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低压配电网线路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0: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监测 低压 线路 电力 设备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压配电网线路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低压配电网线路监测设备在使用时,缺乏一种稳定且高效的散热装置,能够对设备进行有效散热,防止设备因自身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元器件的损坏,因而需要一种能够散热的低压配电网线路监测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压配电网线路监测设备。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低压配电网线路监测设备,包括装置体,所述装置体顶部设有冷凝室,所述冷凝室两侧设有第一冷凝管与第二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管与所述第二冷凝管穿过所述装置体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一端设有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一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装置体相连;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另一侧设有吸气管与出气管,所述吸气管与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侧板,所述装置体底部内壁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风口,所述第三风口设在所述散热板之间,所述散热板两侧设有进风筒,所述进风筒对准所述吸气管与出气管,所述进风筒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喷头,所述喷头对准所述第三风口,所述第三支撑板顶部设有报警器与漏电保护单元,所述第三支撑板上方设有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两侧设有第二风口,所述第二风口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两侧设有风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方设有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两侧设有检测单元与通信模块。
6.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之间设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
7.优选地,所述风板为弧形风板。
8.优选地,所述装置体顶部内壁设有温度传感器。
9.优选地,所述装置体一侧设有警示灯与跳闸开关。
10.优选地,所述装置体两端设有至少一个插孔。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通过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开始工作,将第一支撑板上方的热空气经由第一风口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再由第二支撑板两侧的第二风口顺着风板顺利进入第三风口,再由第三风口进入到多个散热板之间,经由喷头进入到进风筒中,再由吸气管吸入,经过第一风机送达冷凝室中,第二风机将冷凝室中的冷气吸入到出气管到进风筒另一侧的出口,再由喷头进入到散热板之间,
经由第三风口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形成循环过程,增加了装置的可持续性与散热性。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中标记为:1.冷凝室,2.温度传感器,3.第一冷凝管,4.第二冷凝管,5.装置体, 6.插孔,7.警示灯,8.第一连接管,9.跳闸开关,10.第一风机,11.检测单元,12.冷凝管,13.通信模块,14.第一风口,15.控制器,16.第一支撑板,17.第二连接管,18. 第二风机,19.第二支撑板,20.第二风口,21.风板,22.第三风口,23.漏电保护单元, 24.报警器,25.第三支撑板,26.散热板,27.吸气管,28.进风筒,29.安装块,30.喷头,31.侧板,32.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15.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压配电网线路监测设备,包括装置体5,所述装置体5顶部设有冷凝室1,所述冷凝室1两侧设有第一冷凝管3与第二冷凝管4,所述第一冷凝管3与所述第二冷凝管4穿过所述装置体5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管8与第二连接管17,所述第一连接管8与第二连接管17一端设有第一风机10与第二风机18,所述第一风机10与第二风机18一侧设有侧板31,所述侧板31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16、第二支撑板19与第三支撑板25,所述第二支撑板19与所述装置体5相连;所述第一风机10与所述第二风机18另一侧设有吸气管27与出气管32,所述吸气管27 与所述出气管32穿过所述侧板31,所述装置体5底部内壁设有安装块29,所述安装块 29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散热板26,所述散热板26与所述第三支撑板25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板25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风口22,所述第三风口22设在所述散热板26之间,所述散热板26两侧设有进风筒28,所述进风筒28对准所述吸气管27与出气管32,所述进风筒28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喷头30,所述喷头30对准所述第三风口22,所述第三支撑板25顶部设有报警器24与漏电保护单元23,所述第三支撑板25上方设有所述第二支撑板19,所述第二支撑板19顶部设有控制器15,所述控制器15两侧设有第二风口 20,所述第二风口20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19上,所述第二支撑板19底部两侧设有风板21,所述第二支撑板19上方设有所述第一支撑板16,所述第一支撑16板顶部两侧设有检测单元11与通信模块13。
16.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装置体5,装置体5顶部设有冷凝室1,冷凝室1两侧设有第一冷凝管3与第二冷凝管4,第一冷凝管3与第二冷凝管4穿过装置体5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管8与第二连接管17,第一连接管8与第二连接管17一端设有第一风机10与第二风机18,第一风机10与第二风机18一侧设有侧板31,侧板31 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16、第二支撑板19与第三支撑板25,第二支撑板19与装置体5相连;第一风机10与第二风机18另一侧设有吸气管27与出气管32,吸气管27 与出气管32穿过侧板31,装置体5底部内壁设有安装块29,安装块29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散热板26,散热板26与第三支撑板25相连,第三支撑板25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风口22,第三风口22设在散热板26之间,散热板26两侧设有进风筒28,进风筒28 对准吸气管27与出气管32,进风筒28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喷头30,喷头
30对准第三风口22,第三支撑板25顶部设有报警器24与漏电保护单元23,第三支撑板25上方设有第二支撑板19,第二支撑板19顶部设有控制器15,控制器15两侧设有第二风口20,第二风口20设在第二支撑板19上,第二支撑板19底部两侧设有风板21,第二支撑板 19上方设有第一支撑板16,第一支撑16板顶部两侧设有检测单元11与通信模块13。装置体5内温度过高时,第一风机10与第二风机18开始工作,将第一支撑板16上方的热空气经由第一风口14到第一支撑板16与第二支撑板19之间,再由第二支撑板19 两侧的第二风口20顺着风板21顺利进入第三风口22,再由第三风口22进入到多个散热板26之间,经由喷头30进入到进风筒28中,再由吸气管27吸入,经过第一风机10 送达冷凝室1中,第二风机18将冷凝室1中的冷气吸入到出气管32到进风筒28另一侧的出口,再由喷头30进入到散热板26之间,经由第三风口22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形成循环过程。
17.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板16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风口14,第一风口14 之间设有冷凝管12,冷凝管12与第一支撑板16相连,冷凝管12起到加强散热的效果。风板21为弧形风板,弧形风板起到引导风的效果。装置体5顶部内壁设有温度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2感应到装置体5内温度过高后,风机和冷凝室1开始工作。装置体5一侧设有警示灯7与跳闸开关9,警示灯7起到提醒效果,跳闸开关9起到保护电路的效果。装置体5两端设有至少一个插孔6,插孔6便于安装连接装置体5。
1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装置体5,装置体5内温度过高时,第一风机10与第二风机18开始工作,将第一支撑板16上方的热空气经由第一风口14到第一支撑板16与第二支撑板19之间,再由第二支撑板19两侧的第二风口20顺着风板 21顺利进入第三风口22,再由第三风口22进入到多个散热板26之间,经由喷头30进入到进风筒28中,再由吸气管27吸入,经过第一风机10送达冷凝室1中,第二风机 18将冷凝室1中的冷气吸入到出气管32到进风筒28另一侧的出口,再由喷头30进入到散热板26之间,经由第三风口22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形成循环过程。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通过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开始工作,将第一支撑板上方的热空气经由第一风口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再由第二支撑板两侧的第二风口顺着风板顺利进入第三风口,再由第三风口进入到多个散热板之间,经由喷头进入到进风筒中,再由吸气管吸入,经过第一风机送达冷凝室中,第二风机将冷凝室中的冷气吸入到出气管到进风筒另一侧的出口,再由喷头进入到散热板之间,经由第三风口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形成循环过程,增加了装置的可持续性与散热性。
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