部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位于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之间的后端头的上第一横梁部联接,斜梁部的下端头设置为与贴合板部联接并且第二横梁部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位于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之间的后端头的上第一横梁部联接,第二横梁部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斜梁部的的下端头内侧面部联接并且贴合板部设置为与限位座接触式联接,贴合板部的横向中心线与前车部1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34

38
°
并且斜梁部和第二横梁部分别设置为矩形杆状体,贴合板部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2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限位座设置为包含有座部、外接触垫部和上接触垫部并且外接触垫部设置为通过螺钉与座部的外侧面部联接,上接触垫部设置为通过螺钉与座部的上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座部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车架部的前端头内侧面部联接,外接触垫部设置为与位于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之间的后端头的下第一横梁部接触式联接并且上接触垫部设置为与限位支架接触式联接,外接触垫部的中心线设置为与前车部的横向中心线呈相互垂直分布并且上接触垫部的中心线设置为与前车部的横向中心线呈相互平行分布,座部设置为l字形板状体并且外接触垫部和上接触垫部分别设置为橡胶块。
2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车部、后车部、上销轴、下销轴和安装座与限位支架和限位座设置为按照摆动限位的方式分布,一个限位支架和一个限位座设置为组成一组限位部件并且两组限位部件分别设置在前车部和后车部之间,其中一组限位部件设置在位于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之间的后端头的第一横梁部的其中一个端头并且其中另一组限位部件设置在位于第一梁部和第二梁部之间的后端头的第一横梁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上接触垫部设置为与贴合板部接触式联接。
27.在本技术方案中,前车部和后车部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前支腿、后支腿、上销轴、下销轴、安装座、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第五箱体、限位支架和限位座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第一梁部、
牵引销部、第一轴套部、第二轴套部、第一横梁部、第二梁部、上轴套部、下轴套部、车架部、轮系部、腿架部、抱紧筒部、伸缩缸部、内弧板体、外弧板体、轴部、端头座部、第一耳座部、第二耳座部、圈部、第一加强板部、第二加强板部、第三加强板部、第四加强板部、过线座部、斜梁部、第二横梁部、贴合板部、座部、外接触垫部和上接触垫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28.在本技术方案中,对天线的高度进行了调节的前车部、后车部和对接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承载天线的半挂车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与牵引车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2.图3为前车部1、前支腿2、后支腿3和安装座7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3.图4为图3的俯视图,
34.图5为前车部1和前支腿2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5.图6为前车部1、上销轴5和下销轴6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6.图7为轴部61、第一耳座部63和第二耳座部64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示意图,
3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摆动后的状态示意图,
39.前车部

1、前支腿

2、后支腿

3、后车部

4、上销轴

5、下销轴

6、安装座

7、第一箱体

8、第二箱体

9、第三箱体

91、第四箱体

92、第五箱体

93、限位支架

10、限位座

20、第一梁部

11、牵引销部

12、第一轴套部

13、第二轴套部

14、第一横梁部

15、第二梁部

16、上轴套部

131、下轴套部

132、车架部

41、轮系部

42、腿架部

21、抱紧筒部

22、伸缩缸部

23、内弧板体

221、外弧板体

222、轴部

61、端头座部

62、第一耳座部

63、第二耳座部

64、圈部

71、第一加强板部

72、第二加强板部

73、第三加强板部

74、第四加强板部

75、过线座部

76、斜梁部

101、第二横梁部

102、贴合板部

103、座部

201、外接触垫部

202、上接触垫部

203。
具体实施方式
40.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4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前车部1、前支腿2、后支腿3、后车部4、上销轴5、下销轴6、安装座7、第一箱体8、第二箱体9、第三箱体91、第四箱体92和第五箱体93并且在前车部1上分别设置有前支腿2、后支腿3、安装座7、第一箱体8、第二箱体9和第三箱体91,在后车部4上分别设置有第四箱体92和第五箱体93并且在前车部1和后车部4之间分别设置有上销轴5和下销轴6。
46.在本实施例中,前车部1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梁部11、牵引销部12、第一轴套部13、第二轴套部14、第一横梁部15和第二梁部16并且第一梁部11的后端头设置为与第一轴套部13联接,第二梁部16的后端头设置为与第二轴套部14联接并且第一横梁部15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梁部11的内侧面部和第二梁部16的内侧面部联接,第一梁部11的前端头下端端面部和第二梁部16的前端头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通过支撑板与牵引销部12联接并且第一梁部11的前端头上端端面部和第二梁部16的前端头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箱体8和第二箱体9联接,第一梁部11的鹅颈部和第二梁部16的鹅颈部分别设置为与前支腿2联接并且第一梁部11的横部后端端面部和第二梁部16的横部后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后支腿3联接,第一梁部11的横部前端端面部和第二梁部16的横部前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三箱体91联接并且第一梁部11和第二梁部16分别设置为与安装座7联接,第一轴套部13的上轴套部131和第二轴套部14的上轴套部131分别设置为与上销轴5联接并且第一轴套部13的下轴套部132和第二轴套部14的下轴套部132分别设置为与下销轴6联接,第一梁部11和第二梁部16分别设置为z字形板状体并且第一横梁部15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上轴套部131和下轴套部132分别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上轴套部131和下轴套部132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梁部11和第二梁部16嵌入式联接,位于牵引销部12与第一梁部11之间和牵引销部12与第二梁部16之间的支撑板设置为呈二字形分布的矩形片状体。
47.通过前车部1,形成了对前支腿2、后支腿3、上销轴5、下销轴6、安装座7、第一箱体8、第二箱体9和第三箱体91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梁部11和第二梁部16,实现了与前支腿2的连接,实现了与后支腿3的连接,实现了与安装座7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箱体8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箱体9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三箱体91的连接,由第一轴套部13、第二轴套部14和
上轴套部131,实现了与上销轴5的连接,由第一轴套部13、第二轴套部14和下轴套部132,实现了与下销轴6的连接,由牵引销部12,实现了与牵引车的对接处理,由第一横梁部15,实现了对第一梁部11和第二梁部16之间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前支腿2、后支腿3、安装座7、第一箱体8、第二箱体9和第三箱体91的支撑载体。
48.在本实施例中,后车部4设置为包含有车架部41和轮系部42并且车架部4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轮系部42联接,车架部41的前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上销轴5和下销轴6与前车部1联接并且车架部4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四箱体92和第五箱体93联接,车架部41设置为前端头具有销轴孔的矩形框状体并且轮系部42设置为外置弹簧板的轴轮,位于车架部41的前端头上销轴孔设置为与上销轴5联接并且位于车架部41的前端头下销轴孔设置为与下销轴6联接。
49.通过后车部4,形成了对前车部1、上销轴5、下销轴6、第四箱体92和第五箱体93的支撑连接点,由车架部41,实现了与前车部1的连接,实现了与上销轴5的连接,实现了与下销轴6的连接,实现了与第四箱体92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五箱体93的连接,由轮系部42,实现了作为车架部41运动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前车部1进行拼装成半挂车的部件。
50.在本实施例中,前支腿2和后支腿3分别设置为腿架部21、抱紧筒部22和伸缩缸部23并且抱紧筒部22设置为包含有内弧板体221和外弧板体222,腿架部21的内端头设置为与前车部1联接并且腿架部21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内弧板体221联接,内弧板体221和外弧板体222设置为与伸缩缸部23抱笼式联接并且外弧板体222设置为通过螺杆螺母与内弧板体221联接,腿架部21设置为梯形筒状体并且内弧板体221和外弧板体222分别设置为ω字形片状体,伸缩缸部23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伸缩缸部23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牵引车的液压装置联接。
51.通过前支腿2和后支腿3,形成了对前车部1的支撑连接点,由腿架部21,实现了与前车部1的连接,由内弧板体221和外弧板体222,实现了伸缩缸部23与腿架部21之间连接处理,由伸缩缸部23,实现了带动前车部1进行升降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前车部1与后车部4进行摆动的动力部件。
52.在本实施例中,上销轴5和下销轴6分别设置为包含有轴部61、端头座部62、第一耳座部63和第二耳座部64并且轴部61的外端头设置为与端头座部62联接,第一耳座部63的内端头和第二耳座部64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前车部1联接并且轴部61分别设置为与前车部1和后车部4贯串式联接,轴部61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端头座部62设置为t字形板状体,第一耳座部63和第二耳座部64分别设置为双耳座并且第一耳座部63和第二耳座部64分别设置为与u形螺栓的竖部套接式联接并且端头座部62设置为与u形螺栓的横部接触式联接。
53.通过上销轴5和下销轴6,形成了对前车部1和后车部4的支撑连接点,由轴部61、第一耳座部63和第二耳座部64,实现了与前车部1的连接,由轴部61,实现了与后车部4的连接,由端头座部62,实现了对轴部61安装或抽取的方便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前车部1与后车部4进行摆动的铰接部件。
54.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7设置为包含有圈部71、第一加强板部72、第二加强板部73、第三加强板部74、第四加强板部75和过线座部76并且圈部7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车部1联接,在圈部71与前车部1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板部72、第二加强板部73、第三加强板
部74、第四加强板部75和过线座部76并且圈部71设置为环状体,第一加强板部72、第二加强板部73、第三加强板部74和第四加强板部75分别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过线座部76设置为耙齿形座状体。
55.通过安装座7,形成了对前车部1的支撑连接点,由圈部71、第一加强板部72、第二加强板部73、第三加强板部74和第四加强板部75,实现了与前车部1的连接,由过线座部76,实现了对天线的电缆进行固定处理,由圈部71,实现了对天线进行安装固定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天线与前车部1进行安装固定的部件。
5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箱体8、第二箱体9、第三箱体91、第四箱体92和第五箱体93分别设置为盒状体并且第一箱体8、第二箱体9和第三箱体91分别设置为与前车部1联接,第四箱体92和第五箱体93分别设置为与后车部4联接。
57.通过第一箱体8、第二箱体9、第三箱体91、第四箱体92和第五箱体93,形成了对前车部1和后车部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箱体8、第二箱体9和第三箱体91,实现了与前车部1的连接,由第四箱体92和第五箱体93,实现了与后车部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第一箱体8和第二箱体9用于作为对工艺部件进行储存的部件、第三箱体91用于作为对防雷箱进行储存的部件、第四箱体92用于作为对梯子进行储存的部件、第五箱体93用于作为对备胎进行储存的部件。
58.在本实施例中,前车部1、后车部4和安装座7与上销轴5和下销轴6设置为按照分段铰接的方式分布并且前车部1、后车部4、上销轴5、下销轴6和安装座7与前支腿2和后支腿3设置为按照液压动力升降的方式分布,前车部1、后车部4、上销轴5、下销轴6和安装座7与第一箱体8、第二箱体9、第三箱体91、第四箱体92和第五箱体93设置为按照附加储存区间的方式分布,前车部1的中心线、前支腿2的中心线、后支腿3的中心线、后车部4的中心线、安装座7的中心线、第一箱体8的中心线、第二箱体9的中心线、第三箱体91的中心线、第四箱体92的中心线和第五箱体93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圈部71与第一梁部11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板部72,在圈部71与第二梁部16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加强板部73和第四加强板部75,在圈部71与第一梁部11和第二梁部16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三加强板部74和过线座部76,第一耳座部63和第二耳座部64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梁部11联接,第一耳座部63和第二耳座部64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梁部16联接,轴部61分别设置为与上轴套部131和下轴套部132联接,腿架部21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梁部11和第二梁部16联接,一个腿架部21、一个抱紧筒部22和一个伸缩缸部23设置为组成一组单侧支腿部件,其中两组单侧支腿部件设置为组成前支腿2,其中另两组单侧支腿部件设置为组成后支腿3。
59.把天线座安装在圈部71上,把天线的线缆安装在过线座部76上,把牵引车的鞍座与牵引销部12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承载天线的列车,当需要通过铁路货车上进行长距离运输时,把前车部1和后车部4放到铁路货车上,使前支腿2的伸缩缸部23和后支腿3的伸缩缸部23处于伸长状态,把伸缩缸部23作用在铁路货车上,下销轴6的u形螺栓从下销轴6的第一耳座部63和第二耳座部64中取出,把下销轴6的u形螺栓与端头座部62分开,把下销轴6的轴部61从下轴套部132中取出,再使伸缩缸部23处于收缩状态,把第一梁部11和第二梁部16放到铁路货车上,车架部41在上销轴5的轴部61进行摆动,使轮系部42的前端部作用在铁路货车上,从而把天线的高度进行降低,当完成在铁路货车上进行长距离运输后,再使伸缩缸部23处于伸长状态,把第一梁部11和第二梁部16进行升高,车架部41在上销轴5的轴部61进行
反方向摆动,轮系部42平放到铁路货车上,位于车架部41的前端头下销轴孔与下轴套部132进行对齐,把下销轴6的轴部61插入到下轴套部132中,把下销轴6的u形螺栓插入到下销轴6的第一耳座部63和第二耳座部64中,下销轴6的u形螺栓作用在端头座部62上,从而把前车部1和后车部4组成承载天线的半挂车。
6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限位支架10和限位座20并且限位支架10设置在前车部1上,限位座20设置在后车部4上并且限位座20设置为与限位支架10接触式联接。
61.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支架10设置为包含有斜梁部101、第二横梁部102和贴合板部103并且斜梁部101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位于第一梁部11和第二梁部16之间的后端头的上第一横梁部15联接,斜梁部101的下端头设置为与贴合板部103联接并且第二横梁部102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位于第一梁部11和第二梁部16之间的后端头的上第一横梁部15联接,第二横梁部102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斜梁部101的的下端头内侧面部联接并且贴合板部103设置为与限位座20接触式联接,贴合板部103的横向中心线与前车部1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34

38
°
并且斜梁部101和第二横梁部102分别设置为矩形杆状体,贴合板部103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62.通过限位支架10,形成了对前车部1和限位座20的支撑连接点,由斜梁部101和第二横梁部102,实现了与前车部1的连接,由贴合板部103,实现了与限位座2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后车部4与前车部1之间进行摆动限位的部件之一。
63.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座20设置为包含有座部201、外接触垫部202和上接触垫部203并且外接触垫部202设置为通过螺钉与座部201的外侧面部联接,上接触垫部203设置为通过螺钉与座部201的上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座部201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车架部41的前端头内侧面部联接,外接触垫部202设置为与位于第一梁部11和第二梁部16之间的后端头的下第一横梁部15接触式联接并且上接触垫部203设置为与限位支架10接触式联接,外接触垫部202的中心线设置为与前车部1的横向中心线呈相互垂直分布并且上接触垫部203的中心线设置为与前车部1的横向中心线呈相互平行分布,座部201设置为l字形板状体并且外接触垫部202和上接触垫部203分别设置为橡胶块。
64.通过限位座20,形成了对前车部1、后车部4和限位支架10的支撑连接点,由外接触垫部202,实现了与前车部1的连接,由座部201,实现了与后车部4的连接,由上接触垫部203,实现了与限位支架1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后车部4与前车部1之间进行摆动限位的部件之二。
65.在本实施例中,前车部1、后车部4、上销轴5、下销轴6和安装座7与限位支架10和限位座20设置为按照摆动限位的方式分布,一个限位支架10和一个限位座20设置为组成一组限位部件并且两组限位部件分别设置在前车部1和后车部4之间,其中一组限位部件设置在位于第一梁部11和第二梁部16之间的后端头的第一横梁部15的其中一个端头并且其中另一组限位部件设置在位于第一梁部11和第二梁部16之间的后端头的第一横梁部1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上接触垫部203设置为与贴合板部103接触式联接。
6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支持例之一,贴合板部103的横向中心线与前车部1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34
°

6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支持例之二,贴合板部103的横向中心线与前
车部1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38
°

6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支持例之三,贴合板部103的横向中心线与前车部1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36
°

69.由贴合板部103,实现了与限位座2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使后车部4的车桥处于稳定状态的部件。
70.当下销轴6的轴部61插入在下轴套部132中时,后车部4与前车部1连接成承载天线的半挂车时,外接触垫部202与位于第一梁部11和第二梁部16之间的后端头的下第一横梁部15接触,当下销轴6的轴部61从下轴套部132中拔出后,车架部41处于摆动状态时,上接触垫部203与贴合板部103接触,使天线的高度进行降低。
7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天线的高度进行了调节的方式把前车部1、后车部4和对接装置相互联接。
72.在本实施例中,按照通过摆动运动实现对天线的高度进行了调节的方式把对接装置与前车部1和后车部4联接。
73.在本实施例中,对接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上销轴5和下销轴6。
74.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前车部1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前支腿2和后支腿3。
75.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前车部1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安装座7。
76.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前车部1和后车部4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箱体8、第二箱体9、第三箱体91、第四箱体92和第五箱体93。
77.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前车部1和后车部4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限位支架10和限位座20。
7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79.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80.1、由于设计了前车部1、后车部4和对接装置,通过前车部1和后车部4,实现了对天线的承载,通过对接装置,实现了对天线的高度进行了调节,因此提高了对天线的运输性能。
81.2、由于设计了上销轴5和下销轴6,实现了摆动降低高度。
82.3、由于设计了前支腿2和后支腿3,实现了液压升降控制。
83.4、由于设计了安装座7,实现了圆环支撑。
84.5、由于设计了第一箱体8、第二箱体9、第三箱体91、第四箱体92和第五箱体93,实现了箱盒储存。
85.6、由于设计了限位支架10和限位座20,实现了摆动限位固定。
86.7、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87.8、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
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88.还有其它的与对天线的高度进行了调节的前车部1、后车部4和对接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89.因此在用于承载天线的半挂车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用于安装天线的前车部1、设置为与前车部1组成运输车辆的后车部4、设置在后车部4与前车部1之间的对接装置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