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8: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机 安装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机。


背景技术:

2.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目前使用的电机,都是直接焊接或者通过螺栓的方式与机械体进行连接,在对电机进行更换和维修时,需要采用切割或者拧掉螺栓的方式才能进行拆卸,相应的,对电机进行安装时也较为麻烦,且电机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振动,存在较大的震动噪音,使得电机的稳定性较差并且对工作人员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机。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安装座,所述电机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四周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底座上于所述电机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提动把手,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板和减震结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板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互配合的夹持件,所述减震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底部。
6.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杆、夹持板和复位弹簧,所述夹持杆的一端设置有杆头,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板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夹持板固定在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夹持杆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紧所述夹持板与所述安装槽的槽侧壁。
7.进一步的,所述杆头上设置有拉环。
8.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底板、一个以上的定位结构和缓冲弹簧,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立板,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杆、两个滑动块和两个连接杆,所述定位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所述立板上,两个滑动块分别间隔分布滑动安装在所述定位杆上,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滑动块上,两个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缓冲弹簧套设在所述定位杆上并位于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立板之间。
9.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两侧向外延伸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螺孔。
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立板上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杆和移动杆,所述固定杆内部中空,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立板上,所述移动杆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杆的内部,所述移动杆的顶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
11.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机的底部设置底座,并在底座上设置卡槽,通过夹持件与卡槽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对电机的有效固定,且固定安装的效果更好,无需采用焊接或螺栓的方式对电机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电机进行拆卸维修或更换,节省了拆卸和安装的时间;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减震机构,能够将电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使其转化为滑动块的移动,并设置缓冲弹簧,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因振动导致电机稳定性较差的情况,且削弱了对工作人员的干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机本体和底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电机本体;2、安装座;3、底座;31、卡槽;32、提动把手;21、安装板;22、减震结构;211、安装槽;4、夹持件;41、夹持杆;42、夹持板;43、复位弹簧;44、杆头;45、拉环;221、底板;222、定位结构;223、缓冲弹簧;224、立板;201、定位杆;202、滑动块;203、连接杆;225、延伸板;226、螺孔;5、限位结构;51、固定杆;52、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1.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2.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便于安装的电机,包括电机本体1和安装座2,所述电机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四周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卡槽31,所述底座3上于所述电机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提动把手32,所述安装座2包括安装板21和减震结构22,所述安装板21上设置有安装槽211,所述安装板21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卡槽31相互配
合的夹持件4,所述减震结构22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1的底部。
23.使用前,通过提动把手32将带有底座3的电机本体1放置在安装槽211内,通过夹持件4配合卡槽31对底座3进行有效的限位固定,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减震结构22吸收电机产生的振动。
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4包括夹持杆41、夹持板42和复位弹簧43,所述夹持杆41的一端设置有杆头44,所述夹持杆4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板21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11内,所述夹持板42固定在所述夹持杆41的另一端,所述复位弹簧43套设在所述夹持杆41上,所述复位弹簧43的两端分别抵紧所述夹持板42与所述安装槽211的槽侧壁。这样设计,方便工作人员使用,通过拉动杆头44向外延伸,从而夹持板42向外移动,在此过程中对复位弹簧43进行压迫,当松开杆头44时,在复位弹簧43的作用下,夹持板42恢复至原位。
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杆头44上设置有拉环45。这样设计,便于工作人员拉动杆头44,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结构22包括底板221、一个以上的定位结构222和缓冲弹簧223,所述底板2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立板224,所述定位结构222包括定位杆201、两个滑动块202和两个连接杆203,所述定位杆20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所述立板224上,两个滑动块202分别间隔分布滑动安装在所述定位杆201上,两个所述连接杆203的底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滑动块202上,两个所述连接杆203的顶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1上,所述缓冲弹簧223套设在所述定位杆201上并位于所述滑动块202与所述立板224之间。这样设计,能够对电机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从而避免了电机因振动稳定性较差的情况,并且避免了振动声音较大干扰工作人员的情况。
2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221的两侧向外延伸设置有延伸板225,所述延伸板225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螺孔226。这样设计,方便对底板221进行固定,从而保证减震机构的稳定性。
28.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立板224上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5,所述限位结构5包括固定杆51和移动杆52,所述固定杆51内部中空,所述固定杆51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立板224上,所述移动杆52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杆51的内部,所述移动杆52的顶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板21上。这样设计,对安装板21的位置进行限位,提高了安装板21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在电机使用时因振动幅度较大导致安装板21的位置发生偏移。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机,使用前,通过拉环拉动夹持杆,从而带动夹持板向外拉伸,通过提动把手将带有底座的电机本体放置在安装槽内,使得底座上设置的卡槽与夹持板的位置相对应,松开拉环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夹持板向内运动,直至夹持板进入卡槽内部,从而实现对电机的有效定位,之后通过延伸板上设置螺孔对减震结构进行定位,电机在使用时,产生振动,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滑动块,将振动转化,滑动块在定位杆上移动,从而减轻电机的振动,当振动结束之后,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滑动块恢复至原位,在此过程中,限位结构对安装板的位置进行限位,保证安装板水平,从而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转。
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