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音圈马达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8: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马达 摄像机 音圈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圈马达。


背景技术:

2.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简称vcm)又称音圈驱动器(voice coil actuator,简称vca),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可实现直线型及有限摆角运动,其主要应用于摄像模组当中。
3.音圈马达主要包括固定组件和用于安装镜头的活动组件,为了防止镜头在动作时产生不良震动,固定组件与活动组件之间设有阻尼结构。如图1所示,现有的阻尼结构通常采用四角注胶设计——在活动组件外周的四个角上设置与固定组件相连接的凝胶。虽然该设计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镜头的震动,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4.1、活动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的间隙宽度一般要求在0.4mm以上,否则无法进行注胶,导致音圈马达的体积过大;
5.2、凝胶的扩散方向不可控,接着不均匀,导致抑震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注胶、体积小巧、抑震效果好的音圈马达。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
8.固定组件,其具有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设于所述容置腔的两侧且相对设置;
9.活动组件,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形成通路的第三通孔;
10.其中,所述活动组件还具有多个分布于所述第三通孔周围的凹槽,所述固定组件还具有对应延伸至各所述凹槽内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凹槽的槽壁之间填塞有凝胶,使得所述活动组件悬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延伸部自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凹槽内。
1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凹槽围绕所述第三通孔均匀分布。
1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中轴线。
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与各所述凹槽相对的位置均设有缺口,各所述延伸部对应的设于各所述缺口处。
1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16.底座,其具有所述第二通孔;
17.罩壳,其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共同限定出所述容置腔,所述罩壳具有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延伸部。
1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组件包括:
19.镜头座,其具有所述第三通孔,所述凹槽设于所述镜头座朝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表面。
2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通过折弯形成。
2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所述第三通孔同轴设置。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音圈马达,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23.首先,由于凝胶是设于活动组件自身所具有的凹槽内,而不是设于活动组件的外周,因此不受活动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的间隙宽度的影响,便于注胶操作,同时对活动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的间隙宽度不再有较高的要求(即在0.4mm以上),使得音圈马达的体积可以更小;其次,凹槽可以控制凝胶的扩散方向,对其形成有效的限制,从而使其接着均匀,产生更好的抑震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音圈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音圈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音圈马达的爆炸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音圈马达的局部剖视图。
28.图中:100、固定组件;101、容置腔;102、第一通孔;103、第二通孔;104、延伸部;105、缺口;200、活动组件;201、第三通孔;202、凹槽;300、凝胶;1、底座;2、罩壳;3、镜头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以区分同一类型的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这些技术特征的相对重要性、顺序以及数量,也即,“第一”技术特征可以被称为“第二”技术特征,“第二”技术特征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技术特征,并且,限定有“第一”、“第二”的技术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技术特征。另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1.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2.参见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其主要包括固定组件100和活动组件200;固定组件100具有容置腔101以及与容置腔101相连通的第一通孔102和第二通孔103,第一通孔102和第二通孔103分别设于容置腔101的两侧且相对设置;活动组件200
设于容置腔101内,其具有用于安装镜头的第三通孔201;第一通孔102、第二通孔103以及第三通孔201同轴设置并形成通路,以保证镜头能够正常工作;此外,活动组件200还具有多个分布于第三通孔201周围的凹槽202,固定组件100还具有对应延伸至各凹槽202内的延伸部104,延伸部104与凹槽202的槽壁之间填塞有凝胶300,使得活动组件200悬置于容置腔101内。
33.基于上述结构,首先,由于凝胶300是设于活动组件200自身所具有的凹槽202内,而不是设于活动组件200的外周,因此不受活动组件200与固定组件100之间的间隙宽度的影响,便于注胶操作,同时对活动组件200与固定组件100之间的间隙宽度不再有较高的要求(即在0.4mm以上),使得音圈马达的体积可以更小;其次,凹槽202可以控制凝胶300的扩散方向,对其形成有效的限制,从而使其接着均匀,产生更好的抑震效果。
34.可选的,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02的槽口朝向第一通孔102,且延伸部104自第一通孔102的边缘延伸至凹槽202内。如此,延伸部104能够较为直接地伸入凹槽202内,简化音圈马达的整体结构,同时方便向凹槽202内注胶。
35.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活动组件200受力平衡,延伸部104沿第一通孔102的周向均匀分布,凹槽202围绕第三通孔201均匀分布。作为优选,凹槽202设为四个,该四个凹槽202围绕第三通孔201均匀分布;对应的,延伸部104也设为四个,该四个延伸部104沿第一通孔102的周向均匀分布。
36.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更好地抑制镜头在其径向上的震动,延伸部104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三通孔201的中轴线,也即,延伸部104的整体垂直于第三通孔201的径向,以最大化地承受镜头震动时产生的径向力。
37.进一步的,由于第一通孔102的孔径与第三通孔201的孔径相差不多或完全相等,因此为了使延伸部104能够延伸至凹槽202的中间位置,以利于凝胶300包围延伸部104,第一通孔102的边缘与各凹槽202相对的位置均设有用来避位的缺口105,各延伸部104对应的设于各缺口105处。
38.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00包括底座1以及设于底座1上的罩壳2,二者共同限定出容置腔101;其中,罩壳2具有所述第一通孔102以及设于第一通孔102边缘的所述延伸部104和所述缺口105,罩壳2优选金属件,从而使得延伸部104可通过折弯形成,便于加工;底座1则具有所述第二通孔103。
39.进一步的,活动组件200包括镜头座3,其具有所述第三通孔201,所述凹槽202设于镜头座3朝向第一通孔102的一侧表面。
40.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固定组件100和活动组件200,活动组件200设于固定组件100的容置腔101内;活动组件200具有用于安装镜头的第三通孔201以及多个分布于第三通孔201周围的凹槽202,固定组件100具有对应延伸至各凹槽202内的延伸部104,延伸部104与凹槽202的槽壁之间填塞有凝胶300,使得活动组件200悬置于容置腔101内。
41.与现有技术相比,得益于凝胶300设于活动组件200自身所具有的凹槽202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圈马达具有便于注胶、体积更小、抑震效果更好等优点。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
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