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集装箱货柜监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9-10 23: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货柜 监管 集装箱 申请 优先权

一种集装箱货柜监管系统
1.本技术要求申请日为2021年01月06日,申请号为202120038490.x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2.本技术涉及监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货柜监管系统。


背景技术:

3.随着货运智能化快速发展,海关对货物安全监管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通关使用的电子签封锁逐步实现了通关智能化,高效化。但目前后台系统都是通过对锁挂在车门的电子锁上传的信息进行判别监管,如果部分不法商人采用挂假锁在货箱门,而将真锁放在其它位置,也就会将使得海关监管完全失效;或者人为将挂电子锁位置损坏,造成假锁,也会使得监管失效。为避免上述监管漏洞,目前海关不得不在现有智能通关基础上同时增加人员进行实地核查,工作量大,效率也降低,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智能化监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货柜监管系统,无需增加人员进行实地核查,降低工作量,提高效率,实现高效的智能化监管。
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货柜监管系统,包括:具有定位识别功能的电子锁、通信终端、光感检测终端以及后台终端;
6.所述电子锁挂装于集装箱车门上,用于锁紧集装箱车门;
7.所述光感检测终端安装于集装箱车门内侧,用于在集装箱车门开启时,获取光感检测信息,并在所述电子锁处于预设位置时反馈给所述电子锁;
8.所述电子锁与所述后台终端通信连接,还用于将自身定位信息、自身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光感检测信息反馈给后台终端;
9.所述通信终端与所述后台终端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后台终端发送的指令并下发给所述电子锁。
10.进一步地,所述电子锁包括锁本体、控制装置以及定位识别装置;
11.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定位识别装置均安装于所述锁本体内。
12.进一步地,所述锁本体包括锁体以及锁杆;
13.所述锁杆连接于所述锁体;
14.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所述定位识别装置均安装于所述锁体内。
15.进一步地,所述光感检测终端通过第一rfid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通过第一移动通信模块与所述后台终端通信连接。
17.进一步地,所述通信终端通过第二移动通信模块与所述后台终端通信连接;
18.所述通信终端还通过第二rfid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模块以及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模块具体均为4g通信模
块。
20.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识别装置具体为uwb定位标签。
21.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通过在集装箱内部加装光感检测终端,实现与带定位识别功能的电子锁联动,而电子锁与后台终端通信连接,可以用于反馈光感检测终端获取的光感检测信息、电子自身定位信息以及电子锁自身状态信息反馈给后台终端,进而后台终端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实现多重核对,可以判断电子锁是否处于指定区域内,判断结果可信度也更好,可以有效解决存在的监管漏洞有效解决监管漏洞。另外,设置的通信终端方便后台终端控制电子锁。通过这样的系统设计,无需增加人员进行实地核查,降低工作量,提高效率,实现高效的智能化监管。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集装箱货柜监管系统的整体流程框图;
24.图2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集装箱货柜监管系统的电子锁流程框图;
25.图3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集装箱货柜监管系统的电子锁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00、光感检测终端;200、电子锁;300、后台终端;400、通信终端;1、锁本体;11、锁体;12、锁杆;2、控制装置;3、定位识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货柜监管系统。
31.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集装箱货柜监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32.具有定位识别功能的电子锁200、通信终端400、光感检测终端100以及后台终端
300;电子锁200挂装于集装箱车门上,用于锁紧集装箱车门;光感检测终端100安装于集装箱车门内侧,用于在集装箱车门开启时,获取光感检测信息,并在电子锁200处于预设位置时反馈给电子锁200;电子锁200与后台终端300通信连接,还用于将自身定位信息、自身状态信息以及光感检测信息反馈给后台终端300;通信终端400与后台终端300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后台终端300发送的指令并下发给电子锁200。
33.光感检测终端100可以为常规的光感检测终端100,用于感光检测,具体不做赘述。安装时应当注意将光感检测终端100安装在集装箱车门内侧靠近开口位置,以使得在集装箱车门打开时,光感检测终端100即可检测到光,而在集装箱车门关闭时,则检测不到光。而这些信息即可组成光感检测信息,根据光感检测信息即可确认集装箱车门的开启时间、关闭时间等信息。通信终端400作为通信指令的接收/发送终端,可以是参考现有技术进行设计,具体不做赘述,其收发指令可以例如是控制电子锁200开启、关闭的指令。后台终端300可以是例如计算机、平板电脑等后台控制平台,具体不做限制。而电子锁200带定位识别功能,可以对电子锁200的位置信息进行确认,使得电子锁200具有定向识别作用,避免部分不法商人采用挂假锁在集装箱车门,而将真锁放在其它位置而导致的海关监管完全失效。同时搭配光感检测终端100进行使用,并使得光感检测终端100在电子锁200处于预设位置时才能与电子锁200通信连接,从而在电子锁200中无法获得光感检测信息时,就可以知道电子锁200被移位了。实现多重判断电子锁是否处于指定区域内,判断结果可信度也更好,可以有效解决存在的监管漏洞。
34.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通过在集装箱内部加装光感检测终端100,实现与带定位识别功能的电子锁200联动,而电子锁200与后台终端300通信连接,可以用于反馈光感检测终端100获取的光感检测信息、电子自身定位信息以及电子锁200自身状态信息反馈给后台终端300,进而后台终端300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实现多重核对,可以判断电子锁200是否处于指定区域内,判断结果可信度也更好,可以有效解决存在的监管漏洞有效解决监管漏洞。另外,设置的通信终端400方便后台终端300控制电子锁200。通过这样的系统设计,无需增加人员进行实地核查,降低工作量,提高效率,实现高效的智能化监管。
35.本技术系统的监管过程例如下:1,后台终端300发送识别指令给电子锁200;2,电子锁200将自身定位信息、自身状态信息以及光感检测信息反馈给后台终端300;3,平台进行分析,完成识别;这一分析过程可以例如下,当分析定位信息得到的识别结果是电子锁200处于非指定区域内和/或电子锁200内没有光感检测信息,则可以视为存在问题,此时可以进行人工检查。当识别结果为指定区域内,且电子锁200内有光感检测信息时,则可以判断为正常。
36.以上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装箱货柜监管系统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装箱货柜监管系统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至图3。
37.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方案:
38.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电子锁200包括锁本体1、定位识别装置3以及控制装置2;控制装置2与定位识别装置3通信连接,且均安装于锁本体1内。具体的,锁本体1包括锁体11以及锁杆12;锁杆12连接于锁体11;控制装置2以及定位识别装置3对应安装于锁体11内。其中,锁杆12一端与锁体1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锁体11的锁芯机构连接,通过控制装置2的控制,实现开闭。当然,锁本体1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以是其它电子锁200类结构,具体
不做限制。
39.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光感检测终端100与锁本体1内的控制装置2之间能过近距离通信连接,且在锁本体1不在预设位置时无法进行通信连接的目的。光感检测终端100可以通过第一rfid通信模块与控制装置2通信连接,具体可以为有源rfid通信模块,利用金属对rfid通信有干扰的情况,刚好可以限制光感检测终端100与控制装置2之间的通信范围。经过实验,采用rfid通信方式,在锁本体1处于正常的预设位置,也即是集装箱车门外部门把位置时,与光感检测终端100之间间隔一个金属门,能够正常的进行通信,而如果将锁本体1放到车头等其它位置,由于金属间隔多,之间无法进行通信,进而满足了近距离通信的目的。当然,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它近距离通信方式,具体不做限制。
40.以rfid通信方式为例,本技术中控制装置2可以包括电路板、微控制模块以及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可以包括rfid收发器,微控制模块以及通信模块均可以设置于电路板上,微控制模块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cu或者单片机,具体不做限制。rfid收发器可以与rfid通信模块匹配,相互通信连接。
41.另外,控制装置2的通信模块还可以包括第一移动通信模块,也即是使得控制装置2通过第一移动通信模块与后台终端300连接以反馈信息给后台终端300。
42.进一步地,同理,通信终端400通过第二移动通信模块与后台终端300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后台终端300的指令。本技术中第一移动通信模块以及第二移动通信模块可以均为4g通信模块,具体不做限制。
43.再者,通信终端400还可以通过第二rfid通信模块与控制装置2通信连接,具体通过第二rfid通信模块与控制装置2的rfid收发器相互通信,用于下发从后台终端300接收到的指令,以控制电子锁200,第二rfid通信模块类型与第一rfid相同,具体不做限制。
44.进一步地,定向识别装置具体为uwb定位标签,uwb定位标签可以参考现有的uwb定位模块进行设计,具体不做赘述。超宽带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与传统通信技术有极大差异的通信新技术。它不需要使用传统通信体制中的载波,而是通过发送和接收具有纳秒或纳秒级以下的极窄脉冲来传输数据,从而具有ghz量级的带宽。超宽带系统与传统的窄带系统相比,具有穿透力强、功耗低、抗多径效果好、安全性高、系统复杂度低、能提供精确定位精度等优点。因此,超宽带技术可以应用于室内静止或者移动物体以及人的定位跟踪与导航,且能提供十分精确的定位精度。其定位原理和卫星定位原理相似,通过布置一定数量的已知坐标的定位基站,而带有uwb定位标签在接收到后台终端300发送的识别指令时,会按照一定的频率发送脉冲,不断和已知坐标的定位基站进行测距,再通过一定的精确算法计算出锁本体1的位置信息。
45.本技术中定位识别装置3反馈给控制装置2的信息可以是测距信息或者直接是计算后的定位信息,如果是测距信息,则可以由控制装置2进行计算得到定位信息,再将定位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识别结果。如果控制装置2接收到的直接是定位信息,那么可以直接进行处理,得到识别结果,具体不做限制。
46.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集装箱货柜监管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