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安检的智能人脸识别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8-03 13: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识别 安检 用于 特别 智能
用于安检的智能人脸识别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安检的智能人脸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人脸识别主要用于身份识别。由于视频监控正在快速普及,众多的视频监控应用迫切需要一种远距离、用户非配合状态下的快速身份识别技术,以求远距离快速确认人员身份,实现智能预警。人脸识别技术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采用快速人脸检测技术可以从监控视频图像中实时查找人脸,并与人脸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从而实现快速身份识别。

然而,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安检门大多不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功能较为单一,需要进一步地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安检的智能人脸识别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安检门不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功能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安检的智能人脸识别设备,包括门框体、上壳体、工控主机以及人脸识别摄像机,所述工控主机设置于门框体的上端部,所述上壳体设置于所述工控主机的上端部,所述上壳体的前端部凹设有一开口槽,所述人脸识别摄像机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且所述人脸识别摄像机的前端部可沿所述开口槽上下、左右转动设置,所述人脸识别摄像机与所述工控主机电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壁凹设有多个散热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工控主机的上端壁上,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部可左右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部可前后转动连接,所述人脸识别摄像机的下端壁可前后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凸设有一第一侧板,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部的前后两侧和上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凸设有一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凸设有一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分别通过一螺钉与所述第二侧板左右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侧板分别通过一螺钉与所述第四侧板上下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紧固螺钉,所述第一侧板和第四侧板分别凹设有一第一圆弧形滑槽,所述第一紧固螺钉分别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圆弧形滑槽,并旋于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上,且所述第一紧固螺钉可分别沿所述第一圆弧形滑槽内滑动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紧固螺钉,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壁沿圆周方向凹设有多个第二圆弧形滑槽,所述第二紧固螺钉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圆弧形滑槽,并旋于所述工控主机的上端壁上,且所述第二紧固螺钉可分别沿所述第二圆弧形滑槽内滑动设置,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第二紧固螺钉和第二圆弧形滑槽与所述工控主机的上端壁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紧固螺钉,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壁沿圆周方向凹设有多个沿径向方向延伸的长条形滑槽,所述第三紧固螺钉分别穿设于所述长条形滑槽,并旋于所述人脸识别摄像机的下端壁上,且所述第三紧固螺钉可分别沿所述长条形滑槽内滑动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别相对的设置于所述门框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红外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工控主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蜂鸣报警器,所述蜂鸣报警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工控主机的后端壁上,且所述蜂鸣报警器分别与所述工控主机电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工控主机设置于门框体的上端部,上壳体设置于工控主机的上端部,上壳体的前端部凹设有一开口槽,人脸识别摄像机设置于上壳体内,且人脸识别摄像机的前端部可沿开口槽上下、左右转动设置,人脸识别摄像机与工控主机电连接,上壳体的两侧壁凹设有多个散热槽,从而使得安检门具有人脸识别的功能,通过门框体上端部的人脸识别摄像机对出入人员的面部信息进行动态抓拍,结合人脸识别算法,通过联网,自动与后台人脸数据库进行比对,可对黑名单人物进行识别出来并报警,记录视频,便于事后查看,具有识别率高,识别速度快等优点,人脸识别摄像机可根据不同的场合需要前后左右调节角度,适应性广,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可应用于车站,机场,地铁等须进行安全检查的地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安检的智能人脸识别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安检的智能人脸识别设备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安检的智能人脸识别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安检的智能人脸识别设备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安检的智能人脸识别设备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安检的智能人脸识别设备。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用于安检的智能人脸识别设备,包括门框体101、上壳体102、工控主机103以及人脸识别摄像机104,所述工控主机103设置于门框体101的上端部,所述上壳体102设置于所述工控主机103的上端部,所述上壳体102的前端部凹设有一开口槽1021,所述人脸识别摄像机104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02内,且所述人脸识别摄像机的前端部可沿所述开口槽1021上下、左右转动设置,所述人脸识别摄像机104与所述工控主机103电连接,所述上壳体102的两侧壁凹设有多个散热槽1022。

具体地,还包括第一支架105、第二支架106以及第三支架107,所述第一支架108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工控主机103的上端壁上,所述第二支架106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架105的上端部可左右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107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架106的上端部可前后转动连接,所述人脸识别摄像机104的下端壁可前后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107的上端壁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架105的上端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凸设有一第一侧板1051,所述第二支架106的下端部的前后两侧和上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凸设有一第二侧板1061和第三侧板1062,所述第三支架107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凸设有一第四侧板1071,所述第一侧板1051分别通过一螺钉与所述第二侧板1061左右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侧板1062分别通过一螺钉与所述第四侧板1071上下转动连接。

具体地,还包括第一紧固螺钉109,所述第一侧板1051和第四侧板1071分别凹设有一第一圆弧形滑槽110,所述第一紧固螺钉109分别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圆弧形滑槽110,并旋于所述第二侧板1061和第三侧板1062上,且所述第一紧固螺钉109可分别沿所述第一圆弧形滑槽110内滑动设置。

具体地,还包括第二紧固螺钉111,所述第一支架105的下端壁沿圆周方向凹设有多个第二圆弧形滑槽112,所述第二紧固螺钉111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圆弧形滑槽112,并旋于所述工控主机103的上端壁上,且所述第二紧固螺钉111可分别沿所述第二圆弧形滑槽112内滑动设置,所述第一支架105通过所述第二紧固螺钉111和第二圆弧形滑槽112与所述工控主机103的上端壁可转动连接。

具体地,还包括第三紧固螺钉(未图示),所述第三支架107的上端壁沿圆周方向凹设有多个沿径向方向延伸的长条形滑槽113,所述第三紧固螺钉分别穿设于所述长条形滑槽113,并旋于所述人脸识别摄像机104的下端壁上,且所述第三紧固螺钉可分别沿所述长条形滑槽113内滑动设置。

具体地,还包括红外传感器114,所述红外传感器114分别相对的设置于所述门框体101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红外传感器114分别与所述工控主机103电连接。

具体地,还包括蜂鸣报警器115,所述蜂鸣报警器115分别设置于所述工控主机103的后端壁上,且所述蜂鸣报警器115分别与所述工控主机103电连接。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工控主机设置于门框体的上端部,上壳体设置于工控主机的上端部,上壳体的前端部凹设有一开口槽,人脸识别摄像机设置于上壳体内,且人脸识别摄像机的前端部可沿开口槽上下、左右转动设置,人脸识别摄像机与工控主机电连接,上壳体的两侧壁凹设有多个散热槽,从而使得安检门具有人脸识别的功能,通过门框体上端部的人脸识别摄像机对出入人员的面部信息进行动态抓拍,结合人脸识别算法,通过联网,自动与后台人脸数据库进行比对,可对黑名单人物进行识别出来并报警,记录视频,便于事后查看,具有识别率高,识别速度快等优点,人脸识别摄像机可根据不同的场合需要前后左右调节角度,适应性广,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可应用于车站,机场,地铁等须进行安全检查的地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