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线束固定组件及动力头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组件 固定 线束 动力 机械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固定组件及动力头。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工具的使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现有的动力工具一般分为以汽油机为动力的动力工具和以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工具。由于电动工具具有噪音小,污染低的优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采用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工具逐渐取代了以汽油机为动力的工具,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认可。
3.现有的电动工具的动力头的内部元器件非常多,而这些内部元器件大都需要连接外部的线束,而这些线束分散在动力头的壳体外面,影响动力头的美观,甚至能够影响内部元器件的正常工作,不便于后期维修。
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线束固定组件及动力头,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装方便的线束固定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动力头。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固定组件,包括盖板和固定部,所述盖板和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供线束通过的过线孔,所述盖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槽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槽部对应的第二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和所述第二槽部配合形成所述过线孔,所述第一槽部和/或所述第二槽部上设有凸起。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束固定组件还包括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用于填补所述过线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槽部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槽部上设有相应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具有空隙。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上形成有第一圆环,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圆环对应的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或所述第二圆环上设有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了提供一种动力头,包括壳体以及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如上述的线束固定组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束固定组件上形成有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具有弹性,所述壳体上具有相应的安装部,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安装部互相配合,以使所述线束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部上设有凸起部和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部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部对应的第二安装槽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对应的定位柱,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槽配合,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安装槽配合以将所述线束固定组件固
定连接在所述壳体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部上形成有限位板,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挡筋,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挡筋配合,以将所述线束固定组件限位连接在所述壳体上。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组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拆装方便。具有该线束固定组件的动力头,在进行动力头的组装时,可先将线束与动力头内部元件连接,然后组装该线束固定组件,最后将该线束固定组件固定在动力头上,首先能够有效避免不同线束对内部元器件的干扰,便于后期维修。同时,该线束固定组件将线束夹持,避免处于动力头外部的线束被拉扯时与动力头内部元件的连接断开,提高了线束固定组件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头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工具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17.图3是图1的结构爆炸图。
18.图4是图3中供电模组的放大图。
19.图5是图4的结构爆炸图。
20.图6是图3中控制系统的立体图。
21.图7是图4中供电模组的装配图。
22.图8是图1的剖面图。
23.图9是图3中盖体的立体图。
24.图10是图9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25.图11是图9中转轴组件的立体图。
26.图12是图11的结构爆炸图。
27.图13是图7的部分结构图。
28.图14是图1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29.图15是图14的结构爆炸图。
30.图16是图15的圆圈部分放大图。
31.图17是图15的线束固定组件的立体图。
32.图18是图17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33.图19是图17的结构爆炸图。
34.图20是图17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6.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37.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
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8.请参阅图1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动力头1,其可拆卸的安装到动力工具100上以给动力工具100提供动力,所述动力工具100可以是园林设备,也可以是其他非园林设备。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内,该动力工具100为割草机100。割草机100包括本体6,安装在本体6上的操作组件9、功能组件8、行走组件7,以及给行走组件7和功能组件8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1。优选的,该动力组件1为动力头1,该动力头1可拆卸的连接在动力工具100的本体6上。操作组件9上进一步的设置有控制组件91,可以通过控制线等有线通讯或者蓝牙、wifi、红外等无线通讯的方式,实现对动力工具100的控制。所述动力头1可拆卸的装配在割草机100的底壳上,通过螺栓固定,以给割草机100的行走和工作提供动力。动力头1因为其可拆卸的连接在动力工具100上,从而可以代替汽油机,交流电机或者空气动力等需要提供旋转动力的设备,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而且绿色环保。
39.进一步的,动力头1包括壳体10、供电模组20、控制系统30和驱动装置81。其中供电模组20、控制系统30和驱动装置81都收容在壳体10内部,控制系统30与供电模组20电连接,用以控制供电模组20给动力头1提供动力。驱动装置81与供电模组20和控制系统30都电连接,供电模组20为驱动装置81提供动力,控制系统30控制驱动装置81的开启和关闭。
40.具体的,动力头1的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其中第一壳体12包括盖体14、上壳体15和下壳体16,盖体14、上壳体15和下壳体 16扣合形成第一收容空间121。第二壳体13包括底座17和固定座18,底座 17和固定座18扣合形成第二收容空间131。优选的,供电模组20和控制系统30收容在第一收容空间121内,驱动装置81收容在第二收容空间131。动力头1通过固定座18可拆卸的连接在动力工具100上。
41.优选的,第一壳体12位于第二壳体13的上方。在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之间的壳体壁上开设有通孔,以供内部线束穿过以将驱动装置81与供电模组20和控制系统30电连接,同时也使得冷却气流从第一收容空间121 流入第二收容空间131内。优选的,该驱动装置81为电机81,电机81收容在底座17和固定座18形成的第二收容空间131内,在固定座18的中间有供电机81的输出轴811通过的通孔,使得电机81的输出轴811能够与动力工具100上的功能组件8连接,进而驱动动力工具100的功能组件8进行工作。进一步的,电机81位于供电模组20和控制系统30的下方,通过内部线束与供电模组20和控制系统30电连接。其中,供电模组20为电机81工作提供动力,控制系统30控制电机81的开启和关闭。当所述动力头1安装至割草机100上时,所述电机81的输出轴811垂直于底面。当割草机100启动后,所述电机81可驱动割草机100的刀片实现割草功能。
42.进一步的,动力头1包括至少两个供电模组20,每个供电模组20都包括电池包腔23和收容在电池包腔23内部的电池包24。供电模组20内的电池包24都与控制系统30电连接。优选的,至少两个供电模组20并联连接在动力头1的第一收容空间121内。当一个供电模组20内的电池包24的电量耗尽时,控制系统30可控制电路自动切换到另一个供电模组20内的电池包 24,以持续为驱动装置81提供动力,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头1的电池包24 不能长时间供电的问题,满足操作者长时间持续工作的需求。
43.请参阅图3

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内,该供电模组20 设置有两个,
分别为第一供电模组21和第二供电模组22。优选的,第一供电模组21和第二供电模组22占动力头1的重量超过40%,故将第一供电模组21和第二供电模组22沿着动力头1的前进方向前后设置。通过该设置,使得动力头1的中心保持平稳,从而提高具有该动力头1的动力工具100的运行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内,也可以沿着其他中轴线的方向前后设置,只要能够使得动力头1的重心保持平稳,从而提高具有该动力头1的动力工具100运行的稳定性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所述动力头1的重心的投影位于固定座18的底面上。优选的,所述动力头1的重心的投影位于动力头1的前进方向的中轴线上。因动力头1大多安装在割草机100的前后行走轮之间,如此设置,使得安装该动力头1的割草机100重心大致位于割草机 100的中心处,避免重心偏移导致的割草机100各个行走轮受力不均,进而导致割草机100在行驶或者转弯时发生侧翻的风险。
44.进一步的,每个供电模组20包括一个电池包腔23和收容在电池包腔23 内的至少两个电池包24。该两个电池包腔23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的,在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内,该两个电池包腔23的结构相同,两个电池包腔23沿着动力头1的前进方向前后设置,两个电池包腔23之间有明显的组别区分。所述电池包24上设有与电池包腔23配合的导轨,电池包腔上设有可与电池包24的导轨相配合的插槽。当电池包24通过导轨插入在电池包腔23的插槽中时,电池包24被固定在电池包腔23中。进一步的,在电池包腔23的底部设有弹簧,在电池包24的导轨上设有锁定件。当电池包24插入电池包腔23后,弹簧被压缩,电池包24被锁定件锁定在电池包腔 23内,当解锁锁定件后,电池包24被自动弹出。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24可拆卸的安装到动力头1上。所述电池包24可以安装到其他动力工具100上,例如手持式的链锯、打草机、修枝机等工具上使用,同时,其他动力工具100上的电池包,也可以安装到动力头1上使用。
45.进一步的,第一供电模组21和第二供电模组22之间设有间隙,即两个电池包腔23不互相抵靠,为电池包腔23内部的电池包24提供了散热空间。优选的,在电池包腔23靠近间隙的侧壁231上设有结合面232,电池包24 插接在结合面232上,与电池包腔23可拆卸连接。具体的,电池包24沿着平行于电机81的输出轴811的延伸方向插入到相应的电池包腔23内,可拆卸的连接在电池包腔23的结合面上。通过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电池包腔 23中的电池包24。
46.进一步的,每个供电模组20的电池包腔23内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包24,至少两个电池包24沿着平行于电机81的输出轴811的延伸方向插入到相应的电池包腔23内,且在电池包腔23内沿着动力头1的前进方向左右设置,各电气部件固定于电池包腔23内。可以理解的是,电池包24的插入方向也可以与输出轴811的轴向方向倾斜或者垂直。每个供电模组20内的至少两个电池包24在电池包腔23内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串联连接,也可以是并联连接,也可以是部分电池包24先串联再与其他电池包24并联连接,或者部分电池包24先并联再跟其他电池包24串联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在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动力头1内的每个供电模组20的电池包腔23内包括两个电池包24,且两个电池包24串联连接。换言之,动力头1包含4个电池包24,其中有两个电池包24设置在位于动力头1前侧的电池包腔23内,另外两个电池包24设置在位于动力头1后侧的电池包腔23内。前侧的两个电池包24串联后给电机81供电,当前侧的两个电池包24电量耗尽后,自动切换到另外两个串联的电池包24继续给电机81供电。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30还可以检测供电模组20的当前工作温度或者
工作电压,如果供电模组20的当前工作温度或工作电压超出设定范围,则控制系统30则自动切换到另一组供电模组20继续对外供电。
47.进一步的,每个供电模组20的电池包腔23可以收容至少两个型号的电池包24。可以相同型号的电池包24位于同一个电池包腔23内,也可以不同型号的电池包24位于同一个电池包腔23内。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可根据动力工具100的使用要求相应的选择相应型号的电池包24,为动力工具 100提供动力。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内,每个供电模组20包括两个不同型号的电池包24,即每个电池包腔23内可收容两个不同型号的电池包24。即每个电池包腔23内同时收容1p电池包241和2p电池包242,两个电池包 24的体积和电容量都不相同。通过设置高兼容性的电池包腔23,可以使得电池包腔23可以容纳不同型号的电池包24,提高具有该供电模组20的动力头 1的使用范围。
48.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24为锂电电池包24,电池包24内具有一定数量的电芯,不同电芯的电路连接从而输出不同的电压。所述电池包24上进一步的设置有电量显示组件,可以显示电池包24的当前剩余电量。所述动力工具100上进一步设有剩余工作时间显示,动力工具100的控制系统30可以根据电池包24的剩余电量以及当前电流值预估剩余使用时间,从而给操作者提醒。进一步的,在剩余电量较少的情况下,操作者可以选择节能模式,控制系统30会暂停非必要功能,例如照明功能、自走功能等,仅仅保留割草机100的核心割草功能的运转,同时割草机100的电机81的转速会在设定的经济转速下转动。当控制系统30检测到电量较多即超过阈值后,其他非必要功能可以启用。
49.请参阅图6并结合图3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动力头1的第一供电模组21和第二供电模组22之间具有间隙,控制系统30 位于第一供电模组21和第二供电模组22之间,并且与第一供电模组21和第二供电模组22电连接,用以控制切换两个供电模组20。当其中第一供电模组21内的电池包24的电量耗尽时,控制系统30可控制电路自动切换到第二供电模组22内的电池包24,以持续为驱动装置81提供动力,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头1的电池包24不能长时间供电的问题,满足操作者长时间持续工作的需求。
50.进一步的,控制系统30包括固定支架31和至少一个pcb板32,pcb 板32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31上。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内,控制系统 30包括两个pcb板32,分别为第一pcb板321和第二pcb板322,两个 pcb板32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31上。通过将不同的pcb板32集成在固定支架31上,使得控制系统30集成化,能够合理利用动力头1的内部空间,便于后期维修。
51.请参阅图9

图13并结合图7所示,在动力头1的供电模组20上方设有用于开启和关闭供电模组20内的电池包腔23的双向翻盖系统40。该双向翻盖系统40包括盖体14和转轴组件41。进一步的,盖体14位于动力头1的供电模组20的上方,覆盖所述供电模组20的两个电池包腔23。在盖体14 的中间安装有转轴组件41,盖体14通过转轴组件41旋转运动,用于开启和关闭电池包腔23,方便更换电池包腔23中的电池包24,以及避免灰尘或雨水进入到电池包腔23内部,提高动力头1的使用安全性。
52.具体的,盖体14包括第一盖体141和第二盖体142,转轴组件41包括第一转轴组件411和第二转轴组件412,第二转轴组件412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组件411上,第一盖体141与第一转轴组件411固定连接,第二盖体142 与第二转轴组件412固定连接,第一盖体141与第一转轴组件411同向旋转,第二盖体142与第二转轴组件412同向旋转。
53.通过将第二转轴组件412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一转轴组件411上,使得第二转轴组件412相对第一转轴组件411可以转动,第一转轴组件411同时相对第二转轴组件412可以转动。将第一盖体141与第一转轴组件411固定连接,使得第一盖体141和第一转轴组件411可以同向旋转,即第一盖体141 和第一转轴组件411相对第二盖体142和第二转轴组件412可以转动。同样的,将第二盖体142与第二转轴组件412固定连接,使得第二盖体142和第二转轴组件412可以同向旋转,即第二盖体142和第二转轴组件412相对第一盖体141和第一转轴组件411可以转动。实现了第一盖体141和第二盖体 142的相对转动。
54.进一步的,第一盖体141和第二盖体142设置在第一转轴组件411的两侧,且第一盖体141和第二盖体142开启时的旋转方向相反。具体的,第一盖体141和第二盖体142共用一套转轴组件41。第一盖体141和第二盖体142 围绕第一转轴组件411设置在其两侧,其中第一盖体141与第一转轴组件411 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并随着第一转轴组件411的旋转而旋转。第二转轴组件412套设在第一转轴组件411的端部,并相对第一转轴组件411可转动,第二盖体14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组件412上,并随着第二转轴组件412的旋转而旋转。由于第二转轴组件412是套设在第一转轴组件411上的,故第一转轴组件411和第二转轴组件412的旋转方向相反。由于第一盖体141与第一转轴组件411同向旋转,第二盖体142与第二转轴组件412同向旋转,故第一盖体141和第二盖体142的旋转方向相反。
55.进一步的,第一盖体141和第二盖体142可以单独开启,但是不能同时开启到最大位置。具体的,第一盖体141上设有限位卡槽1411,第二盖体142 上设有与限位卡槽1411配合的限位部1421,限位卡槽1411与限位部1421 卡持限位,以限制第一盖体141与第二盖体142同时开启的角度范围。即当第一盖体141与所述第二盖体142同时开启时,由于第一盖体141上的限位卡槽1411与第二盖体142上限位部1421的卡持限位,使得第一盖体141与第二盖体142不能同时开启到最大位置,不能同时取出电池包腔23内的电池包24。当第一盖体141单独开启时,由于第二盖体142没有打开,故第一盖体141上的限位卡槽1411与第二盖体142上的限位部1421不能卡持限位,进而不会影响第一盖体141单独打开的角度。同样的,当第二盖体142单独开启时,由于第一盖体141没有打开,故第一盖体141上的限位卡槽1411 与第二盖体142上的限位部1421也不能卡持限位,进而不会影响第二盖体 142单独打开的角度。
56.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限位卡槽1411是设置在第一盖体141 上,限位部1421是设置在第二盖体14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卡槽1411 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盖体142上,限位部1421设置在第一盖体141上。或者第一盖体141和第二盖体142上设置其他限位结构以限制第一盖体141与第二盖体142同时开启的角度,使得第一盖体141和第二盖体142可以单独开启。
57.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58.进一步的,第一转轴组件411的两端设有第一安装孔4111,在第一盖体 141的相应位置对应设置有第一装配孔1412。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穿过第一装配孔1412和第一安装孔4111,将第一盖体141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组件411 上。优选的,将第一盖体141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组件411的安装方向为水平方向。
5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轴组件412上形成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4121。优选的,凸出部4121为两个,且两个凸出部4121相对第二转轴组件412的轴向方向对称设置。优选的,每
个凸出部4121上都设有第二安装孔4122。具体的,该第二安装孔4122为两个,两个第二安装孔4122分别位于两个凸出部4121上,且两个第二安装孔4122相对第二转轴组件412的轴向方向对称设置。优选的,在第二盖体142的底部的相应位置上对应设置有第二装配孔 1422。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穿过第二装配孔1422和第二安装孔4122,将所述第二盖体14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组件412上。优选的,将第二盖体142 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组件412的安装方向垂直于将第一盖体141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组件411的安装方向。
60.进一步的,第二转轴组件412包括至少一个轴套4124,所述轴套4124 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组件411的端部,与第一转轴组件411可转动的连接。优选的,第二转轴组件412包括两个轴套4124,两个轴套4124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61.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转轴组件412包括两个轴套4124,两个轴套4124结构相同,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组件411的两端,与第一转轴组件411可转动的连接。在其他实施例内,第二转轴组件412也可以只包括一个轴套4124,该轴套4124套设在第一转轴组件411的一端,或者第二转轴组件412包括两个轴套4124,两个轴套4124的形状不同,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组件411的两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62.进一步的,转轴组件41还包括弹性件413,弹性件413连接在第一转轴组件411和第二转轴组件412之间,用以驱动所述第一转轴组件411和第二转轴组件412复位。由于弹性件413的存在,使得第一盖体141在第一转轴组件411的驱动下快速复位,第二盖体142在第二转轴组件412的驱动下快速复位。
63.具体的,该弹性件413的数量与轴套4124的数量一致。弹性件413连接在第一转轴组件411和轴套4124之间,用以驱动第一转轴组件411和轴套 4124复位。优选的,轴套4124的数量为两个,弹性件413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弹性件413分别位于轴套4124和第一转轴组件411之间,且两个弹性件413相对第一转轴组件411的轴向截面对称设置,用以驱动第一转轴组件411 和轴套4124复位。弹性件413可以是具有弹性的部件,优选的为扭簧,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64.进一步的,第一转轴组件411上形成有第一固定孔4112,第二转轴组件 412上形成有第二固定孔4123,弹性件41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固定孔4112 内,弹性件413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固定孔4123内,用以驱动第一转轴组件 411和第二转轴组件412复位。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内,第一转轴组件411为转轴411,第二转轴组件412为轴套4124,两个轴套4124 分别套设在转轴411的两端。一对扭簧分别位于转轴411与轴套4124之间。在转轴411面向扭簧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第一固定孔4112,在轴套4124面向扭簧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孔4123,扭簧的两端插入到第一固定孔4112 和第二固定孔4123内,与转轴411和轴套4124连接。当转轴411或者轴套 4124转动时,使得扭簧产生一个相对的弹力,从而驱动转轴411或者轴套4124 快速复位。
65.请参阅13并结合图7所示,双向翻盖系统40通过转轴组件41转动连接在上壳体15上。具体的,动力头1的第一盖体141和第一转轴组件411通过紧固件在水平方向上固定连接,第二盖体142和第二转轴组件412通过紧固件在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此时,安装好的双向翻盖系统40通过转轴组件 41与上壳体15可转动的连接,以将双向翻盖系统40安装在动力头1上。
66.具体的,在动力头1面向转轴组件41的一侧的上壳体15上形成有与转轴组件41对
应的配合部151。该配合部151在四周形成有向上凸起的侧壁153,在与转轴组件41连接的两个侧壁153上开设有与转轴组件41形状配合的第一弧形凹槽1531,使得转轴组件41可以在相应的第一弧形凹槽1531转动。
67.进一步的,转轴组件41通过第一转轴组件411与动力头1的上壳体15 可转动的连接。具体的,在第一转轴组件411上设有径向截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411的径向截面的圆环4113。在配合部151的中间设有凸台152,凸台152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411对应的第二弧形凹槽1521。在第二弧形凹槽1521内形成有与第一转轴组件411上的圆环4113对应的第三弧形凹槽1522,并且该第三弧形凹槽1522的最低点所在的平面低于第二弧形凹槽1521的最低点所在的平面。圆环4113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三弧形凹槽 1522内,使得圆环4113在随着第一转轴组件411转动时可以沿着第三弧形凹槽1522转动。通过设置三个弧形凹槽,使得第一转轴组件41可转动的连接在动力头1的上壳体15上,从而使得转轴组件41可转动的连接在动力头 1的上壳体15上。当转轴组件41转动时,可沿着配合部151上的三个弧形凹槽转动,从而实现双向翻盖系统40可转动的安装在上壳体15上,避免转轴组件41沿其轴线方向窜动。
68.进一步的,每个电池包腔23的四周都形成有向上凸起的防水壁233,以防止雨水从两个盖体14的连接处渗入电池包腔23内,造成电池包24短路。在两个电池包腔23之间设有依次向下的台阶,以将渗入的雨水导流出去。两个盖体14背离转轴组件41的一端向下突伸形成环形开启部143。环形开启部143与电池包腔23的防水壁233形成相互配合的止口结构,以将电池包腔 23密封,防止灰尘或雨水进入电池包腔23内,造成电池包24短路,提高动力头1的使用安全性。
69.进一步的,动力头1还包括压盖11,在第一盖体141和第二盖体142的中间设有与压盖11配合的盖槽144,压盖11穿过盖槽144与上壳体15上的配合部151卡持连接。如此设置,不但可以将转轴组件41固定在动力头1 上,还可以用于遮盖转轴组件41,避免灰尘或雨水进入到转轴组件41上,造成转轴组件41运行不畅,提高转轴组件41的使用寿命。
70.在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转轴组件41的轴向方向与动力头1的前进方向垂直。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转轴组件41的轴向方向也可为其他方向,例如平行于动力头1的前进方向。
71.进一步的,电池包24上设置有电量显示件,可以显示电池包24的剩余电量。第一盖体141和第二盖体142在电池包24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窗口,可以在不开启盖体14的情况下,观察到电池包24的剩余电量,方便快捷。
72.进一步的,动力头1还包括用于控制动力头1总体开关的安全钥匙50。该安全钥匙50位于动力头1的前侧,与供电模组20串联连接,用于控制供电模组20内部的电池包24的接通和断开。通过设置安全钥匙50,可以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当需要使用该动力头1为动力工具100提供动力时,将安全钥匙50插入到动力头1的相应位置,动力头1被允许对外供电并提供动力。当将安全钥匙50从动力头1中拔出,动力头1无法对外供电或提供动力。优选的,将安全钥匙设置在盖体14的下方,并且位于供电模组20的侧边。如此设置的目的是,首先避免雨水或者灰尘等进入到安全钥匙50的安装部内,造成安全钥匙50失效。其次,将安全钥匙50设置在供电模组20周边,在操作者安装或拆卸电池包24时,可以简单的将安全钥匙50拔下,避免在安装或拆卸电池包24时发生误启动的情况,增加安全性。安全钥匙50的安装位置,不
会影响电池包24的插拔,即安全钥匙50没有位于电池包24的插拔路径上。
73.进一步的,动力头1还包括照明装置60。照明装置60位于动力头1朝向前进方向的一侧,用于给动力工具100提供照明。优选的,该照明装置60 为led灯,该led灯与控制系统30电连接。通过控制系统30可以打开或关闭该led灯。
74.请参阅图14

图20所示,动力头1还包括线束固定组件70,线束固定组件70位于壳体10上,且与壳体10固定连接。优选的,该线束固定组件70 位于壳体10的尾部,用于固定动力头1的外部线束,提高动力头1的美观性。同时通过将外部线束固定在线束固定组件70内,能够有效避免不同线束对内部元器件的干扰。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头1的壳体10上设有向内倾斜的安装部19。所述线束固定组件70固定在该安装部19上。定义线束固定组件70安装到壳体10上安装部19的安装方向为第一方向,动力头1 的上下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倾斜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线束固定组件70的过线孔73的延伸方向向下倾斜,避免雨水从所述过线孔73 进入动力头1的壳体中。线束固定组件70位于动力头1壳体10后部的中间位置。
75.进一步的,线束固定组件70,包括盖板71和固定部72,盖板71和固定部72固定连接,盖板71和固定部72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供线束通过的过线孔 73。
76.进一步的,线束固定组件70还包括橡胶塞74。当外部线束的个数与过线孔73的孔数一致时,不需要使用该橡胶塞74,当外部线束的个数少于该过线孔73的孔数时,可以用橡胶塞74填补未被外部线束填充的过线孔73,避免灰尘、飞虫等进入过线孔73中,对线束造成污染,从而影响线束的使用寿命。
77.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线束固定组件70上形成了三个过线孔 73,用于固定外部线束。当外部线束少于该线束固定组件70上的过线孔73 的数量时,优选的,外部线束只有两个,而过线孔73为三个。此时,用橡胶塞74将未被外部线束填充的过线孔73填补上,以避免灰尘、飞虫等进入过线孔73中,对线束造成污染,从而影响线束的使用寿命。
78.进一步的,盖板7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槽部711,第一槽部711的数量与过线孔73的数量一致。在固定部72上设有与第一槽部711对应的第二槽部721,第一槽部711和第二槽部721配合形成过线孔73。即该线束固定组件70上的过线孔73由盖板71上的第一槽部711和固定部72上对应的第二槽部721配合形成。
79.进一步的,第一槽部711上或者第二槽部721上设有凸起,或者第一槽部711和第二槽部721上都设有凸起,以将外部线束卡持固定过线孔73内。
80.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81.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内,第一槽部711上设有第一凸起712,第二槽部721上设有相应的第二凸起722,第一凸起712和第二波浪凸起722 之间具有空隙,该空隙可以供外部线束穿过过线孔73,通过两个凸起将外部线束固定在过线孔73内。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过线孔73的轴向方向相互平行。过线孔73的轴向方向与线束固定组件70安装到壳体10上安装部19的安装方向平行。
82.进一步的,盖板71和固定部72通过紧固装置76固定连接。具体的,盖板71上形成有向外突伸的第一圆环713,固定部72上形成有与第一圆环713 对应的第二圆环723,第一圆环713或第二圆环723上设有通孔724,以使得紧固装置76可以穿过通孔724将固定部72与盖板71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二圆环723的底部开设有通孔724,紧固装置76穿过通孔724将固
定部72 与盖板71固定连接。优选的,该紧固装置76为螺栓,在第一圆环713内表面内形成有内螺纹,螺栓穿过固定部72的第二圆环723底部的通孔724,与盖板71上的第一圆环713螺纹连接。在其他实施例内,紧固装置76也可以采用内螺纹的装置,而在第一圆环713上形成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以实现将固定部72和盖板71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83.请参阅图19并结合图15和图16所示,线束固定组件70上形成有具有弹性的卡扣部75,壳体10上具有向内倾斜的安装部19,卡扣部75与安装部19相配合,以使线束固定组件70固定连接在壳体10上。
84.优选的,在线束固定组件70的盖板71上的卡扣部75上设有凸起部751 和第一安装槽752,凸起部751上形成有安装坡753。在壳体10的安装部19 上设有与凸起部751对应的第二安装槽191以及与第一安装槽752对应的定位柱192,凸起部751与第二安装槽191配合,定位柱192与第一安装槽752 配合以将线束固定组件70固定连接在壳体10上。
85.进一步的,线束固定组件70沿着向靠近壳体10的方向为安装方向,线束固定组件70沿着远离壳体10的方向为拆卸方向。在卡扣部75上形成有限位板754,在安装部19上形成有挡筋193,限位板754和挡筋193配合,以将线束固定组件70限位连接在壳体10上
86.具体的,在将线束固定组件70安装在动力头1的壳体10上时,卡扣部 75上的凸起部751与安装部19上的第二安装槽191配合,第二安装槽191 的顶部沿着凸起部751上的安装坡753从下到上挤压卡扣部75。因为卡扣部75具有弹性,故卡扣部75在该挤压力的作用下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倾斜。同时,在安装部19上设有定位柱192,在卡扣部75上设有第一安装槽752,定位柱192固定在该第一安装槽752内,以将线束固定组件70定位在壳体 10上,防止线束固定组件70未安装到位,造成脱落。进一步的,在线束固定组件70上形成有限位板754,在壳体10上的安装部19上形成有挡筋193,当线束固定组件70安装在壳体10上后,挡筋193与限位板754配合,以将线束固定组件70固定在壳体10上,以防止继续推动线束固定组件70,而使得线束固定组件70进入到壳体10内部。
87.当需要将线束固定组件70从壳体10上拆卸下来时,需要给限位板754 施加一个向外的作用力,使得限位板754与挡筋193分离,再拉动线束固定组件70沿着远离壳体10的方向移动,安装部19的定位柱192与线束固定组件70上的卡扣部75上的第一安装槽752分离,同时安装部19上的第二安装槽191与卡扣部75上的凸起部751沿着安装坡753从上到下的方向分离开,从而将线束固定组件70从壳体10上拆卸下来。
8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组件70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拆装方便。具有该线束固定组件70的动力头1,在进行动力头1的组装时,可先将线束与动力头1内部元件连接,然后组装该线束固定组件70,最后将该线束固定组件70固定在动力头1上,首先能够有效避免不同线束对内部元器件的干扰,便于后期维修。同时,该线束固定组件70将线束夹持,避免处于动力头1外部的线束被拉扯时与动力头1内部元件的连接断开,提高了线束固定组件70的实用性。
8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