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及箱变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0: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变电站 通风 散热 结构 开关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及箱变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2.箱变式变电站,又叫预装式变电站或预装式变电所。箱式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即将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在系统中起着升降电压的作用。为了把发电厂送出的电送至更远的地方,需要把电压升高,到了用户附近的时候再把电压降低。具有体积小、占地少、重量轻、可靠性高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采用。
3.箱式变电站主要由高压开关设备、变压器、低压开关设备三部分组成。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箱变式变电站的防护等级为ip33,即可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2.5mm的工具、电线及类似的小型外物侵入而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及防雨或防止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60
°
的方向所喷洒的水侵入电器而造成损坏。箱变式变电站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其中变压器的产热量最高,长时间的高温环境下运行会减少箱变的使用寿命。
4.现有常见的箱变式变电站的通风散热方式是在变压器外壳上安装百叶窗和轴流风机,通过百叶窗和轴流风机带动箱变内外的空气流动,来达到降低箱变在运行时的温度。上述方案的散热通风方式虽然可以对运行时的箱变进行散热,但是侧面上的百叶窗通风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箱变防护等级的提高,使其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使用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一定程度限制了箱变的防护等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防护等级高的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及具有该散热通风结构的箱变式变电站。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所述箱变式变电站包括顶部开口的变电站本体以及盖设于所述变电站本体的开口上方的顶盖以及设于所述变电站本体顶部开口处的轴流风机,所述顶盖包括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所述第一顶盖的顶部开有与所述变电站本体内部相通的通风口,所述第二顶盖呈三角形且盖设于所述通风口的上方,所述第二顶盖的边缘轮廓在所述第一顶盖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通风口的外侧;
8.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第二顶盖之间位于所述通风口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将所述第一顶盖与第二顶盖之间保持预设间距以形成流通间隙的支撑部;
9.至少一侧的所述支撑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变电站本体、所述通风口及外界相连通的通风结构。
10.可选的,所述的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所述通风口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支撑部,至少一侧的两个所述支撑部上开设有所述通风结构。
11.可选的,所述的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所述通风口的任一侧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同设于所述第一顶盖或第二顶盖上;或
12.所述通风口的任一侧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一顶盖、其余设于所述第二顶盖上。
13.可选的,所述的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所述通风口的两侧的所述支撑部均开设有所述通风结构。
14.可选的,所述的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同侧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间隔设置,且开设有所述通风结构的同侧的至少两个支撑部的任意相邻两个支撑部之间、与所述第一顶盖的顶端面及所述第二顶盖的底端面围合成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与所述变电站本体、所述通风口、所述通风结构及外界相连通。
15.可选的,所述的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结构为通风口或通风孔。
16.可选的,所述的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顶盖和/或所述第二顶盖一体成型。
17.可选的,所述的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所述第二顶盖具有两个呈预设夹角的斜面板;
18.至少一个所述斜面板的靠近所述第一顶盖的低位朝向所述第一顶盖方向弯折形成一个第一支撑部;
19.所述第一顶盖的靠近所述通风口的侧边朝向所述第二顶盖方向弯折形成一个第二支撑部;
20.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设于所述通风口的两侧;或
21.两个所述斜面板的靠近所述第一顶盖的低位分别朝向所述第一顶盖方向弯折形成所述支撑部,或所述第一顶盖的靠近所述通风口的两侧边均朝向所述第二顶盖方向弯折形成所述支撑部。
22.可选的,所述的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所述第一顶盖的截面呈梯形,其的上盖面具有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通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高位之间;
23.所述第二顶盖的两个斜面板的低位的水平连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顶盖的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的高位的水平连线的距离。
2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变式变电站,包括顶部开口的变电站本体、设于所述变电站本体开口上方的顶盖、设有所述变电站本体顶部开口位置的轴流风机以及设于所述顶盖上的散热通风结构,所述散热通风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通风结构。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1.本实用新型的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通过将顶盖由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构成,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之间通过支撑部隔开预设间距,确保形成有流通间隙,保证通风散热性能,并且第二顶盖呈三角形,边缘轮廓在第一顶盖的正投影位于通风口的外侧预设长度,也就是说第一顶盖可以完全遮盖通风口且延伸预设长度,延长了通风口与外界的
路径长度,防止恶劣环境下各个方向的雨水通过通风结构和通风口侵入到变电站本体内部造成电器损坏,提高了防护性能。
27.2.本实用新型的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第一顶盖的截面呈梯形,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第二斜面与三角形的第一顶盖的两个斜面板相配合,可以进一步延伸长通风口与外界的路径长度,同时由于斜面的配合,使得斜面低位处的通风结构斜朝下设置,进一步提高防水防尘等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箱变式变电站的顶盖的装配俯视透视图;
30.图2为图1中的箱变式变电站的顶盖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箱变式变电站第一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图3的箱变式变电站的第一顶盖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箱变式变电站的第二顶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图5的箱变式变电站的第二顶盖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箱变式变电站的通风散热气动示意图;
36.图8为图7的箱变式变电站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第一顶盖;10、通风口;11、第一斜面;12、第二斜面;2、第二顶盖;21、斜面板;3、支撑部;31、第一支撑部;32、第二支撑部;4、通风结构;41、第一通风结构;42、第二通风结构;5、变电站本体;6、流通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实施例1
41.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箱变式变电站的散热通风结构,其中箱变式变电站包括顶部开口的变电站本体5、盖设于变电站本体5开口上方的顶盖以及设于变电站本体5顶部开口处的轴流风机(未示出)。顶盖包括盖设于变电站本体5顶部开口的第一顶盖1和盖设于第一顶盖1的顶部通风口10上方的第二顶盖2,第二顶盖2呈三角形且第二顶盖2的边缘轮廓在第一顶盖1上的正投影位于通风口10的外侧预设长度。第一顶盖1与第二顶盖2之间位于通风口10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将第一顶盖1与第二顶盖2之间保持预设间距以形成流通间隙的支撑部3。至少一侧的支撑部3上开设有与变电站本体5、通风口10及外界相连通的通风结构4。采用此结构的散热通风结构4,第一顶盖1和第二顶盖2之间通过支撑
部3隔开预设间距,确保形成有流通间隙,保证通风散热性能,并且第二顶盖2呈三角形,边缘轮廓在第一顶盖1的正投影位于通风口10的外侧预设长度,也就是说第一顶盖1可以完全遮盖通风口10且延伸预设长度,延长了通风口10与外界的路径长度,防止恶劣环境下各个方向的雨水通过通风结构4和通风口10侵入到变电站本体5内部造成电器损坏,提高了防护性能。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顶盖2的两个斜面板21的低位优选为不延伸至第一顶盖1的外侧边缘,确保散热通风的流通路径较短,同时还可以确保防护性能。
42.优选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顶盖1的截面呈三角形,具体包括左右两个斜面,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将其表述为第一斜面11和第二斜面12,通风口10开设在第一斜面11和第二斜面12的高位之间。更具体的,通风口10呈三角体,通风口10的三角体和第一斜面11以及第二斜面12共同形成一个大的三角体,其中支撑部3设置在第一斜面11和/或第二斜面12的高位也即第一斜面11和/或第二斜面12与通风口10的三角体的低位相接的位置。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第一顶盖1的截面也可以呈梯形,也就是说通风口10的截面可以为水平面而并非如图3所示的三角体。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例,第一顶盖1的截面还可以为矩形,也即如图3所示的第一斜面11和第二斜面12均为水平面,此结构的设置,需要适当增加支撑部3的高度,且靠近通风口10的支撑部3的高度要大于远离通风口10的支撑部3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第二顶盖2的两个斜面板21的低位的水平连线的距离大于第一顶盖1的第一斜面11和第二斜面12的高位的水平连线的距离。由于通风口10的水平宽度等于第二顶盖2的两个斜面板21的低位之间的连线也即水平距离(为了便于描述,此处描述为第一水平距离)减去第一顶盖1的第一斜面11和第二斜面12的高位之间的连线也即水平距离用第二水平距离表述,也就是说第一水平距离大于通风口10的水平宽度,故而确保第二顶盖2可以完全遮盖通风口10。
43.对于支撑部3的结构,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支撑部3与第一顶盖1或第二顶盖2为一体结构,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将第一顶盖1上的支撑部3描述为第一支撑部31,将第二顶盖2上的支撑部3描述为第二支撑部32,第一支撑部31可以直接由第一顶盖1的靠近通风口10的侧边(本实施例如图所示为第一顶盖1的第一斜面11或第二斜面12的高位)向上弯折而成,第二支撑部32可以直接由第二顶盖2的两个斜面板21的低位向下弯折而成。可选的,支撑部3的截面可以为1字型或l字型或z字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支撑部3与第一顶盖1和第二顶盖2之间的连接可以为螺钉等紧固件连接或者直接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优选为采用焊接固定,保证顶盖的完整性,减少雨水侵入到变电站本体5内。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支撑部3也可以与第一顶盖1和/或第二顶盖2分体设计并且通过焊接固定或其他连接方式固定,也就是说支撑部3为独立部件。
44.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支撑部3包括四个,第一顶盖1或第二顶盖2的两侧也即如图7所示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两个,可选的,同侧的两个支撑部3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顶盖1或第二顶盖2上,也可以其中一个设置在第一顶盖1上,另一个设置在第二顶盖2上。优选地,本实施例采用其中一个设置在第一顶盖1上,另一个设置在第二顶盖2上的方式,具体的,第一顶盖1上的第一支撑部31位于第二顶盖2上的第二支撑部32的内侧也即如图所示的斜上方。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支撑部3的数量也可以仅仅包括两个或者其他数量比如六个、八个等偶数个,对称分布在第一顶盖1或第二顶盖2的中线的两侧。当支撑部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时,也同样可以全部在第一顶盖1或第二顶盖2上,还可以一个在第一顶盖1上,另一个在第
二顶盖2上。本实施例优选地,所有的支撑部3的高度均相等,也就是说第一顶盖1的第一斜面11和第二斜面12分别与第二顶盖2的两个斜面板21对应平行设置,也即第二顶盖2的顶角与第一顶盖1的通风口10的三角体的顶角相等。
45.对于通风结构4而言,优选地,两侧的支撑结构均设置有通风结构4。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也可以仅仅一侧的支撑部3上设置通风结构4。当一侧设有两个或更多个支撑部3时,优选地,两侧的两个或多个支撑部3上均开设通风结构4且多个支撑部3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流通通道6。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也可以仅仅一侧的两个或多个支撑部3上设置通风结构4,两个或多个支撑部3紧靠设置。对于通风结构4的形状而言,可选为通风口10或通风孔,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形状可选为圆形、方形或腰型等。对于轴流风机为现有装置,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做详细限定,可以安装在变电站本体5顶部开口上方的吊顶上,吊顶的底部设有与变电站本体5内部设有电器的腔体连通的通孔。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将第一支撑部31上的通风结构4描述为第一通风结构41,第二支撑部32上的通风结构4描述为第二通风结构42,第一通风结构41和第二通风结构42的数量以及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不做具体限定,比如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通风结构41为圆形通孔,第二通风结构42为方形通孔。
46.实施例2
47.本实施例的一种箱变式变电站,参见图1至图8,包括顶部开口的变电站本体5、盖设于变电站本体5开口上方的顶盖、设于变电站本体5顶部开口处的轴流风机及设于顶盖上的散热通风结构4。其中散热通风结构4为实施例1的散热通风结构4。对于变电站本体5内部的电器结构在此不做详细描述和限定,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
48.可选的,变电站本体5内部设有三个腔室,每个腔室的顶部吊顶上设有一个轴流风机(未示出),吊顶(未示出)上开设有通孔(未示出)。
49.本实施例的箱变式变电站,还设有温控器(未示出),当箱变内部温度达到温控器设定温度时,轴流风机启动,热气流如图箭头所示由下至上,达到箱变顶部,通过顶盖的通风口10把热气排出。
50.由于采用了实施例1的通风散热结构,本实施例的箱变式变电站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1的散热通风结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也即确保散热通风性能的同时防护性能得到提高。经发明人检测,采用本实施例的散热通风结构的箱变式变电站的防护性能达到了ip54。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