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电子件用握持及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4: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支撑 电子 操控 手握 装置


1.本技术涉及移动电子件的握持及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人们单手握持操控,且能作为移动电子件支撑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移动电子件已是人们每日生产生活的必备品,须随身携带、随时使用。但,随着移动电子件的屏幕及自重不断增大,越来越不方便人们单手便携握持及操控。尤其是,存在人们长期、长时间低头使用移动电子件,影响身体健康;躺卧姿态使用移动电子件时,不方便举持移动电子件的问题。
3.因此,亟需一种移动电子件用握持及支撑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电子件用握持及支撑装置,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人们单手握持、支撑并可抬头平视观看及操控移动电子件。
5.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电子件用握持及支撑装置,包括连接组件以及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的握持组件;
6.所述连接组件用于与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的任意位置可拆卸连接;
7.所述握持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的任意位置之间形成有预设角度;
8.所述握持组件上形成有握持部;
9.握持所述握持部以方便观看及操作,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之间形成有所述预设角度的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屏幕;
10.操控所述握持部能够将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之间形成有所述预设角度的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支撑立于平面上。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粘制部和第二粘制部;
12.所述第一粘制部设置于所述握持组件上,所述第二粘制部设置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上;
13.所述第一粘制部与所述第二粘制部能够相互粘连,以使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连接于所述握持组件。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魔术贴;
15.进一步地,所述魔术贴的钩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粘制部,所述魔术贴的毛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二粘制部。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磁性件和铁磁性件;
17.进一步地,所述铁磁性件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粘制部,所述磁性件上形成有所述第二粘制部。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纳米贴;
19.进一步地,所述纳米贴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粘制部,以使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固定于所述握持组件。
20.进一步地,依据待连接的移动电子设备外形或美观需求,可对所述第一粘制部、所述第二粘制部进行外观变形和图案色彩变化。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握持组件包括握持部以及转接构件;
22.进一步地,所述握持部与所述转接构件连接。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转接构件包括承接台、滚珠以及与所述滚珠连接的转动杆;
24.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与所述握持部的顶端连接;
25.进一步地,所述承接台内具有安装空间,所述滚珠卡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旋转所述转动杆,能够使得所述滚珠在所述安装空间内转动,用以调整所述握持部及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屏幕朝向。
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转接构件包括万向软轴,所述万向软轴与所述承接台连接,调整所述万向软轴,用以调整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屏幕朝向。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握持部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按压槽;
28.进一步地,所述按压槽用于放置手指。
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握持部内具有容纳空间;
30.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空间内安装有移动电子件操控构件和/或移动电子件无线充电构件;
3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电子件操控构件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通讯连接;
32.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电子件操控构件设置有按键若干,用以方便握持手同时操作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
3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电子件无线充电构件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无线电连接;
34.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电子件无线充电构件设置有插线孔及感应线圈;当将所述插线孔连接电源,所述感应线圈用以为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无线充电;
3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握持组件还包括辅助连接构件;
36.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连接构件设置于所述握持部的自由端;
37.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连接构件能够适应于多种应用场景。
3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连接构件包括吸盘构件;
39.进一步地,所述吸盘构件上形成有吸盘,还包括:压力帽、弹性件以及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吸盘的顶部,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力帽的顶部;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压力帽与所述吸盘之间;
40.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握持部时,所述吸盘能够粘制于待固面上,用于将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举起、支立于所述待固定面上;
4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42.进一步地,沿第二方向旋转所述握持部时,所述吸盘能够从所述待固面上松懈下来,取下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
4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44.进一步地,所述待固定面为水平光滑面、角度光滑面、汽车前窗玻璃内面任意一种;
4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连接构件包括三脚架构件;
46.进一步地,所述三脚架构件的三个脚长度相等;
47.进一步地,打开所述三个脚,用于站立;收合所述三个脚,用于握持。
4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连接构件包括腕带构件;
49.进一步地,所述腕带构件呈圆环状,且能够套戴在手腕处。
5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连接构件包括挂钩(环)构件;
51.进一步地,所述挂钩(环)构件上形成有挂钩部,用于手拎和挂置。
5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电子件用握持及支撑装置,包括连接组件以及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的握持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与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连接;所述握持组件上形成有握持部。
53.第一方面,所述连接组件可简便将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任意处与所述握持组件连接,且所述握持组件完全遮蔽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面,不影响使用者观看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屏幕及触屏操作。
54.第二方面,连接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后,所述握持部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的任意处形成夹角,用以方便握住及操控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
55.第三方面,连接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后,所述握持部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的任意处形成夹角,用以方便支撑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立于水平面。
56.第四方面,所述第一粘制部、第二粘制部便于裁剪,可适应设置于任意类型的移动电子件及其套壳,以及所述握持组件上。
57.第五方面,所述握持部的自由端加装所述吸盘、三脚架、腕带、钩(环)等构件,可进一步丰富本发明装置的应用场景。
58.第六方面,当所述握持部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装置所述无线充电构件;当所述插线孔连接电源,所述握持组件连接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可实现为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无线充电功能。
59.具体地,首先利用所述连接组件获取到、连接到、粘结到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在该实施例中以及下面的实施例中,以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为智能移动电子设备为例进行阐述),然后单手握持所述握持组件,即能方便平视观看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或者支撑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立于平面观看。
附图说明
6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6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6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连接组件(以下以魔术贴为例进行示意)装置于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示意图;
63.图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连接组件局部放大示意图;
6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侧后视示意图;
6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所述转接构件并连接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侧视示意图;
66.图7、图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转接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6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所述转接构件、所述操控构件、所述吸盘构件的正视示意图;
6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所述转接构件、所述操控构件、所述吸盘构件的侧视示意图;
69.图12、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吸盘构件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70.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所述转接构件、所述操控构件、所述吸盘构件,并连接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举起、撑立于待固面为水平光滑面的示意图;
71.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所述转接构件、所述操控构件、所述吸盘构件,并连接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举起、撑立于待固面为角度光滑面的示意图;
72.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所述转接构件、所述操控构件、所述吸盘构件,并连接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举起、撑立于待固面为汽车前窗玻璃内面的示意图;
73.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所述转接构件、所述挂钩(环)构件,并连接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的后视示意图;
74.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所述转接构件、所述腕带构件,并连接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的后视示意图;
75.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所述转接构件、所述三脚架构件,并连接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的后视示意图;
76.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所述无线充电构件、所述插线孔、所述感应线圈的示意图。
77.图中:
78.100

连接组件;101

第一粘制部;102

第二粘制部;103

魔术贴钩面;104

魔术贴毛面;
79.200

握持组件;
80.210

握持部;211

握持部自由端;212

容纳空间;
81.220

转接构件;221

承接台;222

滚珠;223

安装空间;224

转动杆;225

安装孔;226

封盖;227

缺口卡槽;228

第一端;229

第二端;
82.230

操控构件;2301

按钮;
83.240

无线充电构件;2401

插线孔;2402

感应线圈;
84.241

吸盘构件;2411

吸盘;2412

压力帽;2413

弹性件;2414

连杆;
85.242

挂钩(环)构件;2421

挂钩(环)部;
86.243

腕带构件;2431

腕带环;
87.244

三脚架构件;2441

三脚架;
88.300

待固面;301

水平光滑面;302

角度光滑面;303

汽车前窗玻璃内面;
89.400

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
90.500

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
具体实施方式
9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92.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
93.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9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9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96.结合图1、图3、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电子件用握持及支撑装置,包括连接组件100,以及与所述连接组件100连接的所述握持组件200;
97.结合图1、图2、图5所示,所述连接组件100用于将所述握持组件200与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400任意处连接;
98.结合图1、图5、图6所示,所述握持组件200上形成有握持部210,握持所述握持部210用以握控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及支撑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立于平面。
99.结合图1、图2、图5所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首先利用所述连接组件100获取到、连接到、粘结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400(在该实施例中以及下面的实施例中,以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为智能移动电子设备为例进行阐述),然后单手握持所述握持组件200,即能方便平视观看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的屏幕或者提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及支撑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立于平面。
100.结合图5、图6所示,具体地,当人们躺卧姿态需使用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时,为满足人体功能学需要,使得手腕能够以最小力握持所述握持部210,所述握持组件200与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400之间以预设角度连接,优选地,所述预设角度设置在15
°‑
165
°
之间。
101.结合图1、图2、图3、图4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100包括第一粘制部101和
第二粘制部102;其中,所述第一粘制部101设置于所述握持组件200的端部,所述第二粘制部102设置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400;所述第一粘制部101与所述第二粘制部102能够相互粘连,以使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400任意处固定于所述握持组件200。
102.结合图1、图2、图3、图4所示,具体地,所述连接组件100包括魔术贴,魔术贴又称子母贴、呲啦贴,其具有钩面103和毛面104;在所述魔术贴钩面103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粘制部101,也就是说所述钩面103设置在所述握持组件200的顶部,所述魔术贴毛面104上形成有所述第二粘制部102,也就是说所述毛面104设置在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400上,值得注意的是:当将毛面104设置在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400时,注意避让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的摄像头、插孔、按键等部件,防止毛面104遮挡上述部件造成无法正常使用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
103.结合图1、图2、图5所示,进一步地,利用魔术贴可将本技术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400任意处方便可靠的连接在一起且方便拆卸;更进一步地,可利用所述魔术贴毛面104和所述魔术贴钩面103简易可靠粘合和分离拆开,且能够反复使用,方便将本技术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安装和拆卸以及收纳;除此之外,魔术贴毛面104对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还有较强的抗震防摔保护功能。
104.结合图1、图2、图5所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利用毛面104和钩面103的相互黏贴作用,能够将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固定在所述握持组件200上,进而方面利用所述握持组件200观看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的屏幕。
105.具体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磁性件和铁磁性件;所述铁磁性件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粘制部101,也就是说此铁磁性件设置在握持组件200的顶部,所述磁性件上形成有所述第二粘制部102,也就是说此磁性件设置在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400,值得注意的是:当将所述磁性件设置在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400时,注意避让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摄像头、插孔、按键等部件,防止遮挡上述部件造成无法正常使用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
106.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利用铁磁性件和磁性件的相互吸引作用,能够将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400固定在所述握持组件200上,进而方便利用所述握持组件200观看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
107.具体地,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组件100还包括纳米贴件;所述纳米贴件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粘制部101,也就是说此纳米贴件设置在握持组件200的顶部,进而方便利用握持组件200观看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
108.结合图5、图6所示,更具体地,所述握持部210优选地为圆柱、圆锥、纺锤体,粗细适宜单手抓握和举持;所述握持部210的材质选用亲肤利手材料,优选为硅胶、金属、木质、皮革等,方便单手轻便舒适抓握。
109.结合图6、图7、图8、图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握持组件200包括握持部210以及转接构件220;所述转接构件220的第一端228与连接组件100连接,且其第二端229与握持部210转动连接;所述握持部210与转接构件220转动连接以调整所述预设角度。
110.结合图7、图8、图9所示,具体地,所述转接构件220包括承接台221、滚珠222以及与所述滚珠222连接的转动杆224;其中,所述承接台221与连接组件100连接,所述转动杆224
与握持部210连接;在所述承接台221内形成有安装空间223,所述滚珠222卡设于所述安装空间223内;旋转所述转动杆224能够使得所述滚珠222在所述安装空间223内转动。
111.结合图9所示,更具体地,所述转动杆224为长条状,较纤细。
112.结合图7、图8、图9所示,更具体地,所述承接台221设置封盖226;所述承接台221优选地为圆锥、圆柱、纺锤体,其底部开设有安装孔225;所述封盖226优选地为圆形,其设置在所述承接台221的顶部,能够封住所述承接台221的端口;所述滚珠222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孔225的直径,即所述滚珠222能够被所述封盖226封装于承接台221内,且能从所述安装孔225暴露;利用所述转动杆224能够使得所述滚珠222在所述承接台221内稳定转动。
113.结合图8、图9、图17、图18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承接台221的底部设置有缺口卡槽227,所述转动杆224可顺利滑入所述缺口卡槽227;进而,可方便将所述握持部210放倒,置于平行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400的位置,便于本技术发明装置的收纳。
114.结合图6所示,综上,通过所述连接组件100,将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连接于所述转接构件220上,调整所述转动杆224即可调整所述预设角度,即调整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的屏幕的朝向。
115.结合图5、图6所示,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中的握持组件200,不仅可以用于手握,而且还可作为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的支撑,支撑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横屏或竖屏立于水平面。
116.结合图9、图1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210内具有容纳空间212;所述容纳空间212内安装有操控构件230;所述操控构件230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通讯连接。
117.结合图10所示,具体地,所述操控构件230包括若干个按钮2301,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触按按钮2301即可以实现对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的操作。
118.结合图10、图1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操控构件230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采用蓝牙连接;通过蓝牙可对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操作视频播放、拍照等功能。
119.结合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本发明装置的多功能性;所述握持组件200还包括辅助连接构件;所述辅助连接构件设置于所述握持部210的自由端211;这里面的所述自由端211为握持部210远离转接构件220的一端;所述辅助连接构件能够适应于多种应用场景。
120.结合图12、图13所示,具体地,所述辅助连接构件包括吸盘构件241;所述吸盘构件241包括吸盘2411、压力帽2412、弹性件2413以及连杆2414;所述连杆241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吸盘2411的顶部,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力帽2412的顶部;所述弹性件2413设置于所述压力帽2412与所述吸盘2411之间;沿第一方向(这里面的第一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握持部210时,所述吸盘2411能够粘制于待固面300上;沿第二方向(这里面的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握持部210时,所述吸盘能够从所述待固面300上松懈下来。
121.结合图13、图14、图15所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手握所述握持部210时,将所述吸盘2411的开口端角度朝向待固面300按压,并顺时针转动所述握持部210时,所述连杆2414向上提拉所述吸盘,2411同时,所述弹性件2413迫使所述压力帽2412挤压所述吸盘2411;进而,在压空所述吸盘2411中空气的同时,能够将所述吸盘2411牢固压制吸附于待固面300上,将吸盘构件241稳定固定于待固面300,连接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可固定并
举起、支撑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立于水平光滑面301、角度光滑面302。
122.结合图16所示,进一步地,汽车驾驶员可将所述吸盘2411的碗口朝向汽车前窗玻璃内面303,靠近驾驶员的区域;通过连接组件100,将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400粘贴于握持部210上;综上,本技术可作为移动电子件车载支架使用,通过调整所述转接构件220,可使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处于横屏、竖屏姿态,方便驾驶员观看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的屏幕导航。
123.结合图17所示,具体地,所述辅助连接构件包括挂钩(环)构件242;所述挂钩(环)构件242上形成有挂钩(环)部2421,所述挂钩(环)部2421用于手拎和挂持。
124.结合图1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连接构件包括腕带构件243;所述腕带构件243呈圆环状,且能够佩戴在手腕处。
125.结合图18所示,优选地,所述腕带构件243包括腕带环2431,所述腕带环2431的腕套口的大小与人的手腕粗细相适应,方便套于手腕携带,防范丢失;优选地,所述腕带环2431的材质可以为皮革、编绳、塑胶等亲肤材质。
126.结合图19所示,具体地,所述辅助连接构件包括三脚架构件244;所述三脚架构件244的三脚2441长度相等;所述三脚2441打开后,能够将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站立在水平位置上;所述三脚2441收合,用于方便握持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
127.结合图20所示,具体地,所述握持部210内具有容纳空间212;所述容纳空间212内安装有无线充电构件240;所述无线充电构件240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无线电连接。
128.结合图20所示,具体地,所述无线充电构件240包括插线孔2401、感应线圈2402;所述插线孔2401设置于所述握持部210上;所述感应线圈2402设置于所述握持组件200的顶端;当所述插线孔2401连接电源,所述握持组件200连接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的背部400,可为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电子件500无线充电。
1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