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隐形牙齿矫正器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1-10-27 13: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牙齿 制作方法 矫正 使用方法 隐形


1.本发明属于牙齿矫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形牙齿矫正器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隐形正畸的矫正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是相关联的,患者通过定时佩戴得到矫治效果。患者长时间不按时佩戴,将导致患者的矫正过程出现偏差,而导致整个案例重启(重新制作方案和矫正器)。很多负责人的医生会定时的提醒和询问个患情况,但是同时跟进多个案例时会导致医生非常麻烦。
3.目前生产矫正器分为两种情况:
4.1.根据矫正方案全部生产后放于医生处,由医生监督佩戴。
5.2.直接全部发给患者,由患者自行佩戴。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隐形牙齿矫正器,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隐形牙齿矫正器的制作方法及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隐形牙齿矫正器和其使用方法,在医生制定矫正方案后,将传统的需医生监督患者的矫正器佩戴情况,改成了自检方式,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隐形牙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矫正牙齿的软膜隐形矫治器和用于验证牙齿矫正效果的硬膜隐形矫治器,软膜隐形矫治器包括第一阶段矫正器、第二阶段矫正器、第三阶段矫正器和第四阶段矫正器,矫正牙齿时依次使用第一阶段矫正器、第二阶段矫正器、第三阶段矫正器和第四阶段矫正器进行矫正,第四阶段矫正器矫正完成后再佩戴硬膜隐形矫治器。
8.进一步的,所述硬膜隐形矫治器与第四阶段矫正器的形状一致。
9.进一步的,所述硬膜隐形矫治器的厚度与软膜隐形矫治器的厚度之差大于 0.1mm。
10.进一步的,所述硬膜隐形矫治器的厚度为0.85mm~1.0mm,软膜隐形矫治器的厚度为0.7mm~0.8mm,第一阶段矫正器、第二阶段矫正器、第三阶段矫正器和第四阶段矫正器的厚度相同。
11.进一步的,所述软膜隐形矫治器和硬膜隐形矫治器均包括用于与牙齿连接的牙套主体,牙套主体上设有与牙齿契合用于矫正的牙托。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阶段矫正器、第二阶段矫正器、第三阶段矫正器和第四阶段矫正器上牙托的大小依次递减,递减量为0.2-0.3mm。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隐形牙齿矫正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为
14.步骤1.用口腔扫描仪对口腔上床和下床进行扫描,收集用户的牙床、牙齿数据;
15.步骤2.根据牙齿歪斜扭转的情况制定矫正方案,对步骤1中采集的牙床、牙齿数据
进行修改设计软膜隐形矫治器,制造第一阶段矫正器、第二阶段矫正器、第三阶段矫正器和第四阶段矫正器进行逐步矫正;
16.步骤3.将制作软膜隐形矫治器的基材材料注入到3d打印机中,将步骤2 中修改的牙床、牙齿数据导入到3d打印机中;3d打印机根据修改的牙床、牙齿数据使用基材材料打印用于与牙齿连接的牙套主体和与牙齿契合用于矫正的牙托;
17.步骤4.在3d打印机中保留第四阶段矫正器的牙床、牙齿数据,将制作硬膜隐形矫治器的基材材料注入到3d打印机中,3d打印机根据第四阶段矫正器的牙床、牙齿数据打印出硬膜隐形矫治器。
1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隐形牙齿矫正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为:
19.s1.患者逐步使用第一阶段矫正器、第二阶段矫正器、第三阶段矫正器和第四阶段矫正器进行牙齿矫正,第四阶段矫正器矫正完成后再佩戴硬膜隐形矫治器;
20.s2.当患者在佩戴硬膜隐形矫治器时,如果出现佩戴不上或不贴合的情况,既可以判定矫正效果脱离预期;
21.s3.患者自己或医生会让患者重新佩戴之前的某一副矫正器,根据牙齿与矫正器之间的移动状况进行评估,进行倒追验证来判断是哪一阶段出现了问题。
22.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23.1、本发明硬膜隐形矫治器与第四阶段矫正器的形状一致,在对牙齿进行矫正时,医生会根据牙齿情况设计四个阶段进行矫正,每个阶段对应一个矫正器,即第一阶段矫正器、第二阶段矫正器、第三阶段矫正器和第四阶段矫正器用来逐步矫正牙齿,理论上当第四阶段矫正器佩戴结束时,牙齿应该达到了要矫正的预期目标,此时将第四阶段矫正器取下,佩戴硬膜隐形矫治器用来验证牙齿矫正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硬膜隐形矫治器还具有对前四阶段的矫正效果进行维持的作用,相当于起到加固的作用。
24.2、本发明当患者在佩戴硬膜隐形矫治器时,如果出现佩戴不上或不贴合的情况,既可以判定矫正效果脱离预期目标。因此医生会进行评估,让患者重新佩戴之前的某一副矫正器,进行倒追验证来判断是哪一阶段出现了问题;这样的佩戴方式,避免矫治过程中因患者佩戴问题产生丢步问题延长矫治周期,让患者有更好的依从性,这种4 1的矫正模式不容易出现治疗偏差,从而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25.3、本发明4 1阶段可以有效的通过 1的阶段对之前的四个阶段的矫正进行验证,通过临床数据,百分之九十的非预期移动都是在前四个矫正阶段之内。在前三阶段的牙齿矫正器的非预期移动是很少的,因此第四阶段软膜矫正加一副硬膜隐形矫治器5的构成是符合临床验证的。
附图说明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第一阶段矫正器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第二阶段矫正器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第三阶段矫正器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第四阶段矫正器示意图;
31.图5为本发明硬膜隐形矫治器示意图。
32.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第一阶段矫正器;2、第二阶段矫正器;3、第三阶段矫正器;4、第四阶段矫正器;5、硬膜隐形矫治器;6、牙套主体;7、牙托。
具体实施方式
33.在本发明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平面方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4.如图1所示,一种隐形牙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矫正牙齿的软膜隐形矫治器和用于验证牙齿矫正效果的硬膜隐形矫治器5,软膜隐形矫治器包括第一阶段矫正器1、第二阶段矫正器2、第三阶段矫正器3和第四阶段矫正器 4,矫正牙齿时依次使用第一阶段矫正器1、第二阶段矫正器2、第三阶段矫正器3和第四阶段矫正器4进行矫正,第四阶段矫正器4矫正完成后再佩戴硬膜隐形矫治器5,即为4 1矫正模式。硬膜隐形矫治器5与第四阶段矫正器4的形状一致,在对牙齿进行矫正时,医生会根据牙齿情况设计四个阶段进行矫正,每个阶段对应一个矫正器,即第一阶段矫正器1、第二阶段矫正器2、第三阶段矫正器3和第四阶段矫正器4用来逐步矫正牙齿,理论上当第四阶段矫正器4 佩戴结束时,牙齿应该达到了要矫正的预期目标,此时将第四阶段矫正器4取下,佩戴硬膜隐形矫治器5用来验证牙齿矫正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硬膜隐形矫治器5还具有对前四阶段的矫正效果进行维持的作用,相当于起到加固的作用。本发明的第一阶段矫正器1、第二阶段矫正器2、第三阶段矫正器3、第四阶段矫正器4和硬膜隐形矫治器5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或采用其它可隐形的材料,以达到隐形的目的。
35.硬膜隐形矫治器5的厚度与软膜隐形矫治器的厚度之差大于0.1mm,也就是说,厚度为0.75的膜片需要经过厚度大于0.85以上的膜片,才能进行验证。优选的,硬膜隐形矫治器5的厚度为0.85mm~1.0mm,软膜隐形矫治器的厚度为 0.7mm~0.8mm,第一阶段矫正器1、第二阶段矫正器2、第三阶段矫正器3和第四阶段矫正器4的厚度相同。软膜隐形矫治器和硬膜隐形矫治器5均包括用于与牙齿连接的牙套主体6,牙套主体6上设有与牙齿契合用于矫正的牙托7。第一阶段矫正器1、第二阶段矫正器2、第三阶段矫正器3和第四阶段矫正器4上牙托7的大小依次递减,递减量为0.2-0.3mm。
36.矫正时首先佩戴第一阶段矫正器1,当第一阶段矫正器1矫正完成,取下第一阶段矫正器1,再佩戴第二阶段矫正器2,然后依次佩戴第三阶段矫正器3和第四阶段矫正器4,第四阶段矫正器4矫正完成后再佩戴硬膜隐形矫治器5。当患者在佩戴硬膜隐形矫治器5时,如果出现佩戴不上或不贴合的情况,既可以判定矫正效果脱离预期目标。因此医生会进行评估,让患者重新佩戴之前的某一副矫正器,进行倒追验证来判断是哪一阶段出现了问题。例如佩戴第一阶段矫正器1,若第一阶段矫正器1可以轻松安到牙齿上,与牙齿之间有松动,且第一阶段矫正器1可以轻松的从牙齿上取下,则说明第一阶段矫正器1的矫正效果符合预期且达到了矫正目的,说明第一阶段矫正没有问题;若第一阶段矫正器1安到牙齿上时比较困难,与牙齿之间紧密接触,且第一阶段矫正器1不能很容易的从牙齿上取下,则说明第一阶段矫正器1的矫正效果不符合预期且未达到了矫正目的,说明第一阶段矫正出现了问题。第
二阶段矫正器2、第三阶段矫正器3和第四阶段矫正器4矫正效果的验证方法与第一阶段矫正器1矫正效果的验证方法一致。
37.这样的佩戴方式,避免矫治过程中因患者佩戴问题产生丢步问题延长矫治周期,让患者有更好的依从性,这种4 1的矫正模式不容易出现治疗偏差,从而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38.在生产上,隐形矫正器也是4副发送一次,避免后续可能产生病例重启或矫正方案更改造成的材料浪费。
39.4 1阶段可以有效的通过 1的阶段对之前的四个阶段的矫正进行验证,通过临床数据,百分之九十的非预期移动都是在前四个矫正阶段之内。在前三阶段的牙齿矫正器的非预期移动是很少的,因此第四阶段软膜矫正加一副硬膜隐形矫治器5的构成是符合临床验证的,软硬膜的厚度差必须大于0.1mm,也就是说,厚度为0.75的膜片需要经过厚度大于0.85以上的膜片,才能进行验证。
40.上述隐形牙齿矫正器的制作方法为:
41.步骤1.用口腔扫描仪对口腔上床和下床进行扫描,收集用户的牙床、牙齿数据;
42.步骤2.根据牙齿歪斜扭转的情况制定矫正方案,对步骤1中采集的牙床、牙齿数据进行修改设计软膜隐形矫治器,制造第一阶段矫正器1、第二阶段矫正器2、第三阶段矫正器3和第四阶段矫正器4进行逐步矫正;
43.步骤3.将制作软膜隐形矫治器的基材材料注入到3d打印机中,将步骤2中修改的牙床、牙齿数据导入到3d打印机中;3d打印机根据修改的牙床、牙齿数据使用基材材料打印用于与牙齿连接的牙套主体6和与牙齿契合用于矫正的牙托7;第一阶段矫正器1、第二阶段矫正器2、第三阶段矫正器3和第四阶段矫正器4的牙床、牙齿的数据均不相同;
44.步骤4.在3d打印机中保留第四阶段矫正器4的牙床、牙齿数据,将制作硬膜隐形矫治器5的基材材料注入到3d打印机中,3d打印机根据第四阶段矫正器4的牙床、牙齿数据打印出硬膜隐形矫治器5。
45.上述隐形牙齿矫正器的使用方法为:
46.s1.患者逐步使用第一阶段矫正器1、第二阶段矫正器2、第三阶段矫正器3 和第四阶段矫正器4进行牙齿矫正,第四阶段矫正器4矫正完成后再佩戴硬膜隐形矫治器5;
47.s2.当患者在佩戴硬膜隐形矫治器5时,如果出现佩戴不上或不贴合的情况,既可以判定矫正效果脱离预期;
48.s3.患者自己或医生会让患者重新佩戴之前的某一副矫正器,根据牙齿与矫正器之间的移动状况进行评估,进行倒追验证来判断是哪一阶段出现了问题。
49.目前已临床验证的方法有:
50.如四阶段的软膜矫正器设计前牙压低,戴完未达到预期压低量,佩戴“1-4 阶段的矫正器”时,矫正器前牙位置难以就位,包裹性较差;
51.如四阶段的软膜矫正器设计前牙扭转牙齿,戴完未达到预期扭转角度,牙齿实际状态与矫正器状态相差较大,佩戴不上“1-4阶段的矫正器”;
52.如四阶段的软膜矫正器设计前牙内收牙齿,戴完未达到预期状态,牙齿实际位置与矫正器相差较大,佩戴不上“1-4阶段的矫正器”;
53.如四阶段的软膜矫正器设计某颗牙齿移动,戴完未达到预期矫正效果,佩戴“1-4
阶段的矫正器”时,矫正器在该位置会产生弹起,难以就位,包裹性较差。
54.四阶段的软膜矫正器每副矫正器的移动量为0.2-0.3mm,因此当第四阶段矫正器(4)发生如上状况之后,经治医生会根据牙齿移动状况,来进行倒追即可。
55.临床研究表明,使用“4 1”正畸模式治疗的案例,案例重启率有明显改善:传统隐形正畸复杂案例重启率为30%左右,“4 1”的矫正模式预计可将重启率降至10%;传统隐形正畸简单案例重启率为10%左右,“4 1”矫正模式理论上可直接避免重启。
56.本发明中涉及到的名词解释:
57.1.案例/病例重启:指患者在牙齿矫正过程中,发生矫正方案以及矫正计划严重偏离原有目标,后续矫正器完全无法佩戴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患者需要重新和方案医生制定矫正计划。
58.2.依从性:指患者按照医生的要求,对矫正器进行佩戴,这些要求包含但不限于饮食、佩戴时间、佩戴时长和佩戴场合等。
59.3.矫正方案:矫正方案指的是矫正牙齿的医生,通过分析患者的最终矫正目标。
60.4.简单案例和复杂案例的区分:简单案例一般指的是在一年内通过隐形矫正能够矫正的病例,复杂案例一般指的是矫正过程超过一年以上的案例,一般情况下会以25副矫正器为区分界限。
61.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