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池切断系统配电盒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6: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切断 配电 电池 系统 特别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切断系统配电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切断系统配电盒。


背景技术:

2.在电动汽车当中,其电池切断系统控制整个装置的电力通断。传统的电池切断系统控制盒内包括主负电路、主正电路、预充电路以及采样回路,而现有的大多数电动汽车内都加入了快充模块,这样需要在电池切断系统控制盒内还需加入快充电路。
3.在现有技术当中,大多数的电池切断系统控制盒内,各个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均通过线束来进行连接,再将各条线束进行汇聚,一起连接到输出口进行连接。而在电池盒内,各条线束会集中设置在盒内上方和侧边等。通过这种设置,虽然能够充分利用电池盒内部空间,但线束过于杂乱无章,不利于后期的维护,且这种布线容易造成线束断路或者断路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切断系统配电盒,通过设置各个元器件的排布方式,再使用铜排来代替线束进行连接,约束铜排的位置来提高电池切断系统配电盒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在满足产品功能、性能、成本要求下,同时满足生产效率、售后维修要求。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切断系统配电盒,包括依次横向布置的bms控制器、正极盒和负极盒;所述正极盒包括正极盒体,以及依次横向固定于正极盒体内的熔断器和若干个正极继电器,所述熔断器一端连接一电源正极接口,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正极继电器连接,若干个所述正极继电器均通过一正极铜排与正极输出口连接,所述正极铜排设置于正极继电器侧边,所述正极输出口设置于熔断器侧边,并固定于正极盒体内;所述负极盒包括负极盒体,以及依次横向固定于负极盒体内的分流器、电流传感器和若干个负极继电器,所述分流器一端连接一电源负极接口,另一端与其中一个负极继电器连接,若干个所述负极继电器均通过一负极铜排与负极输出口连接,所述负极铜排设置于负极继电器侧边,所述负极输出口设置于分流器侧边,并固定于负极盒体内。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铜排来替代线束进行各个电气元器件之间的连接,使整个控制器内部布线整理,防止断接或断接;将各个电气元器件一字横向排布设置,节省纵向空间,将铜排结构设置于继电器侧边,充分利用节省的纵向空间。
7.优选的,所述正极继电器包括快充正继电器和主正继电器,所述快充正继电器上端设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主正继电器上端设有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一第一正极铜排与第一正极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二正极铜排与第二正极输出口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端与熔断器一端连接。这样,将继电器的连接端设置于上端,进一步的节省纵向空间,同时也方便铜排进行引出。
8.优选的,所述第一正极铜排设置于快充正继电器和主正继电器侧边,所述第二正极铜排设置于第一正极铜排内侧边,所述第一正极输出口和第二正极输出口均设置于熔断器侧边。这样,多个铜排均设置在继电器侧边,并彼此错开,充分利用空间,使整体结构紧凑;熔断器结构较小,将输出口设置在熔断器侧边,充分利用熔断器旁边的空间布局。
9.优选的,所述正极盒内还横向设有预充电阻和预充继电器,所述预充电阻和预充继电器均通过线束与一低压线束接口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端与低压线束接口连接。这样,预充继电器和预充电阻的体积相对较小,且都有对应的线束进行外接,将这些线束汇总到低压线束接口进行统一外接,能够节省内部线束空间。
10.优选的,所述快充正继电器设有一快充正继电器控制接口,所述快充正继电器控制接口置于预充电阻一侧,所述主正继电器设有一主正继电器控制接口,所述主正继电器控制接口置于快充正继电器和主正继电器之间。这样,继电器的控制接口设置在相邻的电气元器件之间,充分利用横向空间,减少纵向空间的布置。
11.优选的,所述负极继电器包括快充负继电器和主负继电器,所述快充负继电器上端设有第五连接端和第六连接端,所述主负继电器上端设有第七连接端和第八连接端,所述第五连接端通过第一负极铜排与第一负极输出口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端和第七连接端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端通过第二负极铜排与第二负极输出口连接,所述分流器一端通过引线铜排穿过电流传感器下方与第八连接端连接。这样,将继电器的连接端设置在上端,进一步的节省纵向空间,同时也方便铜排进行引出;电流传感器较小,引线铜排可以穿过其中间再与继电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负极铜排设置于快充负继电器和主负继电器侧边,所述第二负极铜排设置于第一负极铜排内侧边,所述第一负极输出口和第二负极输出口均设置于分流器侧边。这样,多个铜排均设置在继电器侧边,并彼此错开,充分利用空间,使整体结构紧凑;分流器结构较小,将输出口设置在分流器侧边,充分利用分流器旁边的空间布局。
13.优选的,所述引线铜排包括第一铜排连接端、连接部、折弯部和第二铜排连接端,所述第一铜排连接端与分流器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一端与第一铜排连接端连接,另一端穿过电流传感器与折弯部连接,所述折弯部与第二铜排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铜排连接端与主负继电器的第八连接端连接。这样,通过设置折弯部,在满足电流传感器对铜排出口距离要求的同时,也能保证铜排能够穿过电流传感器的孔。
14.优选的,所述负极盒体上设有一用于固定支撑分流器的支撑台,所述分流器上端设有分流器接口。这样,分流器的结构较小,通过将负极盒体分流器下端设置一个支撑台来对分流器进行支撑,方便固定分流器,使各个电气元器件的上端能在一个平面上。
15.优选的,所述正极盒体在正极输出口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负极盒体在负极输出口一侧设有第二开口。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方便输出口后期通过其他铜排外接。
附图说明
16.图1本实用新型电池切断系统配电盒结构示意图;
17.图2本实用新型正极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本实用新型bms控制器和正极盒端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本实用新型负极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5本实用新型负极盒上的分流器接口结构示意图;
21.图6本实用新型负极盒内的分流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7本实用新型负极盒上的第二开口结构示意图;
23.图8本实用新型引线框架和负极继电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9本实用新型引线框架和电流传感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标号说明:1、bms控制器;
26.2、正极盒,21、正极盒体,22、熔断器,221、电源正极接口,23、正极继电器,231、快充正继电器,2311、第一连接端,2312、第二连接端,2313、快充正继电器控制接口,232、主正继电器,2321、第三连接端,2322、第四连接端,2323、主正继电器控制接口,24、正极铜排,241、第一正极铜排,242、第二正极铜排,25、正极输出口,251、第一正极输出口,252、第二正极输出口,26、预充电阻,27、预充继电器,28、低压线束接口;
27.3、负极盒,31、负极盒体,311、支撑台,312、第二开口,32、分流器,321、电源负极接口,322、分流器接口,33、电流传感器,34、负极继电器,341、快充负继电器,3411、第五连接端,3412、第六连接端,342、主负继电器,3421、第七连接端,3422、第八连接端,35、负极铜排,351、第一负极铜排,352、第二负极铜排,36、负极输出口,361、第一负极输出口,362、第二负极输出口,37、引线铜排,371、第一铜排连接端、372、连接部,373、折弯部,374、第二铜排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切断系统配电盒,包括依次横向布置的bms控制器1、正极盒2和负极盒3。通过横向一字排开设置,节省纵向空间。
30.如图2

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盒2包括正极盒体21,以及依次横向固定于正极盒体21内的熔断器22和若干个正极继电器23。通过将正极盒2内部的各个元器件均一字横向排布,节省纵向空间,再将节省出来的纵向空间用于铜排布线,使正极盒内部元器件及线路整齐紧凑。
31.其中,熔断器22一端连接一电源正极接口221,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正极继电器23连接,正极继电器23通过一正极铜排24与正极输出口25连接,正极铜排24设置于正极继电器23侧边,正极输出口25设置于熔断器22侧边,并固定于正极盒体21内。通过将正极铜24设置在正极继电器23侧边,充分利用侧边的空间,同时因熔断器22较小,正极输出口25设置于熔断器22侧边,也能够充分利用正极盒体21内的空间,使整个结构紧凑。
32.具体的来说,正极继电器23包括快充正继电器231和主正继电器232,快充正继电器231上端设有第一连接端2311和第二连接端2312,主正继电器232上端设有第三连接端2321和第四连接端2322。第一连接端2311通过一第一正极铜排241与第一正极输出口251连接,第二连接端2312与第三连接端2321连接,第二连接端2312通过第二正极铜排242与第二正极输出口252连接,第四连接端2322与熔断器22一端连接。正极继电器23均使用竖直朝上的型号,便于正极铜排24的连接;同时通过正极铜排24,方便连接各个正极继电器23,节省正极盒体21内部线束空间。
33.其中,第一正极铜排241设置于快充正继电器231和主正继电器232侧边,第二正极铜排242设置于第一正极铜排241内侧边,第一正极输出口251和第二正极输出口252均设置于熔断器22侧边。通过将第一正极铜排241和第二正极铜排242均设置在正极继电器23的侧边,便于铜排的布置,充分利用纵向空间。
34.快充正继电器231设有一快充正继电器控制接口2313,快充正继电器控制接口2313置于预充电阻26一侧,主正继电器232设有一主正继电器控制接口2323,主正继电器控制接口2323置于快充正继电器231和主正继电器232之间。通过将快充正继电器231和主正继电器232的控制接口设置在相邻的元器件之间,进一步的充分利用空间,同时也方便控制接口的引入。
35.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盒2内还横向设有预充电阻26和预充继电器27,预充电阻26和预充继电器27均通过线束与一低压线束接口28连接,第四连接端2322与低压线束接口28连接。预充电阻26和预充继电器27体积相对较小,将二者设置于纵向尺寸更小的bms控制器1一侧,充分利用横向空间;同时此处靠近主正回路,有利于减少预充回路的导线长度,从而降低成本。
36.如图4

9所示,负极盒3包括负极盒体31,以及依次横向固定于负极盒体31内的分流器32、电流传感器33和若干个负极继电器34,分流器32一端连接一电源负极接口321,另一端与其中一个负极继电器34连接,负极继电器34通过一负极铜排35与负极输出口36连接,负极铜排35设置于负极继电器34侧边,负极输出口36设置于分流器32侧边,并固定于负极盒体31内。
37.负极继电器34包括快充负继电器341和主负继电器342,快充负继电器341上端设有第五连接端3411和第六连接端3412,主负继电器342上端设有第七连接端3421和第八连接端3422。第五连接端3411通过第一负极铜排351与第一负极输出口361连接,第六连接端3412和第七连接端3421连接,第六连接端3412通过第二负极铜排352与第二负极输出口362连接,分流器32一端通过引线铜排37穿过电流传感器33下方与第八连接端3422连接。负极继电器34也均使用竖直朝上的型号,便于负极铜排35的连接;同时通过负极铜排35,方便连接各个负极继电器34,节省负极盒体31内部线束空间。
38.其中,第一负极铜排351设置于快充负继电器341和主负继电器342侧边,第二负极铜排352设置于第一负极铜排351内侧边,第一负极输出口361和第二负极输出口362均设置于分流器32侧边。通过将第一负极铜排351和第二负极铜排352均设置在负极继电器34的侧边,便于铜排的布置,充分利用纵向空间。
39.如图8

9所示,引线铜排37包括第一铜排连接端371、连接部372、折弯部373和第二铜排连接端374,第一铜排连接端371与分流器32一端连接,连接部372一端与第一铜排连接端371连接,另一端穿过电流传感器33与折弯部373连接,折弯部373与第二铜排连接端374连接,第二铜排连接端374与主负继电器342的第八连接端3422连接。
40.负极盒31中电流传感器33的主负连接输出线空间较小,可以将引线铜排37采用大折弯角式设计,在满足电流传感器33对引线铜排37出口距离要求的同时,也能保证引线铜排37能方便的穿过电流传感器33的孔。其中,在本实施例分钟,电流传感器33为霍尔式电流传感器。
41.如图6所示,负极盒体31上设有一用于固定支撑分流器32的支撑台311,分流器32
上端设有分流器接口322。分流器32的尺寸较小,通过将负极盒体分流器下端设置一个支撑台来对分流器进行支撑,方便固定分流器,使各个电气元器件的上端能在一个平面上;同时也方便分流器32的固定。
42.如图7所示,正极盒体21在正极输出口25一侧设有第一开口,负极盒体31在负极输出口36一侧设有第二开口312。通过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312,方便输出口后期通过其他铜排外接。正极盒体21和负极盒体31纵向尺寸偏小,可以将其盒体的下盒体采用半开放式结构,铜排的部分位置与外壳体表面重合,直接裸露在盒体外,以适应纵向尺寸小的问题。
4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压缩负极盒3纵向尺寸,预留正极盒1电源连接线的安装空间,有效地将电池切断系统的电源正极接口从负极接口附近移动至布置空间中间部位,从而规避电气元件因纵向空间小无法在纵向空间并列排布问题。
4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铜排来替代线束进行各个电气元器件之间的连接,使整个控制器内部布线整理,防止断接或断接;将各个电气元器件一字横向排布设置,节省纵向空间,将铜排结构设置于继电器侧边,充分利用节省的纵向空间。
45.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