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门禁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23 01: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门禁 管理系统 控制 智能


1.本发明涉及门禁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门禁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门禁指“门”的禁止权限,是对“门"的戒备防范。这里的“门”,广义来说,包括能够通行的各种通道,包括人通行的门,车辆通行的门等。因此,门禁就包括了车辆门禁。在车场管理应用中,车辆门禁是车辆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3.现有的门禁管理过程中,只能实现对小区内住户进行门禁管控,但是出现为拜访客户时,很难实现对拜访客户在小区内的移动位置等信息进行管控,容易导致小区内的盗窃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到了小区内的管理安全。
4.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门禁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目前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门禁管理系统。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智能门禁管理系统,包括红外感应模块、报警控制模块、语音提醒模块、住户管理模块、拜访客户管理模块和门禁解锁模块;
8.所述红外感应模块,用于通过红外感应在门禁位置处的人员流动信号;
9.所述报警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人员流动信号时,控制所述语音提醒模块报警;
10.所述语音提醒模块,用于语音播报提醒流动人员进入小区的门禁解锁方式;
11.所述住户管理模块,用于小区内居住人群通过智能识别解锁门禁;
12.所述拜访客户管理模块,用于拜访客户通过扫码和定位跟踪权限获取的方式解锁门禁;
13.所述门禁解锁模块,用于住户或拜访客户分别通过所述住户管理模块或拜访客户管理模块对门禁进行控制解锁。
14.优选的,所述住户管理模块包括人脸识别模块和人脸信息存储模块;
15.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用于扫描住户的人脸信息进行识别,并对所述门禁解锁模块自动解锁;
16.所述人脸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有小区住户的人脸信息。
17.优选的,所述拜访客户管理模块包括二维码识别模块和移动端定位模块;
18.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用于拜访客户通过移动端扫码注册并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以及拜访信息;
19.所述移动端定位模块,用于在填写完成祖册信息后,获取移动端的定位权限,实时获取拜访者在小区内的移动定位信息。
20.优选的,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包括二维码显示模块和移动端系统注册模块;
21.所述二维码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拜访客户扫码注册用的二维码信息;
22.所述移动端系统注册模块,用于拜访客户根据系统引导填写注册信息以及拜访信息。
23.优选的,所述移动端系统注册模块包括注册信息填写模块和拜访信息填写模块;
24.所述注册信息填写模块,用于拜访客户通过扫码填写注册时的个人信息;
25.所述拜访信息填写模块,用于拜访客户填写注册时的拜访目的信息。
26.优选的,所述拜访信息填写模块包括常规拜访方式存储模块和常规拜访方式导入模块;
27.所述常规拜访方式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常规的拜访目的信息数据;
28.所述常规拜访方式导入模块,用于将拜访目的信息数据导入至拜访信息填写表格内。
29.优选的,所述移动端定位模块包括楼号定位信息存储模块和小区地图导航模块;
30.所述楼号定位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小区内各个楼层楼号的定位信息;
31.所述小区地图导航模块,用于对存储的各个楼层楼号进行定位导航。
32.优选的,所述小区地图导航模块包括终点位置录入模块、移动端设备定位跟踪模块和定位跟踪信息显示模块;
33.所述终点位置录入模块,用于拜访客户选择进入小区内的终点位置信息;
34.所述移动端设备定位跟踪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端设备的定位权限,对拜访者的移动端设备实时定位跟踪;
35.所述定位跟踪信息显示模块,用于将拜访者的移动端设备定位跟踪信息在门禁处的实时显示。
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小区门禁管理过程中,根据流动人群的人员信息来完成对门禁的解锁工作,可以在流动人员为小区住户时,直接识别进入小区,并且在流动人员为拜访客户时,对拜访客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填写解锁,并且在解锁完成后,会对拜访客户移动端设备实时跟踪定位,来保证小区内的管理安全。
附图说明
3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38.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构架图;
39.图2为本发明二维码识别模块的系统分图;
40.图3为本发明拜访信息填写模块的系统分图;
41.图4为本发明移动端定位模块的系统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43.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门禁管理系统,包括红外感应模块、报警控制模块、语音提醒模块、住户管理模块、拜访客户管理模块和门禁解锁模块;
44.所述红外感应模块,用于通过红外感应在门禁位置处的人员流动信号;
45.所述报警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人员流动信号时,控制所述语音提醒模块报警;
46.所述语音提醒模块,用于语音播报提醒流动人员进入小区的门禁解锁方式;
47.所述住户管理模块,用于小区内居住人群通过智能识别解锁门禁;
48.所述拜访客户管理模块,用于拜访客户通过扫码和定位跟踪权限获取的方式解锁门禁;
49.所述门禁解锁模块,用于住户或拜访客户分别通过所述住户管理模块或拜访客户管理模块对门禁进行控制解锁。
50.需要说明的是,在小区门禁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红外感应模块感应周围的流动人群,并在存在流动人员时,通过语音提醒模块进行语音播报提醒,提醒内容为通知流动人员通过住户管理模块和拜访客户管理模块来解除门禁控制,并且在流动人员为小区住户时,通过优选为指纹解锁、人脸识别解锁等方式通过门禁解锁模块的智能解锁来进入小区,而在流动人员为拜访客户时,可以通过拜访客户管理模块来解锁门禁,具体为通过拜访客户管理模块进行扫码注册并登录小区门禁管理系统,来获取拜访客户的移动端设备定位管理权限来进入小区,并且在进入小区后,通过对拜访客户移动端的定位跟踪,可以便于实时掌握拜访客户的位置信息,从而更加便利的保证小区安全,
51.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为,所述住户管理模块包括人脸识别模块和人脸信息存储模块;
52.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用于扫描住户的人脸信息进行识别,并对所述门禁解锁模块自动解锁;
53.所述人脸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有小区住户的人脸信息;
54.通过优选为人脸识别的方式来根据住户的人脸信息实现对门禁的解锁工作,可以便于更加快捷的进入小区。
55.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拜访客户管理模块包括二维码识别模块和移动端定位模块;
56.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用于拜访客户通过移动端扫码注册并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以及拜访信息;
57.所述移动端定位模块,用于在填写完成祖册信息后,获取移动端的定位权限,实时获取拜访者在小区内的移动定位信息;
58.在对拜访客户管理时,可以通过利用二维码识别扫码来获取拜访客户的移动端设备,从而更好的实现拜访客户在小区内移动定位数据的管理,防止小区内出现盗窃事故难以追溯。
59.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为,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包括二维码显示模块和移动端系统注册模块;
60.所述二维码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拜访客户扫码注册用的二维码信息;
61.所述移动端系统注册模块,用于拜访客户根据系统引导填写注册信息以及拜访信息;
62.拜访客户可以通过显示的二维码信息进行扫码识别注册,填写相关的注册信息以及拜访目的信息,从而可以更好的实现对拜访客户在小区内的流动管理。
63.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移动端系统注册模块包括注册信息填写模块和拜访
信息填写模块;
64.所述注册信息填写模块,用于拜访客户通过扫码填写注册时的个人信息;
65.所述拜访信息填写模块,用于拜访客户填写注册时的拜访目的信息;
66.可以通过填写的个人信息以及拜访目的信息了解到拜访客户前往小区的目的,从而更有效的实现对小区的管控。
67.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拜访信息填写模块包括常规拜访方式存储模块和常规拜访方式导入模块;
68.所述常规拜访方式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常规的拜访目的信息数据;
69.所述常规拜访方式导入模块,用于将拜访目的信息数据导入至拜访信息填写表格内;
70.通过存储的常规拜访方式信息数据,可以便于拜访客户直接导入来快速导入拜访目的信息。
71.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移动端定位模块包括楼号定位信息存储模块和小区地图导航模块;
72.所述楼号定位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小区内各个楼层楼号的定位信息;
73.所述小区地图导航模块,用于对存储的各个楼层楼号进行定位导航;
74.通过载入小区地图导航模块中各个楼层楼号信息,可以便于拜访客户直接输入拜访目的地来到达小区指定位置,从而减少了拜访客户在小区内的四处流动。
75.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小区地图导航模块包括终点位置录入模块、移动端设备定位跟踪模块和定位跟踪信息显示模块;
76.所述终点位置录入模块,用于拜访客户选择进入小区内的终点位置信息;
77.所述移动端设备定位跟踪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端设备的定位权限,对拜访者的移动端设备实时定位跟踪;
78.所述定位跟踪信息显示模块,用于将拜访者的移动端设备定位跟踪信息在门禁处的实时显示;
79.通过拜访客户录入到达小区的终点位置信息进行定位跟踪,并通过定位跟踪信息显示模块可以更加方便的掌控拜访客户在小区内的移动位置,确定拜访客户是否按照规定路线流动,保证了小区内拜访客户的流动安全。
80.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81.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