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与流程

2021-10-24 08: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力系统 分布式 潮流 电源 优化


1.本公开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的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 然构成在先技术。
3.分布式电源是一种不直接与集中输电系统相连的35kv及以下 电压等级的电源,可广泛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 消耗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各电源位置分散且相互独立,不易受意外灾 害或者突发事件的影响,具有抵御大规模停电的潜力,可满足削峰填 谷、对重要用户供电等不同的需求。
4.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潮流计算会发生较大的变 化。尽管纯交流电网、交直流混合电网的潮流计算已经相对成熟,但 是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并没有完善。如何进行计及分 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优化,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5.潮流计算是指在给定电力系统网络拓扑、元件参数和发电、负荷 参量条件下,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电压在电力网中的分布;根 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 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因分布式电源没有实现对无 功负荷的平均分配,这就导致各分布式电源之间可能会有较大的无功 环流。基于潮流计算中的无功负荷,在不影响电能质量又不破坏电力 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如何有效提高无功分配精度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出了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 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基于改进的无功下垂控制,结合控制目标函 数,优化输出电压幅值,提高无功分配的精度,实现对潮流计算的优 化。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8.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 法。
9.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0.建立分布式电源模型;
11.建立小信号动态模型,对所述分布式电源模型的输出特性进行稳 定性分析,分析下垂控制系数变化对分布式电源模型电压特征值的影 响;
12.基于改进的无功下垂控制,引入无功下垂控制的补偿量,跟踪分 布式电源接入点的电压变化,调节输出电压幅值,得到下垂控制系数 的取值范围;
13.建立分布式电源控制目标函数,优化所述输出电压幅值并得到下 垂控制系数的最优解,提高无功分配的精度,优化潮流计算。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15.基于改进的无功下垂控制,在传统的无功下垂控制中添加无功下 垂控制的补偿量,有效跟踪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变化,调节输出电压幅 值,得到下垂控制系数的取值范围,结合控制目标函数,得到下垂控 制系数的最优解,优化输出电压幅值,进而提高无功分配的精度,实 现对潮流计算的优化。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 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 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17.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 化方法的流程图;
18.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分布式电源所构成的微电网的结构;
19.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单个分布式电源逆变器及接口电路的结 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功率下垂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21.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分布式电源的并联等效电路图;
22.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改进后的无功下垂控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无功下垂控制改进后微电网中各分布式 电源dg1、dg2、dg3输出的无功功率的波形图;
24.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改进粒子群优化bp算法的的流程图。
[0025][00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
[0028]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 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 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9]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 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 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 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 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0]
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 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 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 公开的限制。
[0031]
本公开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 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 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 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 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0032]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
[0033]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 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 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
步骤s01:建立分布式电源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相 应的仿真模型,进行分布式电源输出特性的仿真分析;
[0035]
步骤s02:建立小信号动态模型,对所述分布式电源模型的输出特 性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下垂控制系数变化对分布式电源模型电压特 征值的影响;
[0036]
步骤s03:基于改进的无功下垂控制,引入无功下垂控制的补偿量, 跟踪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的电压变化,调节输出电压幅值,得到下垂控 制系数的取值范围;
[0037]
步骤s04:建立分布式电源控制目标函数,优化所述输出电压幅值 并得到下垂控制系数的最优解,提高无功分配的精度,优化潮流计算。
[0038]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01中,分布式电源包括间歇 式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间歇式分布式电源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较大,比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储能系统需要进行充放电的控 制,比如锂电池、燃料电池、飞轮储能等。
[0039]
在电力系统中,小信号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特征值分析法、 prony分析法、数值仿真法和频域分析法;其中特征值分析法可以提 供大量的与系统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有关的关键信息,并能够与经典 控制理论相结合,对小信号动态模型进行理论分析,也可通过系统暂 态仿真验证其有效性。
[0040]
在本实施例中,由分布式电源所构成的微电网采用三个分布式电 源。如图2所示,由三个分布式电源和本地负载所构成的微电网的结 构,经由静态开关pcc接入电力系统大电网。
[004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02中,小信号动态模型包括 分布式电源单逆变器模型、电力网络模型和负荷模型。
[0042]
小信号动态模型中的分布式电源单逆变器采用下垂控制的结构, 单个分布式电源逆变器及接口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单逆变器小信号 模型由功率下垂控制器模型、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器模型、逆变器接口 电路模型组成。基于下垂特性的功率外环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 平均分配,电压电流双环控制主要功能是抑制高频干扰,并为lc滤 波器提供阻尼。
[0043]
功率下垂控制器的控制框图如图4所示,其中u
od
、u
oq
、i
od
、i
oq
分别为实际电压和电流的d、q轴分量;p、q分别为由瞬时电压和电 流计算并经过低通滤波后的分布式电源逆变器输出的平均有功功率 和无功功率,如式(1)所示,ω
c
为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ω0’
、u0’
是 下垂特性曲线初值;m、n分别为p/f和q/v下垂特性曲线的下垂控 制系数。
[0044][0045]
将参考电压定位在d轴方向,则q轴方向参考电压为0,则下垂 特性曲线的关系公式为:
[0046][0047]
为将微电网内所有模块建立在同一坐标系内,选择dg1的坐标 系d1‑
q1作为公共坐标系d

q,将分布式电源逆变器变量转换到公共 d

q坐标系内,则转换后逆变器频率为:
[0048]
δ=∫(ω

ω
co
)
ꢀꢀꢀꢀꢀꢀꢀꢀꢀꢀꢀꢀꢀꢀꢀꢀꢀꢀꢀꢀꢀꢀꢀ
(3)
[0049]
对式(1)、(2)、(3)做线性化处理,得到功率控制器的小信号空间 状态模型为:
[0050][0051]
输出方程为:
[0052][0053]
在式(4)、(5)中:
[0054]
δx
p
=[δi
ld δi
lq δu
od δu
oq δi
od δi
oq
]
t

[0055][0056][0057]
c

=[0
ꢀ‑
m 0],
[0058]
结合图2,能够清楚的得到,第i个逆变器接入点电压u
b
的状态 方程为:
[0059][0060]
第i个逆变器接入点电压u
b
的小信号模型为:
[0061]
[0062]
式中:
[0063][0064][0065]
综合分布式电源所组成的微电网中各部分的小信号动态模型,即 得到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系统的整体小信号动态模型为:
[0066][0067]
结合经典控制理论,根据小信号动态模型式(8)中的系统矩阵 a
m
的特征值来确定分布式电源整体的稳态性能、动态性能以及阻尼 特性。本实施例主要对下垂控制参数的变化对系统特征值的影响进行 了相关的研究。
[0068]
当有功下垂系数m1逐渐增加时,主导特征值λ1、λ2也渐渐靠近 虚轴,甚至进入到正半平面,即使系统由稳定状态逐渐变为不稳定状 态,若不管m1如何变化都小于一个极限值m使λ1、λ2沿实轴无限趋 于零,则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0069]
随着无功下垂系数n1的变化,λ1、λ2的变化很小,即主导特征根 λ1、λ2受无功下垂系数的影响很小。用下垂控制的分布式电源微电网, 能够快速实现功率分配和运行模式的平滑切换,但其下垂控制系统的 选择要同时考虑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007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03中,本实施例进行下垂控 制的改进,通过引入无功下垂控制的补偿量,跟踪电压变化,调节电 压幅值,进而得到下垂控制系数的一个取值范围。
[0071]
下垂控制是模拟电力系统中传统同步发电机外下垂特性来控制 分布式电源逆变器的一种控制方法,人为地使分布式电源输出的频率 以及电压幅值根据其输出有功、无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节,以使各 个逆变电源能够按照各自的容量及负荷合理分配负荷的控制方法;主 要应用于对等控制结构的微电网中多个分布式电源并联运行,分布式 电源的并联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分布式电源等效为 一个电压源。
[0072]
当分布式电源等效输出阻抗呈感性时,其输出的无功功率为:
[0073][0074]
其中,x
i
表示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电抗,e
i
表示分布式电源输出电压, δ
i
表示分布式电源输出电压e
i
与并联节点电压u之间夹角。
[0075]
与负载阻抗相比,分布式电源的等效输出阻抗以及线路阻抗均较 小,而且在实际情况中相角偏差δ
i
均较小,所以当δ
i
用弧度表示时有 sinδ
i
=δ
i
,cosδ
i
=1,则式(9)可简化为:
[0076][0077]
由式(10)可看出,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无功主要由分布式电源输出 电压e
i
决定,即输出无功q
i
与电压e
i
存在下垂特性关系。
[0078]
并联的分布式电源不断调节自身频率以及电压幅值,这种自身调 节过程会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并联系统达的环流最小,系统达到新的 稳定运行点,合理分配输出功率。
[0079]
逆变器输出电压可以直接控制,但逆变器相位角控制要通过逆变 器输出频率f
i
或角频率ω
i
的调节来实现,如式(11)所示:
[0080][0081]
下垂特性数学表达式为:
[0082][0083]
式中,m、n分别为p/f和q/v的下垂控制系数,f0、e0分别是分 布式电源在空载运行时的频率及电压幅值,也就是p/f、q/v下垂特 性曲线的初值,f、e分别表示分布式电源运行时频率、电压幅值的控 制量,p、q分别表示分布式电源有功、无功的实际测量值。
[0084]
并网运行模式时,微电网的频率和电压由大电网提供支撑,下垂 控制调节各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孤岛运行模式下,相当于多个逆 变电源并联,这时,各分布式电源的逆变器采用下垂控制,可保证各 逆变器输出的电压和频率一致,合理承担负载功率。
[0085]
由式(12)可看出第i个分布式电源的无功下垂特性为e
i
=e0‑
nq
i
, 并将其带入式(8)中第i个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无功功率表达式,整理可 得:
[0086][0087]
微电网中,控制器是对逆变器输出端口电压进行调节,而不是滤 波器的出口电压,故在考虑逆变器输出特性时,应将滤波器和变压器 阻抗也考虑在内。又由于微电网的传输线路比较短,在加入滤波器和 变压器阻抗后,逆变器的输出阻抗仍然呈感性。因此,p/f、q/v下垂 特性在微电网中仍然适用。
[0088]
由式(13)可知,将滤波电抗和线路电抗统一称为分布式电源输出 侧电抗x
i
。则,分布式电源发出的无功与输出侧电抗x
i
、空载电压幅 值e0、公共母线电压u和无功下垂系数n
i
相关。
[0089]
又由式(13)可得:
[0090][0091]
由于可看作传输线路的电压压降,因此,由式(18)可知,可 通过在传统下垂控制中加入作为电压补偿量来补偿输电线路的 压降,改善各分布式电源对无功负荷的平均分配。
[0092]
另一方面,为弥补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电压幅值差异,在传统的无 功下垂控制中引入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电压幅值反馈,有效跟踪接入点 电压变化,改进后无功下垂控制结构如图6所示:q
n
、u
n
分别表示 分布式电源的额定功率、电压幅值,q表示实际输出的无功,n表示 无功下垂控制系数,u
m
表示接入点电压幅值,u表示无功下垂控制 输出的参考电压,x为分布式电源输出等效感抗,微电网电压补偿量 和幅值反馈量经过pi调节得到无功下垂曲线初值的补偿量δu,平移 下垂曲线,调节系统稳定运行点,最终dg1、dg2输出的电压幅值 相等。
[0093]
经过改进后的无功下垂控制,可改变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无功功率, 使微电网中各分布式电源输出电压的幅值相同,从而提高无功分配的 精度。基于仿真参数的设置,对这三个分布式电源进行 matlab/simulink的仿真分析,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的仿真过程为:
[0094]
(1)0s<t<1s前,微电网孤岛运行;
[0095]
(2)当t=1s时,微电网负荷发生突变,总的有功负荷从50kw增 加到60kw,无功负荷从10kvar增加到13kvar;
[0096]
(3)t=1.5s时启动预同步控制模块,进入与大电网的预同步阶段, 当满足并网条件式,开始并网运行;
[0097]
(4)当t=3s时,静态开关pcc断开,由并网运行模式转换为孤 岛运行模式。
[0098]
无功下垂控制改进后微电网中各分布式电源dg1、dg2、dg3 输出的无功功率波形如图7所示,无论是无功下垂控制改进前还是改 进后,微电网中各分布式电源均可按照无功下垂系数比例分配无功负 荷。
[0099]
由于线路阻抗的存在,微电网输出的无功功率大于无功负荷功率。 在无功下垂控制改进前,各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无功功率明显不按无功 下垂系数比例分配,而在无功下垂控制改进后,由图7可得:
[0100]
1.0

1s,微电网孤岛运行,分布式电源dg1、dg2、dg3输出的 无功比例为:q3/q2≈5400/3000=1.800,q3/q1≈5400/2500=2.160, q2/q1≈3000/2500=1.200;
[0101]
2.1

1.5s,微电网孤岛运行且负荷突变后:q3/q2≈7100/3900=1.820, q3/q1≈7100/3200=2.218,q2/q1≈3900/3200=1.219;
[0102]
3.2

3s,微电网进入并网运行模式且稳定后,
[0103]
q3/q2≈3600/1900=1.894,q3/q1≈3600/1500=2.4,
[0104]
q2/q1≈1900/1500=1.267;
[0105]
4.3

4s,微电网再次转换为孤岛运行后,q3/q2≈7100/3900=1.821, q3/q1≈7100/3200=2.218,q2/q1≈3900/3200=1.219;
[0106]
而无功下垂系数比例为:k
q2
/k
q3
=0.668/0.4=1.67, k
q1
/k
q3
=0.8/0.4=2.00,k
q1
/k
q2
=0.8/0.668=1.197,由此可看出:虽然无功 下垂控制改进后仍未按照无功下垂系数比例分配无功负荷,但分配精 度已大大提高,从而验证了改进的有效性。
[0107]
当微电网满足并网条件,pcc开关闭合,由孤岛运行转换为并网 运行时,系统会出现严重的无功功率缺额,需要通过本地无功补偿设 备和功率控制器来进行快速补偿。
[0108]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04中,首先是建立分布式电 源控制目标函数。
[0109]
因分布式电源所构成的微电网存在着不同的运行模式,针对分布 式电源控制目标函数而言,不同运行模式先的控制目标函数均地位相 同、无比重大小之分。
[0110]
在本实施例中,以有功损耗最小为目标构建分布式电源控制目标 函数,调节无功补偿。分布式电源控制目标函数f如下所示:
[0111][0112]
其中,p
loss
表示总的有功网损,n表示微分布式电源微电网,一 般用j分别表示运行模式j的初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表示t时刻 dg
i
在运行模式j下绝对误差矩阵;h表示权值矩阵;分 别表示dg
i
在t时刻,运行模式j下的有功、无功与参考值之间的控 制误差;分别为dg
i
在t时刻,运行模式j下电压幅值、 频率与额定值之间误差;m为电网运行模式类数,即m=4。
[0113]
在式(15)所示的目标函数中,要不停的对t时刻的有功功率、无 功功率、电压幅值、频率进行采样,数据量比较大,所以采样数据的 准确性将直接影响下垂系数输出结果是否精确。
[0114]
下面是分布式电源控制目标函数的模型约束条件:
[0115]
(1)支路潮流约束:
[0116][0117]
v1(t)=1
ꢀꢀꢀꢀꢀꢀꢀꢀꢀꢀꢀꢀꢀꢀꢀꢀꢀꢀꢀꢀꢀꢀꢀꢀꢀꢀꢀꢀ
(17)
[0118][0119]
q
i 1
(t)

q
i
(t)=

q
i
(t)
ꢀꢀꢀꢀꢀꢀꢀꢀꢀꢀꢀꢀꢀꢀꢀꢀꢀꢀꢀꢀꢀꢀꢀ
(19)
[0120]
其中,r
i
和x
i
分别表示支路i的电阻和电抗;p
i
(t)和q
i
(t)分别表 示t时刻支路i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v0表示电压的基准值;表示t时刻第i个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出力;表示t时刻第i个分 布式电源的放电功率;表示t时刻第i个分布式电源的充电功 率;p
i
(t)和q
i
(t)表示t时刻节点i上的负载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0121]
(2)不等式约束:
[0122][0123]
不等式约束条件中的状态变量约束表达式为
[0124]
v
dimin
≤v
dm
≤v
dmmax
,m=1,2,

,n
d
[0125]
其中,q
dgimin
、q
dgimax
分别表示分布式电源无功容量的最小值和最大 值,q
cmmin
、q
cmmax
分别表示分布式电源无功补偿设备的无功容量最小 值和最大值,v
dimin
、v
dmmax
分别表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节点电压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0126]
由此可见,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的动态无功优化是一个多约束、 多变量的非线性规划问题,传统的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萤火虫算 法等智能算法均没有取得较好的优化求解效果。
[0127]
在本实施例中,将bp神经网络和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相结合,通 过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来代替bp算法中的梯度下降法来 进行神经网络参数的训练,进而改善bp算法的性能,增强泛化能力, 实现快速的局部寻优,进而优化输出的电压幅值,得到下垂控制系数 的最优解,如图8所示,优化的具体步骤如下:
[0128]
步骤(1):将bp神经网络中的权值和阈值编为粒子,并对其进 行初始化,初始化内容包括粒子种群规模,初始位置与初始速度;
[0129]
步骤(2):以bp神经网络训练所得结果与期望值之差作为适应 度函数,计算每个粒子适应度值;
[0130]
步骤(3):将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与个体最优粒子进行比较,若 优于个体最优则将该粒子设为个体最优,再将个体最优与全局最优进 行比较,若优于全局最优则将该粒子设为全局最优;
[0131]
步骤(4):根据规则更新粒子速度与位置;
[0132]
步骤(5):判断所得全局最优粒子是否满足终止条件,若满足设 定条件,则停止运算输出优化结果,否则返回步骤(2)迭代运算;
[0133]
步骤(6):利用上述获得的最优权值阈值连接bp神经网络的输 入层、隐含层与输出层,根据bp神经网络结果得到最优解。
[0134]
为验证优化效果,以某风电场为例,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 分布式电源制目标函数模型,通过bp、pso、改进的pso

bp之间 的相互比较,能够发现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改进的pso

bp算法收敛 速度最快,均方根误差最小,有效验证了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 络的优越性。
[0135]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 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136]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 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 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 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