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7 20: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显示 装置 特别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3.在相关技术中,采用滑卷形态的柔性显示屏通过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层。相关技术中的柔性屏,当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完全展开的状态时,柔性显示屏的处于非显示侧的部分容易发生翘起的问题。为了柔性显示屏处于非显示侧的部分发生翘起,通常会利用其它外部结构将易于翘起的部分进行“压平”。然而,在“压平”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的应力和应变都会变大,从而引发柔性显示屏的损坏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柔性屏通过滑卷的方式展开时处于非显示侧的部分易于翘起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5.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柔性屏和滑卷轴,所述柔性屏卷设在所述滑卷轴上并可在所述滑卷轴的带动下由收起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
6.所述柔性屏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的支撑层;
7.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部和与所述显示部连接的延伸部;所述支撑层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柔性屏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显示部相对设置,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部,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在所述柔性屏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延伸部相对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延伸部;
8.当所述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显示部和所述第一区域完全展平,所述第二区域弯曲并与所述滑卷轴紧密接触,所述第三区域展平且处于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显示部的一端部;
9.所述第二区域的模量小于第三区域的模量。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域为多孔区域;
11.所述第三区域为无孔区域,或者所述第三区域为多孔区域且所述第三区域中的孔的总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孔的总面积。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柔性屏处于收起状态时,所述显示部具有第一展平区域、弯曲区域和第二展平区域;
13.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子区域、第二子区域和第三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用于支撑第一展平区域,所述第二子区域用于支撑所述弯曲区域,所述第三子区域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展平区域;
14.当所述柔性屏处于收起状态时,所述第二子区域弯曲并与所述滑卷轴紧密接触;
15.所述第二区域的模量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模量和所述第三子区域的模量。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区域和所述第三子区域的模量为0.5mpa~
200mpa,所述第二区域的模量为0.2gpa~0.4gpa。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区域和所述第三子区域均为多孔区域;
18.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孔的总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子区域中的孔的总面积,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孔的总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子区域中的孔的总面积。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区域的模量等于所述第三子区域的模量。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二区域的金属厚度小于所述第三区域的金属厚度,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覆盖所述第二区域且与所述第二区域结合,所述填充物的模量小于所述金属的模量,所述第二区域的金属厚度和填充物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三区域的金属厚度。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二区域的金属厚度等于所述第三区域的金属厚度,在所述第二区域中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通过填充物进行填平,所述填充物的模量小于所述金属的模量。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材质为不锈钢或,所述填充物为tpu、硅胶、丙烯酸酯、碳酸酯和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24.固定框,所述支撑层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框连接,所述滑卷轴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固定框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滑卷轴还配置为在移动的过程中可相对于所述固定框转动;
25.移动框,所述移动框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固定框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移动框与所述支撑层的第二端连接。
26.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2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柔性屏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的支撑层,支撑层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支撑层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其中,当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层的第二区域弯曲并与滑卷轴紧密接触,第三区域展平且处于第一区域的非可视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区域的模量小于第三区域的模量,即表示支撑层的第二区域相比于第三区域刚度要小,也就是说第二区域比第三区域容易变形。由此,当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展开状态时,与滑卷轴紧密接触的第二区域可以更好的适应卷曲状态,从而使第三区域不会发生反弹翘起的情况,进而解决柔性屏在处于展开状态时位于不可视侧的部分发生翘起的问题。本实施例通过对支撑层的第二区域的模量进行优化的方式,解决柔性屏的位于不可视侧的部分发生翘起的问题,且不会引起柔性屏的应力和应变的增大,避免柔性显示屏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9.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柔性屏为收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柔性屏为展开状态时尾部翘起且处理前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柔性屏为展开状态时尾部翘起且处理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柔性屏处于收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柔性屏的支撑层中第二区域设置有填充物的剖面图;
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柔性屏的支撑层中第二区域设置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填充物的剖面图;
3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屏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柔性屏处于收起状态时的支撑层、滑卷轴、固定框和移动框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支撑层、滑卷轴、固定框和移动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在相关技术中,可滑卷显示的显示装置包括柔性屏和转轴组件,该柔性屏通过转轴组件在可视侧a和不可视侧b之间滑卷。其中,柔性屏处于可视侧a的部分可以被用户观察到,而处于不可视侧b的部分不能被用户观察到。通常,不可视侧b位于显示装置的外壳的内部。如图1所示,当柔性屏为收起状态时,其处于不可视侧b的长度为l1。在显示屏由收起状态向展开状态过渡时,显示屏处于不可视侧b的长度逐渐减小。如图2所示,当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时,其处于不可视侧b的长度为l2。此时,柔性屏处于可视侧a的长度大于处于不可视侧b的长度l2,并且l2的值较小。因此,在展开状态下,柔性屏的处于不可视侧b的部分会发生反弹翘起的情况。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显示效果及滑动运动的实现,此时就会要用挡板或者整机组件将柔性屏中翘起的部分“压平”,而在这个“压平”的过程中,一般会对不可视侧b翘起的部分施加一定的力f,这样会使该柔性屏的应力和应变均增大,进一步增加该柔性屏被损坏的风险。
41.如图4、图5、图9和图10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柔性屏和滑卷轴10。柔性屏卷设在滑卷轴10上并可在滑卷轴的带动下由收起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具体地,柔性屏包括柔性显示面板50和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50的非显示侧(即显示面板发出光线的背侧)的支撑层20。柔性显示面板50包括显示部501和与显示部501连接的延伸部502。支撑层20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24和第三区域25。第一区域21在柔性屏的厚度方向上与显示部501相对设置,用于支撑显示部501;第二区域24和第三区域25在柔性屏的厚度方向上与延伸部502相对设置,用于支撑延伸部502。当柔性显示面板50处于展开状态时,柔性显示面板50的显示部501和支撑层20的第一区域21完全展平,第二区域24弯曲并与滑卷轴10紧密接触,第三区域25展平且处于延伸部502远离显示部501的一端部。第二区域24的模量小于第三区域25的模量,与滑卷轴10紧密接触的第二区域24可以更好的适应卷曲状态,第三区域25模量相对较大,不会发生反弹翘起的情况。
42.其中,柔性显示面板50的非显示侧,是指柔性显示面板50的不出光的一侧。另外,
在柔性屏绕设在滑卷轴10上并呈现弯曲形态的情况下,柔性屏的一部分结构隐藏于显示装置的内部,此时对用户来说,这部分处于“非可视”的状态,基于此,界定出柔性屏的可视侧和非视侧。柔性屏的处于“非可视”状态的部分,即位于柔性屏的非视侧。
43.另外,延伸部502上可以设置像素,也可以不设置像素。当延伸部502上设置有像素时,延伸部502和显示部501一样具有显示画面的功能。当延伸部502上部设置像素时,延伸部502则不具有显示画面的功能。本技术对延伸部502是否具有画面显示功能不做限制。
4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柔性屏包括柔性显示面板50和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50的非显示侧的支撑层20,支撑层20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50。支撑层20包括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24和第三区域25。其中,当柔性显示面板50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层20的第二区域24弯曲并与滑卷轴10紧密接触,第三区域25展平且处于第一区域的非视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区域24的模量小于第三区域25的模量,即表示支撑层20的第二区域24相比于第三区域25刚度要小,也就是说第二区域24比第三区域25容易变形。由此,当柔性显示面板50处于展开状态时,与滑卷轴10紧密接触的第二区域24可以更好的适应卷曲状态,从而使第三区域25不会发生反弹翘起的情况,进而解决柔性屏在处于展开状态时位于不可视侧的部分发生翘起的问题。本实施例通过对支撑层20的第二区域24的模量进行优化的方式,解决柔性屏的位于不可视侧的部分发生翘起的问题,相比于利用外部结构对柔性屏的不可视侧的部分进行“压平”的方式,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方式不会引起柔性屏的应力和应变的增大,不会引发柔性显示屏损坏的风险。
45.其中,模量指的是材料在受力状态下应力与应变之比,即模量的值越大,则材料的刚度就越大,且越不容易变形,模量的值越小,则材料的刚度就越小,且越容易变形。
4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区域24为多孔区域,第三区域25为无孔区域。也就是说,在支撑层20的第二区域24开孔,而在支撑层20的第三区域25不开孔。通过在第二区域24开孔,可以减小第二区域24的模量,由此,达到使第二区域24的模量小于第三区域25的模量的效果。
47.在本技术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区域24为多孔区域,第三区域25也为多孔区域且第三区域25中的孔的总面积小于第二区域24中的孔的总面积。此时,也可以保证第二区域24的模量小于第三区域25的模量。示例性的,如果第二区域24和第三区域25所开设的孔的大小一致,则需使第三区域25中孔的个数小于第二区域24中孔的个数;如果第二区域24和第三区域25所开设的孔的个数一致,则需使第二区域24中单孔的面积大于第三区域25中单孔的面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支撑层20中第二区域24和第三区域25中孔的总面积来改变支撑层20中第二区域24和第三区域25的模量,使支撑层20中第二区域24的模量小于第三区域25的模量,进而防止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屏的位于不可视侧的部分翘起。
4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柔性屏处于收起状态时,显示部501具有第一展平区域5011、弯曲区域5012和第二展平区域5013。第一区域21包括第一子区域211、第二子区域212和第三子区域213,第一子区域211用于支撑第一展平区域5011,第二子区域212用于支撑弯曲区域5012,第三子区域213用于支撑第二展平区域5013。其中,当柔性屏处于收起状态时,第二子区域212弯曲并与滑卷轴10紧密接触。第二区域24的模量大于第二子区域212的模量和第三子区域213的模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区域24的模量大于第二子区域
212和第三子区域213的模量,也就意味着,第二子区域212和第三子区域213比第二区域24刚性更小,而柔性更好。当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子区域212和第三子区域213位于可视侧,而当柔性显示面板50处于收起状态时,第二子区域212卷设在滑卷轴10上而与滑卷轴10紧密接触,第二区域24滑卷至不可视侧。可见,随着柔性显示面板50在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过程,第二子区域212和第三子区域213反复发生弯曲。因此,可以使第二子区域212和第三子区域213的模量小于第二区域24的模量,从而使第二子区域212和第三子区域213具有更好的可变形性,以适应反复弯曲的使用工况。
49.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二子区域212和第三子区域213的模量为0.5mpa~200mpa,第二区域24的模量为0.2gpa~0.4gpa。在上述限定条件下,可以使第二子区域212和第三子区域213很好地适应反复弯曲的使用工况。
50.进一步地,第二子区域212和第三子区域213均为多孔区域,并且,第二区域24中的孔的总面积小于第二子区域212中的孔的总面积,同时,第二区域24中的孔的总面积小于第三子区域213中的孔的总面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子区域212、第三子区域213、第二区域24均为多孔区域,其中,第二区域24中的孔的总面积小于第二子区域212中的孔的总面积,由此,使第二子区域212的模量小于第二区域24的模量。同样地,第二区域24中的孔的总面积小于第三子区域213中的孔的总面积,由此,使第三子区域213的模量小于第二区域24的模量。进而,使第二子区域212和第三子区域213比第二区域24刚度更小,而柔性更好。
5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区域212的模量等于第三子区域213的模量。当柔性显示面板5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子区域212和第三子区域213均处于可视侧,为了给客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第二子区域212和第三子区域213需要保持一致的显示效果。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子区域212的模量和第三子区域213的模量相等,因此,当柔性显示面板5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子区域212和第三子区域213的形变量相同,由此,可以保证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子区域212和第三子区域213的显示均一性,从而给客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5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层20的材质为金属,其中,第二区域24的金属厚度小于第三区域25的金属厚度,第二区域24设置有填充物26,填充物26覆盖第二区域24且与第二区域24结合(例如通过胶水粘合)。填充物26的模量小于所述金属的模量,并且,第二区域24的金属厚度和填充物26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三区域25的金属厚度(请参考图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第二区域24的金属层做薄,同时利用模量较小的填充物26来消除第二区域24金属层和其它区域金属层之间的厚度差。由于第二区域24的金属层要比其它区域的金属层薄,并且第二区域24的填充物26的模量比所述金属的模量要小,因而,第二区域24和填充物26叠加后的模量值小于第三区域25的模量,由此,以达到防止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屏的位于不可视侧的部分翘起的目的。
53.在本技术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对第二区域24金属层进行局部填充的方式,来调整第二区域24的模量。具体地,如图7所示,支撑层20的材质为金属,第二区域24的金属厚度与第三区域25的金属厚度相等,在第二区域24的金属上设置有凹槽,在凹槽中设置填充物26,通过填充物26将凹槽进行填平,以保证第二区域24的平整性。其中,填充物26的模量小于金属的模量。由此,也可以获得第二区域24中结构的整体模量小于第三区域25中的模量的效果,进而达到防止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屏的位于不可视侧的部分翘起的目
的。
54.进一步地,支撑层20材质可以为不锈钢或钛,填充物26可以为tpu、硅胶、丙烯酸酯、碳酸酯和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55.进一步地,基于支撑层20的材质为金属的情况,支撑层20的厚度为0.1mm~0.3mm,此时,既可以保证良好的支撑性,也可以保证柔性显示屏幕在滑动时的顺畅性。
5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柔性显示面板50可以包括第一光学胶层51、背膜52、第一psa硅胶层53、显示层54、第二psa硅胶层55、偏光片56、第二光学胶层57以及盖板58。背膜52设于第一光学胶层51之上,第一psa硅胶层53设于背膜52的远离第一光学胶层51的一侧,显示层54设于第一psa硅胶层53的远离第一光学胶层51的一侧,第二psa硅胶层55设于显示层54的远离第一光学胶层51的一侧,偏光片56设于第二psa硅胶层55的远离第一光学胶层51的一侧,第二光学胶层57设于偏光片56的远离第一光学胶层51的一侧,盖板58设于第二光学胶层57的远离第一光学胶层51的一侧。盖板58的材质是透明聚酰亚胺树脂。
5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固定框30和移动框40。其中,支撑层20的第一端与固定框30连接,滑卷轴10配置为相对于固定框30沿第一方向移动,滑卷轴10还配置为在移动的过程中可相对于固定框30转动,支撑层20卷设在滑卷轴10上,移动框40配置为相对于固定框30沿第一方向移动,移动框40与支撑层20的第二端连接。
58.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框30与支撑层20的第一端连接,移动框40与支撑层20的另一端连接,其中滑卷轴10相对于固定框30沿第一方向移动且在移动的过程中可相对于固定框30转动,移动框40相对于固定框30沿第一方向移动。在柔性屏处于收起状态的情况下,当滑卷轴10沿第一方向向远离固定框30的方向移动时,柔性屏会在可视侧逐渐展开并带动移动框40沿第一方向向远离固定框30的方向移动,直至柔性屏完全展开而进入展开状态。在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当移动框40沿第一方向向靠近固定框30的方向移动时,通过移动框40对支撑层20的第二端牵拉作用,可带动滑卷轴10沿第一方向向靠近固定框30的方向移动,柔性屏处于不可视侧的面积逐渐增加,而处于可视侧的面积逐渐减小,直至进入收起状态。
5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区域211可以包括第一部段2111和第二部段2112,其中,第一子区域211在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覆盖固定框30的部分为第一部段2111,第二部段2112位于第一部段2111与第二子区域212之间;第二部段2112的模量等于第一部段2111的模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段2111和第二部段2112均处于可视侧,当柔性显示面板50处于收起状态时,第二部段2112的设置保证了滑卷轴10与固定框30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滑卷轴10和固定框30发生碰撞。另外,使第一部段2111和第二部段2112的模量相等,这样可以保证第一部段2111和第二部段2112显示的均一性。
6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区域25包括第三部段252和第四部段251,其中,第三区域25在显示屏的厚度方向上覆盖移动框40的部分为第四部段251,第三部段252位于第四部段251与第二区域24之间;第三部段252的模量等于第四部段251的模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部段252和第四部段251均处于不可视侧,当柔性显示面板5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三部段252的设置保证了滑卷轴10与移动框40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滑卷轴10和移动
框40发生碰撞。另外,使第三部段252和第四部段251的模量相等,这样可以保证当滑动移动框40时,第三部段252和第四部段251的应变相同。
6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2.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6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